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赚的不如普通投行员工多?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涉及到价值创造、市场认可度、技能稀缺性、行业生态以及个人职业发展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为什么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可能不如普通投行员工赚钱多,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

一、 价值创造的定义与衡量标准不同:

雕刻火药 (徐立平): 徐立平的价值体现在他对国家国防安全、航天事业发展以及技术传承上的贡献。他的技艺是高度专业化、精细化的,关系到确保武器装备的安全可靠和性能稳定。这种价值的衡量是国家战略层面、社会层面的,更侧重于“公共品”属性(虽然其产品是军用的,但其成果服务于国家整体安全)。这种价值的“货币化”和“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难以直接用市场价格来衡量。
投行员工: 投行员工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客户(公司、政府、投资者)创造经济价值,例如通过融资、并购、资产管理等活动,帮助客户实现资本增值、优化资源配置。他们的工作直接与金融市场联动,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更容易被量化和市场化。投行的核心是金融交易和资本运作,直接对接的是巨大的资金流和利润。

二、 市场化程度与盈利模式的差异:

雕刻火药: 徐立平的工作主要是在国家体制内(通常是军工企业或科研院所)。他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奖金、津贴等固定或半固定模式,虽然他的技能极高,但整体薪酬体系受到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的薪酬结构和政府财政拨款的影响。即使他“创造”了巨大的国家价值,这部分价值也并非直接转化为他的个人收入。他的激励机制更多地是荣誉、国家认可、职业晋升,而非直接的经济回报。
投行: 投行的盈利模式是高杠杆、高回报的。他们通过撮合交易、提供咨询服务、管理基金等方式收取高额的佣金、管理费、承销费、咨询费等。这些费用直接与交易金额、项目规模挂钩。成功的投行项目动辄涉及数十亿甚至数千亿美元的交易,即使占比较小的比例,也能产生巨额收入。投行员工的薪酬很大程度上与项目的成功率和金额直接挂钩,通常包含高额的底薪加上丰厚的奖金(Bonus),奖金比例可能远超底薪。

三、 技能稀缺性与市场需求的不同:

雕刻火药: 徐立平的技能无疑是极其稀缺的,这是“大国工匠”的定义本身就包含的。能够精通火药雕刻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军事技术领域,这需要极高的天赋、多年的刻苦训练、对材料的深刻理解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这种技能的稀缺性是毋庸置疑的。
投行员工: 虽然投行员工也需要优秀的教育背景、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和市场敏感度,但从“绝对稀缺性”的角度来看,其门槛与徐立平的国宝级技艺有所不同。投行人才库相对庞大,虽然顶级投行人才非常抢手,但整体上能够通过层层筛选进入投行行业的人数是可观的。而且,投行所需的技能更多是可复制、可学习的商科和金融技能,虽然难度高,但并非像火药雕刻那样需要几十年甚至一生去磨练的特定工艺。市场对“能够完成巨额资本运作、带来巨额经济效益”的投行人才的需求是非常直接和庞大的。

四、 职业发展路径与收入增长机制:

雕刻火药: 徐立平的职业发展路径更偏向于技术专家或高级技师。他的收入增长可能更多地体现在职称晋升、技术等级提升、项目补贴或荣誉奖励等方面。虽然他可能会在行业内获得极高的声誉,但这种声誉很难直接转化为市场化的个人收入。
投行员工: 投行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通常是明确的、以晋升和负责更大型项目为导向的。从分析师到副总裁,再到董事总经理(MD),随着职位的提升,其负责的项目规模和抽佣比例会指数级增长,个人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他们的收入增长机制是与个人能力、项目贡献直接挂钩的,并且受到市场行情和公司业绩的强烈影响。

五、 行业生态与价值分配机制:

雕刻火药: 军工行业强调的是集体贡献和国家使命。个人的超凡技艺被视为集体成果的一部分,其报酬体系更倾向于保障基础生活和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而非最大化个人收益。价值分配更侧重于国家战略目标和整体国防能力提升。
投行: 金融行业(尤其是投资银行)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竞争激烈且利润丰厚的行业。其价值分配机制是基于市场需求和个人对公司盈利的贡献。公司将大部分利润通过高薪和奖金回馈给能够创造巨额价值的员工,形成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良性(或恶性)循环。

举个例子来辅助理解:

想象一个国宝级的漆器修复大师,他的技艺可能价值连城,能够修复一件国宝级别的漆器,其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但他的报酬可能只是他所在博物馆的工资加上一些项目补贴。而一位顶级的艺术品拍卖行负责人,他可能只是协调了艺术品拍卖的流程,但如果他成功拍出了一件天价艺术品,他所获得的佣金可能是漆器修复大师年薪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

同样,徐立平的技艺对国防安全至关重要,但这种价值没有被转化为他个人的直接金钱收入。而投行员工通过资本运作,将企业价值或项目价值转化为实际的资金流,并从中抽取一部分作为自己的报酬,这是一种直接的市场价值交换。

总结:

徐立平作为“大国工匠”,其价值体现在国家战略层面、技术传承和国防安全上,是一种无价之宝。然而,这种价值的货币化和个人化程度非常低。相比之下,投行员工虽然工作内容可能不具备“国宝”级别的稀缺性,但他们工作在高度市场化、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金融行业,其价值直接与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巨额资金和利润挂钩,并能通过一套成熟的薪酬和激励机制实现高效的个人财富积累。

因此,并不是说徐立平的技艺不值钱,而是说衡量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价值的机制不同,导致了个人收入上的巨大差异。一个是服务于国家使命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价值之王”,一个是服务于市场经济的“财富收割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制造业就是这样啊。

国企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无非就是成本高低问题。

而不少国企,比如成飞、沈飞,所谓大国工匠无非是良品率比一般人高几个百分点,撑死了不会超过3个点。甚至可能只是比别人高零点几个点。

但是总的来说,良品率20%和23%有多大区别?

123厂某人曾跟我说,这个厂里没有一个工人值得起30万/年,两个15万/年的工人创造的效益肯定比一个30万/年的工人高。

user avatar

这个例子,忽然让我想到了很多年前看到一个关于捞尸人的经济学分析。

所谓的捞尸人,就是在河流、隧道、海洋、下水道等各种场合帮人打捞尸体,然后再向死者的亲属进行要价的一群人。

按理说,在中国这样人死为大的观念下,捞尸人本可以漫天要价,但实际上大多数捞尸人要的钱并不高。个别情况下,捞尸人要价高了,则会成为新闻。这种新闻相信很多人也都看过。

捞尸人之所以不会漫天要价,一个很重要的是,对于死者的亲属来说,尸体固然是唯一的,但对于捞尸人来说,死者的亲属也是唯一的买家。如果要价过高导致死者的亲属拒绝付钱,那么他们也没办法把尸体卖给别人——那样的话就是侮辱尸体罪了。

在现实中,很多职业其实都跟捞尸人类似。你说捞尸人辛苦不辛苦?当然辛苦,有时打捞中还要冒着生命危险。但是,当捞尸人的工作有且只有一个买方的时候,他也只能在对方能承受的范围内寻求最高的溢价。也就是说,因为捞尸人的业务对象有且只有一个,捞尸人能提供的服务也只有打捞尸体这一项,要想能要出高价也并不容易。如果没有人找捞尸人去捞尸,那他们的工作也就没有了意义。

冷门专业难就业的原因也在这里。很多冷门专业虽然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一点不低,但因为卖方市场极其有限,因此收入也高不上去。好比说同样是学医,普通的医生和法医,都需要掌握医学知识,并且一个好的法医,专业技术也肯定是过关的。但是,学了普通的医学专业,干的好了一年挣个几十万、上百万都轻轻松松,而学了法医,大概率也只能进公安部门,拿的也是警察的工资。真要离开了公安队伍,绝大多数法医学的这身本事都是没用处的。(毕竟国内的民营检验机构也的确很少)。虽说现在警察的待遇的确是提高了,但上限的确是远不如学心血管这些普通医学的高收入专业的。

另外,从就业这一方面来说,大多数人的工作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与组织关系度高的,一类是关系度低的。与组织关系度高的工作,即便你读到博士,离开了组织也无法就业——比如说你是个研究航天发动机的博士,不去科研机构或者国企,你总不能自己开个公司造火箭吧?而与组织关系度低的工作,个人可以有相对灵活的就业选择,高收入的可能性自然也就大大增强——比如说学法律的人,既可以进政府、法院这些单位,也可以当律师,而当律师获得高收入的概率,显然远高于造火箭。

所以,传统工科的收入不高,大抵源于如此。你的技术的确很高,但想要就业对口,就只能成为一个大型组织的一部分。而对于这类大型组织来说,为了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又恰恰要有稳定的供给,也就是说离了谁都没大问题。这样一来,你既是可以被替代的,同时也没有其他的去处。想要提升待遇,自然也就难了。

如果单纯是为了收入而考虑就业,那就尽量去掌握资源多、选择机会多、盈利能力高的行业。哪怕是做同样的人力资源工作,在互联网大厂当HR也比在机械厂当HR的收入高几倍。而这关乎的就是专业和就业的选择,却与个人的能力关系不大了。

user avatar

因为投行做资本运作的坏人本来就拿了超额收入,而有些拎不清自己姓什么的蠢人则觉得坏人的收入才是正常。

user avatar

我经常鼓吹计划经济,也经常遭到很多人反驳。他们说,计划经济干多干少一个样,没有积极性,不如市场经济合理,贡献大的收入高,有积极性。这话乍一听好像很有道理,市场经济很漂亮,可是一具体看一个个例子,大家就都傻眼了吧!

谁的贡献最大?大家都会说是科学家。可是科学家的收入在市场经济里最高吗?

倪光南的收入没有范某某,某爽这些靠脸蛋的收入高,没有微娅这些网红的收入高,没有专业踢臭球的足球明星的收入高,没有放断头贷的收入高,没有黑社会的收入高,没有企业老板的收入高,没有炒房客的收入高,没有投机倒把的收入高,没有炒股的收入高,没有大衣哥、小沈阳的收入高,甚至都没有小商贩的收入高。造xx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如果光是中国这个样子,就只是个例,我还不说话。可是灯塔国又怎么样?

比尔盖茨手下的科学家有比尔盖茨的收入高?大家都知道微软是比尔盖茨的,都以为是比尔盖茨开发出来的微软操作系统,都以为是资本家的贡献,却不知道都是他手下的科研人员开发出来的。提到苹果手机,全世界人都歌颂乔布斯,其实从苹果手机概念的提出到苹果手机的研制,都不是乔布斯的,而都是他手下的科研人员的功劳。可是这些科研人员的成果都成比尔盖茨、乔布斯的了,发明专利也是公司的,老板的,他们不仅没有利,连名都没有,名利皆无,默默无闻。到了中年,油水被榨干,还可能会被老板科学地优化出门,为养老发愁。

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化学家赫克,到了老年,无钱治病,被大医院赶出门,惨死在一家收费低廉的小医院。这就是几年前的事。

这种现象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特有的,而是所有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就是市场经济造成的。

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合理?

计划经济里尽管科学家的收入不高,不能成亿万富豪,但是一定能保证他们的收入最高,待遇最好。如果他们得了病,肯定会集中全国最优秀的医疗资源给他们治。

不要上了市场经济鼓吹者的当。

user avatar

说句实话。为什么大家喜欢制度内。还不是稳定,可靠

投行里面精英,今年可能赚1000万,明年可能一分钱赚不到,非要自己投,可能明年赔的连房子都没有。

至于普通员工,一年十几万也是有的,但是谁知道,明年你又在那里混饭吃。

这叫生存

而体制内

只要你不作死。单位会管你生老病死苦。

就两个字舒服,省心。

工作不用五点起床,七点起床,洗漱完毕,去食堂,一家三口,五块钱吃个早饭,孩子走路五分钟上学,大人骑自行车十分钟上班。

这叫生活。

体制内员工会怎么想

咱不能为了这点钱去吃苦受罪吧!我只为了我的理想而吃苦受罪。

体制外的人会怎么想

咱不能为了安慰而不赚钱吧!我只为了钱而吃苦受罪。


我不知道谁更洒脱,安逸

user avatar

因为垄断。

徐师傅的技艺是高超的确也稀少,但问题是他的客户只有一方,因为他所进行的叫做屠龙绝技,而这种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少,只有国家某特定的行业才会用。这就相当于你下游的市场被一家人垄断,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客户当然就享有了定价权,更不用说你的生产环境都是这个客户提供的。

而作为徐师傅来讲,现在的技术的确是稀缺的,所以国家也会给予他相当好的福利待遇保障,而且一定是异常稳定的。尽管在表面工资方面可能没有那么高。但其实徐师傅心里也知道,他不可能永远在这个位置上,所以不管是有其他人的手艺学到位了,还是有其他的技术手段替代了,他相对于国家的稀缺性并不是永恒的。所以他也接受现在的状态,而不会因为别的行业工资高就跑去和国家漫天要价,双方就形成了均衡。

任何行业都如此,当你的下游只有一个公司的时候,唯一的客户当然也就拥有了定价权。垄断后造成了大家对于稀缺性的相对认识是不同的。

投行或者其他的高薪行业不一样。在中国当下的资本市场情况下,那肯定是想上市的企业更多,想对接资本市场的人要比服务的人多得多。更不要说投行的业务,头部效应非常明显,一线投行基本垄断了这个行业百分之七八十的业务。而一线投行就那么几家,他们相对于想上市企业的规模和数量来说,仍然处于相对稀缺的状态。

如果有一天市场反转,整个市场只留下了一家企业想上市,但是投行还有那么几十家,那你看看当时的情况就会反转过来。

当然,从更深层次来说,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人们更愿意为当前的满足感和价值付钱。人们没有义务也没有意识为更间接的更长远的东西付费。

user avatar

专业技能无法平移。

很多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之所以在一家公司做了很多年,不是因为他们忠诚度高。而是他们专业技能和公司高度绑定。别说跳槽。就连猎头都不挖他们。。

例如,曾经有一段时间,美国微软公司的Office办公软件的研发团队是整个公司最稳定的团队。不是因为整个团队的人员忠诚度高。而是这些人的专业技能根本找不到其他公司的工作。因为在当时,这个星球上,就微软一家在做这个领域。

user avatar

因为用工单位黑

user avatar

其实这个问题是用来回答职场万年鸡汤文——不可替代的最好的例子

职场鸡汤文里总有一种观点,你要努力提升自己把自己做到在单位不可替代,那你就牛掰了

但事实上在现实世界中

你不可替代往往意味着你的职业技能点过于狭窄

你的工作缺你不可,但对不起,也只有这个工作需要你

你固然不会失业,但也没什么广阔的发展前景

升大官赚大钱是不可能的

而且一旦这门手艺不需要人了

你也就基本失业了

雕刻炸药就是这样的工作

(讲实话,虽然无从验证,我其实是不太相信现代航空工业是要建立在这样一个手工艺品的基础上的。因为这不符合现代工业管理的逻辑。当然只是个人猜测,有可能我是错的)


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是什么样的?

都是大赛道

滚滚洪流呼啸而过你跟着吃香的喝辣的

上升赚钱都很快

这样的赛道里

万类霜天竞自由

哪来什么不可替代

是罗振宇不可替代,还是樊登不可替代,又或者是咪蒙?

是宁德时代不可替代,还是比亚迪不可替代

又或者是长城丰巢,以及亿纬锂能?

不存在的

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再迷信什么不可替代

找大赛道,上时代洪流是正经

user avatar

火药雕刻师这个不清楚,工作关系了解过一个机械工匠,也是大国工匠,19年还上过央视的,待遇不算太低2w左右,但是比起日本人来挖他开出的百万年薪差太多了,单论到手的收入的话,连我做私募的同学都可以碾压他十条街,但是论综合待遇的话,千万富豪都比不了。

我说说我见过的那些待遇:

1.每年过年,省、市、区、街道、社区、工厂都有领导亲自上门慰问,并把他提出的意见和困难一一记下来!这种荣誉别说一般人了,99.9%的人都不可能有的!

2.子女入学,家人就医看病,老人养老这些,根本不需要挂号和排队的,直接由工厂和地方政府领导亲自协调。没给家人处理过看病和入学的人是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3.工作稳定,没有失业风险,而且社会地位高,基本不会被谁欺负,厂子的镇山之宝,也没人会无故去得罪,上级领导和他说话都是客客气气,尊严,尊严,尊严!

我问过一个领导,为什么不给他们这种高精尖技术人才高收入来保证他们的贡献更高效,领导提到一个有意思的说法,那就是如果仅仅只是给钱的话,那么对手完全可以出更高的钱把这些人才挖走掉,只有提供给这些人才非简单的金钱能计量的东西,才能保证他们不会轻易跑掉!

事实上这个机械工匠被日本和德国挖过好几次了,日本人不仅开出了一百多万的年薪,还提出可以把他儿子送去东京读书,德国人还提出帮他全家移民,但他都没去,不是简单的爱国能解释的,人家享受的社会福利待遇真不是普通人能想象的!

user avatar

看到好多人为这个大国工匠鸣不平,我也说说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毕业后在一个军工企业干了几年,当年维修车间的一个组长因为一次出任务时表现不错,从此在收获荣誉的道路上一发而不可收。基地模范、系统模范,市模范,省模范,全国五一劳动模范,总而言之,那荣誉奖章能吓死个人。不知道的外行,看到他的头衔,那可是比“大国工匠”系列人物一点都不差,事实上,他也是官方认证的大国工匠。

可是我们厂内都知道,他也就是一个技术好一点的技师罢了,远没有他的那些头衔显示的那么强。当时他的宣传事迹,有些还是从厂里其他人身上嫁接过去的,有些“高大上”问题的解决,是工厂的一个高工做的,但是为了宣传他,就说是他做的。反正就是厂内的,尤其是一个车间的,远没有像外行看了官样宣传文章那样对他敬佩、崇拜。当然你们可以说这都是因为嫉妒。

所以,这些大国工匠的含金量有多高,我从自己亲身经历出发,是带着点疑问的。

自然,我的这篇回答,一叶障目,也很不政治正确,你要是看了不舒服,尽可以骂我。

user avatar

初一看还是挺气愤的,但是仔细一想,说的是全国只有20几个人掌握了这个技术,那是不是全国的需求只需要这20几个人就能满足呢?虽然说国企也都是抛开待遇谈贡献,但是你这抛开需求谈待遇也是耍流氓呀。

我读书所在的专业,水下机器人/航行器,每次写起论文的引言,都会觉得哇塞,这个行业前景简直巨大,国家和世界太需要提高水下探索的能力了,咱们读出来那必须是一毕业就是升职加薪,人生赢家的节奏。但是实际上我们都明白,搞水下的大都是毕业即转行的节奏,没有什么原因,市场需求太小了。全国甚至全世界,也都是那几个有限的单位来回转的搞来搞去,哪里需要那么多的人呢。大疆把无人机搞到了民用消费市场,可是水下机器人是不存在民用市场的,那些创业公司开发的所谓的消费级水下观景寻鱼机器人,真真的又能卖出去多少呢。

我们小学就知道,分数比大小,不仅得看分子,还得看分母。

user avatar

原因很多人都说过了,国企的通病——产权不清晰。军工企业虽然名义上有清楚的产权,属于国家,但国家本身没有意识,还是要靠人来管的,厂长、经理、军代表这些人就是“国家”委托来具体管理企业的人,但他们从利益上根本没有把企业搞好的动机,因为企业不是他们的,搞得再好他们也得不得什么好处,最多得点奖金和荣誉,完全跟付出不成正比,因此这些国企的厂长经理更多的是靠灰色收入、贪污受贿等获得利益。而这种做法显然是违法的,为了减少被举报的风险,他们只能搞“内部人控制”。我在过的一家上万人的大型国企,总经理是董事长的干儿子,几个副总也是董事长的拜把兄弟,下面的处长也是高管们的干儿子、女婿、亲戚、同学什么的。搞得跟黑社会一样,而且这绝不是个别情况。这种企业是完全不重视人才的,甚至视人才为有威胁的危险人物。当时我掌握一种用机器语言给自动设备编程的技术,全公司就我一个人会,甚至全市恐怕也找不到第二个,编这种程序非常累,要精神高度集中,全是16进制的数字,一但出错了都找不到哪里错了,只能重写,所以我写程序时都不敢跟同事讲话。领导开始跟我说编一套程序给10块钱,搞笑吧,是打发叫花子么?更搞笑的是,居然连10块钱都赖掉了,一分没给,说我本来就有工资的。不要脸到这个地步,哥真是哭笑不得。

后来转行到金融企业,虽然累,但收入高多了,毕竟市场化程度高,价格都摆在那儿。而且转行的代价也低,机器语言都能编,考证券、期货从业资格是弱爆了,考注会、司法也不在话下。我有个同学被分配到一家比较著名的军工企业,据说牙刷毛巾手纸甚至老婆都包分配,厂长还说要拿女儿嫁给他,都挡不住他跳槽的决心。说起来都是泪啊!

要改变这种高技能人才不如狗的现状,只能对军工企业改制,明晰产权。其实这几年管理层一直在喊军工企业改制,好多金融企业都在盯着准备揽业务,但一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user avatar

说不好听点,这不是啥高技术门槛的工作。

发雕你听说过吗?在头发上雕刻,而头发的直径还不到0.1毫米。徐师傅的工作精度,在这个行业还不能入门呢。

发雕是冷门,那眼科手术你总听说过吧?做一个角膜磨削术,精度以微米计,但这种手术也就几千块钱。

现在机械表少见了,但是别说外国的,国内廉价品牌机械表,那加工精度都远超0.2毫米了。

做手表,做镜头的,做手术的,做微雕的,这些行业在精度上都不比你差。做光学的知道,镜头要是误差有0.2MM,那根本就不能用。

CPU几百块钱,那都是纳米级的。

技校毕业就能直接进去干的行业,有什么难度呢?只有20个人是因为这行业只有20个岗位,并不是只有20个人能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涉及到价值创造、市场认可度、技能稀缺性、行业生态以及个人职业发展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为什么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可能不如普通投行员工赚钱多,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一、 价值创造的定义与衡量标准不同: 雕刻火药 (徐立平): 徐立平的价值体现在他.............
  • 回答
    关于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的生产,特别是“手工雕刻”这一说法,需要进行一些澄清和深入的探讨。实际上,现代高科技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特别是用于航天和先进军事领域,已经高度自动化和精密化,很难用“手工雕刻”来准确描述。然而,如果“手工雕刻”背后传递的是一种对精细加工、复杂几何形状和个性化定制的需求,那.............
  • 回答
    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简称FDR)之所以没有被雕刻在总统山上(Mount Rushmore),主要原因并非因为他的总统任期或影响力不够,而是由于 总统山雕刻项目在选择总统时的既定标准和实际限制,以及罗斯福总统去世时项目已经基本完工,无空间或意愿进行增补。让我们.............
  • 回答
    西罗马帝国崩塌后的欧洲,艺术,尤其是雕刻与绘画领域,确实经历了一段令人扼腕的“倒退”。但用“一下子倒退很多”来形容,或许过于简略,更准确的说法是,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剧烈的转型,并伴随着某种程度的“失传”与“重塑”。要理解其中的缘由,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一、 知识与技艺传承的中断:从罗马学院到.............
  • 回答
    在美国总统山的宏伟石壁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四位伟大的美国总统——华盛顿、杰斐逊、罗斯福和林肯,他们代表着国家的诞生、扩张、繁荣与统一。如果有一天,总统山需要扩建,再添四张面孔,这无疑会成为一个引人深思的议题,需要在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脉搏中进行审慎的选择。在我看来,如果必须从众多杰出的总统中挑选四位,那.............
  • 回答
    关于“双雕”喜欢吹捧“鹰王”和“渡难”的“数丈掌力”这个说法,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带有特定语境的江湖传闻或者书中设定的解读,并非普遍性的事实。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并尽量让它听起来像是一个熟悉武侠故事的“老饕”在跟你聊。首先,我们要明白“双雕”是谁。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体.............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总是充满了精巧的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九阴”与“九阳”之名,便是其中令人津津乐道的典故。这背后不仅仅是两个名字的简单关联,更是作者巧妙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思想,来赋予这些神功以深邃的哲学内涵和截然不同的武学理念。要理解为何《九阴真经》叫“九阴”,而《九阳神功》叫“九阳”,.............
  • 回答
    断臂维纳斯,这尊古老的美神雕塑,能够穿越千年时光,以近乎完好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并非偶然,而是历史、艺术与人类智慧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背后,藏着一段关于守护、发现与珍藏的传奇故事。首先,我们要明白,断臂维纳斯并非从诞生之初就少了双臂。她最初是完整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或是某种我们不得而知的意外,双.............
  • 回答
    《射雕英雄传》的书名与主角郭靖射雕的事件密切相关,但其命名的深层含义远不止于此。以下从情节、象征意义、历史背景和文学创作背景四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郭靖射雕的剧情基础在小说中,郭靖确实射杀了一只雕,但这一事件并非故事的核心主线,而是贯穿全文的重要线索之一。具体情节如下:1. 襄阳之战的转折点:在襄阳.............
  • 回答
    射雕神雕时期,武林之中对于功法是否归为“邪”的评判标准,并不仅仅局限于其对修炼者寿元的消耗。全真教的“全真内功”及衍生出的诸多武功,即便耗损阳寿,也未被归入邪教功法,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核心价值观与教义并非邪恶: 道家正宗的根基: 全真教的根本是道家思想,以“清静无为”、“.............
  • 回答
    古希腊雕塑之所以能在现代解剖学诞生之前就精准地表现肌肉线条,这背后并非源于某种神秘的“直觉”或“超能力”,而是一套基于长期观察、实践积累和高度文明化社会理念的综合性成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拨回到那个时代,并深入剖析他们是如何构建对人体美的理解和表达的。一、 精微入里的田野观察:不仅仅是看,.............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特别好,而且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你可能在博物馆、书籍或者网上看到的古希腊雕塑,大部分确实是纯粹的白色大理石。但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误解,也是一个很有趣的历史故事。简单来说,古希腊的雕塑并非“原本就是白的”,而是因为时间、环境和后来的审美观念,才“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白色。我们现在看到的.............
  • 回答
    关于古希腊人体雕塑水平远超同时期中国(东周至西汉)文明的说法,这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诸多历史、文化和技术上的原因。要详尽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地在雕塑观念、材料技术、社会功能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时间跨度。东周(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256年)涵盖了春秋战国时期,.............
  • 回答
    江湖上关于杨过真正爱的人究竟是谁的议论,小龙女之外,往往还会牵扯出另外几位女子,而其中最常被提及的,自然是“神雕侠侣”故事中的另一位重要女性角色——郭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论调呢?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小说细节的解读,以及一些观众将现实情感逻辑投射到角色身上。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梳理:一、 郭襄的.............
  • 回答
    黄蓉在《神雕侠侣》中,相比于《射雕英雄传》时期,确实显得更加“小心眼”,也更容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并非是她本性邪恶,而是她的人生经历、心境变化以及面对的特殊环境所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细说:一、 阅历增长,心智成熟,但也添了几分世故与警惕《射雕》里的黄蓉,虽聪明绝顶,但身上仍.............
  • 回答
    黄蓉在《射雕》和《神雕》里判若两人,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很多读者,包括我,都有的切身体验。这种“判若两人”的感觉,主要体现在她性格的转变、行为逻辑的调整以及对人生态度的变化上。要详述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剖析。《射雕》中的黄蓉:古灵精怪,率性而为的桃花岛主之女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蓉是个.............
  • 回答
    关于梅西和C罗在各自祖国的雕像问题,确实是一个有趣的对比,也反映了一些国家在对待国家英雄和体育偶像上的不同方式。梅西在阿根廷拥有雕像,而C罗在葡萄牙似乎没有类似规模和官方性质的雕像(至少不像梅西那样),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可以探讨。首先,我们得从梅西在阿根廷的情况说起。梅西在阿根廷的地位,可以说已经超越.............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艺术史、哲学、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让我们一层层地剥开,看看为什么古希腊罗马以及像米开朗琪罗这样的文艺复兴巨匠,会如此钟情于展现男性发达的肌肉线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回到古希腊。古希腊:理想化与英雄崇拜古希腊时期,尤其是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到4世纪),是西方.............
  • 回答
    说到杨过身边的神雕,大家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那个庞大、威猛的身影,还有它与杨过一同闯荡江湖的英勇事迹。然而,仔细想想,似乎很少有描写这只神雕展翅翱翔的场景,反而更多的是它在大地上奔跑、跳跃,甚至用它那巨大的喙衔着杨过在水里游弋。这不禁让人产生一个疑问:这只被誉为“神雕”的巨鸟,为何却鲜少飞行呢?其实,.............
  • 回答
    在《神雕侠侣》中,郭靖没有追杀欧阳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代大侠的胸怀和道德准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1. 欧阳锋的特殊身份与过往恩怨的复杂性: 与杨康的父子关系: 欧阳锋是杨康的亲生父亲。杨康虽然做了很多错事,但郭靖对他始终怀有兄弟情谊,甚至在杨康死后,他依然念及旧情。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