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TCP 为什么没有基于 UDP 实现?

回答
TCP 之所以没有基于 UDP 实现,并非因为它“不能”,而是因为它“不应该”,或者说,它基于 UDP 来实现,会变得非常低效且失去意义。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 TCP 和 UDP 各自的设计哲学和核心功能。

首先,我们得明确 TCP 和 UDP 这两个协议,它们都工作在传输层,负责在应用程序之间传递数据。但它们提供的服务,可谓是“天壤之别”。

UDP:简单、快速、不可靠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可以说是传输层里最“朴实无华”的协议了。它提供的是一种“尽最大努力”的服务。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邮递员,你把信件(数据包)交给他,他会尽力去投递,但不会保证信件一定能送到,也不会保证信件是按顺序送到的,更不会告诉你信件有没有被损坏。它只是简单地把数据打包,加上一个端口号,然后就扔给网络层去处理了。

UDP 的优点在于它的 简单和快速。因为它做了最少的工作,所以开销很小,传输速度自然就快。这使得 UDP 非常适合那些对实时性要求极高,但又能够容忍少量数据丢失或乱序的场景,比如:

在线游戏: 游戏中玩家的位置更新、动作指令等,即使偶尔丢失一两个数据包,对游戏体验的影响也有限,但如果为了可靠性而等待重传,就会导致卡顿。
实时音视频流: 即使音频或视频出现短暂的马赛克或卡顿,用户通常也能接受,但如果为了保证每帧都清晰无误而进行大量重传,会大大增加延迟。
DNS 查询: DNS 查询是请求响应模式,即使请求丢失,客户端也会超时并重试。UDP 的快速响应可以提高 DNS 解析的效率。

TCP:可靠、有序、有连接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则完全是另一个极端。它追求的是 可靠、有序、面向连接 的数据传输。为了实现这些,TCP 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也带来了额外的开销和一定的延迟。

TCP 的可靠性体现在:

确认与重传: TCP 会给每个发送的数据包分配一个序号。接收方收到数据包后,会向发送方发送一个确认(ACK)信号。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 ACK,就会认为数据包丢失,并重新发送。
有序性: TCP 接收方会根据数据包的序号对收到的数据进行排序,确保应用程序接收到的数据是按照发送顺序的。
流量控制: TCP 会根据接收方的处理能力来调整发送数据的速率,避免因为发送过快而导致接收方缓冲区溢出。
拥塞控制: TCP 会根据网络的拥塞情况来动态调整发送速率,防止网络崩溃。

这些功能使得 TCP 非常适合那些对数据完整性和顺序性有严格要求的应用,比如:

网页浏览 (HTTP/HTTPS): 你希望打开网页时,看到的是完整的、没有乱码的内容。
文件传输 (FTP): 下载或上传文件时,任何一个比特的错误都可能导致文件损坏。
电子邮件 (SMTP/POP3/IMAP): 确保邮件内容准确无误地传输。

为什么 TCP 不基于 UDP 实现?

现在,我们回到核心问题:为什么 TCP 没有“骑在” UDP 身上来实现呢?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要在 UDP 的基础上构建 TCP 的可靠性机制。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应用程序层面,或者说在“TCP 模拟层”,去实现:

1. 序号生成与管理: 我们需要自己给每个数据包分配一个序号。
2. 确认接收 (ACK) 机制: 我们需要设计自己的 ACK 包,并管理哪些数据包已经被确认。
3. 超时与重传机制: 我们需要设置定时器,监控每个数据包的 ACK,并在超时时进行重传。
4. 接收方排序: 我们需要自己维护一个缓冲区,接收乱序的数据包,并根据序号重新排序。
5. 流量控制: 我们需要实现类似 TCP 的窗口机制,控制发送速率。
6. 拥塞控制: 我们还需要模拟 TCP 的拥塞避免和拥塞恢复算法。

这“一堆”工作,本质上就是 TCP 自己在做的事情。

如果 TCP 只是简单地把这些可靠性功能“搬到” UDP 之上,那会发生什么?

性能损耗加剧: UDP 本身就很轻量,但我们现在要在其基础上加上 TCP 的所有复杂逻辑。这意味着应用程序需要处理更多的状态、更多的计算。每次数据传输,都需要经过 UDP 的封装,然后再经过我们模拟的 TCP 层进行处理,效率可想而知。
冗余和重复: UDP 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传输层协议,它负责将数据交给网络层。如果我们再在 UDP 上模拟 TCP,那么我们模拟的 TCP 层将不得不与网络层(IP)进行交互。而 IP 本身也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数据包分段和重组功能,尽管不如 TCP 可靠。这种多层嵌套,很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冗余和性能瓶颈。
失去意义: TCP 的设计目标就是提供一种高级的、可靠的传输服务,它已经封装了网络层(IP)提供的基本不可靠数据报服务。如果 TCP 再基于 UDP(另一个传输层协议)来实现,那么它就不是在利用 UDP 的优势,而是在“重复造轮子”,并且是绕了一个不必要的弯路。TCP 本身就是为了克服 IP 的不可靠性而设计的,它通过与 IP 协议协同工作,实现了端到端的可靠传输。

更根本的原因:分层设计的原则

网络协议的设计遵循 分层原则。每一层都专注于解决特定的问题,并为上层提供服务。

应用层 负责具体的应用功能(如 HTTP、FTP)。
传输层 负责进程间的通信(TCP、UDP)。
网络层 负责主机间的通信(IP)。
数据链路层 负责节点间的通信。
物理层 负责比特流的传输。

TCP 和 UDP 都位于传输层,它们是 平等的选择,而不是互相依赖的关系。TCP 直接工作在 IP 协议之上,利用 IP 协议提供的基础数据包路由和寻址能力,来构建自己的可靠传输机制。它并没有必要去依赖另一个传输层协议(UDP)来完成自己的使命。

如果 TCP 基于 UDP 来实现,那将是对网络协议分层设计的破坏,会引入不必要的复杂性,并且无法实现 TCP 所承诺的高效可靠性。TCP 的价值恰恰在于它 直接 在 IP 之上,独立地 提供了比 UDP 更高级的服务。它不是要“借用” UDP 的能力,而是要“取代” UDP 在可靠性方面的不足。

总而言之,TCP 没有基于 UDP 实现,是因为 TCP 的核心使命就是提供一种与 UDP 完全不同的、更为强大的可靠传输服务。它通过一系列精巧的设计,直接在 IP 协议之上实现了这一目标,这样做既高效又符合网络协议设计的原则。试图用 UDP 来“模拟” TCP,不仅会大大削弱其性能,还会让整个协议栈变得更加复杂,并且失去了 TCP 存在的根本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上去,TCP是UDP的一个超集,而其实,不是,UDP有一些很重要的功能,是TCP实现不了的。举两个例子,比如授时协议,就必须通过不面向连接的UDP来实现,因为面向连接的TCP有重传机制,因为重传的因素会增加时间计算的误差。另外,当我们需要使用广播数据的时候,TCP也是没有办法实现的,传输层协议,不面向连接的UDP才能支持广播。

TCP没有是基于UDP进行,如@陈硕 所说,确实TCP出现得比UDP早,这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是我看到@狼大人 在@TonySeek 的评论里面的回复想到的。我们在讨论网络结构层次的时候,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很容易把两种不同的标准混为一谈了。我们都知道,网络的分层有分五层的有分七层的,五层的分法是人们在建设互联网的时候,工程实践的做法,而七层的分法,是OSI的分法。

OSI对于网络的描述和实际是有脱节的,看看就行,不可全信。比如说,按照OSI的分法,HTTP是应用层协议,而HTML则应该是一种表示层协议,但是,下层的HTML数据却是封装在上层的HTTP数据报文里面的。

按照RFC-1122 1.1.3的描述,传输层(或者叫运输层,Transport Layer)的主要任务,是为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end-to-end)的通信服务。在这个描述下,UDP是完全应该划分为传输层协议的,一点误差都没有。

对于UDP,我认为这完全是把IP层的功能,原封不动的引入传输层,仅仅增加了端口和校验,并没有其他任何的功能(恕我真的不知道OOB消息是什么)。和RFC-768中所说的一样,仅仅为应用程序发送消息和数据,提供了一种最小化的协议机制(a minimum of protocol mechanism)。和TonySeek所的那样,叫做UDP也很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TCP 之所以没有基于 UDP 实现,并非因为它“不能”,而是因为它“不应该”,或者说,它基于 UDP 来实现,会变得非常低效且失去意义。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 TCP 和 UDP 各自的设计哲学和核心功能。首先,我们得明确 TCP 和 UDP 这两个协议,它们都工作在传输层,负责在应用程序之间传.............
  • 回答
    TCP 的三次握手而不是两次或四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为了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和高效性而设计的。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核心目标:建立一个可靠的、全双工的连接TCP 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全双工的通信通道。这意味着: 可靠性: 确保数据能够按顺序、不丢失、不重复地送达。 面向连.............
  • 回答
    .......
  • 回答
    TCP 的可靠性,简单来说,就是它能确保你发送的数据,能够准确无误地、按顺序地到达对方手中,并且中间不会丢失、不会错乱、不会重复。想象一下,你给朋友写信,希望他能收到你写的所有内容,而且每一句话的顺序都和你写的一模一样。TCP 在网络通信中扮演的就是那个尽职尽责的邮递员,只不过它的工作方式更像是一位.............
  • 回答
    UDP 和 TCP 作为网络通信中两个最基础的传输层协议,它们的应用场景差异很大,选择哪种协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的需求。理解它们的区别,就像理解在城市里选择驾车还是骑自行车一样,各有优劣,适合不同的出行目的。先来聊聊 TCP:想象一下,你需要给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打包,然后通过邮局寄送。你希望这个文.............
  • 回答
    要说基于 UDP 实现的可靠传输协议(比如 uTP),和我们熟悉的 TCP 比起来,那可真是各有千秋,优缺点都很鲜明。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基于 UDP 的可靠传输协议(如 uTP) vs. TCP:一场优劣势大比拼首先得明确一点:TCP 是传输层协议里的“老大哥”,大家最熟悉,也是用得最多的.............
  • 回答
    Linux Kernel 4.9 中引入的 BBR (Bottleneck Bandwidth and Roundtrip propagation time) 算法代表了 TCP 拥塞控制领域的一个重要进步。与之前广泛使用的算法(如 Cubic、Reno、NewReno)相比,BBR 具有以下显著优.............
  • 回答
    当TCP连接的网络物理链路发生断开,随后又重新连接,这个TCP连接本身是否被视为断开了,这是一个相当值得探究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要看我们从哪个角度去理解“断开”的含义。从TCP协议层面来看,可以认为这个连接在物理链路中断的那一刻,实际上是非正常终止了。TCP是一个基于连接的有状.............
  • 回答
    如今,仅使用 TCP 协议来开发实时多人在线网络游戏是完全可行的,但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权衡,并且在某些方面会存在固有的劣势。它不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但并非不可能。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可行性、优势、劣势以及需要克服的挑战: TCP 协议简介及其特性在深入讨论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 TCP 的关键特性:.............
  • 回答
    usb协议和tcp/ip协议是两个完全不同层面的东西,它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融合关系。不过,如果一定要说“整合”,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并且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机器生成的:首先,我们要明白它们各自是什么东西: USB(通用串行总线): 这个大家都很熟悉,就是你用来给手机充电、连接鼠标键盘.............
  • 回答
    想深入理解 TCP/IP 的底层运作机制,从源码入手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市面上的书籍不少,但要说写得透彻、讲解得详尽,并且能引导你真正看懂源码的,我觉得有几本是绕不开的经典。我最近刚好温习过几本,结合自己的理解,跟你聊聊我推荐的书,希望能帮到你。一、 《TCP/IP Network Intern.............
  • 回答
    最终的TCP传输层本质上还是一个需要顺序交付验证的管道,所以HTTP/2的管道化尝试意义有多大?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来说,HTTP/2的管道化确实在某些场景下带来了提升,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TCP固有的特性,也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其带来的“革命性”意义需要被放在一个更现实的框架下去审视.............
  • 回答
    TCP 网络传输的“粘包”难题:如何做到滴水不漏在网络通信的世界里,TCP 协议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以其可靠、有序、面向连接的特性,为我们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然而,就像任何系统一样,TCP 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当我们深入了解 TCP 的工作原理时,会发现一个常见的问题——“粘包”(Sausa.............
  • 回答
    你提到的TCP连接数量最大不能超过65535个,这个数字其实有几种理解方式,而且对于服务器如何应对百万千万的并发,也并非仅仅是“TCP连接数”一个数字就能概括的。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其中的门道。首先,澄清一下“65535”的含义:当你听到“65535”这个数字在TCP连接中出现时,通常指的是:1.............
  • 回答
    想象一下,你要寄一封信,或者打电话给朋友,这些日常沟通的方式,其实都离不开一些底层和上层的“规矩”和“方法”。在计算机网络里,TCP 和 UDP 就像是这两种最基本的通信方式,而 HTTP、FTP、SMTP 则是更具体的、用来做特定事情的“信件内容”或者“通话主题”。咱们先来说说 TCP。你可以把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一台主机上最多能保持多少个 TCP 连接,理论上的最大值是 65535 个,但实际情况远比这个复杂,并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多情况下远达不到这个理论值。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1. TCP 连接的本质:端口号一个 TCP 连接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通过一个唯一的组合来标识: 客户端标识: IP 地.............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