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婆婆两个儿子,后结婚的彩礼高,应补差价给先结婚的儿媳吗?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家庭矛盾,里面牵扯到感情、金钱、公平,还有几代人的观念。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要说补不补差价,这事儿不是一个标准答案,得看具体情况和家庭的态度。但要从“情理”上说,这事儿确实有点微妙。

为什么后结婚的彩礼会高?

这个现象其实挺普遍的。有几个主要原因:

市场行情变化: 随着时间推移,经济发展了,人们对结婚的重视程度和物质要求也可能水涨船高。十年前的彩礼行情,跟现在肯定不一样。现在普遍觉得结婚成本高了,彩礼自然也跟着涨。
家庭经济实力变化: 婆婆家如果后几年经济条件好了,可能觉得给儿子办个体面的婚礼,彩礼给高点,也是一种“实力”的体现,或者说是在给小儿子“撑门面”。
儿媳妇家庭的要求: 有时候,儿媳妇家或者儿媳妇本人,对彩礼就有更高的期望。他们可能觉得自家女儿“金贵”,或者是有其他方面的考虑,比如为了女儿将来的生活有个保障。
“行情”的心理暗示: 到了后面结婚的儿子,可能家里长辈或者他自己,也会听到周围人说现在彩礼都给多少多少,自然而然就会觉得“别人都给,我们也不能少”,然后就倾向于给高一些。
“补偿”心理: 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婆婆家觉得给大儿子结婚时,因为某些原因(比如当时条件不好)彩礼给得不算太高,现在给小儿子高点,算是一种“补偿”或者“弥补”。

为什么会想到给先结婚的儿媳补差价?

这主要就是出于一个“公平”的心理。

同父母,同等待遇? 很多人会觉得,既然是同一个婆婆,生了两个儿子,为什么在这么重要的日子上,对儿媳妇的“待遇”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这会让先结婚的儿媳妇觉得,自己在婆婆心里好像不如小儿媳重要,或者说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经济上的考虑: 彩礼在很多地方是女方家庭给女儿准备嫁妆或者陪嫁的一部分,这笔钱对新娘来说是有实际意义的。如果小儿媳妇因为彩礼高,陪嫁也可能比大儿媳多,那么大儿媳的娘家或者她本人,可能就会觉得自己的“娘家支持”不如小儿媳。
面子和人情: 在一些亲戚朋友面前,要是别人知道彩礼差很多,可能会议论,也可能让大儿媳觉得面子上过不去。

那到底该不该补?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没有绝对的“应该”或“不应该”。我们从几个角度来看看:

1. 从“人情”和“感情”上讲:

婆婆的立场: 婆婆可能觉得自己是“雨露均沾”,但现在的“雨露”比以前多了。她可能认为,给儿子结婚是“给出去”的钱,是儿子那边的“喜事”,而先结婚的大儿媳,已经嫁进来了,事情过去了,不必再纠结。或者她觉得,给小儿子高彩礼,是为了让小儿子结婚更顺利,并不代表她就偏心。
大儿媳的感受: 大儿媳如果觉得委屈,那是因为她感受到了不公平。这份委屈可能不仅仅是钱的多少,更是觉得自己在婆家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小儿媳的立场: 小儿媳可能并不知道这个情况,或者即使知道,也可能觉得是自己丈夫家主动给的,是行情使然,不一定有“占大儿媳便宜”的意思。但如果因此引起家庭矛盾,她可能也会感到尴尬。

2. 从“实际操作”和“家庭稳定”上讲:

补了,会不会引发新的问题? 如果婆婆同意补差价,那这笔钱从哪儿来?是婆婆自己出?还是小儿子出?如果婆婆出,是不是又让婆婆觉得“钱花了,但儿子那边的幸福没增加,反而成了大儿子家的负担”?如果小儿子出,那是不是又会影响到小儿子的家庭?
不补,能不能让大儿媳放下? 如果婆婆或者丈夫(大儿子的丈夫)能好好跟大儿媳沟通,解释清楚原因,并且在其他方面(比如对娘家的尊重、对大儿媳的关心、家庭的实际支持)给予足够的弥补,让大儿媳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也许她也能理解。
“规矩”和“传统”: 在一些地方,彩礼是男方家庭给女方家庭的,是“聘礼”,代表的是男方的诚意和经济实力。大儿媳当时收的彩礼,是按照当时的市场价和双方家庭的约定。小儿子结婚,是按照他结婚时的市场价和约定。这在传统观念里,是两码事,不一定非要“对等”。

要不要补差价,更关键的是看:

婆婆的态度: 婆婆愿不愿意承认这种“差别”,愿不愿意弥补。如果婆婆觉得“我给谁钱都是我儿子的,我乐意”,那真的很难办。
丈夫(大儿子)的态度: 丈夫是否能站在妻子(大儿媳)的角度考虑,是否愿意为妻子争取,是否能有效地和自己的母亲沟通。
大儿媳的期望: 大儿媳到底想要什么?是实实在在的钱,还是希望婆家能证明她在家里的地位?
家庭的和睦: 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争个“公平”,还是为了家庭长期的和睦?如果为了争这口气,结果导致家庭关系恶化,那就不划算了。

一些可能的处理方式(不是说必须这么做,而是提供思路):

1. 丈夫出面沟通: 大儿子应该主动和母亲沟通,表达妻子的感受,说明这不仅仅是彩礼的数字,更是对妻子的尊重和看重。
2. 婆婆主动弥补(非彩礼形式): 比如,婆婆可以在其他方面“补偿”大儿媳,让大儿媳感受到婆婆的爱和重视。例如,在过年过节的时候给大儿媳一些“表示”,或者在家庭重大决策时,更尊重大儿媳的意见,或者在财产分配上(如果涉及的话)考虑得更周全。
3. 大儿媳自己调节心态: 如果婆婆和丈夫确实无法或者不愿意弥补,大儿媳也可以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毕竟,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但嫁进来的儿媳也是一家人。把目光放长远,更注重自己家庭(和丈夫、孩子)的小日子,而不是过多纠结于过去的“不公平”。
4. “不提也罢”: 如果双方家庭经济条件和情感关系都还不错,也许有时候“闷声发大财”,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而更能维持表面的和谐。

总结一下:

按理说,父母对子女应该是公平的,但这种公平更多体现在成长、教育和长远的关怀上。对于结婚的彩礼,它更像是一种市场行为和家庭约定,受当时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后结婚的彩礼高,很可能是时代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体现,并不一定是对先结婚的儿媳的“亏欠”。

然而,从人情角度,尤其是儿媳的感受上,确实存在“不公平”的感觉。如果婆婆家真的在乎大儿媳的感受,也愿意维护家庭和谐,那么适当的“补偿”(不一定是直接补差价,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关爱和尊重)是值得考虑的。

最终,这件事情怎么处理,取决于这个家庭里每个人的智慧、情商和对家庭关系的态度。 重要的是沟通,是理解,是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并且不至于让家庭关系破裂的解决方案。这钱补不补,有时真的不如“心”补到位来得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两个儿子最好一碗水端平,不然以后老了,两边不讨好

user avatar

讲个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我们那边就有弟兄两个的,大儿子娶媳妇的时候,娶了城里的姑娘,给了一万一彩礼,姑娘还带回来好几万的嫁妆。

结果到小儿子结婚了,找了个农村的姑娘,这姑娘家要二十万彩礼,父母就想办法凑钱给,还借到大儿子儿子头上了。

然后呢?

大儿媳一听恼火啊,凭什么两年前娶我的时候给了一万一,才过了两年娶媳妇就给二十万彩礼,还要来找我借钱?

这钱不仅没借,还闹着要公婆补齐二十万的彩礼,要么给新媳妇三万以下的彩礼,要么就给自己补齐二十万。

不患寡而患不均,为什么自己就不能被公平对待呢?

公婆当然没钱补齐,最后借钱娶了二媳妇过门,本来以为能够息事宁人,让大儿子哄哄媳妇就行了。这大媳妇也是刚烈,就争着一口气,真的离婚了,后来找了个城里的独生子再婚了,因为这年头姑娘挺好嫁人的,特别是离异而且没有孩子的,找个门当户对的男士结婚不是难事。

以后再给老大说媒,人家也是照着老二家娶媳妇二十万彩礼要的,所以现在大儿子还单着呢。

user avatar

哈哈哈哈这个不是儿媳该掐的,明明是老大没有老二受宠的问题,老大自己该去跟父母理论的。


女的嫁给这种窝囊老大,还不如嫁给我这种强势独生女不容易被欺负。


以前有个题问:

老大和老二待遇不同咋办。


谢邀,独生女,十分厌恶自己有亲生的弟弟,所以连亲生妹妹的可能性都一起抹杀了。两三岁就和我妈说如果有弟弟就扔厕所淹死,恶毒得很。

但是在爸爸那边,是老大,下面有个小我六岁的堂妹。


在我妈家,我倒是老小,有着丰富的和姐姐哥哥争宠的斗争经验。所以斗争个妹妹,太简单了。


感觉就是有义务做榜样和带着妹妹玩儿。

但是一开始我就表现很明确——你们爱宠谁宠谁,但是我也是小孩,也会撒娇耍赖打滚无理取闹熊,别指望我和你们一样。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她不惹我烦我,我不会害她。


我是个以熊治熊的人,都特么别惹我,我撒起泼来连桌子都掀,谁让我不好过,我让你们都不好过。

挨揍我认,但是你们也讨不到更多的好,我也不可能从此就顺从乖。

你喜欢我,疼我,我才会乖。不疼我不重视我,我就熊得烦死你。

这个界限画好后,大人们倒是没给我多少委屈受。


其实,我叔比我爸受宠,我奶奶疼他疼得不行,当年是把我爸送给他奶奶养的,自己只带我叔一个。

当然,喜闻乐见,我叔没我爸有出息。

我爸寄人篱下忍辱负重爹不疼娘不爱的当着他的长子长孙,早早地独立和有担当了。


但是爱屋及乌,他们自然会多疼我叔的孩子多一点。偏了一代,再偏下一代,他们以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也默认我和我爸一样好糊弄好对付。


有次过年,我爷不知道怎么想的,给我妹买新衣服了没给我买,我直接暴走把一个年给搅和了。

具体就是掀了桌子,摔了凉菜,跑出门在楼道里大哭大闹撒泼打滚X工程师和X医生今年连孙女的新衣服都不给买!还怎么过年呐!没法过了!

吵到邻居出门看热闹,我爷脸上挂不住。

我爸妈喜闻乐见,不插手,假装劝一下。我叔在那跳脚,但是没卵用,他又不能揍我。我婶在扫地,收拾碎盘子。我妹才一岁,在哭。

我奶奶爱面子,气得直蹦,说快让她进屋!快进屋!


我爷给我包了个大红包并立刻带我出去买了两套新衣服才压住这事。年三十,没有店会开门。硬是敲门,服装店的人才一边吃午饭一边开门让我爷买衣服的。记得挺清楚的,那年我上小学二年级。


从此以后,家里人都不怎么敢惹我了。我爷尤甚,绝不敢搞差别待遇。


所以有的家庭老大,把会哭的机会让给了小的,自己就受冷落和受气了。

而我,一直深谙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个道理,我才是最会哭的那个。

闹人的经验比我妹多六年呢,能输给她?笑话。


平时对妹妹恩威并施。

本来也是个比较大方的人,一点都不抠,有一块糖肯定给她半块。高兴了都给她都行。

但是,如果她烦着我了,该凶就凶,毫不客气。

所以我妹又粘我又怕我。


然后我妹幽怨地说活在我阴影下二十多年,还什么都被我碾压,敢怒不敢言,基本没有倚小卖小的机会,我才是最作最闹的那个。


综上,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想过得好,得是个祸害才行。

别给我扣帽子说我是好人要大度,不戴。

戴了没一毛钱好处。

昨天还和一个站着说话不腰疼想要劝我原谅差点弄死我的人的主说【慷他人之慨,叫做圣母_】。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自古都是。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年轻时迷茫时也是有很多比我年长的姐姐在拉着我往前走,所以少走了很多弯路。

而现在,我想把我走过的弯路与逃过的弯路的经验都告诉有缘的你。

你发现了我,可能再熟一点会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我。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快来,置顶星标,就不会错过每周的三篇干干干干货了!

知乎干货已获赞170万➕,收藏40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