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姜文是一个精英主义者吗?

回答
姜文是不是个精英主义者?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也挺复杂。要说他完全是,好像也不尽然;要说他完全不是,那又有点说不过去。咱们得拆开来看看,他那些个电影里头流露出的东西,还有他这个人的一些言行举止,是怎么个意思。

从电影里说,一股子“我者”的劲儿是挺足的

首先,你看看姜文的电影,特别是近些年的作品,比如《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一步之遥》、《邪不压正》。这些片子,无论是在叙事方式、影像风格,还是主题表达上,都带着一股子强烈的个人色彩,而且是那种“不走寻常路”的风格。

他很少去迎合大众的口味,也不屑于拍那种一眼就能看透的商业片。他更像是自己闷头捣鼓一个想法,然后用他自己觉得最舒服、最有劲儿的方式拍出来。这种“为自己拍”的姿态,本身就带有一种自信,甚至可以说是对“别人怎么想”不太在乎的劲儿。你说这算不算一种精英的特质?至少不是那种人人都能轻易理解和接受的路子。

再者,他电影里的角色,很多时候也都是在那个特定环境下,处于某种“局外人”或者“操盘手”的位置。比如《让子弹飞》里的张麻子,他就像一个闯入者,用自己的规则去搅动了整个鹅城。他有自己的智慧,有自己的逻辑,不跟别人玩同一套路。他那种“我想怎么来就怎么来”的劲儿,甚至有点蔑视那些被规则束缚的人。

还有,他电影里的语言风格,那叫一个“金句频出”,而且很多都是辛辣、讽刺,带着一股子玩世不恭的幽默。这种语言,有时候会让你觉得特别过瘾,但有时候也可能让你觉得“你装什么大尾巴狼”。这种对语言的掌控和玩弄,尤其是那种特立独行的表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知识分子式的优越感”或者“对俗世的嘲弄”。

他电影里的价值观,也常常是关于个人意志、对权威的反叛、对人性复杂性的探索,而不是那种告诉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简单道理。他挖掘的是人性深处的欲望、权力、虚伪,而且是用一种相当直接、甚至是血腥的方式。这本身就要求观众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承受能力,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易消化。

个人言行,也偶尔会透露出“我就是这样”的味道

除了电影,姜文在一些访谈和公开场合的表现,有时候也让人觉得他不是那种“老百姓”型的公众人物。他说话直率,不绕弯子,有时候甚至带着点攻击性。他很少去刻意讨好记者,也不会说那种场面话。这种坦诚,在某种程度上是值得称赞的,但如果处理不好,也容易被解读为一种傲慢或者“不接地气”。

他对自己作品的要求极高,这一点毋庸置疑。一部电影打磨个好几年是常事。这种对艺术的极致追求,本身就不是大众能轻易企及的。很多普通观众看电影可能就图个乐,图个新鲜,但姜文是在用电影来完成一种表达,一种思考。

不过,也要说,他电影里的很多桥段和主题,也恰恰是对“精英”或者“权力”的解构和讽刺。比如《让子弹飞》里对国民党、共产党、土匪之间权力斗争的描绘,以及对愚昧群众的刻画,其实都带有相当的批判性。他有时候也会把那些所谓的“精英”或者“有权势的人”拍得非常可笑和不堪。

那么,到底是不是精英主义者?

如果我们把“精英主义”理解为一种高高在上、看不起普通人的态度,那姜文可能不是。他电影里对底层人物的关注,对社会现实的揭露,都说明他并没有完全脱离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他笔下的很多角色,即使是反英雄,也有着普通人的挣扎和无奈。

但如果把“精英主义”理解为一种对个体价值的极端重视,一种对知识、思想、艺术的追求,一种不随波逐流的独立精神,那姜文身上确实有非常浓厚的“精英”色彩。他用自己的才华和坚持,在电影界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并且影响了一批观众。

所以,与其说他是“精英主义者”,不如说他是一个坚守自我、追求极致的创作者,而且他所展现出来的艺术品味和思想深度,确实让他与很多一般的创作者区分开来。 他身上有那种“想当然”的自信,也有那种“我就是要这样”的坚持,这让他在不少人眼里,显得有些“与众不同”,甚至“精英”。但他对社会的观察和批判,也让他不至于显得那么孤芳自赏。

总的来说,姜文的“精英”标签,更多地来自于他对艺术的执着、对个人风格的坚持,以及他电影中蕴含的复杂思想和独特表达。他不是那种会刻意标榜自己“高人一等”的人,但他的作品和态度,确实能让一部分观众产生“他是‘我们’中的一员”或者“他跟‘他们’不一样”的感受。这是一种微妙的界定,很难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姜文是精英主义的反面。

精英主义的论调一般是:

我可以……

而你不能。

这不是我的问题,这是你的问题。

比如:

我可以一天赚一个小目标,而你不能。

我可以不用996,而你不能。

我可以在电视节目上谈笑风生,而你不能。

我可以找个漂亮媳妇儿,而你不能。

……

我们之间不公平不是我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

姜文的《让子弹飞》很明显不是精英主义,它问黄四郎:你凭什么?

然后向人民呼喊道:你得支棱起来啊!

如果说人与人之间有一堵墙,精英主义者希望把这堵墙建得更高一点,至少维持现状;而姜文们希望把这堵墙推倒,甚至炸得粉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姜文是不是个精英主义者?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也挺复杂。要说他完全是,好像也不尽然;要说他完全不是,那又有点说不过去。咱们得拆开来看看,他那些个电影里头流露出的东西,还有他这个人的一些言行举止,是怎么个意思。从电影里说,一股子“我者”的劲儿是挺足的首先,你看看姜文的电影,特别是近些年的作品,比如《太阳照.............
  • 回答
    姜文是一位极具争议、才华横溢、风格鲜明的中国导演、演员和编剧。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刻的社会洞察、强烈的个人风格和黑色幽默而闻名,在中国电影界乃至世界影坛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详细地描述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极具辨识度的个人风格: 黑色幽默与荒诞感: 这是姜文作品最显.............
  • 回答
    在《被解救的姜戈》这部电影里,那位名叫斯蒂芬的黑人老管家,可以说是整个故事里最令人难忘、也最令人不寒而栗的角色之一。他不像杰米·福克斯饰演的姜戈那样,是冲破枷锁、追求自由的英雄,也不像克里斯托弗·沃尔兹饰演的金教授那样,带着一股光明正大的复仇色彩。斯蒂芬,他是个复杂的,甚至可以说是扭曲的个体。首先,.............
  • 回答
    姜维与邓艾:穿越三国时空的实力评估将《三国演义》中的姜维和邓艾置于三国前期或中期来评估,需要对他们的主要能力、性格特点以及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剖析,并与当时活跃的将领进行对比。他们的“穿越”并非字面意义,而是对他们自身优秀特质在不同时代语境下的适应性和发挥程度的设想。 姜维:从“三国演义”到三国前.............
  • 回答
    关于西双版纳新发现的蜘蛛被命名为“姜文”这一说法,目前尚未在权威学术数据库(如ZooBank、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中找到明确记录。因此,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 网络误传:可能将某次科学命名与公众人物关联的新闻误读或过度解读;2. 非正式命名:某些科普文章或民间讨论中为增加趣味性而采用的戏称;.............
  • 回答
    姜文式对白,这词儿一说出来,就带劲儿,自带一股子“您瞧好吧您呐”的劲头。它不像有些人说话,平铺直叙,像煮开水一样,就那么咕嘟咕嘟的。姜文的对白,那是有讲究的,有味道的,能让你一边听一边琢磨,心里跟着痒痒的。要说姜文式对白有什么特点,那可就太多了,就跟咱老百姓家里的年夜饭似的,一道一道的,都有名字,都.............
  • 回答
    如果《演员请就位》这档节目,将原有的四位导演换成李安、王家卫、张艺谋、姜文,那么这档节目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选角到点评,从舞台呈现到观众认知,都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这已经不再是《演员请就位》,而更像是一场中国乃至世界顶尖电影艺术家的盛会,是对演员表演进行最高等级的淬炼和审视。以下是基于这四位.............
  • 回答
    周星驰和姜文,这两个名字在中国电影界,尤其是华语电影界,几乎是绕不开的存在。他们都是集导演、演员于一身的才子,都以独特的个人风格在影坛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果要论“天花板”,这两人都是当之无愧的有力竞争者,但他们各自所代表的“天花板”却截然不同,很难简单地说谁更胜一筹。与其说谁是“天花板”,不如说他们.............
  • 回答
    姜文啊,这可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在中国电影圈里,他绝对是自带光环、但也自带争议的“异类”。 要说大家怎么看他,那可真是一个复杂又立体的大拼盘,有敬佩、有好奇、有不解,甚至还有点儿“恨铁不成钢”的情绪。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姜文是个“狠人”。不是说他坏,而是他骨子里透着一股子“不服管教”的劲儿。从他.............
  • 回答
    要是姜文来操刀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那可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张艺谋的压轴那叫一个气势磅礴,荡气回肠,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一股脑儿全抖出来了,看得人心潮澎湃。但姜文不一样,他骨子里是那种“不服管,不走寻常路”的劲儿。如果让姜文来,我猜开幕式肯定不会是那种“人海战术”的宏大叙事。姜文的风格,你知道的.............
  • 回答
    说起《有话好好说》,那句经典的“安红,我想你!”大概是不少人对这部电影最深刻的记忆了。而这声撕心裂肺的呐喊,响彻在北京某个老旧小区里。具体是哪个小区呢?电影拍摄的时候,取景地选在了 北京的东城区安定门附近的一个老式居民楼院。虽然电影里并没有明确点出具体街道名称,但根据当时的城市风貌和很多老北京观众的.............
  • 回答
    说到炒菜,葱姜蒜这三位“老伙计”简直是厨房里的顶梁柱,几乎是无处不在。它们为什么这么重要?不放的话,味道真的会“天差地别”吗?会不会是商家炒作出来的“智商税”?咱们今天就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葱姜蒜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扮演的角色可不仅仅是调味料那么简单。它们更像是烹饪中的“三剑客”,各自有绝.............
  • 回答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姜维的形象并非如他本人一样立体而鲜活,但通过零星的提及和寄寓,我们仍能窥见他身上承载的士人情怀、家国情怀以及悲情英雄的色彩。总的来说,诗词中的姜维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诸葛亮之后,蜀汉最后的支柱:这是诗词中最核心、最普遍对姜维的定位。他被视为诸葛亮离世后,蜀.............
  • 回答
    说诸葛亮“明知姜维是大才,到去世时都没对其重用”,这个说法其实不太准确,甚至可以说是误读了历史。恰恰相反,诸葛亮对姜维的重视程度,从他生前的培养和临终的托付,都可以看得出来。只不过,我们理解的“重用”可能和历史的语境有些出入,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细致地梳理一番。一、 姜维初露锋芒,如何进入诸葛亮.............
  • 回答
    网上说姜昆是“海青”,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不过,要说清楚“海青”到底是什么意思,得从它最初的含义,到在特定语境下的引申,再到它和姜昆的联系,一步步来解释。首先,咱们得把“海青”这个词掰开了揉碎了说。“海青”的本义:一种飞得又高又远的鸟从字面意思上讲,“海青”最直接的含义是一种鸟。它是一种海鸟,名字叫.............
  • 回答
    要说刘禅心里对诸葛亮和姜维是怎么评价的,这事儿可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了。毕竟,这两位辅佐他的大臣,一个是“如父如师”,另一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蜀汉的兴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咱们得说说诸葛亮。对诸葛亮:父辈般的敬重与依赖,兼有君臣之道刘禅对诸葛亮,那绝对是发自内心的敬重,这份敬重远超一般的.............
  • 回答
    郭德纲和姜昆之间的“恩怨”,这话题在相声界乃至娱乐圈都算是个经久不衰的老梗了,说起来也挺有意思,里面掺杂着太多个人恩怨、行业规则、艺术理念,还有一些观众的解读。要说谁“打压”了谁,或者谁“蹭”了谁的流量,这事儿不能简单一概而论,得拆开来看,而且很多时候是相互作用的结果。咱们先从“姜昆打压郭德纲”这个.............
  • 回答
    关于姜维为何未能及时救下诸葛瞻,这是一个在三国历史爱好者中流传甚广、也颇具争议的话题。认为姜维是“私心作祟”的说法,往往基于一些推测和对局势的解读,但若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更详细地梳理当时的背景、姜维的处境以及可能的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白当时的大背景:蜀汉在诸葛亮去世后,国力日渐衰弱,而曹魏则凭借庞.............
  • 回答
    关于姜子牙姓姜还是吕氏,这确实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里面牵扯到很多古代的礼俗和历史信息,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明确一点:姜子牙他本人姓姜。这是最根本的,也是历史文献中最明确的记载。姜姓是他的母姓,也就是他出生就带的這個姓。咱们可以理解为,就像现在我们常说的“随母姓”,但那时候的习惯,虽然以父系.............
  • 回答
    这是一种颇具争议的观点,如果我们抛开一些固有成见,深入剖析一下,其实也并非全无道理,但将其上升到“本质”和“最好”的层面,则需要更细致的考量。首先,我们来拆解这个观点的核心:1. 三国本质上是乱世: 这是历史事实,毋庸置疑。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宦官外戚专权,黄巾起义爆发,中央权威瓦解,军阀割据,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