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苏州建设大规模方舱医院?

回答
苏州建设大规模方舱医院,这事儿说起来,背后牵扯着不少事情,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首先,这是基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的一个具体行动。

大家都知道,新冠疫情虽然进入了常态化防控阶段,但病毒并未消失,境外输入的风险依然存在。一旦出现本土疫情,尤其是有聚集性爆发的苗头,就需要快速、大规模的应对措施来切断传播链。方舱医院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工具”。它能够集中隔离轻症、无症状感染者,避免他们在社区传播病毒,同时也能腾出定点医院的床位给重症患者。

苏州作为中国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外交流频繁的城市,面临的疫情输入和传播压力自然不小。在疫情爆发初期,我们看到其他城市迅速建设方舱,在控制疫情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苏州选择建设大规模方舱医院,是为了储备应急能力,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以迅速启用,而不是等到疫情蔓延开来再仓促应对。这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做法。

其次,大规模建设方舱医院,也体现了城市管理能力的提升和对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视。

建设方舱医院不仅仅是简单的搭帐篷,它涉及到选址、设计、施工、物资储备、人员培训、医疗流程设置等等一整套复杂的系统工程。苏州有能力、有资源来完成这样的任务,说明其在城市规划、应急管理、医疗资源调配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反映了政府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视程度。在疫情面前,迅速建立起有效的隔离和收治体系,是应对挑战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建设大规模方舱医院的另一面:

资源投入巨大: 建设方舱医院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资源如果用于其他民生项目,比如提升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基层防疫能力、改善公共卫生环境等等,可能会带来更长远和更广泛的效益。
可能带来的社会心理影响: 大规模方舱医院的建设和启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人们对疫情的担忧和恐惧感,甚至可能对城市正常生活秩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使用效率问题: 如果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方舱医院长时间闲置,会造成资源浪费。如何在使用频率不高的情况下,保证其随时可以投入使用,并且在非疫情时期,这些设施能否有其他替代性用途,也需要考虑。
公众的理解和接受度: 尽管是出于防疫需要,但大规模方舱医院的建设和管理方式,也需要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感受,做好信息公开和沟通工作,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慌。

总的来说,看待苏州建设大规模方舱医院这件事,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 积极的方面: 是为了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下的一个应急储备措施,体现了城市管理和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视。
2. 需要关注的方面: 是其巨大的资源投入、可能产生的社会心理影响,以及未来的使用效率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问题,而是一个在特定时期、基于特定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措施,需要结合具体的疫情形势、城市发展阶段和资源配置情况来综合评价。 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好应急需求与日常发展,如何科学、高效地利用这些公共资源,并在整个过程中做好信息公开和公众沟通,赢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3-4天前就已经有上海建方舱的照片流出来了,根据卫健委的规定,方舱要在2天内建好并启用,请问上海的方舱怎么还没开始接收病人?

不过从好的方面来看,虽然苦了苏州,但上海应该是不再装死了,能有所行动总比阳奉阴违好

————

苏州甚至更远的无锡都在为上海建方舱,浙江却没被波及,因为苏南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托上海发展经济,不敢得罪上海,而且苏南只是经济好,实际上地位不高,再加上江苏散装没有向心力,真正有地位的南京袖手旁观,一个有钱有势还团结的大省是很可怕的,方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都建到苏南中心了,大概率会建在嘉兴

user avatar

当年美国派兵加入北非战场,由于表现实在太菜,被英国人称为“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

上海简直是我们这边的香港人

上海医药资本捧出来的网红公开表示自己跟香港专家看法高度一致,还沾沾自喜引以为荣

不和成功控制住疫情的西安深圳交流经验,天天跟躺平摆烂的香港“专家”混

我还能说什么?

奶戳!

P.S.听说003的建造被上海疫情延误了,买办误国




user avatar

我们要在沪苏边境建一座方舱医院

还要让苏州人出钱

“让上海再次伟大!!!(Make coffe popular again!!!)”

user avatar

符合第九版防治手册精神,每一座大中城市都应做好封城可能的准备。

至于看不少回答在骂上海,我觉得可以类比香港。起码上海也在努力去做,如果能做好,也算是国际大都市中做了个不封城也能清零的表率。

长三角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长三角就是二线。如果上海守不住漏到长三角,长三角也守不住,我们就可能要提前选择躺平了。

上海确实不能封城,不妨碍长三角把上海封起来。

user avatar

这是为人民负责的表现。


我有两个朋友,分别因为不同的规则,

一个在半个月前判为密接,一个是刚阳性进去的……

半个月前的密接,住的是酒店。

刚进去的,20人一个的集装箱。

没症状的交叉感染点症状出来就是毛毛雨。

为什么要用集装箱?

阳性太多了。

没人。

没钱。

没地方。

不要问为什么上海没人没钱没地方了,我谢谢你一家门。


总之,我觉得苏州提前做准备,是为人民负责的表现。同时也说明了,很多地方已经开始行动了,不再和去年一样傻不愣登了,好事。为了啥行动我不说,你们自己觉得是啥就是啥,不然粪坑沉沦魔又要来念经了。

user avatar

我一个上海人,但是在苏州也长期生活过也有产业,说实话我一点都不支持这个策略,因为这不符合实际需求。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上海封城和全民核酸,除此外没任何有效阻绝疫情继续扩散的方式,时间越长扩散越广,代价越大,虽然不至于像越南和土澳那样,但也绝不好过。


这次爆发那么大的问题就在于:

1.没能第一时间在香港树立好第一道防控,把深圳上海都拉下去了,但是这个前提下深圳做的很对,当机立断封锁+全民核酸,快刀斩乱麻式把伤害控制到最小,也阻绝了二次外溢。

2.上海直到现在还在坚持网格化控制,网格化控制对于一月份奶茶店那种级别的疫情的确是最好的控制手段,但是对于香港那种级别的大流量输入,网格化清零效果是起反作用的,现在还可能拉着苏州甚至江苏一起垫背,这次做的真的糟糕到极点。


事实证明出入境流量大的特大型城市们,都需要网格化常态下保持封锁的双重战术,只靠网格化管理是没办法真正抵御住大规模疫情的。


说句难听的上海血还是厚的,物资储备和人均收入并不是内陆城市能比的,封城两周并不会真的元气大伤,但是把压力外扩到苏州并且进一步延伸到整个江苏的话,一旦失控对经济的破坏性更大。宁波和南通本身也可以承接一部分上海的物流运输,就算真的封城也能保证输入不


像金山和原南汇很多地方就适合做入境集中隔离和建方舱,而且这俩地还都有个好处就是都有高速直通两大机场,本身居民也少适合管理,设置大型集中隔离和治疗专区才符合北上广深等出入境流量大的城市,犯不着冒着风险把疫情转移给苏州或其他临近城市。


现在不是探索网格化管理这个模式的时候了,要是像一月份奶茶店疫情那样规模小还可以,但是现在香港入境的投毒分子太多太多了,上海出于经济的特殊性也不能像内陆城市一样彻底封城,但是把有限的精力把控好物流的检测和消杀,将物流安全的承接给苏州宁波等城市就行,外环内大多数是服务、金融、互联网行业,后两者大可以居家办公,外环外保证物流不出现极大波动就行。


把居民们的食物供应管管好,贵点可以但别太出格,大多数人经过两年的疫情是真的穷了,崇明农产品难不成真只能给香港人吃是不?这两天上海已经出现菜价普遍暴涨的迹象了,对于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做好绿色通道和以及管理措施,别再重演无法入院活活等死的悲剧了好吗?全国范围内类似的事这都多少次了,该长点记性了,上海北京是最最不应该出现这种低级错误的,最近越来越多人不愿意配合抗疫了还不都是这些管理方面的失当导致人心惶惶?


上海在短时间内快刀斩乱麻才是重中之重,也是最好的结束战役的手段,就是会牺牲短期经济和某些人的乌纱帽。但是一旦再外溢,苏州本身也是经济重镇,还是比较重要的轻工业城市,为了救香港把上海搭了,现在别再为了上海继续搭一个苏州甚至整个江苏省,到时候画面太美不敢想象。


其实接纳香港入境本身就是很有问题的,当时派指导团队到香港做好第一阶段处理才是最要紧的,偏偏失误了,第一关卡失守会让后面的防疫难度指数级上升,


而且香港暴发疫情和大陆承接的时机未免太巧合了,夹在美联储加息前几天和俄乌战争中,而且那几天刚好还有尼泊尔、台海出了点小问题,要说这波爆发单纯来自于正常入境的话,没点问题肯定是不可能的。


我区区一介挂路灯的资本家都在看到华庭出现疫情扩散风险时让员工们居家办公了并要求他们去医院做核酸保障安全,而直到22号才全员被各自所在的社区通知做社区核酸,所以管理层这次的错误是毋庸置疑的。


现在不见得比20年那会儿情况更好,唉,大家尽量少出门吧,在家多锻炼锻炼身体也行。


另外我求求张医生您行行好回去钻研您的中药方子好不好,别再发言了,您不嫌丢人,我嫌。

user avatar

苏州毕竟是上海忠实的小弟,机场都可以没有的那种。

user avatar

讲个笑话:江浙是上海带富裕起来的。

user avatar

可怜苏州,也是被搞怕了……

苏州这次除了姑苏区建了一个,在昆山好像也建了一个,无锡也搞了个大的。

首先苏州这个肯定不是上海要求建的,今天上海卫健委也说,跟上海没关系。

但是人家也是怕啊,上海现在这个情况,上海到苏州的交通又这么多,保不准来个不报备的……

上一波疫情,整个江苏驰援苏州才把疫情压下来,现在江苏本身还有散发疫情,要是苏州再崩,很被动啊!

所以人家先下手为强,方舱先建起来,有一点苗头赶紧送进去隔离,还不是提防上海……

建议周边的湖州,嘉兴,南通,宁波都可以建起来,舟山也考虑一下,毕竟不排除有人要坐船去吃个海鲜……

user avatar

讲个“答非所问”的故事。

毕竟已经外溢15省50+地区了,又离得那么近。

user avatar

方舱这个事情上海官方已经辟谣,说不是为上海的疫情准备的。

可这个规模看着也不像为苏州当前的两个病例准备的。还听说苏州某个医院准备为这个方舱定向服务,看来只能是苏州未雨绸缪的长远打算啦。(以下是原答案)

坐标苏州,这几个月真是一波三折,以为高潮过去,没想到是刚刚开始。

最搞笑的是前一周周日,家里的娃秣马厉兵地准备复学,书包校服全部READY TO GO,第二天一早醒来芭比Q了:

一家叫“上海钱智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的企业里好几个员工中招,全城中小学复学进程紧急中止。(名字里有个上海而已,评论区不要太地域敏感,更不要扣造谣的帽子,这个公司名字是苏州疾控公布的,故意搞地域引战的已经删除拉黑)

于是本周又被捅了三次嗓子,这两天觉得这波疫情快过去了,结果昨天老婆回来说,离她单位很近的地方有可能要被征用当方舱医院。

距离病例近是有风险的,健康码可能会变黄。

前天有个同事在家里打开手机,忽然发现码黄了。原来是附近一个超市里有阳性人员的行动轨迹。黄码还好,还能出小区,但公共交通就不行了,他们几个骑了 公共自行车去专用检测点测了两次,今天应该可以转绿。

我对建方舱到是意见不大,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国内现在疫情一来,你帮我,我帮你,全国一盘棋。苏州经济从上海受益多多,支援一下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周边居民的生活不要受影响,如果有阳性人员组团拉到苏州方舱医院,周边几公里的时空伴随者们会不会躺枪变黄? 我去办个事接老婆会不会变黄?苏州本来可以复工复学的进程会不会再次被打断?

上海现在好象还是精准防控,除了上海浦东的同学出不来了,其它小区没有确诊的人貌似还能出来溜达。。。

疫情谁都不想有,还是齐心协力把它赶走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