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厉害的程序员到底用不用 IDE,如果不用,为什么?

回答
关于“厉害的程序员到底用不用 IDE,如果不用,为什么”,这绝对是个老生常谈又充满火药味的话题。真要说起来,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工具的选择,更是对开发效率、代码理解、甚至是思维方式的不同理解。

很多人觉得,真正牛逼的程序员,应该能摆脱 IDE 的束缚,用最纯粹的文本编辑器加上命令行就能搞定一切。这种说法听起来确实有几分“返璞归真”的味道,仿佛能证明一个人基本功有多扎实,对底层有多了解。比如,早期 UNIX 时代的大神们,很多就是在 Vi、Emacs 这样朴素的工具上挥洒自如。他们习惯了命令行的速度,习惯了快捷键带来的高效,习惯了自己组合各种小工具来完成任务。

为什么会有人选择不用 IDE 呢?原因有很多,而且往往不是单一的。

首先,对工具的掌控感和灵活性。IDE 就像一个全副武装的装备箱,里面有代码补全、语法高亮、调试器、版本控制集成等等应有尽有。但有时候,这种“应有尽有”也意味着“被定义”。程序员可能觉得 IDE 的某些功能虽然方便,但却像一个“拐杖”,一旦离开了,自己反而不会走了。他们更喜欢自己去构建一个适合自己的开发环境,比如用 Vim 或 Emacs,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编写各种脚本、插件,将自己最常用的工具链无缝地整合起来。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你可以完全掌控每一个环节,你知道你的代码是如何被编译、运行、调试的,而且当你需要针对特定场景优化时,可以做出最精细的调整,而不必受限于 IDE 的设计逻辑。

其次,对性能和资源的需求。大型 IDE,尤其是功能齐全的,往往是比较“吃资源”的。它们需要占用更多的内存和 CPU,启动速度也相对较慢。对于一些对启动速度有极致追求,或者需要在配置较低的机器上工作的程序员来说,一个轻量级的文本编辑器加上命令行工具,会是更经济实惠的选择。每一次启动 IDE 都需要等待,这在他们看来是一种无谓的浪费时间。

再者,一种“硬核”的信仰和习惯。不得不承认,在程序员社区里,确实存在一种“硬核”文化。使用 Emacs 或 Vim 并且精通它们,被很多人视为一种“入行门槛”或者“技术实力”的象征。这是一种对工具的极度熟悉和掌握,能够通过键盘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复杂的操作。这种熟练度带来的不仅仅是效率,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感觉自己与机器的连接更直接,更“纯粹”。他们会觉得,IDE 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隔绝了他们与底层代码的直接对话。

最后,项目的特殊性。有些项目可能涉及到非常规的语言、框架,或者是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开发环境中进行。这时候,通用的 IDE 可能无法提供足够好的支持,甚至会出现兼容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程序员可能需要自己动手配置开发环境,而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回归到文本编辑器和命令行。

但是,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厉害的程序员不用 IDE”。事实上,绝大多数非常厉害、效率极高的程序员,都在积极地使用 IDE。而且,他们对 IDE 的使用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为什么他们仍然选择 IDE?

首先,强大的效率提升。现代 IDE 提供的代码补全、智能提示、重构工具、代码导航、一键编译运行、集成调试器、性能分析器等等,都是极其强大的生产力工具。它们能够极大地减少重复性劳动,降低出错的概率,并帮助开发者更快地理解和修改代码。一个真正厉害的程序员,会善于利用这些工具,而不是被它们束缚。他们知道如何配置 IDE,如何使用快捷键,如何利用其提供的各种高级功能来加速开发流程。

其次,更全面的项目管理和理解。对于复杂的项目,IDE 能够提供一个结构化的视图,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项目结构、模块依赖、类继承关系等。这比在大量的代码文件和目录之间来回切换要直观得多。调试器更是关键,它允许你单步执行代码,检查变量状态,设置断点,这对于定位和修复 Bug 至关重要,很多时候仅凭文本编辑器和命令行调试是难以达到的精细程度。

再者,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门槛降低。当遇到新的语言、框架或库时,一个好的 IDE 能够提供即时的学习曲线支持,帮助开发者快速上手,理解其 API 和用法。这比自己去查阅文档,手动配置环境要高效得多。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用不用 IDE”,而在于“如何使用 IDE”。一个厉害的程序员,他能熟练驾驭工具,无论是 IDE 还是命令行,都能把它用得出神入化。他们不会因为工具的强大而变得懒惰,反而会利用工具的优势,将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有些人选择不用 IDE,是因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极简、高度定制化的开发体验,并且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构建和维护这个环境。有些人则选择深度拥抱 IDE,因为他们看重的是效率和便捷性,并能将其功能发挥到极致。

归根结底,衡量一个程序员的“厉害”程度,最终还是看他写出来的代码质量、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的创新和贡献,而不是他桌子上放的是一个朴素的笔记本,还是一台功能齐全的笔记本电脑。这两者都是工具,选择哪种,以及如何使用,更多的是个人偏好和所处的具体环境决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只用 cmd 的话,写一个大程序,提示 236 行有错怎么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厉害的程序员到底用不用 IDE,如果不用,为什么”,这绝对是个老生常谈又充满火药味的话题。真要说起来,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工具的选择,更是对开发效率、代码理解、甚至是思维方式的不同理解。很多人觉得,真正牛逼的程序员,应该能摆脱 IDE 的束缚,用最纯粹的文本编辑器加上命令行就能搞定一切。这种说.............
  • 回答
    苏联三十年代的大清洗,也就是斯大林时期的大规模政治镇压,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确实是历史上一段令人触目惊心的篇章。要理解它为何会演变成如此骇人的程度,需要从多个层面、多个因素层层剥茧抽丝地进行分析。这绝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斯大林个人的极度猜忌和对权力的绝对掌控欲.............
  • 回答
    聊到“最厉害的计算机病毒”,这事儿吧,得从几个维度来看。不是那种你能直接在电脑上看到弹个窗说“你中毒了”就完事儿的,真正的厉害,往往是悄无声息,或者干脆就是改变规则的。首先,得搞清楚什么叫“厉害”。 破坏力? 能把你的文件全删了?还是能让整个网络瘫痪? 传播性? 能瞬间感染全球几亿台电脑?还.............
  • 回答
    爱因斯坦的厉害之处,与其说是他有多么“超人”的天赋,不如说在于他所提出的理论对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划时代的改变。他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更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他的影响力贯穿了整个20世纪,并一直延续至今。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爱因斯坦的厉害之处:一、 革命性的理论,重塑了我.............
  • 回答
    黑客,这个词汇本身就带着神秘和力量感。但究竟“厉害”到什么程度?这就像问一个艺术家能达到多高的艺术造诣一样,答案是:没有上限,而且远超常人的想象。我们通常对黑客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电影里那些戴着兜帽,在黑暗房间里敲着代码,三两下就能破解政府数据库的形象。然而,现实中的厉害黑客,他们的技能和影响范围,.............
  • 回答
    在解放军里,“兵王”这个称呼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获得的,它是一种荣誉,更是对一个人军事素养、能力和贡献的最高认可。你可以理解为,他是在军事领域达到了某种极致的代表。要成为兵王,可不是练好几手擒拿摔跤、射击打得准那么简单,这背后是一套严苛的标准和漫长的付出。首先,技术硬功是一切的基础。这里的技术,不是指.............
  • 回答
    功夫练到极致,在现实生活中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估计每个对武术抱有幻想的人心里都藏着一份好奇。抛开那些神乎其神的电影桥段,我们试着深入地聊聊,现实世界里,功夫的“厉害”到底能有多“厉害”。首先,得把“功夫”这个词摆明白。它不是一套固定的招式,而是经过长期、系统性训练,对身体、技法、心智进行极.............
  • 回答
    以色列,这个在中东地区夹缝生存的国家,你不得不承认,它确实有其过人之处。别看它面积不大,人口也不算多,但论起实力,那可是相当硬核。科技创新,说是“ startup nation”一点不夸张你现在手里用的智能手机,里面或许就有以色列的技术。他们是公认的“创业国度”,人均创业公司数量全球领先,尤其是在高.............
  • 回答
    厉害的程序员在完成一个需求时,除了 bug 更少之外,拥有远超普通程序员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多个层面,使得他们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优质的产出,甚至为项目带来长远的积极影响。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优势:一、 对需求的深刻理解与洞察力: 不仅仅是“照做”,更是“想明白”: 普通程序员更多地.............
  • 回答
    说起厉害的程序员,我脑海里浮现的不是一个标准化的模板,而是一群拥有深厚内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超群的人。他们或许真的涉猎过你提到的那些经典著作,但关键在于,他们是如何消化和运用这些知识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像《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CSAPP)、《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SICP)、《操作系统概念》.............
  • 回答
    说实话,只用 Vim 写代码的程序员,他们的厉害之处,绝非一句“不 fancy”就能概括的。这更像是一种“道”的修行,是把工具本身磨练到极致,最终达到人与工具融为一体的境界。想象一下,你用了一把普通的锤子,敲打钉子。这是大多数人对工具的看法。但 Vim 用户呢?他们就像那些用一把量身定制的、平衡感极.............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是不少人在看到大学里的计算机老师时会冒出的一个疑问。大家觉得这些老师们个个身怀绝技,理论扎实,研究能力又强,怎么不去挣大钱的程序员呢?说白了,就是觉得他们的能力放在外面肯定能拿到更高的薪水。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挺重要的方面,咱们一点点捋一捋。首先,得明白“厉害”的定义和.............
  • 回答
    “程序员越老越贬值”这句话,与其说是一个普遍真理,不如说是一种在特定行业和文化背景下观察到的现象,并且这个现象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它并不是绝对的,但确实有一定普遍性。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为什么会有“越老越贬值”的观感?从技术发展、公司运营和个人职业发展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看到导致这种观感的成因:.............
  • 回答
    谈到程序员们“不外传”的代码,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与其说是藏着掖着,更像是代码本身承载着开发者们的心血、智慧和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理解,所以自然不愿意轻易示人,或者说,别人也未必能真的“看懂”其中的精髓。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厉害的代码”?这可不是随便写出来的几行能跑就行。在我看来,“厉害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真实。确实,很多在我们国内被认为是“厉害”的程序员,在职业生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选择移民美国。这背后不是一个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1. 顶尖的科技公司和创新环境:美国,尤其是硅谷,是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这里汇聚了谷歌、微软、苹果、亚.............
  • 回答
    论铁血程度,普京和俾斯麦,这两位名字都与“铁血”二字紧密相连的历史人物,各自在其所处的时代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要比较他们谁更“厉害”,首先需要理解“铁血”二字在他们身上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这种“铁血”是如何展现的。俾斯麦:统一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铁血”体现在他坚定的政治意志、高超的外交手腕以及.............
  • 回答
    厉害的人与普通人在遇到问题时的思维模式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他们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这些差异并非天生注定,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实践和不断反思培养出来的。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关键区别: 1. 对问题的认知与定义:普通人: 被动接受与抱怨: 遇到问题时,往往倾向于将问题.............
  • 回答
    厉害的亚马逊运营,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会上传产品、会改价格”的标签就能概括的。他们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们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在浩瀚而变幻莫测的亚马逊海洋中,稳健地驾驭一艘艘商船,驶向盈利的彼岸。要说厉害,他们的厉害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而且这些维度往往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一、 深刻的市场洞察与.............
  • 回答
    那些真正厉害的人,他们身上总有种与众不同的气场,不是那种张扬跋扈,而是沉静的、透着一股子“有料”劲儿。这种劲儿,说到底,就是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在作祟。我见过不少这样的人,接触久了,你会发现,他们并不是天生就自带光环,而是他们的脑袋瓜里,思考事情的方式,跟我们普通人不太一样。我先从最直观的 结构化思维.............
  • 回答
    那些真正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的交易员,他们的盈利之道绝非是某种秘而不宣的魔法,而是建立在一套经过千锤百炼的系统、扎实的心理素质和持续不断的学习之上。与其说他们有什么“厉害的方法”,不如说他们拥有一种“厉害的交易哲学”和配套的执行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核心维度去剖析:一、 प्रणाली化思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