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州一父亲出租自己两套房为儿还贷,无处安居撬锁强占女儿家,反映出哪些问题?

回答
这则苏州父亲撬锁强占女儿家的新闻,看似是一个个别家庭的冲突,但深入剖析,却能折射出当下社会中一些普遍且值得警惕的现象。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更触及了经济压力、代际关系、社会保障以及个人尊严等多个层面。

首先,最直接也最令人触目惊心的问题,便是沉重的经济压力如何压垮个体,甚至扭曲人伦关系。父亲为了给儿子还贷,不惜出租自己唯一能遮风挡雨的两套房,这本身就说明了他在经济上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儿子需要巨额贷款买房,而父亲则倾尽所有为儿子偿还,这背后很可能隐藏着“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在作祟,也可能是社会普遍存在的购房压力下,父母为子女“铺路”的无奈选择。然而,当这条“铺路”的路走不通,当经济的窟窿实在填不上了,甚至连自己都无处安身时,他采取了极端的方式——撬锁强占女儿的家。这充分暴露了在巨大的经济压力面前,一些人的道德底线和法律意识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滑坡,个人的生存需求甚至压倒了亲情和法律的约束。这提示我们,在鼓励子女独立、倡导家庭责任的同时,也需要反思整个社会经济结构是否公平,年轻一代是否能够真正负担得起生活的成本,以及当经济困境来临时,社会是否有足够的保障体系来帮助这些陷入绝境的家庭。

其次,这件事情也暴露了代际关系中的复杂与失衡。父亲对儿子倾尽所有,却对女儿下手,这可能暗示着在一些家庭中,儿子被视为“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核心人物,而女儿则可能在潜意识里被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其家庭的资源和支持优先级相对较低。这种“重男轻女”的观念,虽然在某些地区有所淡化,但在很多家庭中依然存在。父亲在走投无路时,选择向被认为“相对独立”的女儿家中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与儿子共同面对,这本身就带有对女儿的不公平。女儿的家是她与丈夫共同创造的,是她婚姻的居所,父亲未经允许强占,不仅侵犯了女儿的财产权利,更是对她个人空间和婚姻关系的严重破坏。这折射出,即使在现代社会,一些陈旧的观念依然在影响着亲子关系,导致在资源分配和家庭责任承担上出现不平等的现象。

再者,子女的独立与父母的倚赖之间的界限模糊,以及沟通的缺失是问题的另一层面。女儿虽然已经成家立业,拥有自己的住所,但父亲在她那里寻求“庇护”或“支援”的权利感,以及最终采取强占的方式,都显示出他们之间可能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边界的界定。如果父亲在遇到经济困难时,能够提前与女儿坦诚沟通,表达自己的困境,寻求女儿的理解和可能的帮助,或许事情就不会发展到这一步。而女儿一方,在父亲如此极端行为之前,是否也对父亲的状况有所了解,或者在平时与父亲的沟通中存在疏离?这种亲子之间的隔阂和缺乏坦诚的交流,为误会和冲突的爆发埋下了隐埋。我们不能排除女儿可能也曾帮助过父亲,但当需求超出能力或意愿时,如何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拒绝,以及父母如何接受子女的“有限帮助”,都是需要社会思考的课题。

此外,这起事件也触及了法律意识的淡薄和对个人权利的漠视。父亲作为成年人,明知撬锁强占他人住所是违法行为,却依然为之,这无疑是对法律的公然挑衅,也是对自己行为后果的极度忽视。他可能认为,自己是女儿的父亲,占有女儿的房子天经地义,或者是在绝境下的“无奈之举”,但这种想法完全忽略了女儿已经建立的独立家庭,以及她作为个人所享有的财产权和居住权。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女儿的伤害,也是对社会法治秩序的挑战。这提醒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尊重法律,用合法合规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诉诸于暴力或非法手段。

最后,这个案例也让人们思考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和精神慰藉。如果这位父亲只是为了“无处安居”,那么是否意味着他已经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经济来源和居住能力?社会是否有一些老年人互助机制或福利保障能够帮助这些陷入困境的老人?过度依赖子女的经济支持,或者在晚年因经济问题而无处安身,都反映出社会保障体系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同时,他将所有资源用于儿子,却在自己晚年陷入困境时,本能地向女儿索取,这其中是否也有对亲情的误解,对子女情感需求的忽视,以及自身晚年生活规划的缺失?

总而言之,苏州父亲撬锁强占女儿家事件,是一面折射出社会多重问题的镜子。它让我们看到经济下行压力对个体家庭的摧残,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负面影响,代际沟通的鸿沟,以及法律意识淡薄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这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熊家长”事件,而是值得全社会深思和探讨的警示案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电视剧《都挺好》热映的时候,我老婆在家看,我在旁边听声,越听越气,求她戴耳机看。

她问我为啥?我说:太写实了,以至于无法接受。比如说老二啃老,一副无赖的样子,就让我想起买房时遇到的一个房东。拆迁户,一夜暴富后儿子去耍钱,输了两百多万,没办法只能卖房子。

女儿这就不乐意了。凭什么卖?卖了也行,凭什么要拿钱给儿子还债?就这么的儿子在监狱里蹲着,父母跟女儿打架。我去看的时候,中介私下里跟我介绍情况,说要是诚心买,还能便宜一两个W。

女儿黑着脸说这房子不卖,父母笑着脸说卖,我一个外地人哪敢趟这趟浑水?于是洗洗睡。

有人说了,穷山恶水出刁民;又有人说了,人穷志短。说的好像富起来素质就多高一样,没有的事。这年头,就不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是表现的不同罢了。穷人好面子,可能还装阔;有点钱的装都懒得装了,别问,问就是追求公平。有钱人的利己,那能叫利己么?

user avatar

这一波就叫做半封建半特色主义养老

user avatar

这个故事的悲惨之处在于,所有人都是输家。

父亲吃了官司,儿子被人唾骂,母亲悲愤交加,女儿对簿公堂。

我们看看原文,七旬老人有一儿一女,离婚后父随儿,母随女,儿子房贷压力大,父亲两套房出租依然无法补贴亏空,甚至自己都没钱租房,才想到侵占女儿房产。

所以这件事简化来说,就是一个单亲家庭里,儿子房贷有压力,手头吃紧,七旬老父没辙了,填不满窟窿了,只能伸手向更弱者—前妻一家。

一开始父亲是随儿子生活,但随着儿子生活质量下滑,父亲先是从家里被赶出去,租住在小区车库……2019年因为儿子买房还贷还缺钱,甚至把自己养老房子都租出去。

流落街头。

而他口中念叨着的,居然是女儿的房子也是我的房子。

不是,按照这个理,儿子的房子也是你的房子啊,你为什么不撬锁呢?

说到底,儿子的安宁是要保证的,因为他是自己人,是祖宗香火。

女儿是泼出去的水,何况我和她妈都离婚了,就是外人了,能占点便宜占一点,管她死活做什么!

女儿觉得委屈,虽然父母分开,但她也经常带着补品和水果看望父亲,为何温柔换不来真心。

其实在一切不平等关系中,弱势一方,即使他没错,即使他做了牺牲,也永远处于亏欠的地位。

但弱势者往往却会做题家一样认为,我更努力 ,我更包容,我对你更好,事情总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吧?你虽然不可理喻,虽然重男轻女,但我们都分家了,我还经常去对你示好,表示关心,释放善意,你总该满意吧?

强势者的思维模式却不是如此,你对我好,那是应该的,因为你的命都是我给的,你这辈子都欠我,这不是侵占,这是还债。

你对我越好,越忍让,那说明你承认自己欠得多,比我想像的还多,难怪前面还来送水果送补品,原来是心虚,怕我抢你这个房子啊。

撬锁算什么?侵占算什么?反正,你必会忍让我。我也知道你恨我,但你本来就恨我,我也不指望你爱我,这种病态的关系,对双方来说,都是折磨。

所以,忍无可忍,无需再忍。适度的忍让,是善良,而无原则的忍受,是纵容对方变得更坏。

法庭上见吧,爸爸。


user avatar

苏州虎丘法院审理了此案,判令陈大爷搬离他女儿房。重点还是在于后续如何执行。这个是个难点,而且非常难。

我觉得有个点需要关注一下,就是下面这段话:

张某与陈大爷两人离婚后,约定由张某抚养女儿,陈大爷抚养儿子。几年后,陈大爷与张某复婚并将老房屋一上一下的楼房分给了张某和女儿,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两人再次离婚。老房屋拆迁安置后,儿子和女儿各取得两套拆迁安置房屋所有权。

第一次离婚并没有对老屋进行分割,或者说老屋所有权属于老人的。

复婚后老屋的所有权进行了变化然后后续因不合又离婚。此后女儿取得了两套拆迁安置房。

可以说,女儿的拆迁安置房本质上是从父亲那里被赠予过来的。

这个也就是老人为什么觉得这个房子也有他的一份的原因。

至于女儿和老父亲之间的感情纠葛,具体不了解,不发表评论。

父亲的行为看,为了儿子减少压力找女儿,确实存在差异对待,对女儿而言感觉委屈和不满,着实叫人不舒服。

但是女儿和老父亲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老父亲到底为什么这么做,除了减少儿子的压力外,这里面或许还有我们不知道的原因。

user avatar

女儿够刚,就应该起诉!希望所有被父母剥削的女孩都这么刚!

我之前经常看到“中国好女儿”,明明知道爸妈对兄弟和对她不一样,恨不得拆了她家送给弟弟,却仍然自我安慰“家和万事兴”、“让爸妈高兴不好吗”。

举个栗子:


另外,儿子充当了什么角色?他不可能不知道两套安置房都租出去后,爸爸就没地方住了。他默许了爸爸的行为?

直到最后,也没见儿子站出来说一句让爸爸跟他住或者帮爸爸租一间房。所以,爸爸豁出老脸、得罪女儿来宠着的儿子,能给他一个好的晚年吗?

这么看来,还是妈妈明智。离婚后留给女儿一套房,不被“儿子需要娶媳妇,要多给儿子分房”的思想绑架。将来跟着女儿,总比爸爸跟着白眼狼儿子过得好。


最后,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切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时才追悔莫及。”

这几句话真的不顺眼。我很不喜欢别人拿“爸妈死了你会后悔”来绑架人。和一哭二闹三上吊有什么区别。

这几句话真不适合说给故事里的女儿,毕竟父慈子才孝。

不过倒真该让白眼狼儿子多听听,毕竟他爹对他够慈了,他还不孝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