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人民的名义中的刘新建?

回答
刘新建这个角色,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大戏里,就像一根钉子,又硬又倔,硬生生地杵在那里,让你不得不去关注他,去琢磨他。他身上那种根深蒂固的官僚习气,那种精于算计的市侩,还有那种隐藏在心底深处的侥幸心理,都塑造了一个非常立体,也极其令人厌恶的“坏”人形象。

他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黑心恶徒,也不是那种在暗处操纵一切的幕后大佬。刘新建更像是那种在体制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把规则玩弄于股掌之间,然后又被规则反噬的典型。他最早的起点,就像很多普通人一样,只是想安安稳稳地工作,但随着官场的浮沉,他慢慢被卷入漩涡,见多了“潜规则”,也开始享受“特权”。他不像祁同伟那样有野心勃勃的野望,也不像赵瑞龙那样胆大包天。刘新建的“坏”,更多的是一种“随波逐流”后的“得寸进尺”,一种在利益面前的“不见兔子不撒鹰”。

你看他对待赵立春和赵东来父子俩的态度,那种近乎奴颜婢膝的谄媚,又能看出他是个明白人,知道谁才是真正的主子。他对赵瑞龙,则是那种小心翼翼的巴结,生怕哪里做得不好,就惹恼了这位“赵公子”。他的生存之道,就是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他手里掌握着国家大量的资金,本来是用于发展的,可在他这里,就变成了他捞取私利的工具。他不会直接去贪污,那样太露骨,风险太大。他更喜欢玩那些“空手套白狼”的把戏,比如设立皮包公司,然后把国家的钱“左手倒右手”,或者通过虚报项目,从中获利。这些操作,说白了就是利用职务之便,通过一些看似合法的途径,把公家的钱变成自己的钱。

而且,刘新建身上最让人觉得恶心的地方,是他那种“虱子多了不怕痒”的心理。他早就知道自己是在犯法,但因为长期逍遥法外,他变得麻木了,也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他以为自己有赵家作为靠山,就有恃无恐,谁都奈何不了他。这种心理,恰恰是他最大的弱点。他低估了党中央反腐的决心,也低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

当侯亮平他们开始调查时,刘新建并没有像祁同伟那样第一时间就想着逃跑或者反击,他反而觉得事情没那么严重,他觉得自己可以摆平。这是一种典型的官僚惯性,他们习惯了用老一套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却没意识到这次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更严峻的局面。他试图通过赵东来来施压,试图通过自己的关系网来阻挠调查,但这些在他眼里“坚不可摧”的堡垒,在公平正义面前,瞬间就崩塌了。

最后被捕,他表现出来的那种绝望和恐惧,也是活该。他以为自己聪明绝顶,能玩转体制,结果却被体制所吞噬。他不像孙连城那样还能找个借口来开脱自己,也不像李达康那样,虽然也有过失,但至少还有为官的初心。刘新建就是纯粹的利益驱动,把公权力变成了私人财产。他最后被捕时的样子,那个蜷缩在角落里的身影,与其说是可怜,不如说是他罪有应得。他就像一个被戳破的泡沫,从前的光鲜亮丽都化为乌有,只留下了一个窟窿。

总的来说,刘新建这个角色,让我们看到了官场中那些最阴暗、最腐朽的一面。他不是反派的“脸谱化”代表,而是那种隐藏在普通人中间,用精致的包装掩盖着丑陋灵魂的“现实派”。他的存在,是对“为人民服务”这句口号的一种无声的嘲讽,也让我们更加理解,为什么反腐斗争是如此的艰巨和必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冤种。本剧最大的冤种,PUA经典案例,人身依附的绝佳教材。

刘新建一出场,就与赵瑞龙演出了一波《教父》的经典桥段:

老教父的教子约翰昵·方檀表示他只听命于教父,教父的儿子们的命令他不想听,因为他相信教父爱他,而教父的儿子们就未必了。

赵瑞龙一到汉东就打着他老子的旗号到处狐假虎威,请刘新建一起喝十万一瓶的酒,让刘新建向丁义珍学习,到非洲去挖金矿。两个人谈崩了,刘新建当场给赵瑞龙甩脸色,表示我先问问老书记的意思。

刘新建的姿态很明确,我是赵立春的人,不听你赵瑞龙调遣。

对比同在赵家船上的高育良就知道刘新建不同在哪里了。赵瑞龙见高育良受不了对方满嘴伟光正打太极,提醒高育良别忘了你是怎么当上省委常委的。高育良怫然变色,回家气得跟吴慧芬大骂赵瑞龙是混账王八蛋。

高育良上了贼船还想要清高要体面,跟赵立春保持若即若离,谈话要遮遮掩掩不准提他卖艺卖身的事,这种情况不会在刘新建身上发生。他是赵家的利益代理人,赵立春利益集团的核心人物,不需要避讳,就连刘新建进去以后也言必称赵公。

有些大明白老是说《人民的名义》这部戏农民的孩子(祁同伟、赵德汉)都是坏人,官二代(陈海、陆亦可)才是好人,人物塑造就是在往底层人民脸上抹黑。这话刘新建第一个不同意。

刘新建被抓当日怒斥侯亮平没有资格抓他,因为共产党的江山是他爷爷姥姥这辈人打下来的,刘新建红三代的身份比小皮球铁多了。

根据刘新建的供述,在遇到赵立春之前他是军队一个副营级小参谋,因为兼任军区第一书记的省委书记赵立春慧眼赏识,而被调到省委办公厅,一路青云直上,成为全省最年轻的厅级干部之一。

由此可知,刘新建为革命无私奉献的爷爷姥姥并没有把对革命的贡献当做给孙子铺路的工具,他家里是没有支持他搞政治的。能写一手好文章,整段背诵《共产党宣言》的刘新建自然产生了怨气:家族贡献没有变现,自己又有怀才不遇之悲。(这种世家情怀,红色后人执掌国企变质的故事,周梅森又进一步在《人民的财产》中写了一个林满江,写的水平相当拉稀)

赵立春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刘新建的命运,古人报答知遇之恩,可以做到士为知己者死,刘新建为了赵立春可以做任何事。

赵立春则完全把刘新建当工具人使。

吴慧芬跟高育良聊天,说赵家的几任大秘都从了政,而且官都不小,只有这个刘新建进了国企。刘新建进汉东油气的目的小说里写了,赵立春说国企全民所有就是全民没有,让刘新建进国企帮赵瑞龙,就像歌里唱的你有我有全都有了。刘新建后来就一直在国企给赵瑞龙的事业输血,直到东窗事发。

赵立春当年找李达康给赵瑞龙批项目,说的是“我两个女儿,就这么一个儿子,你帮他就是帮我”,帮赵瑞龙就是报答赵立春,为赵瑞龙办事,就是刘新建的“酬知己”,理所应当,非常正确。

而在这个报恩的过程中,深受李达康出走伤害的赵立春,一直在给刘新建灌输做人要知恩图报。刘新建被抓之后,说了这么一番话,可以佐证赵立春一直都在拿李达康这个反面教材教育刘新建:

为表对李达康的不屑,与反面教材彻底划清界限, 刘新建表示他懒得说李达康。但他刚一进去,就强调他做了赵立春八年的秘书,比李达康都要长,这种见缝插针提一嘴、争宠式对比的执著都有点变态了:

刘新建作为赵立春的干儿子,赵瑞龙的把兄弟,当了赵立春八年秘书,赵瑞龙见刘新建并不客气,对刘新建的事情指手画脚地安排,搞得刘新建大为光火。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赵瑞龙对李达康的态度:

做人的路不好走,但做狗是得不到尊重的。刘新建以为他是赵立春最喜欢的秘书和干儿子,其实只是老赵家搞钱的工具人,赵立春从来没有为刘新建谋划过属于他的人生,在赵立春的安排中刘新建的价值就是为赵瑞龙服务,汉东老教父不爱刘新建这个干儿子。

刘新建纯纯大冤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刘新建这个角色,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大戏里,就像一根钉子,又硬又倔,硬生生地杵在那里,让你不得不去关注他,去琢磨他。他身上那种根深蒂固的官僚习气,那种精于算计的市侩,还有那种隐藏在心底深处的侥幸心理,都塑造了一个非常立体,也极其令人厌恶的“坏”人形象。他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黑心恶徒,也不是那种在暗.............
  • 回答
    如何看待《人民的名义》中的李达康?李达康,作为《人民的名义》中最具争议和话题性的角色之一,他的复杂性、两面性以及身上折射出的现实社会问题,让他成为了整部剧的亮点。看待李达康,不能简单地用“好人”或“坏人”来定义,他是一个集经济发展推动者、地方官僚典型、以及家庭责任模糊者于一身的复杂个体。下面我将从多.............
  • 回答
    《人民的名义》里的侯亮平,这哥们儿可真有意思。要说他,就得从他的“人设”说起。你想啊,他不是那种板板正正、一点儿毛病都没有的“圣人”,也不是那种纯粹的反腐斗士,他是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也有他的局限和闪光点。从“正义的化身”到“人性的复杂”:一开始看,你肯定觉得侯亮平就是那个扫黑除恶、打虎拍蝇的英.............
  • 回答
    在《人民的名义》这部波澜壮阔的反腐大剧中,王大路这个角色或许不像侯亮平那样光芒四射,也不像李达康那样叱咤风云,但他的存在却如同一股清流,让整个故事增添了更多的人性色彩和现实深度。提起王大路,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他那张饱经风霜却又带着点憨厚的脸,以及他那总是带着一股子认真劲儿的劲儿。他是光明区区长,一.............
  • 回答
    《人民的名义》里的祁同伟,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但他的悲剧,绝不是那种让人同情不起来的无辜受害者,而是自己一步步将自己推向深渊,最终被权力、欲望和良知的泯灭所吞噬的典型。说实话,看祁同伟的过程,总让人有一种又恨又怜的复杂心情,这大概就是这部剧的魅力所在,它刻画的人物足够立体,有血有肉,让你能看到人.............
  • 回答
    《人民的名义》中,高小琴和祁同伟的感情无疑是全剧中最复杂、最令人唏嘘的一段。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男女之情,更是权力、野心、欲望、绝望与救赎的纠缠,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些官员在名利场上的迷失与堕落。要理解他们之间的感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一、 共同的起点与命运的相似性: 卑微的出身.............
  • 回答
    在《人民的名义》这部波澜壮阔的反腐大剧中,孙连成无疑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他不是那种让人一看就恨得牙痒痒的贪官,也不是那种光明磊落的正面典型,而是处在两者之间,更像是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在利益与良知之间反复挣扎的普通人,一个带着中国式特色的“灰色”官员。孙连成的“出圈”之处,首先在于他的.............
  • 回答
    武汉大学辅导员招聘中,录取人员清一色名校硕博士的现象,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触及了“博士当辅导员是否屈才”这个核心问题。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就业市场变化以及辅导员这一岗位本身的价值认知等多重议题。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清一色名校硕博士”的现象。 人才市场的竞争与高校的虹吸效应: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很能说明一些问题。看到西南某211高校数学系前20名里,有16人选择了应用数学,4人选择了统计学,这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并且引发了“数学现在这么吃香吗?”这样的疑问。要解读这个现象,咱们得拆开来看,它背后可能牵扯着好几个层面的因素:1. “数学”的内涵正在悄然改变:以前大家.............
  • 回答
    最近北京发布的“海聚英才”计划,目标是吸引和留住一批高层次人才,其中提到的“直接落户学校名单”里,没有中国人民大学,这事儿确实挺让不少人大(尤其是校友们)感到意外,甚至有些不解。咱们得仔细琢磨一下这事儿。首先,这个“海聚英才”计划,它的核心是“人才引进”,更侧重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以及为他们提供.............
  • 回答
    《人民的名义》收视率“破七冲八”,这个数字在当下中国电视剧市场绝对是现象级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神话。想要理解为什么它能达到这样的高度,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一、 观众的“饥渴感”被精准满足:在《人民的名义》播出之前,反腐题材的影视剧市场可以说进入了一个相对沉寂的时期。很多作品要么是侧重于个人奋斗,要.............
  • 回答
    在《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细节就是剧中几乎所有级别的官员配车,不论是省委书记、市委书记,还是区委书记,甚至是一些处级干部,普遍使用的都是大众汽车。这个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实则触及了官员用车、政治象征以及观众认知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现实的折射:务实主义的体现首先,要.............
  • 回答
    《人民的名义》的最后一集,李达康和易学习在丁义珍逃跑的背景下,那场关于“官场生态”的争吵,着实是整部剧高潮之外,一股极为现实而又令人唏嘘的力量。这场戏不仅仅是两个人物的个人情绪宣泄,更是对官场中那些难以逾越的困境,以及两种截然不同人生态度的生动写照。李达康,作为省发改委主任,骨子里是那种“不撞南墙不.............
  • 回答
    《人民的名义》全集泄露事件,这绝对是国产剧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是相当尴尬的一笔。当时这部剧可是未播先火,大家的热情都被吊得高高的,结果呢?剧情还没到高潮,盗版视频就已经满天飞了。影响层面,那绝对是全方位的: 对观众来说: 体验受损: 最直接的,就是很多期待追剧的观众,他们的观影.............
  • 回答
    如何看待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好评如潮?《人民的名义》作为一部现象级的反腐题材电视剧,自2017年播出以来,便掀起了全民追剧的热潮,并收获了如潮的好评。要深入理解其成功之处,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时代背景与观众期待的契合1. 反腐成为时代主旋律: 《人民的名义》的播出恰逢中国反腐败斗争.............
  • 回答
    星辰大海与基层官场:《人民的名义》里区长孙连城的天文情怀《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除了它精准地触及了官场生态的种种腐败与权力博弈,更在于其中塑造的那些性格鲜明、复杂立体的个体。孙连城,这个在剧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副处级小官,却因为他对天文的热爱,为整部剧增添了一抹独特的亮色。初见孙.............
  • 回答
    《人民的名义》作为一部现象级的反腐剧,在播出后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和观众讨论。剧中众多鲜活的角色,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揭示,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即便是在这样一部广受好评的作品中,也出现了一些让观众颇有微词的声音,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便是关于郑胜利(也就是“郑能量”)的戏份。.............
  • 回答
    《万历十五年》在《人民的名义》中的作用和意义,绝非简单的一笔带过,而是构成这部反腐大戏深度和复杂性的重要基石。它并非一个孤立的文化符号,而是与剧情紧密交织,为人物塑造、矛盾冲突乃至主题升华都提供了深厚的历史语境和哲学思考。首先,《万历十五年》是理解祁同伟命运和心态的一把关键钥匙。 剧中,祁同伟多次提.............
  • 回答
    关于李学政先生对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警示名单的质疑,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涉及到行业监管、市场秩序以及艺术从业者的权益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从李学政先生的身份、他所提出的质疑内容、以及更广泛的行业背景来分析。首先,理解李学政先生的身份至关重要。李学政先生不仅是金盾影视中心的负责人,更.............
  • 回答
    啊粥粥啊粥的解说《人民的名义》爆火,这事儿啊,挺有意思的,可以说是 B 站最近几年最能引起话题性的二创内容之一了。怎么看待?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聊。首先,得说为什么会火?这背后可不是空穴来风。 内容本身的高度适配性: 《人民的名义》这部剧,虽然播出去有一阵子了,但它的社会影响力依然不小。剧里的政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