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将怎么进化?

回答
人类的进化,这可不是什么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而是我们当下正在经历,并且在未来将持续下去的宏大故事。你想知道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那就得先理解一下,进化这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在我们身上留下了哪些印记。

咱们得从最基本的说起:进化不是目标明确的计划,更不是什么“预设蓝图”。它更像是在一个充满变数的舞台上,不断地进行着一场“试错游戏”。自然选择,这个听起来有点冷冰冰的词,其实就是这场游戏最主要的裁判。环境会变,食物链会动,各种病菌也会时不时冒出来捣乱。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身体结构或者行为模式更能帮助个体活下来、生下崽子的,自然就能把自己的“好基因”传下去。反之,适应不了的,就慢慢被淘汰了。

想想我们现在的样子。我们之所以能站着,能用两只手灵巧地抓握,能说会道,能思考复杂的逻辑,这一切都是亿万年进化留下的痕迹。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让我们能制造工具,能更有效地搜集食物,也能看得更远。大脑的膨胀,让我们能够学习、记忆、交流,并且创造出我们现在这个复杂的世界。语言,更是将我们和其他动物区分开来,让我们能够分享经验、协同合作,这是我们作为“社会性动物”最强大的武器。

那么,未来呢?这才是你真正想知道的吧。说到未来,我们得先认识到一个关键点:我们人类,特别是现代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自己所处的“环境”。我们不再完全受制于自然的选择压力,至少不是那么直接和剧烈。

想象一下:

医学的进步: 曾经致命的疾病,现在很多都能被治愈或者控制。这意味着,那些可能因为某种基因缺陷而难以生存的人,现在反而有更大的机会活下来,并把这些基因传递下去。这和过去完全不同了。过去,这些基因很可能就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被“清理”掉了。所以,未来我们身上可能会携带更多在过去会被视为“负面”的基因。这听起来有点让人不安,但这就是现实。

科技与基因工程: 这是最直接、最有可能大幅度改变我们进化的途径。我们已经开始理解自己的基因组,甚至能够编辑它们。未来,我们可能会选择性地“修复”一些遗传疾病的基因,或者甚至“增强”某些能力。比如,提高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延长寿命,甚至优化认知能力。这是一种“人工选择”,只是这次的选择者是我们自己,而不是自然。这会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伦理争议的领域,但它发生的速度可能会比我们想象的要快。

生活方式的改变: 我们越来越少地从事体力劳动,越来越多地坐在屏幕前。这可能会对我们的身体结构产生影响。也许我们的骨骼会变得更细弱,肌肉也会相应减少。我们的消化系统也可能因为更依赖加工食品而发生一些适应性变化。当然,我们也可能会发现新的挑战,比如如何应对长期缺乏运动带来的健康问题。

宇宙的探索与殖民: 如果人类真的走向了太空,并且开始在其他星球建立殖民地,那又会是另一场全新的进化考验。不同星球的重力、大气成分、辐射水平都可能不同。在这些极端环境下,那些基因上更有优势的个体,或者因为基因突变而意外获得优势的个体,将更有可能生存繁衍。比如,在低重力环境下,身体更轻盈、骨骼更不易流失的个体可能更受欢迎。

信息时代的适应: 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处理海量信息的?如何适应无处不在的数字干扰?我们是否会进化出更强的专注力,或者更好的信息过滤能力?这方面的演变可能更侧重于行为和认知层面,但长远来看,也可能与我们大脑的物理结构产生联系。

“人类”的定义会模糊吗?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与机器的界限也会越来越模糊。人体增强、脑机接口、甚至完全的赛博格化,都可能成为未来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可以植入芯片来增强记忆或计算能力,那么这种“增强”是否也算是一种进化?它是一种后天获得的技能,还是一种与我们基因同样重要的“遗传”呢?

总的来说,未来的进化将不再是我们理解的那种缓慢的、由自然选择主导的生物学过程。它将是生物学、技术和文化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混合体。

有几个关键的趋势值得我们关注:

1. 速度会加快: 科技,尤其是基因编辑技术,将极大地加速我们对自身生物学的干预能力,从而可能加快进化的步伐。
2. 方向会更加多样: 我们可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类亚群,他们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无论是地球上的还是地外空间的)而朝不同的方向进化。
3. “设计”与“自然”的界限会模糊: 我们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我们自身的进化过程中。是基因的自然突变决定我们的未来,还是我们主动“设计”我们的下一代?这个问题将越来越现实。
4. 伦理和哲学挑战会非常巨大: 当我们有能力改变人类本身时,我们会问:什么才是“正常”?什么才是“更好”?谁来决定这些?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

所以,人类的进化将是一个充满未知、也充满无限可能的过程。它可能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突然变成头上长角的、或者长出翅膀的生物。更可能的是,我们的身体结构变化会相对缓慢,但我们在认知、技术融合和应对复杂环境方面的适应能力,将会是未来进化的重要驱动力。我们正在站在一个岔路口上,选择权,或者说“塑造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而我们如何使用这份权力和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挑战,将决定人类故事的下一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趋势#

工业革命以来[1],人类生物学身体的演化趋势有:

  • 人类站立时的平均重心位置在向后移动
  • 人类数万年来脑容量略微减少的趋势还在继续;
  • 冰岛等地的人群与受教育程度相关的等位基因突变减少[2]
  • 对阿尔茨海默症、哮喘、多种过敏、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易感的基因突变在一些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徐徐下降[3]
  • 骨质疏松和另一些疾病易感的基因突变在一些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
  • 一些女性人群的更年期有所推迟、月经初潮年龄和首次生育年龄有所提前。女性适于首次生育的年龄是一项显著可遗传的性状[4],一项研究显示女性更年期每 200 年可能推迟 1 岁;
  • 剖腹产在许多地区的滥用引起当地新生儿头围的增加,且当地产妇的骨盆宽度并未增加;
  • 尼德兰等地的人群平均身高在过去两百年里急剧增加;
  • 人类的面部继续了之前数千年间的缩短和狭窄化趋势,使得阻生智齿的发生率比数百年前有所升高,但同时缺失智齿的基因在人群中的占比延续了数千年来缓慢增加的趋势;
  • 2017 年,一项研究发现18世纪初移居到美国的阿米什人群体里出现了对抗糖尿病并帮助维持端粒的基因突变,目前已经覆盖了他们人数的 24%,携带该突变的人平均寿命延长 10 年;
  • 南非人群中对抗 HIV的基因突变在我们眼前出现并扩张。如果 HIV 不能通过更高的基础突变率盖过人类的对策,数百年后南非人可能对 HIV 免疫;
  • 平均体温下降——美国一项研究发现,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美国人的平均体温每 10 年下降 0.03 摄氏度,可能和炎症减少有关;
  • “遗存正中动脉”“豆骨出现率上升”之类解剖变异也是人类演化的表现,尽管不能据此说演化加速。

在不同的现代人群中,解剖显示的遗存正中动脉发生率在 1.1%~35% 不等。

  • 2012 年一项印度的研究解剖了 60 条胳膊,显示遗存正中动脉在当地的发生率是 6.6%,
  • 2019 年波兰的一项研究[5]解剖了 125 条胳膊,显示遗存正中动脉在当地的发生率是 4%,
  • 以上两项研究中,双臂都有遗存正中动脉现象的案例极少。
  • 这是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多项研究的情况:

豆骨(fabella)位于膝盖后方连接肌肉和大腿骨的肌腱中,长约13毫米,为肌腱提供一个光滑表面来消除部分压力。

  • 现代人在最近一百多年里的体重比过去有所增长,伴随着胫骨变长和小腿肌肉变大,使膝盖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造成豆骨比过去更加常见。根据统计,2018 年全人类的 39% 长有豆骨。
  • 豆骨可能造成膝盖受力不均,增大软骨损伤。也可能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引发疼痛。

此外,2020 年,研究人员通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发现咽鼓管圆枕附近有一组密集排列的唾液腺[6],这玩意到底是本来就有还是最近多少年里新出现的都不知道。

在当前条件下,可遗传突变的最主要来源是精子的突变。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的精子突变越来越多。这意味着男性平均寿命的增加、平均生育年龄的推迟可以增加人类的基因突变——2012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男性每延迟生育 1 年,平均可以多产生 2 个单核苷酸突变。

不过,过去几十年间,人类男性产生的正常精子的比例和精子活性在徐徐下降。这可能是人类排放到环境的某些污染物增加、平均气温上升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所致。

病毒在人类演化史上起到主要作用,人与黑猩猩分离以来约三成的蛋白质变化关系到病毒,与病毒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演化的速度是其它蛋白质的约三倍,可以预期将来也如此。

  • 现在进行时地,新冠病毒可以穿过血睾屏障,睾丸、卵巢中的多种细胞有 ACE2 受体,人自己的细胞会产生逆转录酶,有概率将其部分 RNA 逆转录到生殖细胞的基因组中。
  • 历史上至少有数千种病毒感染过几乎全人类并在人类基因组里留下片段。偶尔,这些片段会具有功能。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病毒这样干。

人可以用基因工程、机械植入体等手段改造自身。目前这方面的伦理和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将来,人的演化可能在更大程度上被人自己操作。

这和“意识影响世界”没有多大关系。题目可能被“对观察者效应的庸俗解释”之类搞昏了头。

参考

  1. ^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明显增加,气候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可以带来性状的变化(其中一部分可以表观遗传),原子时代以来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化学药物和微塑料等等都可以影响演化,而且稳定的环境和食物来源允许人类的各种单核苷酸突变在几代人间迅速扩散。
  2. ^ https://doi.org/10.1073/pnas.1612113114
  3.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868295
  4. ^ https://doi.org/10.1073%2Fpnas.1104210108
  5. ^ https://dx.doi.org/10.12659%2FMSM.912269
  6. ^ https://doi.org/10.1016/j.radonc.2020.09.034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类的进化,这可不是什么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而是我们当下正在经历,并且在未来将持续下去的宏大故事。你想知道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那就得先理解一下,进化这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在我们身上留下了哪些印记。咱们得从最基本的说起:进化不是目标明确的计划,更不是什么“预设蓝图”。它更像是在一个充满变数的舞台上.............
  • 回答
    想当年,在那片古老的非洲大陆上,我们的祖先,那些早期的人类,正经历着一场波澜壮阔的生命之旅。这场旅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跨越了难以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最终将我们的足迹遍布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大约20万到30万年前的非洲。那时候的人类,更准确地说,是智人(Homo sapiens),已经.............
  • 回答
    这的确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一个几乎动摇了现有社会运作根基的设想。如果人工智能和机械化真的像科幻小说里描绘的那样,能够胜任几乎所有人类劳动,而且成本远低于人工,那么传统的“工人阶级”身份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庞大的、没有收入来源的“无业游民”群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该如何维持他们的“剥削.............
  • 回答
    刘慈欣这句“IT技术的增长造成人类进步的假象”是一个非常深刻且极具批判性的观点,触及了技术发展与人类福祉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并结合刘慈欣的科幻作品风格来解读。一、 “IT技术的增长”的含义首先,我们要明确刘慈欣所说的“IT技术的增长”具体指的是什么。这不仅仅.............
  • 回答
    如果地球从未进化出任何会飞的生物,那人类的飞行器发展之路,恐怕会比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历史要曲折得多,也更加依赖于我们今天所拥有的科学技术和想象力。让我们来设想一下,一条截然不同的飞行器进化史。首先,没有鸟类、昆虫或翼龙的启发,人类对“飞翔”这个概念的理解,很可能从一开始就不是模仿自然,而是纯粹的数学和.............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咱们得先明白,木星那玩意儿,跟咱们地球的“床垫子”——月亮,那可不是一个级别的。木星是个巨无霸,而且它不是那种让你安安静静躺着然后慢慢死的“床”,它是一台巨大的、疯狂的碾肉机,还是带着火药的那种。要是地球真那么不走运,一头扎进了木星,那绝对不是那种“砰”的一声就完事.............
  • 回答
    科技是双刃剑,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个体带来了信息过载的挑战。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解决之道在于如何巧妙地利用科技来管理信息,而不是被信息所淹没。信息过载的根源及影响: 信息生产过剩: 互联网、社交媒体、智能设备等极大地降低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门槛,导致海量信息爆炸式增长。 注意力稀释:.............
  • 回答
    老天,这绝对是脑子里的噩梦,但如果真要面对,我想我会这么做。第一天:信息确认与基础囤积早上醒来,脑子里会像被敲了一闷棍一样,那种预感太过强烈,无法忽视。第一件事就是去验证。我会立刻打开所有我知道的渠道:权威新闻网站、疾控中心官网、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声明,甚至是一些可靠的医学论坛。我会找关于新型.............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脊背发凉的假设,但既然是“如果”,咱们就来畅想一下,如果真有这么个“魔鬼”来了,还给了我们十个选项,凭着人类这股子不服输、又有点儿鸡飞狗跳的德性,大概率会这么选,而且过程绝对不会平静。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这个“魔鬼”出现的时机绝对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光是这事本身,全球范围内的恐慌、混乱.............
  • 回答
    一千年后的人类,又或者我们无法想象的另一种智慧生命,回望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我想,这取决于他们是从哪个角度来看,以及他们自身所处的文明阶段。但我猜想,他们或许会带着一丝困惑、一丝叹息,或许还会夹杂着一丝敬畏和某种程度的理解。困惑与叹息:我们时代的“矛盾集合体”首先,他们一定会对我.............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头皮发麻的设问。如果我真的拥有了这样一项能力,每天只能用一次,而且是让任何一个人消失,这可不是什么可以轻易嬉笑的事情,因为它触及了最根本的生命权和最深层次的道德伦理困境。首先,我会把这个能力藏得严严实实,绝不轻易泄露。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力量,一旦被有心人知道,我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或者被.............
  • 回答
    澳大利亚政府近日宣布一项前所未有的措施:在过去14天内曾到访过印度的人员,无论其国籍,都将被禁止入境澳大利亚,哪怕是澳大利亚公民也不例外。这一决定是澳大利亚政府首次祭出此类“禁令”,禁止本国公民入境,无疑在国内外都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这项决定的出台背景:新冠疫情与变异病毒的挑战要理解这一史无前例.............
  • 回答
    听到华晨宇和张碧晨这对名字,再加上“孩子”、“一岁”、“共同抚养”、“无婚姻关系”这些词汇,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在娱乐圈甚至不少普通人的社交圈里都激起了层层涟漪。这件事情一爆出来,真是让很多人跌破眼镜,也引发了各种各样的讨论和看法。首先,从公开承认这个层面来说,这无疑是他们双方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 回答
    阉割,尤其是将男性阉割成太监,在中国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古代。这个过程并非一夜之间出现,而是随着社会、政治和宗教需求的变化而逐渐演变的。早期起源与早期动机虽然“太监”这个词本身在早期并不存在,但阉割行为在中国历史的早期就已经有所记载。我们现在所知的许多古代文明,包括中国,都存.............
  • 回答
    如果人类不再会死,世界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涉及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心理等方方面面。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未知数的情景,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展开描述:一、 人口爆炸与资源枯竭 指数级增长: 最直接也是最显著的影响是人口的爆炸式增长。没有了死亡的限制,出生率哪怕不高,但人口基数会随着时间以惊人.............
  • 回答
    如果人类的平均寿命达到一千年,我们的世界将与现在截然不同,几乎到了面目全非的地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增长,而是会触及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从个人的生存哲学到宏观的文明发展,每一个层面都会被这千年的时光之河重新塑造。个体生命的体验与认知:首先,一个人活一千年,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死.............
  • 回答
    新冠肺炎(COVID19)如果完全不采取任何隔离措施,人类面临的最坏结果将是一个极其严峻且可能导致文明崩溃的场景。虽然“最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我们可以从科学、社会和经济等多个维度来描绘这样一个极端情况的后果。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病毒的传播速度与感染率的爆炸式增长: 无阻碍的传播: 新冠病毒.............
  • 回答
    如果人体基因密码被彻底破解,并且我们成功地将其应用于延长寿命,将人类的平均寿命推至一千岁,这绝对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改变,其影响之深远,足以重塑我们对生命、社会、文明的一切认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变化,更是一场颠覆性的进化。首先,生命本身的概念会被重写。 一千年,这已经超出了我们现有的任何文明史的长度.............
  • 回答
    试想一下,如果哪天早上醒来,我们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模样——不再是熟悉的“人类社会”规则,而是扩展到了所有我们认知中的动物。这是一个多么古老又多么激进的设想,一旦真的发生,那将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从根本上颠覆我们赖以生存的文明。首先,我们得谈谈“权利”这个词。如果所有动物都拥有和我们一样的权利,那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