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不好听的话, 两三千 Android 平板的用户, 大概率(95%+)也订不上 Netflix 以及搞定那一套杂七杂八的, 就算 Apple TV+ $2.99/mo 也看不了.
就国内大多数片源来说, HDR 意义也不大, 包括很多电影其实也没必要追求极致黑位, 就算你去看 IMAX 也就是那个凑合黑位. 更何况限制黑位表现的不仅仅是面板, 还看你观影的环境, 如果是开灯的车厢, 你黑位再低都会看到屏幕中戴着口罩的你自己, 特别是平板这种抗反射镀膜不如笔记本的设备.
扬声器这块也是略尴尬, 说实话就是出门外放早就不是随心所欲的事情, 地铁高铁都有要求不能大声外放. 论耳机体验, iOS 平台有通透+降噪+空间音频/音频共享. JD AirPods Pro 只需要 1600 的样子, 过段时间还有 Beats Fit Pro.
基本生产力需求方面, 看看隔壁 Notability 改订阅讨论多么热烈, 这边还停留在「改进体验上」, 估计改个好多年也追不上.
9 月发布的 iPad/iPad mini, 到现在还是缺货状态. 870 再怎么强也不如 A13. 更别说 GPU 能不能带动这些高刷了.
你要说小米这种整个 2000 出头抢 iPad 供应不足的剩饭还可以理解, 三四千价格的平板市场剩饭可是直接逼进笔记本市场. 真的要办公兼顾看片为啥不选笔记本, 而且又不是不能打原神.
继上次提前首测小米平板 5 Pro,这次我又给大家带来另一款平板的首发测评——联想小新 Pad Pro 12.6"
很荣幸在发布会十天前就收到了这台平板,我也把玩了几天,给大家讲讲我的感受。
关于这款平板我记进行了详尽的测试,想说的非常多,不过昨天出了些突发状况,稿子丢了好多……目前已经更新完了大部分内容,只剩性能部分待更新了。大家也可以点个收藏/追更,会尽快补上的(抱歉抱歉!)
开箱视频也剪出来了,因为我的 M1 Max MacBook Pro 还没到,手头的 Mac 有点羸弱,所以剪得比较简洁,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嗷
外观和工艺方面,如果满分 10 分,我给小新 Pad Pro 12.6" 打 9 分
因为这款平板的外观真的太优秀了,CNC 工艺再搭配上 5.6mm 的极致轻薄机身,确实带来了言语难以描述的精致感。话不多说,直接上图!(感谢某神秘好友借工作室给我拍摄)
5.6mm 的厚度真的太离谱了,比 iPad Pro 都薄……
我抢来了学弟的 2021 iPad Pro 12.9",加上我的 iPad Pro 11" 和小米平板 5 Pro,给大家对比下这 4 款平板的外观设计差异(这段放背面对比,正面对比在后文屏幕部分~)
从左至右为:iPad Pro 11" / 小米平板 5 Pro / 小新 Pad Pro 12.6" / iPad Pro 12.9"
只聊了平板本身,但我认为 磁吸键盘支架才是这款平板的一大灵魂,这部分我放到后面来讲,如果特别感兴趣也可以跳转到后面看。
这块 12.6 寸的屏幕,16:10 常规比例,和 MatePad Pro 12.6" 应该是完全相同的,略大于三星 Tab S7+ 12.4",但比 4:3 的 iPad Pro 12.9" 小得多。
还是学弟的 2021 iPad Pro 12.9",加上我的 iPad Pro 11" 和小米平板 5 Pro,给大家对比下这 4 款平板的屏幕尺寸差异(从左至右为:iPad Pro 11" / 小米平板 5 Pro / 小新 Pad Pro 12.6" / iPad Pro 12.9")
可以看出,11 寸的 iPad 比米板 5 Pro 大一号,12.9 寸的 iPad 更是比小新 Pad Pro 12.6" 大一号,这是因为米板 5 Pro 和小新 Pad Pro 12.6" 都是 16:10 比例,而 iPad Pro 11" / 12.9" 分别是 4.3:3 和 4:3
运用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计算出屏幕面积的差异,当然我太懒了,所以用小学三年级知识写了个 MATLAB 程序计算(笑)
这块 12.6 寸的屏幕,分辨率是 2560 × 1600,简单计算下可知像素密度为 240ppi
当然看到参数表的分辨率对比 Pad Pro 11.5" 并无提升,我还有些失望,因为当时我以为这最多就是一块 Pentile 的 OLED(也就是说 ppi 需要折损)那么像素密度自然会不如 Pad Pro 11.5" 了。
但拿 K40 Pro 一拍才发现这块三星 E4 OLED 屏用的是类似三星平板的 RGB 排列!既然是 RGB 排列,像素密度自然就不需要折损了,这块屏幕无疑能排得上安卓平板的第一梯队了。
在目前的几款大尺寸平板中,清晰度最优秀的应该是 iPad Pro 12.9" 和三星 Tab S7+ 12.4",两款平板都是 264ppi 左右的清晰度,240ppi 的小新 Pad Pro 12.6" 是第二梯队,而同为 OLED 的 MatePad Pro 12.6" 则是 Delta 排列,理论清晰度虽也是 240ppi,折损过后就只有 190ppi 左右了,无疑是远不如小新 Pad Pro 12.6" 的。
使用爱色丽 i1 Pro 校色仪,搭配 DisplayCAL 软件进行实测,注意需要在设置-显示里开启「高亮模式」才能正确测试
因为这块屏幕还支持 100% P3 广色域,色域色准的测试自然不能落下,但 DisplayCAL 日常奇葩抽风,导致到现在都还没成功测完一次……我再多试试吧
小新 Pad Pro 12.6“ 性能方面的配置如下
总的来说,除了确实打不过 MatePad Pro 12.6" 的麒麟 9000(差距咱们得承认哈)在安卓平板里无疑是第一梯队的。
性能部分的实测也遇上了一些特殊情况,会尽快更新(再次抱歉~)
充电方面,Pad Pro 12.6" 支持 45W PD快充,不过包装内只随附了 30W PD 充电器,略可惜(当然 30W 也够用了,而且从发布会来看 45W 和 30W 似乎区别不大)
使用原装 30W 充电器测试了从 1% 到 100% 的充电全程
3C All-in-one Toolbox 记录原始数据如下,开始充电时间为 20:21,顺带一提,记录下来的电流数据是五百多万毫安,也就是 5000+ A,估计是这软件的 bug(五千多安可太牛了,逃)
1% 到 100% 约花费 1 小时 50 分钟
整理百分比、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并作图(蓝色为百分比 橙色为温度)可知前 95% 速度都非常稳定,温度也控制得相当好,全程居然没有超过 29.5℃,温控策略保守。
Pad Pro 12.6" 的充电策略比较简单
续航方面,Pad Pro 12.6" 采用 10200mAh 的大电池,能保证优秀的续航。
对平板来说,前摄可能比后摄更重要
先来看后摄,Pad Pro 12.6" 首次搭载了双摄,广角和超广角镜头,我也分别拍了样张。
妥妥的「扫个码」水准,但怎么说呢,「扫个码」水准对平板来说也绝对够用了,平板后摄的应用场景主要也就是拍拍课件 PPT 而已(笑)
另外,拍照也支持添加水印,但我选择关闭,至于为什么 请往下读……
前摄就很有意思了,Pad Pro 的前摄都放在了平板的长边(也就是横向握持时的上边框)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呢?在视频会议时,无疑能展现出自然得多的效果,目前高端平板里也只有 iPad Pro 还放在短边了。
终于…终于,还是进入了这部分内容,我要泼一大盆冷水了,小新 Pad Pro 12.6" 唯一让我失望的部分就是系统和 UI,我先说缺点吧。
如果说 MIUI For Pad 是「差强人意」的正确用法,那么 ZUI 13 就是「差强人意」的常见错误用法了,实在是让人有些失望。
别说 iPadOS 了,就算是最近风评一般的 MIUI For Pad,如果给小新 Pad Pro 12.6” 换上,那都将绝杀,可惜换不得…
在激活过程中我就发现了 ZUI 13 的两个问题,一是激活过程中没有给任何「从其他设备导入」的选项,虽然 MIUI For Pad 在激活时也没有,但进入系统后有专门的应用可以方便地从任何安卓设备导入数据,而 ZUI 13 则是在进入系统后也没有途径提供这项操作(其实这个问题还不算大)
第二个问题就很离谱了,激活过程中居然没有提示我录入指纹?我反复确认了几次,Pad Pro 12.6" 是支持锁定键指纹识别的呀,假如说这是小新首款带指纹识别的平板 那也情有可原,问题是 Pad Pro 11.5" 也有指纹识别呀(或许有 Pad Pro 11.5" 的朋友能告诉我激活时是否有提示录入指纹吗?)
而且有时会莫名其妙地不主动识别指纹(不是无法识别 是压根没启动识别流程)就……非常奇怪
熄屏显示不支持自定义,而且可选的样式很少(都不太好看)但这就算了,我到现在也没弄清熄屏显示的触发条件是什么…有时有 有时又没有
前面拍照我不是没开水印吗?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它的水印是下面这样……实在太丑了……丑就算了,毫无设计感的「XiaoXin Pad Pro 12.6」是什么鬼!我是想给联想的朋友留点情面的,但看到这个拍照水印我必须吐槽了……
然而 上面这些都不是重点,ZUI 13 最大的缺陷是,防误触 等于没有(对的 不是约等于没有 而是完全就没有)就很迷惑…
小新 Pad Pro 12.6" 边框这么窄,却不支持防误触,而且是手指哪怕一丁点放在屏幕上,平板就会变得完全无法操控。相比之下,iPadOS 即便是大半个手掌直接压在屏幕上,另一只手也能正常操控平板,两者差距还是很大的。
话说我拿了别人的平板,还说这么多 ZUI 13 的坏话,会不会被联想的朋友拉黑啊(呜呜呜)所以大家看到这里就点个赞支持一下诚实敢说的孩子吧(逃)
好了好了,说了这么多缺点,也该说优点了。
ZUI 13 整体还是及格的,我没用过 ZUI 12,但听雪宝说 ZUI 13 相比 ZUI 12 已经提升很大了,而且也确实像宣传所说的那样,绝对够「快」,各种动画绝不拖沓。
支持拿起亮屏、双击亮屏(之前还误以为不支持 结果发现是没找到)还支持效果类似 Windows Hello 的「接近设备时亮屏」,我试用了一下 效果很不错!
小窗、分屏等功能也都是齐全的,不错
此外,隐私保护方面的新功能也很不错(截图晚点放)
还有 4 个和「电脑」相关的模式
这个电脑模式很不错,界面更接近 Windows,也支持窗口堆叠、调整窗口大小
除了电脑模式,Pad Pro 12.6" 还支持连接显示器进行输出,我借用朋友的 4K 显示器试用了这个功能,效果比预想中好得多!它的 USB-C 接口支持 USB 3.1 Gen2 协议,因此连接屏幕时会有很优秀的显示表现和低延迟。
连接显示器时支持拓展模式,即平板本身保持平板模式,显示器以「电脑模式」显示,而不是只能傻乎乎地镜像(说你呢 iPad)
小新 Pad Pro 12.6" 还支持平板投屏到 PC,使用 PC 操控平板;以及反过来的平板作为 PC 副屏、拓展 PC 显示内容(PC 端需运行「超级互联」应用)
不过因为我用的是 Mac,这两个功能就没有进行测试(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建议联想的朋友顺便寄台笔记本给我 逃)这部分大家可以看看其他博主的测试~
小新 Pad Pro 的键盘保护壳很值得说道说道,因为它采用相当少见的设计,是我认为目前的最优解之一,而且也是这次 Pad Pro 12.6" 给我最大的惊喜。
分两种,较常见的是老款 iPad Pro、华为 MatePad Pro、小米平板 5 等都在用的形态(前两者可提供 2 个角度,后者只可提供 1 个角度)这个设计的缺点自然是不能自由调角度,而且因为平板卡位的凹槽占用了键盘纵深 不可能有空间放下触控板;当然好处是较轻便、也不需要在平板上做辅助部件(继续往下读就懂了)
较少见的是 Surface 独占的形态——键盘上不带凹槽,而是由平板自身带的铰链支架对平板进行支撑,这样的缺点是需要在平板上做辅助部件(厚度、重量、工艺难度是一类问题,可靠性和维修难度也是一类问题)优点自然是可以调整角度、也有纵深空间放下触控板
当然,最新的键盘形态不同于上面两种,那就是 2020 iPad Pro 带来的悬浮妙控键盘,这种新形态集合了上面两种的优点——可以随意调整角度、不需要在平板上增加额外部件、也有足够空间放下触控板,当然也带来了新的缺点——因为需要把平板「稳住」自然就会很厚重,而且价格太高了(12.9" 款要卖 ¥2699,都能买一台 2021 iPad 了)
那么小新 Pad Pro 12.6" 的这种形态呢?
非要挑一个短板的话,这种形态的键盘需要的前后纵深比较长
除了这点之外,这种键盘形态可以说是无敌!
在小新 Pad Pro 之前,有且只有三星做过类似的形态,但那款键盘要卖 ¥1699,小新 Pad Pro 12.6" 这款直接把价格打到了 ¥599,三分之一的价格 非常实惠,强烈推荐想买 Pad Pro 12.6" 的朋友入手一款!
而且 Pad Pro 12.6" 这款键盘还新支持了蓝牙功能,不仅可以吸附在平板上使用,也可以连接蓝牙使用,非常方便。
键盘本身手感也很优秀,键程挺长,下端弧形的键帽也会给人一种在用联想笔记本的感觉,很有趣。
这次的触控笔也升级了,小新触控笔二代,体验也还不错,而且还能悬浮显示笔尖位置,很有趣~
但更有趣的是这个提示!触控笔长期未使用且未吸附时,系统会询问「您的手写笔还在吗?」可以说是很贴心了(我的米板触控笔就被我不小心弄丢了 要是有这个功能说不定不会丢)
小新 Pad Pro 12.6" 给我的感觉很清晰——除了 ZUI 13 欠点火候,其他方面都很优秀,特别是外观、屏幕、键盘,都做到了这个价位、甚至是所有安卓平板内的顶尖水准。
更多测评内容,还请稍安勿躁,我一定尽快更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