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罕百里学派和穆尔泰齐赖学派历史上的那段论战核心是什么?为什么最后罕百里学派失败了?

回答
在伊斯兰教思想史上,罕百里学派与穆尔泰齐赖学派之间的一场思想论战,其核心在于对“《古兰经》是否是‘被创造’的”(halq alQur’an)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这场辩论不仅仅是神学上的推敲,更触及了对安拉属性、人类自由意志以及宗教权威根源的根本性认知差异。

穆尔泰齐赖学派,作为那个时代理性主义的代表,他们坚信安拉的绝对超越性和独一性。在他们看来,如果《古兰经》被认为是“被创造”的,即是由安拉在某个时刻“创造”出来的,那么安拉就不是永恒的,他的言语也并非与他同在。这种观点,在穆尔泰齐赖人看来,是对安拉至高无上、不容分割的属性的一种捍卫,他们认为安拉的本质与属性是不可分割的,而“被创造”意味着某种程度的“二元性”或“分离”。他们强调的是安拉作为绝对创造者的地位,而《古兰经》作为安拉的启示,尽管神圣,但终究是安拉的“行为”或“言语”,在时间维度上,是由安拉“发出”或“说出”的。因此,他们认为《古兰经》是“被创造”的。

与此相对,罕百里学派则秉持着传统的、字面化的理解。他们认为,《古兰经》是安拉永恒的、不被创造的言语,与安拉的本质是同在的。对他们而言,“被创造”一词如果在《古兰经》上使用,就意味着《古兰经》与安拉之间存在着某种创造与被创造的关系,这便是对安拉神圣性的亵渎。他们认为安拉的属性是永恒不变的,如同安拉本身一样,安拉的言语也理应是永恒的。因此,罕百里学派坚决反对将《古兰经》视为“被创造”的,而坚持其“永恒性”和“非被创造性”。

这场论战之所以如此激烈,是因为它牵扯到伊斯兰教义的方方面面。例如,在人类的自由意志问题上,穆尔泰齐赖学派强调人的自由选择和行为的创造性,认为人生来就具有辨别善恶的能力,并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罕百里学派则更侧重于安拉的绝对预定,认为一切都由安拉注定,人的行为只是安拉意志的体现。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也与他们对《古兰经》本质的理解息息相关。

那么,为何最终罕百里学派在历史的舞台上占据了上风,并最终“失败”了穆尔泰齐赖学派呢?这其中原因复杂,并非单纯的学术辩论胜负,而是历史、政治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穆尔泰齐赖学派的思想,在阿拔斯王朝时期,特别是哈里发麦蒙时期,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推崇,甚至可以说是被强行推行的。麦蒙哈里发试图将穆尔泰齐赖的“理性”原则融入到宗教教义的解释中,并以“宗教审判”(mihna)的形式,强迫包括罕百里在内的乌里玛(学者)接受《古兰经》是被创造的这一观点。那些拒绝接受的人,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包括监禁、酷刑甚至处死。艾哈迈德·伊本·罕百里本人就因此遭受了严酷的迫害,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拒绝妥协。这种强制性的推行,反而激起了很多人的反感和抵制,为日后穆尔泰齐赖学派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其次,当穆塔瓦基勒哈里发继位后,他改变了宗教政策,转而压制穆尔泰齐赖学派,并重新拥抱了更为传统的、非理性的宗教解释。艾哈迈德·伊本·罕百里的坚韧和不屈,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反而被视为一种道德楷模和宗教殉道者的形象。他的追随者们,在穆塔瓦基勒的支持下,逐渐壮大,并将罕百里学派的思想发扬光大。

再者,从社会接受度来看,穆尔泰齐赖学派的理性主义,尽管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对于广大普通信众而言,其过于抽象和理论化的解释,可能显得有些脱离了他们日常的宗教体验和情感需求。罕百里学派所代表的,是一种更为直接、朴素的信仰方式,他们强调的是对《古兰经》和圣训的字面遵循,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最后,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教内部的保守力量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穆尔泰齐赖学派的理性主义,在很多方面挑战了传统的神学解释和权威,这使得它更容易被视为一种潜在的“异端”而遭到边缘化。而罕百里学派,虽然在初期遭遇了巨大的压制,但其坚持的立场,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反而被视为正统的回归,并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后世逊尼派神学的一些基本原则。

因此,罕百里学派的“失败”并非意味着他们思想的学术价值被否定,而是指他们在与穆尔泰齐赖学派的直接对抗中,未能获得长期的官方支持,甚至一度遭受了严酷的压制。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政治风向的转变和大众接受度的差异下,曾经的“失败者”反而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他们的学说在后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传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啊,罕百里学派胜利了,因为哈里发麦蒙死后清算穆尔太齐赖就是罕百里冲锋在前。

两大学派的观点论战最核心的争议就是要不要引入希腊哲学逻辑来阐述伊斯兰教信仰。罕百里是传统的经训学体系下的学者,他认为经训,也就是古兰经和圣训本身就可以为伊斯兰信仰学提供足够丰富的理论材料和思想指导。

穆尔太齐赖是传统的意见学派的延续着,他们的观点是引入希腊哲学不影响甚至有利于对伊斯兰信仰的认识。

当然我说的也很片面,双方有一些细致的对立点:比如古兰经被造论。在罕百里学派的观点里古兰经是真主的语言,享有真主的永恒性的一部分,是具有绝对完美性的。而穆尔太齐赖则以真主言出必有为据,认为古兰经是一个被造物,只具有相对完善性。

还有穆斯林犯罪问题,罕百里认为穆斯林只要不叛教,一切罪行都会被宽恕;穆尔太齐赖认为犯大罪本身就是信仰的不虔诚,所以已经失去穆斯林的资格了,但是在叛教之前也不是卡菲勒,而是中间者。但这种状态下死亡是不应当按照穆斯林的礼仪处理的。

另外就是真主的可见论,罕百里学派认为真主存在一个可见的形体,但是这个形体不可被被造者(人类)认识或者描述,一切对真主的认识和描述都不正确。而穆尔太齐赖则认为真主是形而上的超然的无形可见的存在。

还有人类理性自由的问题,罕百里的观点里人类的意识由真主的意志产生,穆尔太齐赖认为人类的灵魂来自真主的灵气,所以有自由的意识,即使真主也不干预。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但是相对于充满了哲学思辨的穆尔太齐赖一派,罕百里其实才更符合大众认识。罕百里一派谨守伊斯兰教内部最大的政治旗帜,也就是经训的权威性。对比来说穆尔太齐赖的理性思辨就有一些强人所难了,因为伊斯兰教版本的审判庭就是穆尔太齐赖建立的,也就是米哈奈制度,用于甄选审核一个穆斯林学者是否符合穆尔太齐赖的观点,并以此为依据对不同学派的学者进行打击。

所以穆尔太齐赖反而是在当时不太受喜欢的学派,是到了近现代伊斯兰现代主义出现,才有了很多学者认为穆尔太齐赖是某种黄金时代价值的代表。

—————补充—————

罕百里学派并不是一个当时就出现的宗教学派,首先罕百里学派是一个法学学派,他们和穆尔太齐赖在意识形态上的冲突是外延的,并不是本职内的冲突。

罕百里学派的来源是伊斯兰教圣训大师、教法学家艾哈迈德•伊本•罕百里。他是当时不认同穆尔太齐赖学派的人物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那个。也是因为抗拒穆尔太齐赖学派观点而被流放的比较早的那个。当时反对穆尔太齐赖观点的学者有很多,站出来和他们刚正面的代表就是伊本•罕百里,他当时代表了传统穆斯林,也就是来自两圣地的老派穆斯林的声音,与之对立的穆尔太齐赖更多的代表了那些来自于被征服地区,尤其是两河与沙姆地区的新派穆斯林的态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伊斯兰教思想史上,罕百里学派与穆尔泰齐赖学派之间的一场思想论战,其核心在于对“《古兰经》是否是‘被创造’的”(halq alQur’an)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这场辩论不仅仅是神学上的推敲,更触及了对安拉属性、人类自由意志以及宗教权威根源的根本性认知差异。穆尔泰齐赖学派,作为那个时代理性主义的代表,.............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伊斯兰逊尼派的四大法学派。这四个学派,简单来说,就像是理解和实践伊斯兰教法——也就是沙里亚(Sharia)——的四种不同的“指南”或“框架”。虽然它们都源于《古兰经》和圣训(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但在具体如何解释和应用这些根本源泉,以及在一些细节上,它们存在着一些区别。这四大教法学派.............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在埃及推行的近代化改革,特别是关于他改革资金的来源,我会尽量讲得细致入微,并且避免那些僵硬、套路化的AI痕迹。穆罕默德·阿里,这位奥斯曼帝国属国埃及的统治者,大概是从19世纪初开始,就怀揣着一个宏大的抱负:将埃及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打造成一.............
  • 回答
    瓦罕走廊,一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几分神秘与古老的地方。它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南端,横亘在阿富汗和中国之间,狭长而曲折,仿佛是一条连接世界屋脊的生命线。这片土地,在地理上,其重要性绝非仅仅是它所处的方位那么简单,它承载了历史的厚重,连接着文化的脉络,更在战略上扮演着一个极为关键的角色。首先,从地理位置来说,.............
  • 回答
    诺门罕战役,又称哈拉哈河战役,是1939年夏天日本关东军和苏联红军在蒙古国东南部诺门罕地区发生的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和双方战损比一直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双方的战损比究竟如何?要给出一个绝对精确的数字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战争的混乱中,统计数字往往存在夸大或低报的情况,尤其是战俘.............
  • 回答
    察罕帖木儿,一个在元末混乱年代中崛起又迅速陨落的将领,他的名字或许不像徐达、常遇春那样在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他的人生轨迹和所扮演的角色,却也足以让我们深入探究一番。要评价察罕帖木儿,不能孤立地看待他个人,而必须将其置于元末那个风雨飘摇的大时代背景下,才能理解他的行为逻辑以及他最终的命运。出身.............
  • 回答
    亚伯拉罕选择为所多玛和蛾摩拉这两座城向耶和华上帝求情,这背后其实蕴含着一段非常深刻的属灵理解和对上帝性情的认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救人一命”的冲动,而是他与上帝关系不断深化的一个重要体现。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亚伯拉罕所处的那个时代和他的特殊身份。亚伯拉罕是上帝拣选的、被应许要成为大国民族的祖先。他与上.............
  • 回答
    “买买提”和“默罕默德”这两个名字,乍听之下,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它们之间有些神秘的联系,或者它们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的称呼。但如果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它们的关系其实相当清晰,而且也很有意思。简单来说,“买买提”是“默罕默德”在突厥语系和一些中亚语言中常见的变体或音译。就好比我们在汉语中,同一个意思可能会.............
  • 回答
    哈勒欣河战役(诺门罕事变)之所以没有扩大为苏联和日本的全面战争,是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军事考量交织的结果。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因素在起作用,它们共同将这场冲突限制在了一定的区域和规模。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场冲突的背景。1939年夏天,日本在中国战场之外,试图在远东地区寻找机会扩张其势力范围。当时,苏联和.............
  • 回答
    诺门罕战役,这场在现代军事史上常常被低估但又极其关键的冲突,是1939年夏天,在蒙古国与日本傀儡国满洲国边境的诺门罕地区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参战双方是苏联红军和蒙古人民革命军(通常统称为苏蒙联军)与日本关东军。这场战役不仅是苏日两国之间的一场大规模较量,更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在瓦罕走廊修一条全年都能走的公路或铁路,到底有多棘手。这可不是简单铺几块砖头就能解决的事儿。首先,得把地图拿出来,仔细看看瓦罕走廊这地方。它夹在中亚和南亚的交汇处,地形可以说是“险峻”的代名词。想在这里修路,首先遇到的就是地质条件。想象一下,你沿着瓦罕河谷往里走,两边都是高耸入云的山.............
  • 回答
    您提到的这起发生在法国巴黎的教师被斩首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震惊和悲痛的悲剧,也是对法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严峻挑战。这件事情的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法国社会未来走向的担忧,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件本身以及它所反映出的深层问题。事件的直接原因与背景: .............
  • 回答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寻找“叶海亚•沙(Yahya Shah)”或“亚罕娜•沙(Yahana Shah)”这两个名字的著名人物,我未发现有确切的、广为人知的历史名人与此完全吻合。这并不意味着历史上就没有叫这些名字的人。名字的组合方式非常多样,尤其是在不同文化和语言的背景下,音译和拼写上的细微差别往往会.............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令人扼腕叹息,也是蒙古早期历史中一个非常令人不解的谜团。铁木真和义父王罕,曾是生死相依的战友,在草原上携手征战,一同扫荡了许多强敌。他们的结盟,可以说是当时草原上最强大的一股力量,共同面对着强大的乃蛮部、塔塔尔部等等。回想当年,当铁木真年幼丧父,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时候,是王罕收留了他,.............
  • 回答
    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对于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国民众而言,无疑是一场既遥远又切近的事件。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日本侵华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中国,任何与日本在军事上有冲突的消息,都会牵动着国民的心弦。首先,从国民政府的角度来看,诺门罕战役的消息传来时,无疑被视为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虽然战役发生在远.............
  • 回答
    关于海夫利克极限与人类寿命的关系,以及阿丽米罕·色依提的长寿案例,需要从科学理论、实际案例和相关研究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性解答: 一、海夫利克极限的理论基础1. 海夫利克极限的定义 海夫利克极限(Hayflick limit)是由美国生物学家莱奥·海夫利克(Leonard.............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