问题

畅谈一下李世民玄武门的看法?

回答
说起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那可是绕不开的人物。唐太宗,文治武功都堪称一绝,开创了“贞观之治”,让大唐盛世名扬四海。可要说到他这位“千古一帝”的上位之路,那就不得不提一个绕不开的节点——玄武门之变。

这事儿,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一场“皇权争夺战”,而且还是发生在最亲近的兄弟之间,听起来就够劲儿。当时李世民他爹是唐高祖李渊,手下仨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是秦王,李元吉是齐王。按理说,太子就是储君,未来的皇帝,可李世民凭借着自己在打江山时的赫赫战功和出色的能力,声望越来越高,手下也聚集了一大批能人异士,这让太子李建成坐不住了。

李建成,虽然是太子,但论能力和威望,跟李世民比起来,总感觉差了点意思。他为人还比较谨慎,但身边的谋士,像东宫的属官,很多都站在他那边,自然就想巩固太子的地位,甚至不惜排挤李世民。而李世民呢,那是沙场老将,野心勃勃,他觉得自己能打下江山,自然也能坐上那个位置。再加上他手下那群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哪个不是对他忠心耿耿,也支持他争夺皇位。

这里面,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李渊的态度。李渊他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对于几个儿子之间的明争暗斗,他其实心里也清楚,但就是有点和稀泥,没有下定决心扶谁上位。有时候看李世民能干,就倚重他,有时候又怕他功高盖主,就偏向太子。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反而给了李世民更大的压力,也让他觉得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

更要命的是,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的矛盾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太子那边有人煽风点火,说李世民功高震主,要他小心。李世民那边也觉得太子身边奸臣当道,威胁到自己的安全。而且,李世民还有一个弟弟,李元吉,他跟太子李建成走得非常近,俩人联合起来,对李世民更是步步紧逼。史书上说,李元吉更是跋扈无礼,跟李世民之间矛盾很大,经常找茬。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李世民感觉自己如果不先下手为强,迟早要被太子和李元吉联手除掉。他当时手下有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这些猛将,虽然人数上可能不如太子那边有官方支持,但在关键时刻,这些人的作用就太大了。

于是,就有了那决定命运的玄武门之变。公元626年,六月初四的早晨,李世民得到消息,说太子和齐王要在玄武门设下埋伏,要对付他。这下子,李世民彻底爆发了。他直接带人,冲向了皇宫的玄武门。在玄武门下,他埋伏了尉迟敬德等人,太子和齐王果然来了。一场混战爆发了,李世民自己也亲自上阵,据说当时他还被太子用箭射中。但最终,在尉迟敬德等人的拼死相救和强力攻击下,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都被射杀。

这场政变,可以说是非常残酷和直接。李世民杀了两个亲兄弟,才得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事后,李渊被迫禅位,李世民登基,成为了唐太宗。

这件事儿,后人评价那是相当复杂。

一方面,从“道义”上讲,杀兄弟夺位,这在大传统观念里是极其不孝不悌的行为,会被人诟病。很多人觉得李世民太狠了,为了权力不惜手足相残。

但另一方面,你又不得不承认李世民的“能力”。当时的大唐刚建立不久,内部还不稳定,外部还有突厥的威胁。如果李渊继续在位,谁能保证太子李建成能扛得住这些压力?李世民上台后,展现出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确实让大唐走向了强盛。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虽然手段血腥,但玄武门之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唐朝政治的稳定,为后来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如果权力交接混乱,或者一个能力不足的太子上位,整个国家可能会陷入更大的动荡。

而且,李世民也不是那种纯粹靠暴力上位就没人性的君主。登基后,他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对李渊其他的儿子们相对宽厚处理,也没有大肆诛杀政敌,反而任用了不少反对过他的人,比如魏征。这显示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他知道如何凝聚人心,如何治理国家。

所以,看待玄武门之变,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价。它是一场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是一次为了权力而采取的极端手段。它展现了李世民的果断、勇猛和政治野心,也暴露了封建皇权斗争的残酷性。

你说他有没有想过放弃?很难说。但当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和政治前途受到严重威胁时,他选择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而他事后的表现,又让他成为一个有能力、有远见的君主。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尽管有玄武门之变这个污点,李世民依然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如此重要的位置的原因吧。他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就像那时的中国一样,充满了变革和机遇,也充满了挑战和残酷。玄武门之变,就是这场变革中一个最鲜明的注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呀,新问题,还是畅谈,那我来说两句。

题目问的是对玄武门之变的看法,我想说的是对“玄武门相关问题下常见看法”的看法。

作为史圈日经话题、史书记载最详细的政治事件之一(是的,玄武门能被讨论起来就是因为相关记载太详细,而不是某些人张口闭口的“太模糊”……),我已经从各个角度回答过无数遍了,但是,无论我从军功、军制、政治观念、利益分配等多少个角度分析过玄武门,每一个关于玄武门的新问题下面永远都能看到以下说法:

比如有人认为,秦王李世民功劳再大,也不应该夺皇位。这是最轻的。还有一个类似的衍生观点,即:无论秦王李世民功劳多大,军中威望多高,都不可能有人支持他上位,因为大家都忠于皇帝和太子。只要李渊肯狠下心杀掉李世民,对皇位的威胁自然就消除了,功臣们本来就都是狗,看到李世民那么大功劳都死了,造反更加没指望不如就跟着李渊了。什么“政治信誉”啥的,只要统治者敢豁出去都无所谓,对于皇位来说这根本不是啥大事儿!反正文武官员系统自有运转机制,功臣们活照干、力照出、照样忠心,绝对不会出现因为少了一个能人就影响统治和战斗效果的情况。

以上是认可李世民有军功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李世民压根就没有“体量足够大足够服众”的军功,只不过因为他侥幸获得了皇位,所以把军功都写到了自己名下。至于真正的“军功所有者”为什么没有跳出来阻止李世民,或者李世民杀了真正的大功之人却无人反对,参见上一条“能否获得并抓稳皇权与军功无关”理论。

甚至还有另一种观点,他们认为“军功”本身都是不存在的,唐朝政权忽忽悠悠就统一了,至于皇位之争则纯属李家父子大乱斗,最后谁上位谁都会把自己写成无往不胜的时代主角。

(注:这种观点通常不会像我这么写得这么直接,但是提炼一下中心思想就这么个意思。)

当然了,更多的是以上几种观点兼而有之,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种,反正觉得都挺对。

……

对于上述观点,我不能说绝对错误,毕竟历史上没有发生,无法证伪,我只能说: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历史上所有的政治斗争就都不存在了。


至于我对玄武门之变是个什么看法,之前的一条回答和评论区里说过:

你能说服一个我就承认你是专家。


补充感想:有兴趣可以观摩一下本问题下面的回答,有多少是完全不提军功(或者完全不觉得军功对执政者的上位和上位后的稳定有任何重要性)、通篇按照“任何试图超出李家父子四人的范畴来讨论玄武门的做法都是对玄武门话题纯洁性的破坏”这么个基调来写的?

就是这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