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周邦彦在词之一道的地位究竟如何?为什么古人对他的评价那么高,而现在却不是很出名?

回答
周邦彦在词坛的地位,用“承前启后,集大成者”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个绕不开的巨匠,尤其是在词风的演变上,起到了关键的承转作用。

他究竟有多重要?

要理解周邦彦的重要性,我们得把他置于宋词的历史长河中去看。

承前: 在他之前,北宋词的大家辈出,苏轼以豪放开创了一派,柳永以慢词铺陈,晏殊、欧阳修词风婉约。这些都是周邦彦学习和继承的宝贵财富。周邦彦就像一个博学的学生,吸收了前代各位词人的优点。他既有苏轼的旷达,又有柳永的铺叙,同时还继承了晏殊、欧阳修的清丽。

集大成: 周邦彦最显著的贡献在于他将宋词的“词体”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极度讲究“词心”,也就是词的格律、声韵、音节。他追求的是“协律”,让词的语言在读起来时,有一种音乐般的美感和韵律感。他甚至会对前人的词句进行“瘦改”,务求声律的完美。这种对词的“技法”和“形式美”的极致追求,使得他的词在声律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后世将这种风格称为“婉约”的正宗,或者说“中和之美”。

开后: 他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在他的词风影响下,南宋的姜夔、史弥宁等人,将这种对声律的追求进一步发扬光大,形成了“以声律为准绳”的创作理念,也催生了“词学”的专门研究。可以说,周邦彦为后世词的发展,尤其是南宋婉约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人为何对他评价那么高?

古人对周邦彦的评价,常常用“集大成”或者“词中苏、辛”这样的高度来评价,甚至将他和唐诗的李白、杜甫相提并论。这主要有几个原因:

1. 技艺的炉火纯青: 古人非常看重诗词的“功夫”。周邦彦的词,在遣词造句、章法结构、声韵格律上,都做得极为精妙。他的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像是经过精心雕琢的玉器,找不出什么明显的毛病。比如《兰陵王·柳》,“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催晓箭”,这种铺陈和描绘,细腻而有层次,且音韵和谐。

2. 情感的真挚与时代的印记: 虽然周邦彦以“协律”著称,但他的词并非只是形式上的技巧展示。他的词中,充满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对人生际遇的思考,对爱情的描绘。尤其是在靖康之难后,他写下大量抒发悲愤、忧国忧民的词作,如《汴京防 Giao》,这些词触动了古人普遍的家国情怀,因此备受推崇。古人评价一位作家,往往也会将其作品与时代背景、作者的品格结合起来看。

3. 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古代文人对“体”的重视程度很高。周邦彦对词这种文体的贡献,在于他将词的“音乐性”和“形式美”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范本。他对于“协律”的严谨态度,以及对词令的理解和运用,在当时是独步当代的。

4. “词为心声”的观念: 尽管周邦彦在技法上极其讲究,但古人也认为他的词“词心”深厚,能够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他们认为周邦彦的词,既有“文心”,又有“词心”,将内在情感与外在形式完美结合。

为什么现在却不是很出名?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周邦彦在历史上的地位很高,但放到今天,很多人可能只知道苏轼、辛弃疾,甚至李清照,却对周邦彦感到陌生。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1. 文学审美的变迁: 现代人对文学的审美,更加偏向于直抒胸臆、个性解放,或者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社会批判性。周邦彦所追求的“中和之美”、“婉约之致”,以及对格律、声韵的严谨,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过于“精巧”和“拘谨”,不够“洒脱”或“野性”。他的词,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和技巧,这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和阅读习惯有所冲突。

2. “学院派”的疏离感: 周邦彦的词,尤其是他精研声律、反复“瘦改”的做法,被一些人认为是“学院派”的代表。这种严谨和考究,虽然是他的优点,但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可能会产生一种距离感,觉得他的词“学究气”太重,不如苏轼的豪放洒脱、李清照的清新自然来得亲切。

3. 传播方式的局限: 过去,文学的传播主要依靠口耳相传、文人圈子内的交流,以及书籍的印刷。周邦彦作为宋代文坛的核心人物,自然受到广泛推崇。而现代社会,信息爆炸,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流行文化、大众传媒对人们的注意力挤占了很大一部分,那些需要深度阅读和理解的作品,就更容易被边缘化。

4. “性情”与“理趣”的侧重: 现代读者更倾向于从作品中获得直接的情感共鸣,或者从中汲取“性情”的表达。周邦彦的词,虽然有情感,但更多的是一种经过理性思考和艺术加工后的情感,带有“理趣”的成分。这种“理趣”,在现代社会可能不如直接的“性情”来得有吸引力。

5. “反感”的惯性: 曾经有过一段时期,因为周邦彦对婉约词的贡献,以及某些评论家的推崇,使得一部分人觉得“婉约”就是“软弱”,对周邦彦产生了一种“反感”的惯性。虽然这种看法并不客观,但多少也影响了他在大众中的知名度。

总结来说, 周邦彦是一位在宋词发展史上功勋卓著的大师。他的贡献在于对词的体式、格律、声韵的精研,将宋词的艺术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古人对他评价之高,是因为他技艺精湛、情感真挚、对词体贡献巨大,且作品符合他们那个时代的审美标准。而如今他不如其他一些词人出名,则是因为现代审美趣味的变迁、传播方式的差异、以及创作风格上的一些“疏离感”,使得他的作品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才能真正领略其美妙之处。

不过,随着文学研究的深入和大众审美的多元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重新认识这位被低估的词坛巨匠。他的作品,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词律词的雅化两个层面,感受一下:


【一】词律

周邦彦之前,晓畅音律的词家也有不少,比如「逐弦吹之音」的温庭筠、「变旧声作新声」的柳永。甚至被称作「曲子里缚不住」的苏轼,都有过「随声随写,歌竟篇就」的骚操作。

但是这些所谓的「倚声」,都是宋代乐理体系正常运作下,多个因素的中和调配——歌唱中,允许随机应变,变字音而迁就曲音。这么一来,创作余地就大多了。


我们又知道,宋代的这一套乐理体系,历经元蒙巨变,在清人那已经无法复原了。其实不要说到清代,就是在宋代,也有相当一部分词人是脱离音乐,以纯文本的形式进行创作。

遇到上述情况,你自称「精通乐理」,但表面上字音却经常随唱随变,毫无定则,怎么让不懂音乐的人(后世)师法呢?


温、柳,都确定了一些小字眼的平仄四声。比如三变「渐辨去声」,凸出领字。

到了周邦彦,一方面他也「精通韵律」,有移宫换羽,作三犯四犯之调的能力;另一方面,他又严格恪守字音,形成了一套字音守律准则。

比如《绕佛阁》一阕,三片双拽头(就是一共三片,前两排较短,极其相似。后一片较长),其前两片:

敛。楼迥出,高孤馆。清将短。闻夜久,签声
满。闲露草,偏幽远。花清婉,中迤逦,城阴

这些去声的位置和节拍,合如符契。

又比如《台城路》一阕: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深时闻裁剪。
云窗静掩。叹重罗衾,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空诗情宛转。
凭高眺远。正玉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首先是暮雨、最久、渭水、眺远、醉倒、照敛这几个 去上 连用稳得很。

其次,织与叶,阁与忆,拂与液,这几对入声字的位置也前后照应。

还有更多的去声字,也是如此。


总之,周邦彦词提供了一套“倚声”规律,这个规律在「字音」上表现明显。即使不懂「曲音」,不懂乐理的词家,也可以遵循字音来调配音节。以达到谐口、谐乐的目的(虽然不可能百分百)。

对应出现的就是:宋人笺注宋词,以清真词为最,版本有十余种之多。如陈元龙《详注清真词》、曹杓《注清真词》,以及杨缵的《圈法周美成词》。其中《圈法周美成词》,便是着重在音律方面,圈点示法。

宋人如此,清人只会变本加厉。为何?因为宋人虽多不通乐理,但那套系统还正常运转,总有解人。而清代这套体系早就废掉了,学问再大也不行。(有几家自称倚声的,如凌廷堪从音韵学和古乐制,郑文焯从古琴、笛谱。以后再细辨其真。)

你能想象后世学者对清真的依赖吗?

我们现在填词,不守律就不叫词。

而所遵循的词律,其实大体都是清人通过对宋人字音的比校总结出来的。它的基础,就是以《清真词》为首席代表的宋代格律派词人。


【二】雅词渊源

前几天看到一个问题,问宋词为什么比唐诗雅?

这个题主所谓的「雅」大概只是剪红镂翠的「婉约」风格——和「雅」不是一回事。


最初的时候,词体雅不雅呢?当然不雅,而且很俗。

五代和凝,年轻的时候写了很多侧艳小词,后来他做了宰相,连忙派人去收集黑历史并烧掉。

宋初钱惟演有独特的读书法:端坐读经读史,躺着读小说传奇——上厕所读小词。

你说这能叫雅吗?


后来经过李煜,到了欧阳修、晏殊这些一代文宗、富贵宰相手里,才「变伶人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而此时,词是不是就雅了呢?

也不是。

欧阳修以「儒宗」之尊作艳词,其实就是中国传统士大夫为声色性情开辟的自留地,与载道咏志的诗文并行不悖。然而南宋初年《乐府雅词》选欧阳修词的时候就碰到一个尴尬:选这些词,有辱「雅」名;不选这些词,有辱欧公。最后选者曾慥就把这类言词定义为「小人谬作公词」,来当做弃选理由。


欧、晏还时时「不雅」,我们就甭指望会所达人柳三变,泥石流摇滚词人苏东坡,「著腔子唱好诗」的跨界歌王黄庭坚了。

若以「南渡」把宋代平分两半,都快发展过半了,还没有找到一个「雅」的典型,一个普适的发展模式,真是很令人着急。

于是,两宋之间的李清照在《词论》里,点名北宋大佬,逐一批评。

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不知诸位有没有发现,她这一套夺命十三剑,没提周邦彦 :)

为什么没提周邦彦?难道「贵人、学士、市侩、妓女,皆知美成词为可爱」的周邦彦名气太小?

还是因为周邦彦完全符合她的高雅、浑成、情致、典重、铺叙标准,是可见样本中一个最完美的发展模式?

(我估计主因是后者,但易安与清真相性不对。就像一个相亲妹纸什么都好,就是没感觉,于是闭口不评价。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南宋词人们用创作实践给出了答案。

整个南宋三只鼎足,辛弃疾、姜夔,吴文英。姜吴都是清真的嗣音。再往下捋梅溪也是。王、张、周、蒋四家其变种流亚。

南宋既已笼罩,大半个清代词坛更是徒子徒孙。不仅舞台中央的浙西是嫡子嫡孙。连常州和阳羡后期也都蹭血缘。

为什么呢?

因为任何一个词派,由最初的标举风格突破创新,继而深入创作,最后都会回归文体——而词体本身就有着严密的守律特质。

于是大声鞺鞑的阳羡,比兴寄托的常州,但凡想在词体上精进,不浮于风格论,都要引「格律派」的水来滋养。

这水的源头还是周邦彦。


「雅词」只是一个名目。不是说,周邦彦的词,就是最文雅的。

清真词里有一些很直露的句子,绝非我们现在所谓的「雅」,比如「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但周词的范式和内容,为后世词人圈定了一个范畴,在这个范畴里,你不必保持苏辛那种参同万物的高级境界而失之「亢」,也不必堕入南朝宫体北里娼风的纯感官世界而失之「淫」。

只是一个自由、普适,又有方法论引导的常态表达。

《诗大序》:「雅者,正也」。是上句最好的笺注。


我们现在看南宋诸家,梦窗白石,各有特色,一个深密繁复,一个清空骚雅。差别如同水火。

但如果走出风格的障眼法,你会发现他们只是以清真词为基础的两种个性化。

就好比清真词是安卓原生系统。姜、吴,一个是MIUI,一个是EMUI。


这个层面上,周邦彦的地位甚至比词律层面还要重要一些。

词学史里千流万派,很多人学梦窗,很多人学白石,很多人学玉田,很多人学碧山。

而学北宋诸位大佬,如欧、晏、秦、黄的却较少。有,也只是某个时期的某个人——孤立的,不成系统。

这就是清真的地位。


如果看到这,还觉得清真只是「北宋名家」之一的地位,也没关系。

王国维同学少不更事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

以下是《人间词话》王国维和《清真先生遗事》王国维:


【三】技术层面

技术层面我就不讲了。文学史教材里有。

无外乎博收旁绍熔铸前人格律精工典雅蕴藉章法精妙等等。


章法层面,举一个例子对比:

北宋柳永的长调:

夜半乐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
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第一次看的时候简直亮瞎,什么叫小学生春游周记?一步一景,一步一叙?

正儿八经从乘兴离江渚,到渡万壑千岩,到怒涛渐息,看到两岸的风物,看到两岸的游女,最后凝泪眼僵硬感叹一下,超级长镜头连蒙太奇都不给一个?

现代人还能这样写?what a fucking shit?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瑞龙吟 周邦彦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END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周邦彦在词坛的地位,用“承前启后,集大成者”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个绕不开的巨匠,尤其是在词风的演变上,起到了关键的承转作用。他究竟有多重要?要理解周邦彦的重要性,我们得把他置于宋词的历史长河中去看。 承前: 在他之前,北宋词的大家辈出,苏轼以豪放开创了一派,柳永以慢词铺陈,晏.............
  • 回答
    哎呀,哥们/姐们,这情况我太懂了!周二练腿练到周五体能考,这简直是“作死”的典型剧本啊,我也是这么过来的。现在走路都打飘,三公里?那不是要命吗!别急,咱们一步步来分析怎么亡羊补牢,虽然效果肯定不如从前,但总比硬扛着丢人强。首先,咱得明白为啥你现在这么“废”: 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 这玩意.............
  • 回答
    周朝在关中“呆不住”,而秦国却能在关中崛起并最终一统天下,这背后绝非单一的制度原因可以解释,而是一个复杂交织的因素集合。如果简单归咎于制度,那未免过于片面。我们不妨从更细致的视角,来剖析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命运,看看其中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端倪。首先,我们得承认,周朝初期的确在关中(镐京地区)建立了一个辉煌.............
  • 回答
    你说得对,周伯通在《射雕英雄传》后期确实曾预言郭靖将是“天下第一”。这话说得非常有底气,毕竟郭靖的武功增长速度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他得到了几位绝顶高手的倾囊相授(洪七公、周伯通),这都为他成为天下第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在《射雕》的结尾,郭靖确实已经具备了和当时顶尖高手一较高下的实力,甚至在某.............
  • 回答
    周伯通这老顽童,虽然一身绝世武功,为人却不免有些自负。在绝情谷初遇金轮法王,见识到他那“龙象般若功”的威力,那份诧异和忌惮,可不是空穴来风。细细想来,有这么几层原因:第一,武学路数的截然不同,认知上的冲击。周伯通的武功,说白了,是“空”与“无”的极致。他创的“左右互搏”是左右手各自施展不同武功,变化.............
  • 回答
    这事儿啊,关键还得看具体情况。别急着回复,也别晾着不管,得琢磨琢磨。首先,你得看这个“@”是怎么来的。是直接点名“XXX,这个事儿你负责一下”还是泛泛地“@所有人,有个事情需要注意”? 如果点名了你,而且内容是具体的工作安排或者需要你提供信息: 那大概率是要回复的。周六,虽然是休息日,但工.............
  • 回答
    周志华教授作为中国机器学习领域的领军人物,其在微博上对 AlphaGo 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评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要评价他的评论,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周志华教授的背景与视角首先,理解周志华教授的背景至关重要。他是一位在理论和应用领域都有深厚造诣的学者,是“西瓜书”(《机器学习》)的作者,也.............
  • 回答
    .......
  • 回答
    你家这两个宝贝,一个7岁,一个5岁,正是精力旺盛、个性逐渐显现的时候,他们在一起“兵戎相见”是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的头疼事。但别担心,这其实是他们学习如何相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一个过程。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引导。首先,我们得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打架。7岁的哥哥,可能正处于一个自我意识更强、想要做主导的阶段,也可.............
  • 回答
    这则消息让人颇感意外,尤其是“世界最大的一幅美国国旗”和“雷雨中裂成两半、几乎被撕碎”这两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确实挺引人关注的。不过,在我看来,这件事与其说是一场惊天动地的“美国国旗被毁事件”,不如说更像是自然力量与人为努力之间一次略显戏剧性的碰撞。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世界最大”的这个概念。通常这种.............
  • 回答
    科米在参议院的听证会,那可真是搅得美国政坛那叫一个天翻地覆。你可以把这理解成一场现代版的“宫廷戏”,只不过舞台是国会山,主角是FBI局长和总统。我尽量给你掰扯得详细点,别有那种机器兮兮的感觉哈。时间背景很重要: 这事儿发生在2017年6月8日,当时美国正处于一个高度政治分裂的时期。特朗普总统刚刚上任.............
  • 回答
    关于周恩来是否在南开上过学,这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周恩来确实在南开有过求学经历,而且这段经历对他日后的思想和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详细说清楚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时间节点和事件来梳理:1. 初到南开:缘起与初步印象周恩来是在1913年的秋天,也就是他15岁那年,来到天津的南开.............
  • 回答
    关于“周四股票容易大跌”这个说法,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普遍被验证的、具有绝对统计学意义的规律。很多时候,我们提到的“规律”可能更多是基于一些个体经验、短期市场情绪或者特定事件的放大效应。但是,如果我们非要探讨一下,为什么在某些周四,我们可能会感受到股票“容易大跌”的氛围,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这背后.............
  • 回答
    我接触过不少在 GitHub 和技术博客上相当活跃的程序员,他们的名字常常出现在开源项目的贡献列表里,写的东西也很有见地,是圈子里大家乐于交流的技术达人。不过,要说他们“工作收入并不是很好”,这个判断嘛,其实挺微妙的。首先得看你怎么定义“不是很好”。如果标准是动辄年薪百万、公司期权拿到手软的那种,那.............
  • 回答
    周琦在对阵波兰队的这场比赛第四节的表现,可以说是中国男篮在那一刻最令人扼腕叹息的缩影。那一场比赛,对中国男篮来说,几乎就是一场生死战,关系到能否晋级下一轮,每一分每一秒都牵动着无数球迷的心。当比赛进入第四节,比分焦灼,胜负悬于一线的时候,我们看到周琦身上承担的压力是肉眼可见的。他作为球队内线的关键人.............
  • 回答
    周琦在NBA未来的成就和能否立足,这绝对是围绕他最大的一个话题,也是球迷们最关心的问题。要说透彻,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周琦的身体天赋确实是顶级的。 在NBA这个全球最顶尖的篮球联赛里,身体条件永远是敲门砖。周琦那接近2米20的身高,加上2米30以上的臂展,这在内线球员里就是一张巨大.............
  • 回答
    谈到青山周平在《梦想改造家》里的改造被“糟蹋”,这事儿可真是个大活儿,够大家伙儿议论一阵子了。要我说啊,这事儿得分几方面看,不能简单地把责任一股脑儿推给谁。是设计的问题吗?青山周平的设计,那肯定是有他的独到之处的。他总是能把有限的空间发挥到极致,而且往往会注入一些很新颖、很前卫的理念。比如他对采光、.............
  • 回答
    这问题就像问,在只产出珍珠的海洋里,一只没有潜水天赋的普通鱼能变成珍珠吗?答案是,理论上有可能,但难度系数堪比登天。想象一下,你生活在一个满眼都是金碧辉煌的地方。每个人都穿着华丽的丝绸,住着雕梁画栋的房子,手上戴着鸽子蛋大小的钻石。而你呢?你可能穿着打着补丁的粗布衣,住着漏风的茅草屋,唯一的“家当”.............
  • 回答
    要说周瑜在古诗词中为何如此频频出现,这背后其实是有多重原因在起作用的,绝不仅仅是因为他个人的赫赫战功。首先,我们得承认周瑜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军事将领。赤壁之战,那可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周瑜作为总指挥,他的智慧、胆识和谋略都令人称道。这样的辉煌战绩.............
  • 回答
    提起周琦在2019年男篮世界杯的表现,很多中国球迷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可能并不算美好,甚至带着一丝沉重。这届世界杯对中国男篮来说意义非凡,作为东道主,我们渴望在家门口打出好成绩,而周琦作为当时球队的核心内线,肩上的压力和期望自然非常大。先从整体数据上看,周琦在5场比赛中场均能拿到7.2分、4.2个篮板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