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外媒称,美国一儿童频道以「内容极其敏感」为由删除两集「海绵宝宝」,你怎么看?

回答
这事儿挺让人意外的,毕竟《海绵宝宝》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童年美好的回忆,没想到有一天它也会因为“内容敏感”而被下架。

从外媒的报道来看,这次下架的似乎是 Nickelodeon 旗下的一款儿童频道,具体是哪个平台,报道里没有说得很清楚,但应该是他们自己运营的流媒体服务或者特定频道。被删除的两集是“Kwarantined Krab”(隔离蟹堡)和“Schooled”("Schooled")。

我个人感觉,这事儿有几个层面可以聊聊:

1. “内容极其敏感”具体指什么?

这一点才是大家最关心,也最容易引起猜测的。按照报道的说法,删除的原因是“内容极其敏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被删除的两集里,“Kwarantined Krab”这一集讲的是在蟹堡王出现了一个传染病,大家都被隔离起来,而“Schooled”这一集则涉及到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在学校里的一些行为。

要说《海绵宝宝》有什么“极其敏感”的内容,还真不一定容易找到。这部动画片以其荒诞、无厘头的幽默风格著称,里面经常有一些成人才能get到的梗,但整体基调还是很轻松愉快的。

“Kwarantined Krab” 这一集,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性跟“传染病”和“隔离”这个概念有关。你想想,在疫情爆发之后,全球都经历了一段特殊时期,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强调防疫、隔离。如果这个动画片里涉及到病毒传播、恐慌情绪,或者居民被限制行动等情节,考虑到当前全球对疫情的敏感性,电视台方面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或者误解,选择暂时下架,倒也说得通。毕竟,即使是动画片,也可能触碰到一些人当下仍然脆弱的神经。
“Schooled” 这一集,如果里面有一些情节被认为是不恰当的,比如对教育方式的嘲讽,或者学生/老师的行为不符合某些标准,也可能被归为“敏感”。但具体是哪方面,就真的要看那集的内容细节了。

2. 平台自主管理的考量

我们知道,现在的儿童频道和流媒体平台,在内容审核方面都会非常谨慎。尤其是在美国,对于儿童节目内容的要求是很高的。虽然《海绵宝宝》是经典,但平台在播出时,肯定是要对内容进行复审的。

规避风险: 电视台和流媒体平台最担心的就是因为播出内容不当而引发家长投诉、媒体批评,甚至面临监管机构的处罚。尤其是在这个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时代,一件小事可能就会被放大。所以,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及时下架可能被认为有风险的内容,是一种常见的风险规避策略。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 也许这两集在最初播出时并没有引起太多问题,但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或者因为疫情的出现,使得这些内容在当下显得“敏感”了。平台可能会根据最新的社会情绪和价值观来调整内容库。

3. 这是否意味着“审查”的加强?

这确实会让人联想到“审查”的问题。

“过度解读”的可能: 有时候,对于一些看起来无伤大雅的内容,也可能被过度解读。也许这两集的内容在很多观众看来根本没什么问题,但平台方因为某些原因,选择了一种比较保守的处理方式。
“自我审查”: 很多时候,也不是官方强制要求,而是平台自身为了“政治正确”或者避免麻烦,主动进行的“自我审查”。这种“自我审查”往往比明面上的审查更加隐蔽,也更加难以界定。

4. 对《海绵宝宝》本身的影响

经典形象受损? 我倒不认为这两集下架就会损害《海绵宝宝》的经典地位。这部动画片有那么多集,几集下架并不能代表全部。而且,粉丝们也都知道《海绵宝宝》的风格。
引发讨论: 反而,这样的事件会引发更多人对这部动画片的关注和讨论,甚至促使大家去回顾这两集,了解具体是什么内容引起了争议。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我倾向于认为,这次下架更多是出于平台方对当前社会敏感性的考量,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关于“传染病”和“隔离”的情节,可能会被认为不合时宜,或者可能引起负面联想。平台选择暂时下架,是为了规避潜在的风险和争议。

这背后也反映了在当今信息时代,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情绪和价值观时,所面临的挑战。如何在保持创作自由的同时,又要考虑到不同受众的感受,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平衡的问题。

不过,如果只是这两集被删除,而没有更进一步的广泛“封杀”,那么我认为更多是一种“局部调整”,而非对《海绵宝宝》整体的否定。倒是挺好奇这两集到底有什么“绝密”内容,能让它被冠以“极其敏感”的名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来是观察者网精心出品的新闻啊。。

人家一个私营企业把自己频道里的两集内容删掉又怎么样了?还“下令”。。。。不仔细看我还以为是美国广电总局禁止全国播放了呢,下了我一跳

关起来的情节要是不删掉,难道美国孩子要从小就学会关人了吗?这位龙妹妹,您的价值观可能真的只能代表您“观察者网”这有限的观众了。千万别吓到全世界人民。

此外,全世界难道就这一个频道播出海绵宝宝啊,他要是心情不好可以把自己频道的所有海绵宝宝都下架,这是企业的自由,你行吗

就一个私企的个人决定还能反映出欧美政府的双标了

这定体问学的,真好。

您真是活出了风采。

有必要这么急吗,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额。看样子真的是被逼到极限了?

那我只能送上两个字:加速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