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我们的父辈或者更久以前大家族式的传统生活,会更加"无缘"一些。不结婚不生育的人会更多,独居的人会更多,小家庭会成为主流,邻里社区之间的关系会变淡。
但也不会到达日本的那个程度。
因为在日本这么多年,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人的精神内核,和日本人终究是不一样的。
我们必须承认,任何一个国家里的人都是多种多样的。在中国肯定有完全不喜欢社交的人,在日本也有特别"像中国人"那样不拘小节自来熟的日本人(这样的日本人往往特别喜欢中国),而且这两种人我也都实际遇到过。所以例外咱们概不讨论,只说整体的倾向。
一个集体的精神内核这种东西,往往是与地理环境以及历史有关。比如中国的大,日本的小,中国大部分内陆,日本大部分沿海,以及日本自然天灾多等等原因,都会让中国人和日本人形成不太一样的民族性格。虽然大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会面临很相似的问题,比如老龄化,比如从大家族到小家庭的过渡,但依旧是有区别的。
中国人的性格,整体来讲还是倾向于外放,与他人积极地进行联系,喜欢挑战,不畏惧竞争。
而日本人整体倾向于保守,避免内部竞争和冲突,也不太喜欢过于陌生和挑战这一类的东西。
如果真的要总结一个「刻板印象」,那么中国人的形象类似于热情洋溢的领导者,而日本人的形象类似于整齐划一的员工。
但是同一个团队中领导者多了,往往会开始内斗,因为大家都太优秀了,谁也不服谁。而整齐划一的员工多了,就缺乏拍板领导的人,使得大方向屡屡出问题。
这也是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里面常常会出现的两种现象,很有特点。
说远了,我们拉回来——
中国人在社交上,还是对人脉十分注重的。无论性格上喜不喜欢,都会尽量去认识更多的人,打造互帮互助的关系。而在中国,凡是被认为优秀的人,几乎都拥有开放容纳的性格以及很好的人脉。甚至一些性格不是特别社交的名人,你也会发现他其实和几个行业中的大牛惺惺相惜。即使是这样的人,社交少,但也精,也足够亲密。
而这种对于人脉的积极与重视,目前我只在很少的一部分日本人身上有看到,且集中在销售、广告行业、创业者、政治家等特定人群上。
大部分日本人会处于「爱好和谐」的本能,与自己所在的组员处好关系,但这往往是被动的社交,不是他自己选择的。他也不会主动去跨部门认识太多人,交情也不会太深。
很多人可能觉得,既然这样,那果然日本人大都是很孤僻的状态?
其实并不是这样。在看日剧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个人都多多少少会有那么一些朋友,只是交情淡如水——定期聚一聚喝一杯,偶尔谈谈心,不会太多涉足彼此的全部生活。
和麻婆豆腐比起来,寿司味道极淡,但也并不是没有味道,而且习惯了也觉得有其美味之处,日本的人际关系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寿司再高级,吃起来终究是没有麻婆豆腐【爽】的。
这种对于【爽】的本能的追求,就导致即使是生活在日本的中国人,也积极开拓各种人脉,在中国人内部渴望地寻求着亲密的人际关系。
频繁聚会吃饭,日常群聊里交流彼此的鸡毛蒜皮,撺掇好朋友在自己家附近一起买房这种事,大部分日本人是不会干的,但对于在日华人是家常便饭了。
你看,即使是在日本的社会环境下,中国人和日本人也本能地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社交倾向。
假如我们的「无缘指数」是20,大家都在为这个指数涨到了40而忧心,不过离日本的90还是很远,并且由于我们的内核不同,也许永远不会达到。所以在未来数年,至少是20年内,虽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可能会与从前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但「无缘」这点,应该不会到日本的程度和规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