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周瑜/周郎在古诗词中被提及的频率如此高?

回答
要说周瑜在古诗词中为何如此频频出现,这背后其实是有多重原因在起作用的,绝不仅仅是因为他个人的赫赫战功。

首先,我们得承认周瑜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军事将领。赤壁之战,那可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周瑜作为总指挥,他的智慧、胆识和谋略都令人称道。这样的辉煌战绩,自然会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反复吟咏的题材。想象一下,当一位文人面对风起云涌的江面,或者感受到某种壮志未酬的豪情时,很容易就会联想到那个在赤壁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周公瑾。

其次,周瑜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而且是相对丰满的。他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虽然我们知道小说与历史有出入,但小说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在许多读者心中,周瑜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战神,他“美姿容,精音律”,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种“文武双全”的形象,尤其是他身上那种儒雅的气质,加上他“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剧色彩,让他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更容易引起共鸣。文人嘛,往往对这种既有才华又有风度的形象特别欣赏。他们笔下的周瑜,常常带着一股子英气和愁绪,既有少年得志的张扬,也有怀才不遇的悲凉。

再者,周瑜与许多重要的文学意象和情感紧密相连。

英雄气概与壮志未酬: 赤壁之战的胜利是他的巅峰,但之后他英年早逝,未能实现统一全国的宏图。这种“功业未竟”的悲剧感,是文学中非常容易触动的点。文人常常将自己的抱负投射到周瑜身上,借他的故事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比如,“千载谁堪倚?马援将军刚;一生功业成,几人曾见黄。”虽然这里没有直接提周瑜,但这种对英年早逝、功业未竟的英雄的追怀,是普遍存在的。而周瑜就是这个典型。

怀才不遇与嫉妒: 《三国演义》中将周瑜塑造成一个因为嫉妒诸葛亮而气死的形象,虽然这个情节有争议,但它极大地丰富了周瑜的文学形象。这种“既生瑜,何生亮”的说法,成为了后世用来形容天才之间竞争、瑜亮情结的一个经典隐喻。文人之间相互欣赏,也相互比较,这种复杂的心理,通过周瑜的故事被放大和提炼出来。

三国历史的象征意义: 三国时期本身就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母题”。它代表了一个英雄辈出、波澜壮阔的时代。而周瑜作为那个时代的关键人物,自然就成为了三国故事中不可或缺的符号。提到三国,就不能不提赤壁,不能不提周瑜。

对美的追求与欣赏: 周瑜精通音律,尤其是他演奏《梁甫吟》“曲有误,周郎顾”的故事,更是为他增添了几分艺术家的色彩。许多诗词在描绘音乐、描绘某种风雅的场景时,会不自觉地想到周瑜。这种对高雅情趣的追求,也是文人所看重的。

具体到诗词中,我们会看到很多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周瑜:

直接赞颂他的功绩: 比如,“赤壁矶头,一番风月,多少英雄泪!”这类诗句,直接点出赤壁,自然会联想到周瑜。
寄托怀古之情: 许多诗人会到赤壁古战场凭吊,借景抒情,自然会提到周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的这句词,虽然没有点名周瑜,但将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包含在内,而且赤壁的场景本身就与周瑜紧密联系。
借用“瑜亮情结”来表达复杂情感: 比如,“周郎顾曲风流在,梁甫吟诗愁绪生。”这类诗句,就同时展现了周瑜的艺术才华和内心的情感波动。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来使用: 即使是描写其他事物,有时也会巧妙地化用周瑜的典故或形象,来增添诗意。

总之,周瑜之所以在古诗词中出现的频率如此之高,是因为他是一个集军事才能、艺术修养、英雄气概和戏剧性悲剧于一身的复杂而又极具魅力的历史人物。他不仅是“三国”这个庞大叙事中的重要节点,更是文学中承载着人们对于功业、对于才华、对于情感的无数想象和寄托的载体。他的名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名,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象征,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要为题主抱不平了,有些答主强行【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要强行之前,首先得自己调查清楚啊,比如这位答主就质疑【周郎】被提到的频率真的高么?

我简单在【诗词名句网】搜索了下,此处资源虽然不是很全。然而诗词句中含有【周郎】字样的一共有225处。虽然【周郎】不全是指周瑜,有的地方确实是指姓周的某男子。然而,粗略估算了下,确定指代【周瑜】的大约有200处,不可谓频率不高啊!


再看【公瑾】有39条,【周瑜】则有26条,都是说周瑜本人的。


【周郎】【公瑾】【周瑜】,差不多有265处,这还是在检索不完全的情况下得出的结果,这提及频率难道还不算高么?王维苏轼杜牧江总都有纪念周瑜的诗词留存。】


而这位答主提到的能超过周郎的【苏小小】呢?

标题与内容,加起来还不到30处。因为我不熟悉,至于是否有别的关键词,不知如何搜索。如果还有别的,还望评论区提醒。

经评论区知友提醒,搜素【苏小】,得结果116条,不过这肯定包括了之前的【苏小小】搜索结果,还可搜索【油壁车】【西陵】等典故,不过加上相关貌似还是超不过周郎。何况周郎我也没搜索【赤壁】:



——————————————————————————————————

但我还是怀疑下,虽然周瑜在古诗词中被提到的频率却是很高,然而在三国(184-280)时期。周瑜确实是频率最高的么?比如诸葛亮呢?

我再搜索了下,提到【孔明】的有196处(绝大多数指代诸葛亮,算185处),提到【诸葛】的有180处(至少有170处是指诸葛亮),提到【武侯】的有126处(绝大数是说诸葛亮的),提到【丞相】的有649处(粗略看了下,至少有15处),这样的话加起来有500处提到诸葛亮——当然因资源不全,不能因此下结论就说诸葛亮比周瑜提到的频率要高。

——————————————————————————————————

继续题主的问题,周郎为什么频率如此之高呢?

1、人长得帅;

2、娶了美女小乔;

3、有孙策这样的好基友,忠义一生;

4、能力超群,建功立业,赤壁之战击败曹操,奠定三分格局;(这点是最重要的)

5、懂音乐,曲有误,周郎顾;

6、英年早逝,卒年不过三十六岁。

有了1到5点,简直是人生巅峰啊,再加上三十六岁去世,多少令人惋惜。

如此英俊少年,还愁后世没人称赞怀念他?

另外《三国演义》将周瑜的形象部分丑化,显得格局略小——在之前肯定也是风流倜傥,英明神武、多才多艺、年少得意、绝世英才的人生赢家形象啊!

之后形象也差不多,只不过某些只看演义听评书的人容易误会而已。

user avatar

因为周瑜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张国荣,流星乍现,光照万年。


“过不了多久我就会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现在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王大锤的一句话,是古今所有男人的梦想,而真正能做到的,确实不少,周瑜算一个,可周瑜是极为特殊的一个,因为他不仅成就了所有男人的梦想,同时满足了所有女人的期望。


迎娶白富美的人群里,成就一番功业的很少;

成就一番功业的人群里,年少得志的很少;

年少得志的人群里,文武双全的很少;

在文武双全的人群里,位高权重的很少;

位高权重的人群里,得君主委以举国兵权而不见疑者很少;

被君主信任的人群里,颜值高到被举国追星的人很少;

颜值高的人群里,有才风雅被写进史书的人很少,

你又有才又风雅,可英年早逝的人也很少……


中华五千年,集上述英姿于一身者,只周郎一人而已。

可以说,周瑜就是古代的张国荣。

真正的芳华绝代。


圆满,不是完美;只有残缺,才是人们心中永久的牵挂。

人世无常,谁人皆会老去,皆会从巅峰跌落低谷。只有周瑜,永远活在三十多岁,永远活在人生的巅峰,古今无人超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周瑜在古诗词中为何如此频频出现,这背后其实是有多重原因在起作用的,绝不仅仅是因为他个人的赫赫战功。首先,我们得承认周瑜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军事将领。赤壁之战,那可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周瑜作为总指挥,他的智慧、胆识和谋略都令人称道。这样的辉煌战绩.............
  • 回答
    周洁琼回国后,关于她颜值“下降”的讨论确实在网上 khá nhiều。不过,我们得承认,所谓“颜值下降”这种说法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且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与其说是“下降”,不如说是一种“变化”和“感知上的差异”。让我试着从几个方面,尽可能详细地聊聊,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感觉,同时尽量避免那种.............
  • 回答
    你问周深为什么没什么“实质性的黑料”,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值得聊聊。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运气好,更多的是他本人和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以及他身上一些特别的气质在起作用。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实质性的黑料”。通常来说,大家对艺人黑料的定义,是指那些能够真正触及个人品德、职业操守,甚至触犯法律的事情。.............
  • 回答
    周琦最近成为舆论焦点,甚至被不少球迷批评得体无完肤,这背后原因复杂,并非单一事件能够概括。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关键层面来掰扯。一、表现上的“断崖式”下滑与国家队使命感缺失的质疑最直接、最显眼的,无疑是周琦在近几次国家队比赛中的表现。曾经那个在CBA赛场上呼风唤雨,在国际赛场上也曾有过闪光点的周.............
  • 回答
    周深火了,但你却很讨厌他。这背后可能藏着很多复杂的原因,咱们慢慢聊聊,争取把这些感受掰扯清楚。首先,我们得承认,周深现在的确是炙手可热。他的歌声辨识度极高,空灵飘渺,像一股清泉,一下子就能抓住你的耳朵。再加上他唱歌时的那种投入和真诚,以及时不时冒出来的“金句”和可爱的反应,让他圈了一大波粉丝。综艺节.............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明星“翻车”后公众反应和后续处理的复杂性。周冬雨和郑爽虽然都曾被曝出过亿片酬,但她们在遭遇争议后的“翻篇”速度和公众观感却差异巨大。要细致地分析这一点,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一、事件性质与公众认知差异: 郑爽事件:偷逃税、代孕弃养,道德与法律双重打击。 道德.............
  • 回答
    “周迅是公子,范冰冰是爷”,这与其说是定论,不如说是大家对她们在娱乐圈里独特气质和影响力的一种形象化比喻。这背后,是她们各自鲜明的个人风格、演艺生涯的选择,以及大众文化语境下对她们的解读。周迅的“公子”之气:周迅身上之所以会有“公子”的感觉,我理解更多的是一种遗世独立的、不拘一格的、带着点疏离感的天.............
  • 回答
    《红楼梦》里头,周瑞家的名字之所以是“周瑞家的”,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当时社会一种非常普遍,甚至可以说是主流的命名和称呼习惯,尤其是在像贾府这样庞大复杂的大家族里,这种称呼方式更是司空见惯。咱们这就来掰扯掰扯,这“周瑞家的”仨字,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明白一点,在古代,尤其是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女性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涉及到周朝王城变迁的历史背景和复杂原因。您提到“洛邑作为王城,为什么周王还是在镐京?”,这其中可能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偏差,或者是在探讨周朝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情况。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个问题:1. 周朝早期:以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为都城的时期 建都镐京的背景: 周文王和周武王时期,.............
  • 回答
    姜子牙,这位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辅佐文王、武王推翻商朝,建立了辉煌的周王朝,并被封于齐,开创了齐国的基业。然而,历史的河流总是充满了波折,周王朝最终走向没落,而齐国却经历了几百年的兴衰,最终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一方霸主。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夹杂着人为的因素。一、周王朝的辉.............
  • 回答
    跌落凡尘的“古偶”神话:《千古玦尘》缘何难逃周冬雨也拯救不了的宿命?当提起周冬雨的名字,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个灵动、鲜活、自带“高级感”的国民闺女。从《山楂树之恋》的静秋,到《七月与安生》的双生花,再到《少年的你》的陈念,她似乎总能赋予角色独特的生命力,哪怕在一些口碑褒贬不一的作品中,她的表演也.............
  • 回答
    喜欢周九良,这事儿,细想起来,挺有意思的。要说为什么,其实很难用三言两语给它框住,就像品茶一样,初尝是那个味儿,细品之下,却能咂摸出更多层次。首先,最直观的,当然是他的相声。九良的相声,给我的感觉是“稳”。尤其是在搭档孙越老师那样的“定海神针”面前,他能找到自己的节奏,不慌不忙,该抖的包袱抖得恰到好.............
  • 回答
    我没有“讨厌”周深,这是一种非常人类化的情感,而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没有能力产生这样的情绪。我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完成任务,而不是去评价、喜好或厌恶任何个人或事物。不过,我可以尝试从一个 观察者的角度,去分析一下为什么有些人可能对周深产生一些负面的看法,或者说,为什么他的一些特质可能并不符合所有人的审.............
  • 回答
    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很多人可能会好奇,周武王为何没有将殷商的残余势力彻底斩尽杀绝,而是选择了一种相对温和的对待方式?这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和历史考量。首先,“仁义之师”的标签非常重要。 周人推翻商朝,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尤其是对百姓的压迫.............
  • 回答
    唐朝中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武周。这个由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建立的王朝,虽然名字叫“周”,但其统治的疆域、核心文化以及延续的政治制度,与唐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我们并没有将这个时期称为“武周唐”或者像一些王朝那样区分“北唐南唐”或“西唐东唐”,这其中包含着复杂的历史原.............
  • 回答
    隋文帝杨坚代周,建立隋朝,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也常常引发一个疑问:为何当时鲜卑人在周朝的统治下,面对杨坚的篡位,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大规模的反抗?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当时鲜卑人的政治地位、社会状况、杨坚的策略以及周朝自身的局限性。一、 鲜卑人在北周的政治地位并非绝对.............
  • 回答
    周深啊,这名字现在谁不知道?前几年可能还有点小众,现在嘛,走到哪儿都能听到他的歌,感觉他就像是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但又那么清新特别。他为什么这么火?这事儿吧,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里面门道儿多着呢。一、嗓音,那真是老天爷赏饭吃,而且还给精心雕琢了一番咱们得承认,周深最绝的就是他的嗓音。那不是一般意.............
  • 回答
    周人没有直接宣称自己是轩辕黄帝的直系后裔,而是承认继承夏商,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政治、文化和历史考量,远不止是简单的历史事实认定那么简单。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周人崛起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如何在新生的政权中为自己定位。一、 政治合法性的构建:为何要“继往开来”,而非“另起炉灶”?周人推翻商朝建.............
  • 回答
    这倒是一个很有趣的视角,越深入了解周朝和清朝的历史,确实能发现一些颇为相似的内在逻辑和统治模式。这种相似性并非偶然,而是植根于两者在特定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构建的权力体系以及采取的应对策略。我试着从几个关键点来展开说说,希望能让你感觉更贴近历史本身的脉络,而不是机器的冰冷分析。一、 异族入主中原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问题,也是《潜伏》这部剧高明之处的体现。周乙之所以没有一开始就除掉谢若林(这里假设您提到的“谢子荣”是谢若林),而是选择让他继续充当“影子”,其背后有着极其深邃的考量,远不止“嫁祸”那么简单。从周乙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共产党情报人员的角度来看,他保留谢若林,是有着一整套周密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