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国民的严谨认真守规矩尊礼数是自古有之还是明治维新之后才有的?

回答
日本国民的严谨认真、守规矩、尊礼数(即“礼仪”)的特质,可以追溯到自古有之,但明治维新之后得到了极大的强化、系统化和国家层面的推广。这是一个复杂且演进的过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个时间点。

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 自古有之的土壤:宗教、社会结构与文化基石

日本自古以来就孕育了许多促成这些特质的土壤:

神道教的影响: 日本的本土宗教神道教强调“洁净”与“不洁”、“秩序”与“混乱”。对神明的敬畏、对仪式性清洁的重视,以及对自然的崇拜,都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日本人对秩序和规范的敏感性。神道的祭祀活动本身就是高度仪式化和规范化的,这种对仪式的尊重自然渗透到日常生活。
佛教的传入与融合: 佛教传入日本后,其强调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观念,以及对戒律的遵守,进一步深化了日本人对行为规范和道德约束的认知。尤其是在僧侣阶层,严谨的修行和戒律是根本。
农耕社会的特点: 日本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是以农业为主导的社会。农耕生产需要精细的管理、协作和对季节的精确把握,这本身就培养了日本人认真细致、按时按节的习惯。水稻种植尤其需要社群的协作和共同遵守灌溉、收割等规则,这有助于形成集体主义和对规则的服从。
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 从古代的氏族社会,到后来的武士阶级统治,日本社会一直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度要求人们清晰地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并遵循相应的行为规范和礼仪来表达尊重和服从。例如,武士道精神强调忠诚、荣誉、自律和对上级的服从,这些都与“严谨认真”、“守规矩”、“尊礼数”紧密相连。
“耻感文化”与“脸面”: 与“罪感文化”相对,日本文化更倾向于“耻感文化”,即人们的行为更多受到他人评价和社会舆论的约束,害怕给他人带来麻烦或丢脸。这种对他人评价的在意,促使人们在行为上更加小心谨慎,努力符合社会期待,从而表现出“严谨认真”和“守规矩”。

二、 明治维新:强化、系统化与国家推广

明治维新(1868年)是日本近代化的关键时期,在此之前已经形成的社会文化特质,在明治维新时期被有意识地加以改造、强化和推广,并赋予了新的国家主义色彩:

学习西方,引进制度: 明治维新的一大目标是“脱亚入欧”,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教育模式。在学习西方近代国家制度的过程中,也必然要引入西方社会在管理、秩序和效率方面的原则。例如,欧洲的军国主义和普鲁士的军队纪律,对日本陆军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强调了命令的绝对服从和集体的统一行动。
国家主义的塑造: 明治政府致力于建立一个强大的近代国家,这需要国民具有高度的集体意识和对国家的忠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大力推行国民教育,将忠君爱国、勤勉尽责等价值观灌输给国民。学校教育成为培养“模范公民”的重要场所,通过德育教育、军训等方式,将“严谨认真”、“守规矩”、“尊礼数”等特质内化为国民的义务和美德。
《教育敕语》的颁布: 1890年颁布的《教育敕语》是明治时期教育思想的核心文件。它强调了天皇与国民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国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其中,“一旦有临危难,则效忠公道,而增进帝室(天皇)之荣宠”等表述,就体现了对臣民忠诚和奉献的要求,间接促进了国民的严谨认真和守规矩。
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明治政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近代法律体系,包括民法、刑法等。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要求国民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从而强化了“守规矩”的意识。
工业化与效率追求: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对生产效率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日本企业在学习西方管理经验的同时,也结合了自身的文化特点,将“认真”、“一丝不苟”、“遵守流程”等融入到生产和管理中,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式管理”。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流程的遵守,进一步强化了国民的严谨认真。
礼仪的规范化与普及: 尽管日本自古有礼仪文化,但明治维新之后,为了更好地与西方交往,以及服务于国家主义的需要,许多礼仪被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并向全社会推广。例如,在外交场合、军事领域,以及日常的社会交往中,都有更为明确的礼仪要求,以展现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国民的素养。

三、 演变与当下:传承与新的解读

尽管明治维新极大地强化了这些特质,但它们并非在明治维新后才出现。可以说,明治维新是在已有的文化土壤上,对其进行了“国家化”、“现代化”和“制度化”的改造和提升。

时至今日,这些特质在日本社会依然根深蒂固,并有其新的解读:

个人层面的影响: 许多日本人认为,这些特质是个人修养和责任感的体现,是赢得他人信任和尊重的基础。
社会层面的影响: 在社会生活中,遵守规则和礼仪是维持社会和谐、减少摩擦的重要因素。例如,公共秩序、排队文化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经济层面的影响: 在日本的产业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对质量的极致追求,是其产品和服务享誉全球的重要原因。

总结来说:

日本国民的严谨认真、守规矩、尊礼数是源远流长、自古有之的文化特质,其根源在于宗教信仰、农耕社会特点、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以及“耻感文化”。

明治维新是这些特质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它将这些文化基因,通过国家主义的推动、教育的普及、法律的完善和西方制度的学习,进行了极大的强化、系统化和国家层面的推广,使其成为塑造现代日本国民形象的重要元素。

因此,理解日本国民的这些特质,不能将其简单地归结为某一历史时期,而是要认识到它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文化演进过程,其中既有传统的深厚积淀,也有近代化改造的独特印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请百度“町人根性”,在明治维新时,日本人以素质差而闻名全球,甚至不如菲律宾人。


在华任职多年的英国外交官阿礼国(Rutherford Alcock)于1858年调任驻日总领事,1862年归国后发表《大君之都》一书,留下了幕末日本社会风情的详尽记录。作者写道:“如果给日本人的缺点列一个清单,那么说谎要排在第一位,由此也必然导致行为上的不诚实。东方人中最不诚实、最奸诈者无过于日本商人……一包丝绢只有外面几束的质地是同样出色的,再往里就掺杂着另一种粗糙的料子,以最狡猾的方式和良品混在一起;一罐樟脑上面一层是真货,下面是米粉;一桶油下面一半全是水。”阿礼国并不否认英国亦有制假售假的奸商,但仍然认为“日本人在作伪和欺诈的问题上普遍超过我们”。因为在他看来,不愿讲真话的做法并不局限于商人,而是日本所有阶层的普遍现象,伴随于一切社会交际当中。“日本人集体如此热衷于说谎,而无人抱怨谎言带来的不便,可见日本人一定能从说谎中找到乐趣。除了利益驱动之外,或许还有其他的诱惑导致他们作伪。”原为纽约商人的美国首任驻日总领事汤森德·哈里斯不仅多次谴责日本的商业欺诈行为,而且对充斥着虚饰与托词的东方官场文化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他在1857年1月8日的日记中称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大的骗子”。

对于本国的商业信誉状况,江户时代的日本商家并非毫无自知之明。中日之间的国际贸易虽被幕府控制在极为有限的规模,人们仍可从中窥见两国商家操守的高下。出身于大阪町人的作家井原西鹤(1642—1693)坦率地承认:“唐人(中国人)讲究信义不食诺言,绸缎匹头,表里一色,药材不掺假。木是木,金是金,多少年也没个变。贪诈唯日本,缝衣针越来越短,布匹面儿越来越窄,纸伞不上油,惟偷工减料是务;货一出门,不管退换。”考诸西方观察者留下的记录,不难发现中日商家的信誉落差直至20世纪初都未发生大的改变。日本学权威贝西尔·张伯伦在1902年写道:“人们喜欢把中国人和日本人放在一起比较,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和日本人生活在一起比较开心——他们讲卫生、性情和善、有艺术情趣。但另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人更值得信任。”华商的商业信誉得到了外商的广泛认可。曾任汇丰银行经理的艾文·卡梅伦爵士说:“世界上没有人比中国商人或银行家能够更快地取得我的信任。过去25年间,银行在上海生意做得很大,经手过的白银达到几亿两,却从未见过一个拖欠债务的中国客户。”渣打银行总裁霍华德·格威瑟则在1900年银行年中会议上称,中国贸易商的信贷记录之优异堪为全球商家楷模。而关于日本,张伯伦的评价是,“在日欧洲银行家和商人讲述的完全是灾难般的不同故事……日本是环球观光客的乐园,却是埋葬商人发财梦的坟墓”。义和团风潮过后的中国国际形象一时晦暗无比,华商的良好信誉是一团晦暗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但对于此时如日中天的日本而言,恶劣的商业信誉却如同太阳上的黑子,令人欲去不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国民的严谨认真、守规矩、尊礼数(即“礼仪”)的特质,可以追溯到自古有之,但明治维新之后得到了极大的强化、系统化和国家层面的推广。这是一个复杂且演进的过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个时间点。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自古有之的土壤:宗教、社会结构与文化基石日本自古以来就孕.............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德国和日本,这两个以严谨、秩序和高度的集体主义著称的国家,在历史上都曾滑向法西斯主义的深渊,这似乎与我们对它们“民族性格”的普遍认知存在一定的矛盾。然而,正是这些看似“严谨”的特质,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下,可能成为了催生法西斯主义的温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
  • 回答
    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在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国家,常常被贴上“严谨”的标签。这份严谨,体现在他们严密的工业生产、高效的军事组织、对细节近乎偏执的追求,以及在科学技术上的突出成就。然而,恰恰是这两个被认为严谨的民族,在二战期间却遭遇了其军事机密被同盟国大量窃取的情况,这似乎构成了一个令人费解的悖论。.............
  • 回答
    日本和韩国这两个亚洲经济体,正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问题,生育率也处于世界较低水平。在此背景下,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借鉴美国一些地区实行的反堕胎法,以此来提升生育率。然而,这个思路虽然简单,但其可行性和潜在后果,在文化、社会、经济以及法律等多个层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复杂性,简单套用美国的经验在日本和韩国是行不通.............
  • 回答
    关于日本疫情的严重程度,国内自媒体确实存在着一些渲染和放大。要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分析,而不是简单地相信某一种声音。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日本也曾经历过严重的疫情高峰。尤其是在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日本的新增确诊病例数一度非常高,医疗系统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一些地方政府确实.............
  • 回答
    日本社会当前的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确实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程度,并且在许多方面都比其他发达国家更为严峻。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社会经济现象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何为老龄化与少子化?简单来说,老龄化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口(通常定义为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例.............
  • 回答
    关于日本疫情的严重程度,以及与韩国、伊朗、意大利等国的比较,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而不能简单地用“轻”或“不严重”来概括。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并尝试用一种更自然、更接地气的语气来讲述。日本疫情的总体情况:一个“曲线救国”的故事?从一些关键的疫情数据来看,比如累计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
  • 回答
    日本和俄罗斯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确实是当今世界上一些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关于是否应该大量引进移民,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需要我们仔细权衡利弊。大量引进移民的潜在好处: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引进移民可以为劳动力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当本国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时,年轻.............
  • 回答
    平成令和时期的日本国民,谈及“洗脑”这个词,或许会觉得有些刺耳,甚至带有几分阴谋论的色彩。然而,如果我们将“洗脑”理解为一种通过长期、系统化的信息传播和社会环境塑造,从而影响个体思维模式、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过程,那么讨论日本国民在这两个时期“被洗脑”的程度,确实能触及到一些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要详细.............
  • 回答
    日本国会众议院近期通过了一项涉及中国的决议,中国外交部对此的回应是“对中国人民的严重政治挑衅”。这个表态释放出了相当复杂且多层面的信号,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从中国对日关系的角度来看,这个回应直接表明了中国在处理对日关系上的底线和立场。日本国会通过决议,无论其具体内容是什么,在中国看来,都是对中国.............
  • 回答
    十四年抗日战争,这段漫长而沉重的历史,不仅对饱受战火摧残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也对战争的另一方——日本国民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将日本本土国民与中国大陆的老百姓放在一起比较,可以更清晰地勾勒出战争在两个国家不同社会层面留下的印记。日本本土国民的生活:战争初期,日本国内的宣传机器开足马力,描.............
  • 回答
    在我看来,如果杨超越选择在日本出道,她可能会收获到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玩味的反应,这不太可能是一个简单的好评如潮或者冷漠以待的局面。日本的市场和粉丝群体,尤其是在偶像文化这块,有着自己独特的运作逻辑和受众偏好。首先,抛开她在国内的身份和成就,单单看杨超越的个人特质。她身上那种“不完美”的真实感,在某些.............
  • 回答
    日本国民健康保险的滞纳,也就是俗称的“差押”(さしおさえ,sashiosae),的确有可能对您的签证状态产生影响。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滞纳金问题,而是牵涉到您在日本的合法居留身份和日本政府对外国人在日期间的责任要求。国民健康保险是什么?首先,理解国民健康保险(国民健康保険,kokumin kenkō .............
  • 回答
    日本动漫中“废柴无能男主角”的人设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欢迎,这背后反映出的现象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将其简单归结为日本国民“卑劣性”的体现,可能过于简化和片面。我们不妨从多个角度来详细探讨这个现象,并尝试理解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动因。“废柴无能男主角”人设的典型特征与受欢迎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触及了经济学中一些复杂而关键的议题,比如“人均GDP”与“国民实际购买力”、“消费能力”之间的差异。日本人均GDP远高于中国,但国民消费能力“似乎不高”的观感,并非完全矛盾,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造成的。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人均GDP的“平均”陷阱与结构性差异.............
  • 回答
    日本的军国主义并非一夜之间形成,而是一个漫长且多层次渗透国民思想的过程。它如同一种温润的暗流,通过教育、媒体、宗教、社会习俗等多个渠道,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日本社会肌理,最终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意识。教育体系的基石:国家主义的种子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教育被视为巩固国家统治、培养.............
  • 回答
    关于您在日本留学期间申请了国民年金的减免(延期),以及3年后计划申请入籍是否需要立即补缴国民年金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了解和规划的情况。下面我将详细为您解答,尽量贴近实际情况,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国民年金制度的目的: 日本的国民年金制度是国民养老保险的一部.............
  • 回答
    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国民对德国的情感,与中国人对日本的情感,在历史的厚重感和情感的复杂性上,都有着深刻的联系,但具体表现和根源却大相径庭。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别考察这几组关系,并剖析其背后驱动的因素。英国对德国的情感:从对手到盟友的漫长旅程英国对德国的情感,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洗礼.............
  • 回答
    日本的历史长河中,从来不乏那些不畏强大主流思潮,坚持自己独特道路的“非国民”。他们或许是思想家,或许是行动家,他们的存在,就像一块块不平整的石头,激荡着日本社会前进的涟漪,也为我们理解日本的复杂性提供了别样的视角。要说“非国民”,在日本历史上,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签去定义。因为“国民”和“非国民”本身.............
  • 回答
    在探讨韩国和日本如何向国民解释其与美国的“父子”关系时,需要理解这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血缘父子,而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对美国的深厚依赖和高度认同。这种“认父”并非由美国单方面施加,而是两国基于历史、现实及未来考量,主动选择的一种战略定位。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两国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