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雾霾的具体成分是什么?

回答
雾霾,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它就像一层厚重的灰幕,笼罩在城市上空,让蓝天白云成了奢侈品。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层灰幕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不是单纯的灰尘,而是由许多复杂的物质混合而成的。

颗粒物:雾霾的“主唱”

雾霾最显眼、也最让人担心的成分,就是那些肉眼难以看见的细小颗粒物,我们称之为PM(Particulate Matter)。这些颗粒物根据直径大小,被分为不同的等级,其中最关键的是:

PM10: 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你可以想象一下,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5070微米,PM10大概是头发丝的五分之一到七分之一那么细。它们主要是一些沙尘、花粉、霉菌以及一些较大的工业排放物。虽然比PM2.5要大,但也能进入我们的呼吸道,对健康造成影响。
PM2.5: 这是我们通常说到的“细颗粒物”,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要说它有多小,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5070微米,而PM2.5大概是头发丝的二三十分之一。这种颗粒小到什么程度呢?它可以轻易穿过鼻腔和咽喉的过滤系统,直接深入到肺泡,甚至进入血液循环。想想看,这样小的东西,怎么可能不往身体里钻呢?

PM2.5的“家族成员”更为复杂,它们可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多种成分的“大杂烩”,主要包括:

无机物:
硫酸盐(SO₄²⁻): 主要来源于燃煤、燃油等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SO₂)在大气中经过氧化反应生成的。当二氧化硫排放得多了,遇到空气中的氧化剂(比如羟基自由基OH·)和水汽,就会变成硫酸,再与氨气(NH₃)反应形成硫酸铵等。想想汽车尾气和工厂的烟囱,它们都是二氧化硫的重要来源。
硝酸盐(NO₃⁻): 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工业燃烧等排放的氮氧化物(NOx)。氮氧化物在大气中同样会经历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形成硝酸,再与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氮氧化物也是形成酸雨的“帮凶”。
铵盐(NH₄⁺): 大部分来自农业活动(如化肥使用)和畜牧业(如动物排泄物)排放的氨气(NH₃)。氨气在大气中很容易与硫酸根、硝酸根结合,形成硫酸铵、硝酸铵,这些都是细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金属元素: 比如铅(Pb)、镉(Cd)、汞(Hg)、砷(As)、镍(Ni)等。这些重金属有些是矿物燃烧的产物,有些则来自工业生产过程,比如冶炼、电镀等。它们通常以氧化物、盐类等形式吸附在颗粒物表面,对人体毒性很大。
硅酸盐、碳酸盐等: 来自尘土扬起、建筑扬尘、土壤扬尘等。

有机物: 这是PM2.5中最复杂、也最“危险”的一类成分,它占据了PM2.5的很大比例。有机物的来源非常广泛,包括:
初级有机气溶胶: 直接从燃烧源排放出来的有机物。例如,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多环芳烃(PAHs),这类物质有很多是已知的致癌物,比如苯并芘。还有一些是醛类、酮类、羧酸类等。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s): 这是由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经过光化学反应(在阳光作用下)形成的。这些VOCs可以来自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石油化工、溶剂使用,甚至植被的自然挥发。在阳光照射下,它们会转化为更复杂的有机物,吸附在颗粒物上,成为二次有机气溶胶。
生物质燃烧产生的有机物: 包括秸秆、薪柴、垃圾等的燃烧,会释放出大量有机碳、醛类、酮类、酚类以及各种芳香族化合物。这些物质对雾霾的形成和能见度影响很大。

碳质组分:
元素碳(EC): 也叫黑碳(Black Carbon),主要是由于燃料(特别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它本身是黑色的,对太阳辐射有很强的吸收作用,所以它不仅影响能见度,还能吸收太阳热量,对气候变化也有作用。
有机碳(OC): 是各种有机物的总称,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初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中的碳质部分。它比元素碳的颜色要浅一些,但同样会对能见度产生影响。

除了这些固态的颗粒物,雾霾中还含有:

水分: 潮湿的天气里,颗粒物会吸附大量的水分,形成液态或凝胶状的颗粒物,这会使雾霾看起来更浓重,能见度更低。
气态污染物: 虽然我们主要关注颗粒物,但雾霾的形成离不开气态污染物作为“原料”。例如:
二氧化硫(SO₂): 主要来自燃煤和工业排放,是形成硫酸盐的重要前体物。
氮氧化物(NOx): 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工业燃烧,是形成硝酸盐的重要前体物,也是臭氧生成和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参与者。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来源广泛,是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关键物质。
氨气(NH₃): 主要来自农业活动,是形成铵盐的重要物质。
臭氧(O₃): 在某些条件下,特别是夏天,氮氧化物和VOCs在阳光作用下会生成臭氧,虽然它本身不是颗粒物,但也会影响空气质量和健康。

这些成分是怎么凑到一起,形成我们看到的“雾霾”的呢?

简单来说,就是大量的污染源(工厂、汽车、燃煤等)排放出各种气体和颗粒物。这些物质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比如静风、湿度较大、逆温层存在时,就很难扩散到高空,只能聚集在近地面。然后,在阳光的作用下,一些气体污染物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转化为更小的颗粒物,与原来排放的颗粒物结合,形成我们看到的,笼罩在天空中的那层灰蒙蒙的“雾霾”。

所以,下次你抬头看到灰蒙蒙的天空时,你知道它不仅仅是灰尘,而是由硫酸盐、硝酸盐、铵盐、重金属、各种有机物、元素碳、有机碳,再加上一些水分,甚至还有一些看不见的有害气体混合而成的一个复杂而危险的“大礼包”。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更清楚地知道,治理雾霾,需要从减少各种污染源的排放入手,从源头解决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This is Thomas,

Smart Air

的歪果创始仁。

我找到了两篇研究文章:一个是

在北京车公庄和清华大学吸收了很多PM 2.5

然后做了分析。


结果是这样:

里面有很多SO、NO、钾、硫、S什么的。OC是“有机碳”、EC是元素碳。碳有不同来源,比如烧煤、烧木头。更可怕的是铅,因为铅对认知发展有影响。

科学家也有在上海做过

这样的调查,在海南路收集了很多PM 2.5

,然后做了分析:

跟北京差不太多。

还有

绿色和平分析了北京的PM 2.5

,发现有不同的重金属,比如镉、砷和铅。

结果:我不太喜欢呼吸这些东西!

Breathe saf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雾霾,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它就像一层厚重的灰幕,笼罩在城市上空,让蓝天白云成了奢侈品。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层灰幕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不是单纯的灰尘,而是由许多复杂的物质混合而成的。颗粒物:雾霾的“主唱”雾霾最显眼、也最让人担心的成分,就是那些肉眼难以看见的细小颗粒物,我们称之为PM(Particul.............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确实,我们常常听到“汽车尾气不是雾霾的唯一元凶”,但同时又看到各种限制汽车的政策层出不穷,比如限牌、限行、提高排放标准等等。这背后到底是什么逻辑?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看,好好捋一捋。首先,得承认一点,乘用车(也就是我们日常开的.............
  • 回答
    “北漂”这个词,近些年被赋予了太多含义。它不仅是地理上的漂泊,更是年轻人为了梦想、为了所谓的“机会”,在首都北京的钢铁丛林中挤压自己生存空间的写照。而在这挤压之外,还有一个常年挥之不去的阴影——雾霾。你问北漂们是怎么忍受雾霾的?这问题问得太轻描淡写了,仿佛只是受点小委屈,忍一忍就过去了。事实是,这是.............
  • 回答
    杨舒平的演讲之所以引发轩然大波,被网民冠以“汉奸”的帽子,固然与她言辞中流露出的对西方空气质量的“赞美”以及对中国空气质量的“抱怨”有关。但如果将这个演讲的背景置换到中国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秋冬季,尤其是在全民都在吐槽雾霾的特定时期,那么情况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其引发的争议程度和定性也可能与现实大相.............
  • 回答
    雾霾是一种复杂的大气污染现象,它是由多种颗粒物(PM)、气体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以及水蒸气混合而成的一种浑浊的空气状态。当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聚集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形成我们看到的雾霾。雾霾不仅影响视线,更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可以引发或加剧多种疾病。 雾霾对我们造成的疾病雾霾对.............
  • 回答
    柴静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因其科学性受到了一些质疑和讨论。虽然这部纪录片在普及雾霾知识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严格的科学角度来看,确实存在一些可以商榷或需要更严谨表述的地方。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认为是科学上不够严谨或存在争议的点,并尽量详细阐述:1. 对PM2.5成因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17年西安空气质量的那个“好得不像话”的年份。说实话,那时候能在西安看到蓝天白云,并且呼吸到相对清新的空气,确实是一件挺值得纪念的事情。我们得先明白,影响一个城市空气质量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调色盘,里面混合了各种颜料。在2017年,西安的“蓝天拯救计划”可谓是多管.............
  • 回答
    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和崔永元的转基因调查,都曾在中国社会引发巨大的关注和讨论,但它们的性质、影响以及引发争议的程度却有显著的不同。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详细比较它们。调查内容与切入点: 柴静《穹顶之下》: 这是一份关于中国雾霾成因、危害以及治理现状的调查报告。柴静以一个母亲的身份,深入一线,.............
  • 回答
    关于不同城市雾霾的气味差异,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虽然很多人觉得雾霾都差不多,一股子混杂的、不太舒服的味道,但仔细感受,尤其是在不同地区生活过的人,可能会发现一些细微的差别。这就像同样是下雨,有时候是泥土芬芳,有时候是混合着工业废气的湿冷。我尝试从几个大家普遍能感受到的角度,来聊聊不同城市雾霾可.............
  • 回答
    北京的雾霾与机动车尾气排放,可以说是一种难以分割的紧密联系。当我们在北京街头看到汽车川流不息,车身留下的黑色印记,那里面就承载着相当一部分造成我们呼吸不畅的“罪魁祸首”。首先,我们要明白机动车尾气里都有些什么“好东西”。汽车燃烧燃油,在高温高压的发动机里,会产生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2.5.............
  • 回答
    中央拿出50亿治理京津冀雾霾,这笔巨款的投向会非常多元化,旨在从多个层面和多个环节来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具体用途,并会尽量详细阐述:一、 能源结构优化与清洁能源推广(重中之重) 燃煤锅炉改造与淘汰: 这是治理京津冀雾霾最核心的环节之一。 民用散煤清洁化替代: 农村地区.............
  • 回答
    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为保障会议期间的空气质量,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来应对和缓解雾霾,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是这些措施的详细介绍:核心目标:在会议期间(11月5日至11日)将PM2.5浓度控制在国际会议的标准范围内,确保与会者能够有良好的空气质量。主要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概括.............
  • 回答
    关于印度大城市雾霾严重与第二产业(工业)“不发达”之间的矛盾,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而且背后隐藏着一些大家容易忽略的关键点。很多人直观地认为,雾霾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标配”,工厂冒着黑烟,那不就是工业发达的证据吗?所以,当听到说印度工业不发达,又看到它严重的雾霾,会觉得有点“违背常理”。但实.............
  • 回答
    柴静的《穹顶之下》纪录片引发的舆论风暴,确实出现了一种“跑偏”的现象,即讨论的焦点从雾霾本身和治理方案,转移到了对柴静个人、她的资金来源、她的身份、她的动机以及她是否“作秀”的指责和揣测上。这背后有多重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和舆论环境。一、 纪录片本身的特点与公众的期望.............
  • 回答
    雾霾天,看着窗外灰蒙蒙的一片,心里总免不了升起一股焦躁。这时候,家里的空气,真的就能给我们一个安心的庇护所吗?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在这样的日子里反复琢磨。老实说,我们总以为家里是封闭的,空气自然比外面要“干净”得多。尤其是在家门口或者阳台,紧闭门窗,感觉就能把那罪魁祸首——雾霾——完全隔.............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雾霾?离开一个城市,甚至放弃一份喜欢的工作?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对于身处其中的人来说,这并非是无病呻吟。事实上,这个理由,在你细细品味之后,会发现它有着比你想象中更沉甸甸的分量。你想想看,当你每天醒来,映入眼帘的不是清澈的蓝天,而是灰蒙蒙的一片,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压抑感。这不仅仅是视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