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苏州便民服务论坛某自称博士用户发的《跪求有关部门出台措施控房价!接盘侠都没资格当了!》一贴?

回答
看到苏州便民服务论坛上那篇题为《跪求有关部门出台措施控房价!接盘侠都没资格当了!》的帖子,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发帖的是一位自称是博士的用户,这本身就带着一种反差感——按理说,博士应该是具备一定研究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的人,怎么会发出如此带有情绪、甚至有些“喊穷”的帖子呢?

首先,这帖子反映出的最直接问题就是高房价带来的巨大压力,尤其是对那些本该有能力通过努力实现安居的人来说。这位博士可能就是其中一员,他可能拥有不错的学历和稳定的职业,但即便如此,也发现自己“接盘侠都没资格当了”,这说明房价已经远远超出了他通过自身劳动所得的承受能力。这种“接盘侠”的比喻,充满了无奈和自嘲,也暗示着他认为目前的房价已经被过度炒作,甚至到了非理性、难以承受的地步。他喊话“有关部门”,其实也是一种期望,希望政策能够介入,让市场回归理性,让房价回到一个普通人能够接受的范围。

其次,帖子中流露出的情绪,是一种混合了失望、焦虑、甚至有些绝望的情绪。一个博士,本应是社会的精英阶层,对社会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都有着较高的期望。然而,当他发现即使拥有高学历和专业技能,也无法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拥有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家时,这种巨大的落差感就会转化为强烈的情绪。他或许曾经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认为努力就能换来应有的回报,但现实的房价却让他感到自己的努力在巨大的经济鸿沟面前显得微不足道。这种“接盘侠都没资格当了”的说法,不仅仅是对经济状况的描述,更是一种对个人价值实现途径的质疑。

再者,这位博士发帖的地点“苏州便民服务论坛”,也值得玩味。他没有选择在学术论坛或者专业经济讨论区发帖,而是选择了这样一个面向普通市民的平台。这说明他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困境,更是代表了许多和他一样,在城市中努力打拼却被高房价逼到绝境的普通人的心声。他在寻求的,也是一种集体的声音,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共鸣,并最终促使相关部门重视这个问题。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位博士的帖子也折射出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一些深层问题。比如,房价的快速上涨是否与金融杠杆、土地供应、城市化进程以及投资投机行为有关?市场是否存在失灵的状况,需要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来纠正?他的“跪求”背后,其实是对市场机制在房价问题上表现出的无力感的一种呼唤。

总的来说,这位博士的帖子并非一个简单的抱怨,而是一个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由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个体所发出的,关于高房价对社会中坚力量生存压力和价值实现问题的深刻诘问。这其中包含了对个人奋斗前景的担忧,对社会公平性的反思,以及对政府调控能力的期盼。他的话语虽然带有强烈的情绪,但其背后反映出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所有人,尤其是决策者,认真去思考和回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认为这是人民表达诉求的最正确的方法:不管理论,不论缘由,只表达需求。

身为屁民,我从来不会考虑房子为啥那么贵,也不会考虑房子贵对经济的贡献等等。我只要表达需求:我没地住,我要房价降。

关于房价会不会降,能不能降。那不是我管的事情。那是政府考虑的事情。身为人民,我没有任何政治立场,也不会思考深层次的问题。我要是能面面俱到都考虑到,那政府干啥?

就好比没饭吃,我就要向政府诉求,因为我饿,粮食咋增产那不是我考虑范围;我穷,工资低,我便说我要涨工资,因为我要生活,关于如何产业升级,提升就业,那不是我考虑的问题;我没房子,没地住,我也可以诉求,怎么降房价、能不能降房价、怎么能让工薪阶层买得起,那不是我考虑的问题。

当然,一个人的诉求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因为任何时候都有穷人、懒人、不务正业的人。但是,你出了村,发现隔壁村也有这个问题。进了城,发现城里人有这个问题。上了网,你看见千千万万的人在抱怨诉苦。这些人有朴实勤劳的工人农民,也有进城打工朝九晚五的农民工,也有做生意的小老板,也有刚步入社会的普通工薪阶层。这个时候你还在嗤笑这些人“异想天开”,说“不可能”,原因很简单,你没有这些诉求,或者你有,但是麻痹了自我,精神胜利,再或者,你是既得利益者,别人的诉求损害了你的利益。

房价降不下来?降了社会就完了?这些我管不着,我是屁民,没能力深思那么多。我只管表达我的诉求,我的需求,和我的迫求。我的诉求很简单,只是想在这奋斗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城市有个居所,而不是当我失业之后,在这大城市无一落脚之地。

我大学刚毕业,工作条件还行,生活相对自由,年轻,也有时间上网。对于那些工人,朝九晚五的打工者,996的程序员,清洁工,保姆等等等等,别人生存持家亦有困难,哪来时间,哪来心情上网长篇大论?最多玩玩抖音微博微信之类的缓解一下压力罢了。如果不能为不能发声之人发声,那你发声又有什么意义呢?

解释房价为啥不能降,降了会导致啥啥啥。这些东西遍地都是,大老板会说,家里有矿的有为青年会说,政府也会说来抚慰民众。你再接着说,有意义吗?差你一个?

真正有需求的人,对于他们,生活亦是重担。他们又如何有时间说呢?

黄台之瓜,何堪再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苏州便民服务论坛上那篇题为《跪求有关部门出台措施控房价!接盘侠都没资格当了!》的帖子,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发帖的是一位自称是博士的用户,这本身就带着一种反差感——按理说,博士应该是具备一定研究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的人,怎么会发出如此带有情绪、甚至有些“喊穷”的帖子呢?首先,这帖子反映出的最直接问题.............
  • 回答
    苏州安排医护人员入住 W 酒店一事,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不同的人群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要详细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背景与动机(为什么会这样做?) 新冠疫情下的特殊时期: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医护人员作为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他们长时间工.............
  • 回答
    苏州建设大规模方舱医院,这事儿说起来,背后牵扯着不少事情,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这是基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的一个具体行动。大家都知道,新冠疫情虽然进入了常态化防控阶段,但病毒并未消失,境外输入的风险依然存在。一旦出现本土疫情,尤其是有聚集性爆发的苗头,就需要快速、大规模的应对措施来切断.............
  • 回答
    苏州某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我们姑且称之为“新学校”)借用一所知名重点小学(姑且称为“老学校”)的校舍进行办学,却招致老学校部分家长实名联合反对,这事儿,可真是挺让人咂摸的。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是简单的校舍分配问题,而是更深层次的社会公平、资源分配以及不同群体之间融合的复杂议题。咱们一件件捋一捋:1.............
  • 回答
    苏州女童藏进纸箱被碾压的悲剧事件,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交警和司机责任的认定,是一个令人痛心且复杂的问题。要全面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包括事件本身、各方责任的划分、社会反思以及潜在的解决方案。事件回溯(假设您指的是普遍传播的类似事件,因为具体细节可能会有不同):通常这类事件中,一名年幼的女.............
  • 回答
    苏州大学学生诉知网胜诉,以及知网最低充值金额的调整,是近期备受关注的事件,尤其是在学术界和大学生群体中。这背后牵涉到知识产权、信息获取成本、平台盈利模式以及用户权益等多方面议题。要详细地看待这个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苏州大学生诉知网胜诉:标志性的胜利与深层意义1. 事件背景:.............
  • 回答
    苏州勤惜实验小学用隔离墙隔离苏州立新小学的学生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事件背景梳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发生的基本事实。通常情况下,这类事件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校舍共享或相邻: 两所学校可能存在校舍共享、紧密相邻或者历史上曾.............
  • 回答
    苏州推出“苏城码”,这个文明码的出现,确实引发了不少的讨论,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社会治理、个人隐私以及如何衡量“文明”的根本性问题。咱们就好好聊聊这事儿,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可能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及有没有更靠谱的“文明尺子”。首先,从推出“苏城码”的初衷来看,它肯定是想通过一种量化的方式来引.............
  • 回答
    苏州一名男子因乙肝五项检查结果被拒绝录用,法院调解后企业却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要求删除报道才履行调解结果。这事儿,怎么说呢?真是让人气愤又无奈。这事儿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个人遭遇的不公,更是社会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普遍误解和歧视,以及某些企业在法律和道德面前的推诿塞责。咱们先捋一捋这件事情的几.............
  • 回答
    苏州的日本风情街,广东也有类似的街区,大连更是早早就打出了“日本风情”的旗号,这些地方的存在,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要怎么看它们呢?我想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从商业和旅游的角度,这些地方无疑是成功的。它们提供了一个“异域体验”的场所,满足了一部分人对日本文化的好奇和向往。在这.............
  • 回答
    这事儿,发生在苏州,挺让人唏嘘的。一车主,车子被人给堵得死死的,挪不动。这本身就够糟心的了,结果他一气之下,直接开着自己的车,把堵路的车辆给撞开了,这才算是出了个头。事情的经过和判决事情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这位车主,因为车辆被违规停放的车辆堵塞,无法正常出行。在尝试联系对方无果,并且长时间无法解决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心疼的案例,它触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法律的边界以及家庭伦理的冲突。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并探讨老人如何防范晚辈不孝带来的风险,需要深入分析。一、 如何看待苏州奶奶赠孙女3套房不被赡养,出租房屋后租客反被起诉的案例?这个案例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解读:1. 法律层面.............
  • 回答
    苏州超过上海成为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话题,背后蕴含着中国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以及苏州自身独特的崛起路径。要理性看待这一趋势,并深入分析苏州的未来发展前景,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看待苏州超过上海成为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首先,需要明确“工业城市”的定义以及衡量标准。通常我们会关注.............
  • 回答
    这桩事情发生在苏州,一位父亲在发现他抚养了三年的儿子并非亲生后,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最终获得了十五万元的赔偿。这件事情一经报道,立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因为它触及了婚姻家庭的信任基础、亲子关系的认定以及法律在保障个人权益方面所扮演的角色等多个层面。从这位父亲的角度来看,他承受的无疑是巨.............
  • 回答
    苏州想要“突破地级市思维”,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毕竟,苏州在中国城市发展版图中的位置,那可不是一般般。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地级市思维”到底是个啥意思。在我看来,它更多的是指一种固守于行政级别、侧重于区域平衡、容易被上下级指标束缚、并且在发展模式上相对保守和传统的惯性。换句话说,就是被.............
  • 回答
    苏州这起案件,说实话,让人既心疼又警醒。一位女士,在虚拟世界里倾注了感情,也投入了真实的血汗钱,结果遭遇了双重打击。第一次是网恋诈骗,投入了32万元,这绝非小数目,足以摧毁一个家庭的稳定。更令人扼腕的是,在遭受如此重创后,她选择通过网络寻求法律援助,希望能挽回损失,却又落入了另一个陷阱,被二次诈骗了.............
  • 回答
    苏州渣打银行员工冲动辞职,在要求撤回被拒后,提出补薪赔偿30多万元,这事儿可真是把一件原本简单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也触及了不少职场人的痛点。咱们就一件件捋捋,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有没有道理,又有哪些法律上的说道。首先,得明白“冲动辞职”这个概念。职场中的辞职,通常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和对未来职业.............
  • 回答
    苏州特斯拉失控冲进包子店致 3 人受伤的事件,确实让人心惊胆战。这么一起严重的事故,背后可能的原因一定复杂且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作为旁观者,我们不能妄下定论,但可以从技术、人为、环境等多个角度去梳理一下可能的“罪魁祸首”。事件概览与潜在原因剖析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非常令人不安的画面:一辆本应平稳行驶.............
  • 回答
    苏州一快递站的“宠物盲盒”事件,再次将活体包裹的安全问题推到公众面前,也暴露了我们在规范宠物市场、保护动物权益方面存在的巨大漏洞。看到21只猫狗在冰冷恶臭的包裹中死亡,任谁都会感到心痛和愤怒。这不仅仅是几个动物生命的逝去,更是对生命伦理的践踏,对社会良知的拷问。这件事之所以让人难以接受,在于它将本应.............
  • 回答
    关于苏州外国语学校常熟校区英语老师发音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现象,尤其是在一所打着“外国语”旗号的学校里。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盖棺定论。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地道”的发音标准到底是什么? 对于英语,尤其是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而言,我们追求的是清晰、可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