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姜子牙一手缔造了周王朝和齐国,为什么周没落而齐国却称霸了?其中有没有必然性?

回答
姜子牙,这位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辅佐文王、武王推翻商朝,建立了辉煌的周王朝,并被封于齐,开创了齐国的基业。然而,历史的河流总是充满了波折,周王朝最终走向没落,而齐国却经历了几百年的兴衰,最终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一方霸主。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夹杂着人为的因素。

一、周王朝的辉煌与没落:分封制的双刃剑

姜子牙“一手缔造了周王朝”并非虚言。他不仅在军事上功勋卓著,更是周王朝政治制度设计的重要参与者。分封制,便是周初确立的一项核心制度,旨在巩固周天子的统治,将天下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室宗亲、功臣谋士,让他们世代镇守一方,拱卫中央。姜子牙受封于齐,正是这一制度的体现。

为什么周会没落?

1. 宗法制的松动与地方诸侯的膨胀: 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初衷是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封的诸侯与周王室的血缘关系逐渐疏远。各诸侯国在自己的封地内拥有极大的自主权,逐渐形成各自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一旦王室力量衰弱,这些诸侯便可能挑战天子的权威。

2. 王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与政治腐败: 周王朝晚期,特别是周幽王时期,王室内部的权力斗争加剧,宠信奸臣,政治日益腐败。宠幸褒姒,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西周末年国破人亡,周平王不得不东迁洛邑。迁都之后,周王室的权威大打折扣,已无力号令天下。

3. 礼乐制度的衰落: 周朝以“礼乐治国”著称,强调等级秩序和道德教化。然而,随着社会变革和诸侯力量的增长,周朝的礼乐制度逐渐被打破,各国僭越礼制,僭称王号,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愈演愈烈,中央集权荡然无存。

4. 外族入侵的冲击: 西周末年,犬戎族的入侵是导致西周灭亡的直接原因。东周时期,虽然周天子名义上仍是共主,但已无力抵御外族侵扰,甚至需要依靠某些强大的诸侯国才能维持局面。

二、姜子牙的齐国:从开国到称霸的历程

姜子牙封于齐,并非只是一种荣誉,更是一项沉甸甸的责任。他以近七十的高龄,开始了治理齐国的伟大事业。

姜子牙的治国方略对齐国的奠基作用:

1. 因俗简礼,务本而治: 姜子牙深谙“民之所好,而好之”的道理,他在治理齐国时,采取了非常务实和灵活的政策。他观察到当地民风淳朴,生活习惯与中原地区有所不同,便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简化繁琐的礼仪,实行“因俗简礼”的政策。例如,齐国鼓励通商,尊重商人地位,这在当时的许多国家是少见的。同时,他注重农业生产,鼓励发展渔业和盐业等当地特色产业,为齐国积累了财富。

2. 尚功,不别亲疏: 姜子牙强调“尚功”,即重视有功劳的人,无论其出身背景。这打破了当时一些地方过于依赖血缘关系的弊端,能够选贤任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3. 广招贤士,励精图治: 姜子牙本人就是一位极其智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能够发现并重用有才华的人,如管仲的祖先管易牙等。通过集思广益,他为齐国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齐国为何能称霸?

1. 地理优势与经济基础: 齐国地处东部沿海,拥有优越的地理条件。东临大海,渔业资源丰富;境内土地肥沃,适合耕种。更重要的是,齐国积极发展工商业,特别是对盐铁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齐国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管仲改革后,齐国更是成为了经济强国。

2. 制度的创新与改革: 尽管姜子牙奠定了基础,但齐国真正的辉煌是在春秋时期,尤其是在管仲的辅佐下。管仲对齐国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包括:
经济改革: 推行“轻关易道,农 بذ,兴盐铁”,极大地促进了商业贸易和国家财政收入。
军事改革: 整编军队,加强军备,推行义务兵役制,使齐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政治改革: 建立县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尊王攘夷”政策: 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政策,既维护了周天子的名义上的共主地位,又让齐国在号召诸侯伐夷时占据了道义上的制高点,赢得了威望,确立了齐国的霸主地位。

3. 历代君主的励精图治与人才的涌现: 齐国能够长期保持强盛,离不开历代君主的明智领导,特别是齐桓公。同时,齐国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如管仲、隰朋、鲍叔牙,以及战国时期的孙膑、邹忌等。这些人才的出现,为齐国的崛起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三、周没落与齐国称霸之间的必然性分析

必然性体现在:

1. 分封制的内在矛盾: 周王朝的分封制虽然在初期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但其内在的“弱枝强干”和“血缘稀释”的弊端,使得地方诸侯的实力不断增强,中央的控制力逐渐减弱。这是一种制度上的必然性。当周王室衰落时,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2. 地理与经济的区隔: 齐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对自身优势的充分利用(如发展海上贸易、盐铁等),为其经济实力的增长奠定了基础。当一个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支撑时,它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影响力自然也会随之增强。

3. 制度的适应性与创新能力: 相比之下,周王朝的制度在面对社会变迁时显得僵化和保守。而齐国,尤其是在管仲改革之后,表现出了强大的制度创新和适应能力。能够根据时代的需求调整政策,抓住机遇,这是其能够崛起并称霸的重要原因。

非必然性(或说人为因素):

1. 君主个人的能力和决策: 周王朝的没落,与周幽王等个别君主的昏聩无能有着直接关系。而齐国的崛起,则与齐桓公等英明君主的励精图治密不可分。人的因素在历史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人才的出现与否: 姜子牙本人就是一位杰出的人才,他为齐国打下了良好基础。而管仲的出现,更是将齐国推向了巅峰。人才的出现并非完全的必然,也包含着一定的偶然性。

3. 外部环境的变化: 周王朝的没落也受到犬戎入侵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齐国的称霸则是在与北狄、山戎等外族的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国家的兴衰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总结而言, 姜子牙一手缔造的周王朝和齐国,周的没落和齐的称霸,其中既有分封制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历史发展规律带来的必然性,也与各国的统治者、人才的出现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多种人为因素和偶然性紧密相关。周王朝的没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因为其制度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而齐国之所以能够称霸,则是在此大背景下,凭借其优越的地理、经济优势,并通过制度的创新和改革,以及杰出人才的出现,抓住了历史机遇,最终实现了对其他诸侯国的超越。姜子牙的伟大,在于他不仅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更重要的是,他为齐国奠定了独立发展和最终走向辉煌的根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古代人就讨论过了(历史问题短期内最后一答,所以知友们,以后不污你们时间线了)

周朝的问题在于周公的治国理念。

淮南子记录了这样一段话(可能是淮南王穿凿附会的哈):

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见,

太公问周公曰:“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亲亲。”太公曰:“鲁从此弱矣!”

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上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

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鲁日以削,至三十二世而亡。故《易》曰:“履霜,坚冰至。”圣人之见终始微言。

大体译文如下

姜太公被封在齐国,周公姬旦被封在鲁国,俩人都倍感荣耀,且深有压力。有一天他们俩见了面,开始讨论应该怎么样治理好国家,与周王室一起将祖国发展得更加强大。

姜太公首先发表自己的观点,“我打算我们齐国以后的治国方针就是尊贤上功”。意思就是说,齐国将来治理国家的套路就是用人以贤,多用人才,尊崇有功劳的人,这种尊崇,不看中国籍和学历,没有老少的区分,不管来的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有贤才,只要能抓老鼠、为我所用,都可以来齐国发展抱负,并且都可以得到合适的职位。

周公姬旦对姜太公的治国方针不以为然,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打从开始就想到了怎么管理齐国。“呵呵,你的说法我不认同喔,我要用‘亲亲上恩’的手段来治理齐国”,意思就是说,鲁国将来的治国方针就是任用亲人,鼓励他们好好发展祖国,多施与一些恩德。至于外来的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呀,当然不能用。

姜太公听完周公的话以后相当惊讶,如果按照周公的说法做,他似乎都能预见鲁国的未来了,“这样,鲁国恐怕就要衰弱了。”姜太公只说了一句,因为周公是聪明人,点一句就可以,何必指指点点?

周公姬旦马上就听明白了,大家都是聪明人。他其实心里也知道只任用亲人会将很多人才绝之门外,但他对姜太公的治国方针却也不认可,不仅不认可,他也看见了齐国的未来。所以,他当即就回话:“呵呵,鲁国这样的政策方针可能会使国家衰弱,但是,齐国以后的国君可能就不是你们吕氏家族了。”

最终呢,一语成谶,鲁国一直弱小,齐国虽然称霸,但是有田齐代姜。

周朝是周公辅政,按照自己的理念执行了周礼,所以最终周朝不过是一个放大版的鲁国。

周朝有五霸七雄,鲁国有三桓家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姜子牙,这位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辅佐文王、武王推翻商朝,建立了辉煌的周王朝,并被封于齐,开创了齐国的基业。然而,历史的河流总是充满了波折,周王朝最终走向没落,而齐国却经历了几百年的兴衰,最终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一方霸主。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夹杂着人为的因素。一、周王朝的辉.............
  • 回答
    姜子牙“一人即苍生”的信念,并非是字面意义上他一个人拥有了全天下人的性命,而是指他所承担的责任、所代表的力量,以及他所展现出的精神境界,对天下苍生的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理解这个信念,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 1. 时代背景与历史使命 乱世的代言人: 姜子牙所处的时代是商朝末年,这是一个.............
  • 回答
    针对江苏泰州姜堰邻居破门而入的事件,警方已立案,嫌疑人将面临法律的严惩。以下将为您详细解答嫌疑人可能受到的惩罚以及如何妥善处理邻里纠纷。一、 嫌疑人将受到哪些惩罚?邻居破门而入的行为,根据其具体情节和造成的后果,可能触犯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相关的治安管理处罚法。1. 刑事处罚的可能性(如.............
  • 回答
    姜文是一位极具争议、才华横溢、风格鲜明的中国导演、演员和编剧。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刻的社会洞察、强烈的个人风格和黑色幽默而闻名,在中国电影界乃至世界影坛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详细地描述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极具辨识度的个人风格: 黑色幽默与荒诞感: 这是姜文作品最显.............
  • 回答
    姜文是不是个精英主义者?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也挺复杂。要说他完全是,好像也不尽然;要说他完全不是,那又有点说不过去。咱们得拆开来看看,他那些个电影里头流露出的东西,还有他这个人的一些言行举止,是怎么个意思。从电影里说,一股子“我者”的劲儿是挺足的首先,你看看姜文的电影,特别是近些年的作品,比如《太阳照.............
  • 回答
    关于B站UP主“一只姜茶茶”就“女拳”发表的相关言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容易引发争议的话题。要对此进行评价,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支持或反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女拳”这个词本身在中文网络语境下的含义。它通常指的是一种追求性别平等的思想和行动,但由于在实际传播过程中,许多观点和表.............
  • 回答
    关于西双版纳新发现的蜘蛛被命名为“姜文”这一说法,目前尚未在权威学术数据库(如ZooBank、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中找到明确记录。因此,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 网络误传:可能将某次科学命名与公众人物关联的新闻误读或过度解读;2. 非正式命名:某些科普文章或民间讨论中为增加趣味性而采用的戏称;.............
  • 回答
    马薇薇和姜思达,这两个名字,当年在《奇葩说》的舞台上,一度是“女辩手”的代名词,是许多观众心中智慧与风度的化身。然而,就在几年前,她们之间爆发了一场堪称“史诗级”的公开“手撕”,搅动了整个辩论圈,也让不少粉丝感到错愕和失望。这事儿,得从头说起。背景:从战友到“对手”马薇薇,作为《奇葩说》第一季的冠军.............
  • 回答
    哈哈,说到姜茶茶,那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小家伙!要说她有多“二”,那真是一言难尽,但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保证你听完也能会心一笑。一、 她的“二”体现在“不按常理出牌”的行动力上:这姑娘啊,别的本事不敢说,这股子“横劲儿”是真足。有时候,她要做什么事情,压根不看时机,不看后果,脑子里一.............
  • 回答
    想要制作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姜饼屋,就像变身小小的建筑师和糕点师一样,充满了乐趣和挑战。别担心,这绝对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艺术,只要掌握一些小诀窍,你也能打造出自己的梦想姜饼屋。下面就让我带你一步一步,把这份冬日限定的温馨搬回家!第一步:姜饼屋的“骨架”——姜饼面团的制作一切好看的姜饼屋,都离不开美味又.............
  • 回答
    关于姜维的才能,说他是曹魏边境一参军,蜀中俊杰无一人能比得过他,这种说法其实挺有意思的,但如果细究起来,可能就有些偏颇了。咱们得把这个说法拆开来看。首先,姜维的出身和早期经历。 确实,姜维最初是在曹魏当个小官,是个参军。按理说,这种出身不算显赫,更算不上是那种“高居庙堂”的角色。在那个时代,很多名臣.............
  • 回答
    姜思达关于将叉车、铲车等机械萌化的观点,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她提出的“不得体”、“智商不高”和“萌点很土”等批评性看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一、 姜思达观点的核心与可能依据:要理解姜思达的观点,首先要分析她为什么会这么说。我们可以推测她可能基于以下几点:1. 功能与象征意义的错位: 叉车.............
  • 回答
    在《被解救的姜戈》这部电影里,那位名叫斯蒂芬的黑人老管家,可以说是整个故事里最令人难忘、也最令人不寒而栗的角色之一。他不像杰米·福克斯饰演的姜戈那样,是冲破枷锁、追求自由的英雄,也不像克里斯托弗·沃尔兹饰演的金教授那样,带着一股光明正大的复仇色彩。斯蒂芬,他是个复杂的,甚至可以说是扭曲的个体。首先,.............
  • 回答
    姜维与邓艾:穿越三国时空的实力评估将《三国演义》中的姜维和邓艾置于三国前期或中期来评估,需要对他们的主要能力、性格特点以及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剖析,并与当时活跃的将领进行对比。他们的“穿越”并非字面意义,而是对他们自身优秀特质在不同时代语境下的适应性和发挥程度的设想。 姜维:从“三国演义”到三国前.............
  • 回答
    .......
  • 回答
    好的,下面是电影《姜子牙》的详细剧情介绍:电影《姜子牙》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封神大战之后,关于责任、牺牲、成长的故事。故事背景:封神大战落下帷幕,姜子牙成功斩杀了九尾狐妖,拯救了天下苍生,也因此被尊为“众神之长”。然而,在战斗的最后关头,他发现苏妲己并非全然邪恶,其体内寄宿着一位名叫“小九”的纯洁少女的.............
  • 回答
    关于姜子牙的寿命,历史上的记载和民间传说中存在一些差异,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他活了139岁。然而,要回答“姜子牙真的活了139岁吗?”,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1. 历史记载的来源与可靠性: 《史记》的记载: 《史记·齐太公世家》是关于姜子牙(吕尚)最权威、最早的史料之一。其中记载:“吕尚字子牙.............
  • 回答
    《姜子牙》这部电影之所以让姜子牙选择拯救小九,这背后蕴含着非常复杂且层层递进的情感和道义考量。这绝非一个简单的“好人好事”,而是姜子牙内心转变和对“忠”与“义”重新理解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姜子牙的初心是什么。在电影的开端,他是一个天界的战神,肩负着斩妖除魔的使命。然而,一次失误,他被贬下凡.............
  • 回答
    关于姜子牙在封神时为何将自己漏掉这个问题,虽然在很多流行的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姜子牙最终成为了封神的主持者,但“姜子牙为何漏掉了自己”并非一个普遍接受的说法,甚至可以说是对《封神演义》原著剧情的一个误解或者是一种衍生解读。我们先来详细梳理一下《封神演义》原著(或其他主流版本)中关于姜子牙封神的实际.............
  • 回答
    电影《姜子牙》的评价,怎么说呢,可以说是经历了从“冰点”到“回温”,再到“争议与期待并存”的一个过程。它不是那种一夜之间口碑炸裂,所有人都拍手叫好的情况,而是更像一场缓慢的发酵,让一部分观众开始理解和欣赏它的内核。刚上映的时候,《姜子牙》无疑是顶着巨大的光环和压力来的。作为《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后的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