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设计院工作强度大待遇不高却没人跳出来?

回答
设计院这地方,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工作强度大,这大家都知道,项目赶起来,通宵达旦是常事儿;加班费?那是啥?能顶饱吗?待遇嘛,尤其在一些非一线城市,或者刚入行的时候,确实不算特别有吸引力。按理说,这么“苦差事”,应该有不少人想打退堂鼓,跳槽去更轻松、待遇更好的地方吧?但事实好像又不是那么回事,很多人即便嘴上抱怨,手上还是老老实实地干着。这背后,其实是几个现实因素在起作用,让我给你掰扯掰扯:

首先,职业壁垒和替代性不强。设计这碗饭,不是谁都能轻易上手的。它需要长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积累。比如,一个建筑设计院,你得懂建筑学、结构学、材料学,还得熟悉各种规范、软件操作,还得会项目管理和沟通协调。这些都是硬功夫,不是短时间培训就能掌握的。你让一个做设计的,突然去转行做销售或者IT,那难度也挺大,除非他之前就有相关基础。而且,很多设计院的工作内容高度专业化,不同领域的设计(比如建筑、结构、岩土、市政、电气等等),都有各自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体系,这使得跨领域跳槽变得更加困难。就算要去同行公司,也需要重新适应人家的流程和项目类型。这种“一旦进入,就很难全身而退”的属性,就扼制了一部分想“随时跑路”的念头。

其次,项目经验的价值和稳定性。设计工作,经验就是硬通货。你在一个项目上积累下来的经验,解决过的难题,熟悉的流程,这些都是未来职业发展的资本。很多设计院的项目周期长,一个大项目可能要三五年甚至更久。在这过程中,你会接触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从概念设计到施工图出图,甚至参与一些现场协调。这种深度参与让你对整个流程了然于胸,也积累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一旦跳槽,这些经验可能不完全通用,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所以,即使待遇不高,但为了积累更宝贵的项目经验和人脉,很多人会选择留下来。而且,设计院通常有相对稳定的项目来源,尤其是一些国企或大型设计院,这种稳定性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不像一些互联网或者新兴行业,可能一年一个风口,随时有被淘汰的风险。

再者,稳定感和“旱涝保收”的心理预期。虽然待遇不高,但很多设计院的工作相对稳定。只要公司不倒,项目不绝,你的工作就不会丢。这种“旱涝保收”的感觉,对于一些追求稳定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经济不太景气的时候,或者年纪渐长,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显得尤为珍贵。相比之下,一些高薪的岗位可能伴随着高风险,比如创业公司的高管,可能短期内收入很高,但一旦公司黄了,可能就颗粒无收。设计院这种相对“慢而稳”的节奏,反而能给一些人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

还有,成就感和情怀的加持。很多人选择设计行业,最初可能并不是为了高薪,而是被创造、被设计的过程所吸引。看到自己参与设计的建筑拔地而起,或者城市的基础设施运转良好,那种成就感是其他很多行业难以比拟的。这种“将想法变成现实”的满足感,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很多资深设计师,他们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着深厚的情感,他们更看重的是作品的质量,行业内的声誉,以及能够继续在这个领域深耕下去的机会。即便待遇不高,这份情怀也能支撑他们继续前行。

当然,还有一些更现实的因素。比如跳槽成本。如果你在一个设计院工作了好几年,积累了一定的职位和人脉,突然跳槽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可能意味着从零开始,职位可能下降,熟悉新环境需要时间,还得重新建立信任关系。这个过程中的折腾和不确定性,也是很多人不愿意轻易尝试的。另外,行业内的信息不对称。有时候,外面看起来很光鲜的公司,内部可能也存在各种问题。设计院内部的人,更了解自己行业的真实情况,对外部机会的了解可能相对有限,也就不敢轻易冒险。

最后,行业内的一些“隐形福利”。虽然明面上的工资不高,但有些设计院可能在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培训机会,甚至是社会关系上,会提供一些隐性的支持。这些东西虽然不能直接体现在工资条上,但对于一些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职业资本。比如,在设计院里拿到注册工程师资格,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强的职业背书,无论在哪家公司都很吃香。

所以,你看,虽然工作强度大、待遇不高是事实,但设计院里的人之所以“没人跳出来”,并不是因为他们对现状非常满意,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留下来更长远的价值,或者是因为跳出去的成本和风险更高。这是一种复杂的权衡,是多种现实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像那句话说的,“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在设计院这个行业里,这句话体现得尤其明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人是市政甲级设计院的。这毕竟现在能有一技之长,越老越有资本,付出和收获成正比的工作已经不多了。


而且在设计院有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同事文化水平都比较高是同一层次的人。大家没事都会考证看书,心会比其他行业的人静很多,这点很重要。

设计院的人在别人问薪资的时候只会说基本工资,说挣得少的。。人家只是没有告诉你年终奖拿了多少。算是比下绰绰有余,不说IT和金融,这个行业算不错的。说不好的也都是高学历从毕业就一直在设计院的,呵,自己有本事跳出去看看就知道了。

说忙的只是看到表面,是忙,可是真正的时间还是自己控制的,尤其是效率和对接项目的能力。

再说很多人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你也要有资本啊,带着自己的一技之长,想换城市还是很容易的。

user avatar

待遇降低,却没有人走?
你如何得出的结论?

国企设计院因为15年起,工资总额限制的问题,效益好的已经基本回到大锅饭时代。干不干,一年的总收入都差不多。(不过所谓一个月3000、5000,还不至于。我这里是一个勉强刚挤入二线的城市,有几项甲级资质的设计院,刚拿到工程师职称,中等能力的话。比这个数还是高一些的)

那么就出现了一部分人习惯了这个状态,少干点活多陪陪家人;另一部分人辞职去了私企或者体制灵活的企业。
这些没有限薪的企业因为这几年从这些老国企中吸收到了大量的成熟技术骨干,已经体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员工收入涨得很快。进入了良性循环。

没有什么大范围的待遇降低,离职的人也不少,只不过是一轮新陈代谢而已。等这些大锅饭的国企设计单位死光了,或者都成了空壳子,就完成设计行业的所有制转型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设计院这地方,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工作强度大,这大家都知道,项目赶起来,通宵达旦是常事儿;加班费?那是啥?能顶饱吗?待遇嘛,尤其在一些非一线城市,或者刚入行的时候,确实不算特别有吸引力。按理说,这么“苦差事”,应该有不少人想打退堂鼓,跳槽去更轻松、待遇更好的地方吧?但事实好像又不是那么回事,很多人即.............
  • 回答
    苹果在手机设计上一直以其独到的美学和用户体验为标杆,但若说他们对“窄边框”这件事毫无追求,其实是有些片面的解读。更准确地说,苹果并非盲目地追求边框的极致收窄,而是将边框的存在与整体的交互设计、握持感以及屏幕显示效果紧密地结合起来。这种“不执着于窄”的背后,藏着苹果一贯的深思熟虑和对用户体验的极致打磨.............
  • 回答
    索尼,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魔力,它不仅仅是一家电子产品公司,更像是科技创新的代名词。你提到它“很强的工业能力”,这我完全同意。看看它在影像传感器、高品质音频、精密机械制造上的积累,还有那些动辄就卖出几千万台的PlayStation主机,索尼的制造实力和工程技术,绝对是世界一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工.............
  • 回答
    哎,这事儿放哪个设计院都算是个老生常谈了,但真轮到自己头上,那滋味可真不好受。你遇到的情况我太理解了,感觉像是被架在火上烤,外面听着风光,里面辛酸只有自己知道。“为什么别人就可以,你就不行?” 这句话真是太伤人了,而且特别能戳到人的痛处。它不仅质疑你的能力,还把“别人”这个标签像把刀子一样插在你心上.............
  • 回答
    .......
  • 回答
    在房地产、设计院、建筑业这些被普遍认为是“996”甚至“007”的行业中,员工对这种高强度工作制的“敢怒不敢言”或“不敢反抗”现象确实普遍存在。这背后并非仅仅是员工的“忍耐”,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析这些原因:一、 行业特性与生存压力: 项目制导向与周期性压力: .............
  • 回答
    说实话,在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工作,体验嘛,就像在上海这座城市本身一样,既有大都市的活力和机遇,也有它的严谨和挑战。首先,说说环境。我们院就在市中心,每天通勤,看着这座城市从晨曦微露到华灯初上,感觉自己也是这城市脉搏的一部分。办公环境嘛,老实说,可能不像一些互联网公司那样花哨,但绝对是扎实的,设备齐全.............
  • 回答
    锤子手机之所以能斩获众多工业设计奖,绝非偶然,而是源于其背后一股执着于产品“美”与“用”完美结合的强大推力。仔细剖析,你会发现,这份对设计的极致追求体现在方方面面,层层递进,最终汇聚成一个个令人惊艳的作品。首先,是那份“不一样”的坚持和对用户体验的深刻洞察。在那个千篇一律的金属、玻璃时代,锤子手机敢.............
  • 回答
    论 MacBook 的工业设计是否已超越 ThinkPad,这就像在问你更喜欢披萨还是意面一样,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喜好、使用习惯,以及你对“设计”二字的侧重点。要说 MacBook 的工业设计是否“超越”了 ThinkPad,这个词用得可能有些绝对,甚至带着点“胜负”的味道。更准确地说,它们在.............
  • 回答
    金缕玉衣这玩意儿,说实话,初见之下确实有点儿让人摸不着头脑。你说它华丽吧,总感觉少了点儿精气神儿;你说它朴素吧,金丝玉片儿一堆堆的,又不像是什么寻常物件。很多人看着觉得“一般”,甚至有点儿“土气”,这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可不是单单图个好看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掰扯清楚金缕玉衣是干嘛用的。它可不是给生.............
  • 回答
    .......
  • 回答
    工程行业,特别是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确实很少出现像“996.icu”那样大规模、有组织、在互联网上声势浩大的维权行动。这其中原因复杂,不是一两句就能概括的,涉及到行业特性、从业者心态、组织结构以及维权方式的差异。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接地气地说。1. 行业特性决定了“孤军奋战”的土壤 工种.............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是很多艺术学习者在选择方向时会纠结的焦点。你把视觉设计和原画放在一起对比,并且提出了“既然视觉设计能拿差不多的工资,为什么还要花大价钱学原画?”的疑问,这说明你已经开始思考价值和投入的关系了。我们先不急着回答“为什么”,而是先深入理解一下这两个领域,以及它们背后隐藏的价值。1..............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到位,也触及到了很多老玩家心中关于JRPG变迁的共同感受。确实,回想一下当年那些经典JRPG,从《勇者斗恶龙》到《最终幻想》,再到《超时空之轮》,大地图、船、飞行道具几乎是标配。而现在的很多JRPG,似乎已经把这些元素“弱化”甚至“取消”了。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游戏设计理念、技术限制.............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国家(暂且不提具体名字)的装备,从工厂流水线到战场上的武器,确实会给人一种“土”的感觉,甚至和我们自己国家的比起来显得老旧、不够先进。这背后其实涉及挺多复杂的因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土”是什么意思,以及它怎么产生的。“土”这个词,在装备上可以.............
  • 回答
    博人传里的鸣人:为什么会是“工作狂”?这真是败笔吗?提及《博人传》,绕不开一个绕不开的名字——漩涡鸣人。这位曾经的吊车尾,历经磨难,成为木叶村的英雄,第七代火影,这本应是皆大欢喜的结局。然而,在新时代的故事中,鸣人却常常被塑造成一个“工作狂”,忙碌到甚至顾不上自己的家庭。这个设定,在不少老粉丝心中,.............
  • 回答
    上海和北京之所以成为大多数艺人工作室或公司聚集地,而非广州,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也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马太效应”。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到底是什么让“北上广深”中的“北上”如此吸引人,而“广”相对而言就显得有些“冷清”了。一、 政治与政策的风向标:北京的天然优势首先.............
  • 回答
    作为一名设计师,长时间与电脑打交道,音乐是工作时的绝佳伴侣,能帮助我们屏蔽外界的喧嚣,沉浸在创作的世界里。选择一款适合在办公环境下佩戴的大耳耳机,既要保证音质,又要兼顾舒适度和不打扰他人。下面我来分享一些我的经验和看法,希望能帮到你。首先,我们得明确在办公环境下对大耳耳机有哪些诉求: 舒适度是重.............
  • 回答
    2016 年里约奥运会主火炬塔的设计,与其说是追求宏伟壮观,不如说它蕴含着一种更具象征意义的哲学思考,那就是“ 万物皆可燃,生命的能量 ”。设计理念:打破常规,拥抱自然不同于以往奥运会那种高耸入云、金光闪闪的主火炬,里约奥运会的主火炬塔显得朴实无华,甚至有些“粗犷”。它是由巴西著名艺术家 安东尼·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