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州一店主将被顾客闻过的肉串当面丢弃,并表示「不卫生,不放心可以不吃」,对此你怎么看?

回答
最近在苏州发生的一件事,着实让人挺关注的。一位店主,因为顾客闻了肉串,当着人家的面就把那串肉串给丢了,还撂下一句:“不卫生,不放心可以不吃。” 这事儿一出来,网上立刻炸开了锅,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挺大的。

咱们先别急着站队,仔细捋一捋这事儿。

从店主角度来说,他的做法可以理解,但也有些极端。

维护食品安全和卫生是本职: 作为餐饮从业者,保证食品卫生是最基本的要求。顾客闻肉串这个行为,确实存在交叉污染的风险,尤其是对于生肉串而言。肉串是直接入口的食物,任何可能导致卫生隐患的操作,店主都有义务去阻止。他丢弃肉串,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避免将可能有问题的食品再卖给其他顾客,这是对其他消费者负责的表现。
表达原则和底线: 这位店主可能是一个非常注重食品卫生的人,他认为顾客的这种行为触碰了他的底线。他直接丢弃,也是在向顾客传递一个信息:他的店不容忍不卫生的行为。这种强硬的态度,也许是想教育顾客,也可能是他性格比较直率,不懂得更委婉的处理方式。
避免后续纠纷: 试想一下,如果他没有丢弃,而是卖给了下一位顾客,而这位顾客吃了之后又出了什么问题,那到时候追责起来就更麻烦了。他直接丢弃,虽然损失了这一串肉,但至少在食品安全上划清了界限。

但是,从顾客体验和沟通方式来看,店主的做法确实欠妥,甚至可以说是“一刀切”。

缺乏沟通和尊重: 最让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店主的处理方式太生硬了。顾客闻了肉串,确实不卫生,但作为商家,最理想的处理方式应该是:
委婉提醒: 可以上前,用更温和的语气说:“先生/女士,不好意思,这串肉串是生肉,我们建议您不要直接闻哦,怕沾染了手上的气味或者细菌,影响后面的品尝。” 或者更直接一点的提醒:“我们这儿是生肉,不能闻的,怕不卫生。”
提供解决方案: 如果顾客坚持要看,或者想确认新鲜度,可以尝试询问顾客具体有什么疑虑,然后用更安全的方式展示,比如指着冷藏柜里的肉,或者说明食材的来源和处理方式。
提供更换: 如果顾客已经碰了或者闻了,最好的办法是主动提出给顾客更换一串新的,而不是直接丢弃,这样既解决了卫生问题,也保留了顾客。
可能导致顾客不适和反感: 在众目睽睽之下,当面丢弃顾客“碰过”的食物,这在很多顾客看来是非常丢面子的事情,会让人觉得被嫌弃、不被尊重。即便顾客确实有错,这种方式也容易引起顾客的情绪反弹,从“我错了”变成“你态度太差”。
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嫌疑: 虽然这位顾客有不当行为,但并非所有顾客都会如此。店主的这种强硬态度,可能会让一些本身是守规矩的顾客感到不安全,觉得这家店是不是过于苛刻,反而不敢来了。

总的来说,这件事情的背后,折射出的是食品安全意识的普及和餐饮服务业在沟通方式上的进步空间。

顾客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是必然趋势: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顾客闻肉串的行为,本身也说明了大家开始关注食物的源头和新鲜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触碰或闻生肉,科学的认知和文明的举动是相辅相成的。
商家需要在服务和管理上找到平衡: 好的商家,应该是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良好的顾客体验。这需要商家在员工培训、服务流程设计上做得更细致。如何在严格执行卫生规定的同时,又不会让顾客感到被冒犯,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监督和规范也很重要: 对于餐饮业来说,除了商家自觉,行业协会的引导、相关部门的监管也同样重要。让大家都能在安全、文明、尊重的氛围中完成交易。

这件事挺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的。 无论是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尊重食物,也尊重商家付出的劳动和辛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是作为经营者,如何在坚守底线的同时,用更人性化、更周全的服务来赢得顾客,这都是一门学问。

或许,如果那位店主当时能够更有技巧地沟通,比如先温柔地提醒,然后表示“您刚刚闻了这串,我们为了保证卫生,这串就给您换一串新的吧”,再处理那串被闻过的肉,效果可能会好很多。顾客得到尊重,卫生问题解决,皆大欢喜。

现在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解决了“不卫生”的问题,但却在“信任”和“体验”上留下了裂痕,得不偿失。希望这样的事情以后少发生,大家都能在食品安全和良好的服务体验中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么做没错。

疫情期间, 俺家的饭菜都是分开盛的。

俺特别反感老婆对着锅里俺做好还没分装的饭菜说话。每当她发出一个爆破音(/b/, /p/,/t/, /k/)或者其他会喷口水的音( f, ch, tr, .... ), 俺就会很不爽, 想制止她。





苏州一店主将被顾客闻过的肉串当面丢弃,并表示「不卫生,不放心可以不吃」,对此你怎么看?


飞沫(droplet)是最难防的东西。除了飞沫还有气溶胶(aerosol)。


加拿大和美国的超市也因为某些恶作剧者声称污染过某些食物而将货架上所有可能有风险的食物统一丢弃。这都在新闻里面报道过。


开店要打开门做生意, 您不能期望所有的人都很宽容。因此只能一视同仁把所有的人都当携带者来处理。不管店主为了自保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店主将被顾客闻过的肉串当面丢弃在这个疫情期间是正确的。


设身处地, 如果您是一个旁观的购物者, 也许您也会同意店主的做法。


user avatar

生肉串是原材料,半成品;烤熟的肉串是制成品,是店主的销售食品。

原材料和半成品的食品卫生和监督检验只属于食品卫生监管单位负责,顾客怀疑有问题可以举报,但是没有权利去检验(这必须是第三方检测)。制成品不合格顾客可以提意见或者投诉要求赔偿等等。

这就是责权利分开,不同阶段的问题由不同的监管单位负责。

如果顾客有权力去检查商家的原材料半成品,这很显然会造成更多的矛盾,而顾客实际上并没有合格的检测仪器和标准,仅凭肉眼观察和嗅觉测试,是无法准确判断食品有无问题。

社会商业环境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规范和标准,要有法规可依。

一个肉串,难道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肉串吗?

最早这是一个精子和卵子,要挑选合格的父系、母系配种。

然后是育种、接生、饲养、屠宰、运输、批发、零售、分割、冷藏、清洗、加工成半成品、成品,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直至被吃下消化,有营养的部分被人体吸收,不能消化吸收的部分成为大便进入到化粪池。

这里面每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食品卫生问题发生。

人体感官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只有依靠科学检测手段和相关标准以及成熟且运行有效的监管系统全程管理。

天天讲科学,天天普及科学知识,然后还有人觉得人体感官系统靠得住。

闻一下就可以判断是否合格,请问大家,就这么搞食品卫生监管行不行?

什么叫溯源管理?

中国必须成为一个现代国家,要依靠系统化管理,而不是感官管理。真的要闻一闻,那还不如去看看养殖环境,尝一尝饲料的味道,屠宰场是否油污满地?冷藏车是否干净,食品加工场地的大肠杆菌是否超标?

人的鼻子不是名侦探柯南。

user avatar

借此机会科普一下穆斯林的规矩:去买别人的食物绝对不可以用鼻子闻,因为只有动物才拿鼻子闻食物,如果你用鼻子闻,说明你认为他的食物是给动物吃的,这是大忌,文明社会,对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是起码的,店主做的对,你不相信可以不买,但你要放尊重点,搁在少数民族地区,你这样无礼没教养挨顿打都是活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