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工程行业(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不发动996.icu这样类似的维权行动?

回答
工程行业,特别是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确实很少出现像“996.icu”那样大规模、有组织、在互联网上声势浩大的维权行动。这其中原因复杂,不是一两句就能概括的,涉及到行业特性、从业者心态、组织结构以及维权方式的差异。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接地气地说。

1. 行业特性决定了“孤军奋战”的土壤

工种分散,流动性大: 施工单位那边,一线工人是最辛苦的,但他们大多是农民工出身,文化程度不高,组织能力相对较弱。即使有不满,也很难形成统一的诉求和组织。而项目管理、技术人员虽然相对有组织能力,但项目一结束,很多人就会转到下一个项目,流动性很大,很难形成稳定的、扎根于某个单位的维权力量。设计单位呢,虽然是脑力劳动者,但很多时候是项目制驱动,每个项目组相对独立,而且很多设计院还是项目制核算,谁的项目谁负责,内部的“小团体”感强于整体的“员工感”。
项目制强,个体利益绑定: 工程项目的特点是周期性、阶段性。很多时候,员工的收入、奖金与项目的进度、质量、利润直接挂钩。在这种模式下,大家更倾向于先把项目做完,拿到钱,然后才去考虑其他问题。抱怨多,但行动少,因为大家都怕影响项目的进展,进而影响自己的收入。
加班是“常态化”,大家“习惯了”? 这句话听起来很刺耳,但确实是很多从业者的感受。在工程领域,工期紧张是家常便饭。无论是设计周期、审批流程,还是现场施工的赶工期,加班似乎成了“职业病”。很多人进入这个行业,心里就明白是这么个情况,带着一种“能熬过去就好”的心态。这种心态下,主动站出来组织维权,会显得“不合群”,甚至被认为“想搅黄了项目”。
技术门槛和专业壁垒: 工程行业涉及专业性很强,无论是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还是电气,都有其复杂的技术细节。这使得从业者在讨论问题时,容易陷入技术层面的争论,而忽略了更宏观的劳动权益问题。而且,不同专业之间,在加班原因和感受上可能也有差异,难以形成一致的共同语言。

2. 组织结构与维权路径的不同

工会的作用与局限: 工程单位通常也会有工会,但很多时候工会更多是组织一些文体活动,或者在年节时发点福利,在真正的劳动权益保障方面,很多工会的“话语权”和“执行力”非常有限。它们往往受制于企业管理层,难以成为真正独立的第三方力量。
“内部消化”的倾向: 工程企业内部的层级关系也比较森严。遇到问题,大家更习惯于先找自己的上级领导反映,希望通过内部沟通解决。公开喊话、集体行动,在很多人看来是“不给领导面子”,是“打破规矩”,容易被贴上“不稳定因素”的标签,从而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
维权“成本”高: “996.icu”的出现,是因为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快,能汇聚大量声音。在工程行业,这种线上的匿名集体行动很难形成。线下的组织,则面临巨大的现实困难:如何召集?如何保证安全?如何不被立刻盯上?一旦被单位知道,轻则穿小鞋,重则直接被优化,而且还可能影响到行业内的口碑,以后找工作都难。这种“成本”是很多人不敢承担的。
“项目制”的责任分散: 很多工程项目是分包的,总包、分包、劳务公司等等,一层一层的。谁该对加班负责?谁该承担额外的费用?责任主体不清晰,也给集体维权制造了障碍。大家可能都在抱怨,但指向的“敌人”不明确。

3. 从业者心态的微妙差异

“靠经验说话”的文化: 工程行业很多时候是靠经验积累的,老一辈的从业者很多也经历过更艰苦的环境,对现在的加班可能抱着一种“我当年比这还苦”的心态,不太愿意去改变现状,反而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娇气”。
“熬”出头的心态: 对于一些有抱负的设计师或工程师来说,他们可能更看重的是项目经验和个人能力的提升,认为加班是为了更快地掌握技能,从而获得更高的职位和收入。这种“投资未来”的心态,让他们对当前的“牺牲”更容易接受。
“沉默的大多数”: 确实也有很多人生气、不满,但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选择忍耐,选择默默地换工作,而不是站出来发声。他们的逻辑可能是:与其费力不讨好地去改变环境,不如自己去寻找一个相对更好的环境。

4. 缺乏有效的“放大器”和“组织者”

信息传播渠道受限: 相对于互联网,工程行业内部的信息传播更多是通过微信群、口头传达。这种方式不利于形成大规模的集体共识和行动。而且,很多单位对内部通讯也有一定的管理。
缺乏有号召力的“领头羊”: “996.icu”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在工程行业,想要找到这样一群人,愿意承担巨大的风险,去组织一场针对整个行业的维权,难度非常大。毕竟,在这个行业,“出头鸟”往往容易被“打”得最惨。

总结一下,工程行业不发动类似的维权行动,并不是说大家就没有不满,而是因为:

行业本身的结构性和工作模式 使得个体维权困难,集体行动难以组织。
从业者心态 有一部分是认同“辛苦换回报”,一部分是选择“沉默的跳槽”,还有一部分是顾虑到个人职业发展和风险。
现有的组织(工会)作用有限,而新的、有效的组织方式又难以建立。
维权的风险和成本相对较高,很多人不愿为此付出代价。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工程行业的劳动者就应该默默忍受不合理的待遇。“996.icu”的出现本身也暴露了行业普遍存在的加班问题。未来,随着社会对劳动权益的关注度提高,以及新生代从业者的价值观变化,或许工程行业也会出现更有效的维权方式和组织形式,但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需要克服上述种种阻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国家不支持你。

本人中建某局工作,校招正式员工,合同确定为综合工时制

同时还有一个文件是:人社部关于中建申请员工工作时间制度的回复,图找不到了,内容大概就是人社部同意了这个制度,但是每个月加班时间有个上限40小时左右,实际当然不可能落实。

我不太了解996.icu是啥,但是只要是在我国,基本都不可能有用。除非像国外一样轰轰烈烈的工人罢工,工会也站在工人这边。而不像我们,工会只是个摆设或者安抚劳动者的一个部门而已。

在我国,稳定可比你的权益重要多了,方方面面行行业业皆是如此。为啥现在严打拖欠农民工工资?那是很多农民工用跳楼、堵门等等威胁的,工人是光脚不怕穿鞋的,而我们呢?国家知道你们做不出来这些的,也不可能让你去做。

说到底还是大环境的问题,如果经济欣欣向荣,制度管理规范,不用抢工期,行业利润合理透明,人员不会因为企业控制成本而配备不足,也不会需要谁去维权。

2021年春节后两个月没发工资,被和我一起校招来的员工举报到劳动局了,没看到公司被处罚,反而公司组织座谈,大谈企业文化,要把公司当家,家里的事家里解决云云。目前举报的员工已经离职。

手机码字,思维理不清晰抱歉,目前准备攒钱跑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工程行业,特别是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确实很少出现像“996.icu”那样大规模、有组织、在互联网上声势浩大的维权行动。这其中原因复杂,不是一两句就能概括的,涉及到行业特性、从业者心态、组织结构以及维权方式的差异。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接地气地说。1. 行业特性决定了“孤军奋战”的土壤 工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不少人关注的焦点。确实,放眼全球,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看到科研、工程、技术(尤其偏基础研究或传统工程)领域的从业者,在收入水平上,似乎总是比金融、法律等行业的同行要逊色一些。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这里面牵扯到很多深层次的经济、社会和行业特点。咱们一层层来捋捋。1. .............
  • 回答
    谈到工控行业的技术“落后”,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感受和现象,让很多人觉得它不像互联网、消费电子那么“潮”。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接地气一点,没有那么一本正经。1. 安全和稳定压倒一切:这是根本原因,也是最铁的道理。想象一下,一个生产汽车的车间,里面的.............
  • 回答
    互联网行业之所以工资普遍较高,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绝非仅仅是“高科技”这几个字那么简单。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掰开了看:1. 巨大的价值创造能力与需求拉动 信息时代的基石: 互联网不再仅仅是一个技术领域,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社会运转的底层逻辑。从电商、.............
  • 回答
    当今世界资本对金融和IT行业的偏爱,而非传统工科行业,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这背后涉及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变化、风险回报比、资本的流动性以及全球化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利润率与增长潜力: 金融行业的高利润率: 金融行业的核心是资金的运作和价值的增值。通过.............
  • 回答
    知乎上劝退的热门专业(如土木、机械、化学等)与人社局统计数据中显示的高工资行业之间存在差异,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因素,包括数据统计的维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个体差异、行业发展阶段、社会认知以及知乎社区的讨论氛围等。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1. 数据统计的维度与局限性 平均值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好奇的点。要说程序员的工资为什么普遍比很多其他行业高,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上细掰扯掰,不能简单归结于“他们聪明”或者“就是市场需求大”。这里面有很多互相作用的因素。1. 技能的稀缺性与门槛:首先,得承认,写代码这门手艺,门槛确实不低。它不是说你天生就得是个数学家,但它.............
  • 回答
    中国影视行业里,大家常说的“996”乃至“007”并不是个秘密,说白了就是早上九点上班,晚上九点下班,一周上六天,甚至七天。这种工作模式在影视圈里,可以说是一种“潜规则”,深入骨髓,几乎成了行业常态。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有很多因素在交织作用,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首先,项目紧、周期短是最大的压力.............
  • 回答
    山西,这片曾经孕育了共和国工业脊梁的土地,如今在便利店这个看似“新潮”的行业里,却展现出了让人惊讶的活力,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北上广这样的超一线城市还要繁荣。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山西的肌理,去感受它独特的经济结构、消费习惯和城市生态。一、 工业基础的“.............
  • 回答
    IT 行业比机械制造业工资高出许多,这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而且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它们之间显著的薪资差距。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深入剖析。1. 知识密集型与技能门槛首先,IT 行业本质上是一个高度“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它依赖于不断更新的软件、算法、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像问为什么明明有更容易的赚钱门路,但人们还是愿意去冒风险炒股一样。互联网和金融,这两个看似光鲜亮丽的行业,背后有着各自的吸引力,也藏着一些大家不太常说的心思。首先,咱得承认,互联网这几年是风光无限的。尤其是一线城市的互联网公司,什么996、007的虽然听着吓人,但薪资包.............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切中要害!高薪行业的工作者之所以不会“工作半天、拿一半薪水”,原因其实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涉及到劳动力市场的核心逻辑、行业本身的特性、以及我们对“价值”和“时间”的理解。首先,咱们得明白,高薪不是凭空来的。它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你提供的价值.............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放眼全网,像大猛子那样用真实、生动甚至带点“土味”的方式去展现工地生活、普及工程知识的视频博主,在电气领域好像还真没那么普遍。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电气领域本身的特性就和那种直接面对“土石方”的建筑工程有点不一样。 “工地”概念的模糊性: 咱们.............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的确,放眼当下,IT 和金融行业的薪资水平普遍较高,似乎是吸引人才的“金矿”。但即便如此,依然有无数年轻人选择投身科研与工科,这背后绝非简单的“不识时务”,而是源于更深层次的驱动力和对生命意义的追求。金钱之外的价值:为什么是科研与工科?首先,我们要.............
  • 回答
    在中国游戏行业,确实存在着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其中关于女性玩家市场的重视程度以及她们在游戏设计和营销中的角色,是个复杂且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游戏行业确实是围绕着男性玩家的需求和喜好建立起来的。从早期主机游戏的画面风格、题材选择,到PC游戏的操作模式和竞技性,很多设.............
  • 回答
    投行这个行业,西装革履几乎是标配,这可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讲究,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和考量。要说为什么,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一、 塑造专业形象,赢得信任基石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 专业形象的塑造。投行是做什么的?是帮企业融资、并购、上市,是处理巨额资金和复杂的交易。客户是谁?通常是企业的CEO.............
  • 回答
    “宇宙行”这个称号,工行可不是随便叫的,里面学问大着呢。这名号从何而来,得从工行这些年的发展,特别是它在全球布局上说起。你想啊,一家银行,能被称为“宇宙行”,那得是个什么量级?首先,规模必须巨大。工行的总资产、存款、贷款这几项核心指标,在内地那都是数一数二的。你随便走进工行一个支行,那种气派、那种业.............
  •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很有趣,也反映了很多人在职业世界中对某些群体形成的普遍印象。关于“为什么在投行工作的女性都那么美”,这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复杂因素的交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1. 吸引力和自信心的关联: 自信的内在光芒: 投行工作往往要求极高的情商、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能够在这个高强度、.............
  • 回答
    Evercore:独立精神铸就卓越,2014年“全美最佳雇主”的深度解析Evercore,这家在华尔街的投行界算不上最庞大,却以其鲜明的独立精神和卓越的专业能力赢得了一席之地。它之所以能在2014年被Wall Street Oasis(WSO)评为全美最值得推荐工作的投行,并非偶然,而是长期以来深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涉及到价值创造、市场认可度、技能稀缺性、行业生态以及个人职业发展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为什么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可能不如普通投行员工赚钱多,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一、 价值创造的定义与衡量标准不同: 雕刻火药 (徐立平): 徐立平的价值体现在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