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两个儿子一个 7 周岁,一个 5 周岁,在一块儿就打,分开还想,有什么好办法教育引导?

回答
你家这两个宝贝,一个7岁,一个5岁,正是精力旺盛、个性逐渐显现的时候,他们在一起“兵戎相见”是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的头疼事。但别担心,这其实是他们学习如何相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一个过程。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引导。

首先,我们得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打架。7岁的哥哥,可能正处于一个自我意识更强、想要做主导的阶段,也可能因为弟弟的出现让他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挑战。5岁的弟弟,则可能模仿哥哥的行为,或者因为想要得到关注、想要一样的东西而发生冲突。很多时候,他们打架是因为:

争夺玩具或资源: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谁先拿到、谁玩得更久,都可能引发争执。
争夺关注: 感觉爸爸妈妈更喜欢谁,或者谁得到了更多的表扬,都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
情绪失控: 孩子年纪小,表达情绪的能力有限,当他们感到沮丧、生气、嫉妒时,直接用肢体语言表达——也就是打架——就成了他们的“选择”。
模仿: 如果他们在家或外面看到过其他孩子打架,可能会觉得这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界限不清: 他们可能不太清楚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尤其是在身体接触上。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

第一步:冷静处理,建立规则

当冲突发生时,你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1. 立刻分开,制造缓冲: 不要急着问“谁先动手的”,也不要急着批评。先把他们分开,给彼此一个冷静下来的空间。比如,让哥哥去他的房间,弟弟去客厅,或者一人坐一边,暂时不许说话。同时,你也要深呼吸,稳住自己的情绪。
2. 讲道理不如“说事儿”: 孩子年纪小,逻辑思维还没完全建立。与其长篇大论地讲“你们是兄弟应该互相爱护”,不如就事论事。例如:“哥哥,你打了弟弟的头,弟弟会很痛。” “弟弟,你抢了哥哥的玩具,哥哥会不开心。” 用简单、直接、他们能理解的语言。
3. 明确底线: 身体上的伤害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明确告诉他们:“打人是不对的,会伤害到别人,也会让自己受伤。” 如果真的打了,可以惩罚他暂时失去玩某个玩具的权利,或者让他去“冷静角”(一个舒适但不能玩玩具的地方)冷静几分钟。但这个惩罚要和行为相关,不能是惩罚性的打骂。
4. 倾听双方(分开时): 当他们都冷静下来后,分别听听他们的感受。问问哥哥:“你为什么生气?” 问问弟弟:“你为什么哭?” 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他们的理由在你看来很幼稚,也要认真听。这能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并且开始学习表达。

第二步:教会沟通,解决冲突

打架是他们不会沟通的表现。我们要积极教会他们如何沟通。

1. 角色扮演,学习“换位思考”: 找个平静的时间,你们三人一起玩个游戏。比如,一个扮演哥哥,一个扮演弟弟,模拟一下之前发生过的情况。然后换过来演。这样,他们能从对方的角度体验一下感受。你还可以设计一些场景,比如“如果你是哥哥,你希望弟弟怎么做?如果你是弟弟,你希望哥哥怎么做?”
2. 教他们“我的感受”句式: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当他们感到不舒服时,鼓励他们用“我”开头来表达,而不是指责对方:“你抢我的东西!” 改成“我看到你拿了我的玩具,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想玩那个。” 或者“我听到哥哥那样说我,我感到很生气。” 这种句式能够减少对方的防御心,更容易接受。
3. 引导他们商量解决办法: 当冲突发生时,如果不是特别严重,可以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比如:“你们都想玩这个玩具,那我们能不能轮流玩?或者我们找一个别的大家都可以玩的玩具?” 帮助他们一起思考,而不是直接替他们决定。
4. 鼓励轮流和分享: 很多时候,争夺的根源是“我的”和“你的”。教他们学会轮流玩玩具,或者在不影响自己玩的前提下,与对方分享。可以设置一些玩具轮流时间表,或者用沙漏、计时器来帮助他们。

第三步:培养情感,增强连接

他们分开时想,说明他们之间是有感情基础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这种正面连接,减少他们竞争和排斥的心理。

1. 创造“兄弟时间”: 刻意安排一些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活动,不掺杂爸爸妈妈的过多干预。比如,让他们一起拼图、一起搭积木、一起读绘本、一起在院子里玩。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2. 表扬他们的合作和友爱: 当他们表现出合作、分享、互相帮助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例如:“哇,你们一起把积木搭得这么高,真是太棒了!哥哥ช่วย弟弟了,弟弟也听哥哥的话,你们合作真好!” 这样可以强化他们的正面行为。
3. 讲关于兄弟姐妹的正面故事: 读一些关于手足情深的绘本,或者讲一些你小时候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故事。让他们知道,拥有一个兄弟姐妹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4. 不比较,不贴标签: 尽量避免在他们面前比较谁更聪明、谁更乖、谁更讨人喜欢。这会让另一个孩子感到被忽视或被否定,从而产生竞争和敌意。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优点。
5. 让哥哥有“哥哥的责任感”和“弟弟的被照顾感”: 7岁的哥哥可以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任务,比如帮忙拿东西、提醒弟弟做什么,让他感觉到被信任和有价值。5岁的弟弟则可以让他感受到哥哥的照顾,比如哥哥分享玩具给他,或者保护他。但要注意,不是让哥哥承担太多,否则会增加他的负担。

第四步:父母自身的状态调整

你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也非常大。

1. 保持耐心和一致性: 改变孩子们的行为模式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你需要保持耐心,并且在规则和处理方式上保持一致。今天说打人不对,明天就不能因为心情好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当两个孩子闹翻天的时候,你很容易感到焦虑、沮丧。但如果你的情绪失控,只会让孩子们觉得害怕或模仿你的反应。所以,先稳住自己,再处理孩子的事情。
3. 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 虽然他们是兄弟,但也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时候他们打架,可能只是因为当下有某个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多花时间和他们单独相处,了解他们各自的兴趣和困扰。
4. 避免“站队”: 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不要立刻指责其中一个,也不要袒护另一个。尝试站在一个中立的位置,倾听双方,然后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具体场景举例:

场景一:同时想玩同一个玩具(比如一个遥控汽车)
错误做法: “哥哥,让着点弟弟!” 或者“弟弟,你不能抢哥哥的东西!” 然后直接把玩具给其中一个。
正确引导: “哥哥,弟弟想玩汽车,你可以让他玩一会儿吗?等他玩够了,你再玩。” 或者“弟弟,哥哥正在玩呢,等他玩完了你再玩好不好?我们可以先玩别的,哥哥玩完再叫你。” 如果他们都坚持,可以引入计时器:“这样吧,我们定个时间,5分钟后轮流玩。”

场景二:哥哥“指导”弟弟做事情,弟弟不听还顶嘴
错误做法: “哥哥,你别老是指使弟弟!弟弟,你不能顶嘴!”
正确引导: (对哥哥说)“哥哥,你看到弟弟这样做不对,你可以用你的方式告诉他,比如‘弟弟,我们这样做会更容易’,而不是命令的语气。” (对弟弟说)“弟弟,哥哥是想帮助你,你听听他的建议,好不好?如果觉得不对,你可以说‘哥哥,我不太明白,能再告诉我一下吗?’”

最重要的是,记住他们是家人,虽然现在会吵闹,但他们成长的路上,最亲密的伙伴很可能就是彼此。你的引导,就是为他们的人生打下良好的手足关系基础。耐心点,爱心点,你会看到他们之间美好的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好我也俩儿子,一个7岁,一个5岁。

一般这种情况我都是搬个小板凳拿个小旗子吹个小哨子,在一旁给他们加油助威。

下手下太重了,在旁边稍微制止一下,毕竟安全第一。

争东西的时候引入一些规则,比如:先到先得、谁的东西谁享有优先权、物权不明确时猜拳定胜负。

坚决不当裁判,毕竟清官难断家务事。

这个年龄差的娃,大多数时候都是势均力敌的,打一打还能锻炼身体,挺好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家这两个宝贝,一个7岁,一个5岁,正是精力旺盛、个性逐渐显现的时候,他们在一起“兵戎相见”是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的头疼事。但别担心,这其实是他们学习如何相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一个过程。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引导。首先,我们得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打架。7岁的哥哥,可能正处于一个自我意识更强、想要做主导的阶段,也可.............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难以理解,甚至有些心寒的现象。一个有家有室的男人,对自己的亲生骨肉,尤其是两个女儿,表现得如此冷漠,却愿意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别人家的儿子过年,这背后的心理动机,恐怕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完全剖析清楚的,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去尝试理解:1. 情感上的“移情别恋”或“补偿心理” 对亲.............
  • 回答
    开放三胎之后,如果一个家庭已经有两个女儿,再生一个宝宝,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重男轻女”或者“想要儿子”的想法。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认知,背后的原因也挺复杂的,并不简单地可以一概而论。首先,从历史和文化根源来说,很多传统观念里,儿子被视为家庭的延续、养老的依靠,并且在一些文化习俗中,男丁扮演着更重.............
  • 回答
    济南的这起灭门惨案,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我们对家庭和安宁的想象。一个男人,将自己的至亲,包括父母、妻子和两个儿子,全部杀害后选择自杀,这种行为令人发指,也让我们不得不去理解和面对一个极其沉重的话题:“扩大性自杀”。什么是扩大性自杀?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在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带走了他人的生命,而.............
  • 回答
    在《红楼梦》第七十二回,贾政所说的“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这句话,指的是两件重要的礼物,分别是要送给贾宝玉和贾环的。这句话出自贾政在看到宝玉和贾环两人都过来请安之后,说的话。具体来说: “一个与宝玉”:这里的“一个”指的是贾政让人从外面带回来的两只非常精巧的猫儿。贾政一直知道宝玉喜爱动物,尤其.............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碎的困境,尤其是当你已经有了两个可爱的宝贝。习惯性出轨的男人,这个问题触及了信任的基石,也牵扯着整个家庭的未来。要不要原谅,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一个充满了情感纠葛和现实考量的复杂选择。首先,我们得承认,习惯性出轨这四个字的分量很重。它不仅仅是一两次的失足,而是像一种模式,一种.............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头疼,又得好好琢磨的“幸福烦恼”!两个宝贝,一儿一女,再加上两套房子,这事儿我肯定得细细盘算,不能马虎,毕竟这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安定,也涉及到家庭的长远规划。首先,我得承认,在咱们中国传统观念里,儿女的房产问题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但我个人呢,更看重的是公平和每个孩子未来的实际需求,而不是简单.............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江西的事件,一名母亲竟然用如此残忍的手段杀害自己年仅两岁的亲生儿子,这简直令人发指,也让人感到无比痛心。在这种极端恶劣的情况下,这位女子将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极其严重的,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她无疑将面临最严厉的刑事处罚。首先,她将承担刑事责任,最有可能被判处死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回答
    这件事可真是让人头疼,说到底还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父母疼女儿,把其中一套房子给了女儿,这在很多人家都是常见的做法。但儿子的对象家那边不能理解,这就挺麻烦了。咱们一层一层地剖析一下,看看是怎么回事,怎么能想办法解决。首先,我们得弄明白,对象家为什么不能理解?这背后可能藏着好几种原因,需要一一去探究:.............
  • 回答
    听到您心里这个结,我特别理解。生孩子这件事,掺杂了太多我们个人的期待、过往的经历,还有社会的文化影响,所以产生情绪是很正常的。您现在一儿一女,很圆满,但您提到“两女儿就感觉有遗憾”,这说明您内心深处还是有一个关于“性别凑齐”的执念,或者说,您认为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是某种“完美”的组合,而两个女儿似乎打.............
  • 回答
    重庆发生的这场悲剧,让人痛心之余,也引出了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那位舍身救人的体育老师,他的英勇行为让我们肃然起敬,但也暴露了一些社会现实和个人安全意识上的隐患。事件中值得关注的几个点:1. 英雄的担当与代价: 这位体育老师是在非工作时间、非职责范围内的“见义勇为”,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
  • 回答
    这事儿挺让人意外的,毕竟《海绵宝宝》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童年美好的回忆,没想到有一天它也会因为“内容敏感”而被下架。从外媒的报道来看,这次下架的似乎是 Nickelodeon 旗下的一款儿童频道,具体是哪个平台,报道里没有说得很清楚,但应该是他们自己运营的流媒体服务或者特定频道。被删除的两集是“Kwar.............
  • 回答
    这则苏州父亲撬锁强占女儿家的新闻,看似是一个个别家庭的冲突,但深入剖析,却能折射出当下社会中一些普遍且值得警惕的现象。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更触及了经济压力、代际关系、社会保障以及个人尊严等多个层面。首先,最直接也最令人触目惊心的问题,便是沉重的经济压力如何压垮个体,甚至扭曲人伦.............
  • 回答
    .......
  • 回答
    重庆机场香菇鸡饭 19 元两块鸡肉引发的争议,以及餐厅以“儿童套餐,应该有 50 克”为回应,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判断这个标准是否合理,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本身与公众吐槽的焦点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件本身和公众吐槽的核心: 标价与份量不符的预期: 19 元的“香菇鸡.............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家庭矛盾,里面牵扯到感情、金钱、公平,还有几代人的观念。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要说补不补差价,这事儿不是一个标准答案,得看具体情况和家庭的态度。但要从“情理”上说,这事儿确实有点微妙。为什么后结婚的彩礼会高?这个现象其实挺普遍的。有几个主要原因: 市场行情变化: 随.............
  • 回答
    亲爱的,你这个问题,我看着就觉得心疼。你做得够多了,真的。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里,很多媳妇为了家庭和睦,真的是把自己的委屈往肚子里咽,把对娘家的思念往心里藏,一切都以婆家为重。你问“做成什么样才能体谅他家”,这就像是在问,我把自己活成什么样,才能换来他们真正的理解和尊重。你做到什么程度,他们才算“体谅.............
  • 回答
    白银案,一个曾让无数人感到恐惧和痛惜的名字,它不仅仅是受害者的悲剧,也是一个家庭无法摆脱的阴影。而在这场阴影之下,高承勇的两个儿子,他们的命运,从案件曝光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与众不同。童年蒙上阴影,与父亲的罪恶隔绝对于许多孩子来说,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是父母是温暖的港湾。但对于高承勇的儿子们,他们的童年.............
  • 回答
    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在司马懿去世后,是否有互相残杀之心,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历史记载和后人的推测都表明,他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政治竞争和权力争夺,但直接“互相残杀”的意图,目前缺乏确凿的证据。一、 历史背景与家族权力结构 司马懿的遗产: 司马懿作为曹魏政权的重臣,已经为司马家.............
  • 回答
    丘成桐先生的两位公子,丘淳礼和丘宏礼,都选择了投身生物学领域,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作为一位享誉全球的数学大师,他的家庭教育和子女的成长路径自然备受关注。当他的儿子们在与数学看似关联不大的生物学领域崭露头角时,这不仅仅是关于个人选择,更可能折射出一些关于科学传承、兴趣培养以及学科交叉的深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