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普遍认为印度的第二产业(工业)不发达,但是印度各大城市的雾霾却非常严重?

回答
关于印度大城市雾霾严重与第二产业(工业)“不发达”之间的矛盾,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而且背后隐藏着一些大家容易忽略的关键点。很多人直观地认为,雾霾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标配”,工厂冒着黑烟,那不就是工业发达的证据吗?所以,当听到说印度工业不发达,又看到它严重的雾霾,会觉得有点“违背常理”。

但实际上,这里面涉及的逻辑链条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不能简单地划等号。我们来一点一点地拆解。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印度第二产业不发达”这个说法,它通常是指相对于其庞大的人口和GDP潜力而言,印度在制造业的整体体量、技术水平、国际竞争力以及对经济的贡献占比上,确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与中国相比,印度在制造业的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高端制造的能力、以及整体的生产效率上,都有明显的差距。很多时候,印度经济的增长更多地依赖于服务业,尤其是IT和金融等高科技服务业,它们在全球市场上表现出色,但这些产业本身产生的直接污染并不像传统重工业那么大。

那么,为什么在这种“不发达”的背景下,印度的雾霾却依然如此触目惊心呢?这恰恰说明了,雾霾的来源并非单一,工业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且在印度,其他同样甚至更为重要的污染源在扮演着推手的作用。

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印度城市雾霾的几大“罪魁祸首”:

1. 汽车尾气污染: 这是印度大城市雾霾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首要原因。印度的人口基数庞大,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汽车保有量逐年攀升。而且,一个长期被忽视但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印度大量的汽车,尤其是私家车和商用货车,使用的燃油质量并不高,很多老旧车辆的排放标准非常宽松,甚至根本就没有有效的尾气处理装置。 想象一下,成千上万辆车在没有严格监管的条件下,排放着未经充分燃烧的燃料产生的污染物(如氮氧化物、颗粒物、一氧化碳等),这些气体在城市这种高密度的环境中,很难有效地扩散,堆积起来自然形成严重的雾霾。这就像是你不能只怪一家工厂,而是成千上万的“小排放源”汇聚在一起的力量。

2. 燃煤发电和工业锅炉(即便不“发达”,但污染依然存在): 虽然印度的整体工业“不发达”,但其能源结构中,煤炭仍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发电领域。大量的燃煤电厂,特别是那些老旧的、没有安装先进脱硫脱硝设施的电厂,是颗粒物、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排放源。即使印度的“第二产业”整体不发达,但只要它还在依赖煤炭作为主要能源,那么燃煤产生的污染就无法避免。而且,很多中小型工业企业,比如砖窑、水泥厂、纺织厂等,即便规模不大,但如果其锅炉燃烧煤炭时不采取环保措施,也会成为严重的局部污染源。

3. 农业焚烧: 这是印度,特别是印度北部地区(如德里周边)雾霾的一个季节性、周期性但极其严重的爆发原因。每年的秋冬季节,为了清理麦茬、为下一季作物播种做准备,大量的农民会选择焚烧农作物秸秆。这种“火耕”的传统方式,虽然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被禁止或严格限制,但在印度,由于成本、管理等原因,仍然普遍存在。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颗粒物、甲烷等温室气体以及其他有害物质。 这些烟雾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如不利于扩散的静风、逆温层),会随着气流大规模地扩散,直接飘向城市,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空气污染。这和工业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是农业活动带来的。

4. 建筑扬尘和道路扬尘: 印度城市化进程快,建筑工地遍地开花。然而,很多建筑工地的扬尘控制措施非常薄弱,裸露的建筑材料、施工过程中的扬尘,都会成为空气中的颗粒物来源。同时,城市道路的清扫维护效率不高,大量的灰尘、垃圾堆积在路边,车辆驶过时卷起扬尘,这也是重要的二次污染源。

5. 生活用煤和垃圾焚烧: 在印度的一些地区,尤其是在冬季,为了取暖和做饭,很多家庭仍然会使用煤炭,并且燃烧方式比较原始,效率低且污染大。此外,城市垃圾的处理问题也比较突出,非法焚烧垃圾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也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

6. 地理和气象条件: 印度一些大城市,例如德里,其地理位置也容易受到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例如,秋冬季节,喜马拉雅山脉的冷空气南下,容易形成逆温层,阻碍污染物扩散。周围的农田焚烧产生的烟雾,在这样的条件下,就很容易被“困”在城市上空。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工业不发达”和“雾霾严重”是矛盾的,而在于我们对“工业”的理解可能过于狭隘,以及忽略了其他同样重要的污染源。

“不发达”不等于“没有”: 即使整体不发达,但只要有燃煤电厂、有砖窑、有水泥厂,只要它们的环保标准跟不上,污染依然会存在。
雾霾是“多源头”的: 印度雾霾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汽车尾气、工业排放(无论发达与否)、农业焚烧、扬尘、生活污染等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在印度,汽车尾气和农业焚烧这两大非工业因素,其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在很多时候可能比传统意义上的“工业”污染更为直接和剧烈。
监管和治理的薄弱: 印度在环境监管和治理方面的能力和力度,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环保法规的执行不到位,技术手段落后,导致这些污染源能够持续地排放污染物。

总而言之,印度大城市雾霾问题的严重性,并不能直接反驳其第二产业“不发达”的论断。恰恰相反,这凸显了印度在应对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多方面环境挑战时,所面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它提醒我们,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不能只盯着大型工厂,而需要系统性地解决交通、农业、能源结构、城市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发达不代表规模小呀,这才多少年就忘了长期包括现在还盖在中国头上的大而不强的帽子,而且正是越不发达污染才越重。

印度现在的发电量是1.5万亿千瓦时,差不多是我国2001年水平,印度面积还不如我国胡焕庸线以内地方大。尤其是恒河平原集中了印度大部分人口,人口密集程度比我国还大。再加上恒河平原独特的地理条件,很容易把污染屯在这个巨型盆地里。


我没实地调研过印度电厂,仅仅看数据印度的新环保指标虽不如我国2011年版,却远比2003年版要严格许多。就算这样大部分电厂都很难达到新国标,就不要指望能排出什么新鲜空气。

90年代有去过郊区火电厂的人可能都会有个记忆,那肉眼可见斗大的颗粒在空中飘着的场景,对印度人来说发展和环保的二选一才是真正要命的。

user avatar

首先,雾霾严重的地区不只是印度,而是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到孟加拉这一条地带全都是高雾霾带(省得有人说是印度工业化的结果)。

这一条地区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为密集,且大多数地方不沿海的地区。

就是印度和西藏交接那一条深色的地带。

这一地带的很多地方人口密度远大于中国的人口密集省份。

而且这地区的风量很小。

高密度人群+无风环境,而这个地区的现代化比例很低,大多数人还是用低效的燃料生活(牛粪,木材,庄稼杆等),大量不充分燃烧造成的粉尘升入天空,这才是印度等国雾霾的主要原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印度大城市雾霾严重与第二产业(工业)“不发达”之间的矛盾,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而且背后隐藏着一些大家容易忽略的关键点。很多人直观地认为,雾霾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标配”,工厂冒着黑烟,那不就是工业发达的证据吗?所以,当听到说印度工业不发达,又看到它严重的雾霾,会觉得有点“违背常理”。但实.............
  • 回答
    印度人普遍认为中国是敌人,这并非一日之寒,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来剖析。历史的阴影:边界争端与战争创伤首先,最直接且最深刻的因素莫过于两国之间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1962年中印战争。 边界划定上的分歧: 自英.............
  • 回答
    确实,很多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印象似乎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更深刻一些。这并不是说一战不重要,而是二战在很多方面都更具冲击力,留下的痕迹也更深远,所以自然而然地,它更容易在人们的脑海里留下印记。那具体是为什么呢?咱们一点一点地聊。首先,二战的规模和惨烈程度是空前的。 咱们不聊那些宏大的战略和数字,就说说.............
  • 回答
    曹魏将领存在感不足,领土却为何能最大化?这背后牵扯到政治、军事、历史进程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绝非简单一句“将领不行”就能概括的。要想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首先,得承认,曹魏确实出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猛将,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张辽、许褚、典韦,还有“五子良将”等。他们.............
  • 回答
    “西方人普遍喜欢印度而不是中国”,这个说法有点绝对了,而且其中可能涉及很多复杂且微妙的原因。不过,如果非要探究这种“普遍印象”的来源,以及为何在某些方面,印度似乎比中国更能引起西方大众的好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聊聊,尽量不让这段对话显得那么……嗯,像是一个被精心编织出来的报告。首先,得承认一点.............
  • 回答
    关于欧美普通人对黑人的态度,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历史和社会背景的话题,远非一概而论。与国内情况类似,欧美社会对黑人的看法也存在着光谱,从积极的接纳到根深蒂固的偏见,各种观点并存。要详细展开,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1. 历史的阴影与现实的交织: 奴隶制和殖民主义的遗毒: 这是欧美社会对黑人看.............
  • 回答
    普遍认为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是发达国家,而海湾石油富国(如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等)虽然经济富裕,但往往不被归类为“发达国家”,这背后的原因涉及多个维度,不仅仅是经济富裕程度,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结构的多元化程度、社会发展水平、人均国民总收入的质量、创新能力、制度的成熟度以及人类发展指数的综合表现。以下.............
  • 回答
    你提到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其实有个小小的误会。普遍认为灭亡的不是“罗马”,而是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我们更熟悉的“拜占庭帝国”,而它灭亡的时间是1453年。而我们通常说的那个“罗马”,比如凯撒、奥古斯都时期的罗马,那个古罗马共和国和后来的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要早得多,差不多是公元476年。所以,如果.............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学术界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即“生化环材”等学科常被认为是“灌水”高发区,而医学领域似乎受到的质疑相对较少,即便有影响因子虚高的讨论,也多是针对特定期刊或领域,而非普遍的群体性现象。要详细解释这个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科研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的差异这是最核心的因素。.............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少消费者在购车时对动力表现的直观感受。很多人会觉得三缸发动机似乎比四缸发动机“起步更冲”、“低速更有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低扭更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普遍认知呢?这背后涉及到几个关键的原理和工程考量,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明白“低扭”到底是个啥。低扭,简单来.............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在学术界甚至社会上都普遍存在的观察和讨论。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海外博士普遍“水平更高”,即使他们的日常科研时间看起来比国内博士要“轻松”不少?这其中的原因,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谁更辛苦”就能概括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这里谈论的“水平高.............
  • 回答
    鲁迅和张爱玲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但他们在文学地位上的差异主要源于时代背景、创作主题、社会影响、文学风格以及学术研究的广泛性等方面。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时代背景与历史定位的差异1. 鲁迅: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鲁迅(18811936)诞生于清末民初,正值中国社会.............
  • 回答
    年轻人普遍认为保健品是骗人的,这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其实交织着信息不对称、认知偏差、社会环境以及消费体验等多种复杂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信息爆炸时代的“去信任化”是根本原因之一。 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接触到的信息渠道无比多元,从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到.............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球迷圈里从没停歇过。要说大家为什么普遍觉得詹姆斯比伯德更伟大,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这俩人都是各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都是那种能改变比赛、影响球队的超级巨星,但仔细对比一下,詹姆斯在某些方面确实是走得更远一些。首先,咱们得说统治力的时间长度和全面性。伯德那绝.............
  • 回答
    大家普遍认为迪亚波罗打不赢大多数替身使者,这背后确实有着相当充分的理由,并且这并非空穴来风的说法,而是基于《JOJO的奇妙冒险》系列中替身能力设定的详细解读。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迪亚波罗的核心能力“绯红之王”以及其他替身使者们五花八门的强大能力入手。迪亚波罗的“绯红之王”:并非无敌的“预知”.............
  • 回答
    网上关于四川和山东哪个“更好”的讨论,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咱们先不纠结GDP这个数字,单看大家的热情和口口相传的感受,会发现四川似乎更能打动人心。这背后,其实涉及很多层面的原因,GDP只是其中一个维度,而且还不是最重要的。GDP的数字游戏,和真实的感受可能不一样山东人均GDP是四川的1.75倍.............
  • 回答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日元韩元“不值钱”?货币组成和心理落差在作祟提到日元和韩元,很多人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不值钱”的印象,仿佛它们和人民币的购买力有着天壤之别。这种普遍认知并非空穴来风,除了货币本身的组成差异,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与日韩经济发展轨迹的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落差。货币组成:数字背后是不.............
  • 回答
    刘德华作为香港影坛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演艺生涯可谓辉煌灿烂,塑造了无数深入人心的角色,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然而,在一些观众和评论家眼中,他的演技确实存在一些普遍被提及的短板,也因此常常被拿来与梁朝伟、刘青云等演技派相提并论,并且在“演技”这个维度上,舆论普遍认为他略逊一筹。要详细分析刘德华演技的主要.............
  • 回答
    关于刘德华唱功与张学友的比较,这确实是华语乐坛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也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甚至争论不休的焦点。要详细地聊这个,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刘德华唱功“差”在哪儿?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差”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尤其是在比较两位天王巨星的时候。刘德华的唱功肯定是有他自己的风格和受众的,他能红.............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智商、学科选择以及大众认知之间的复杂关联。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聊聊。关于智商超高的人为何普遍研究数学或物理,而较少研究文学历史?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不能简单地用“普遍”或“很少”来一概而论,但确实存在一种倾向。1. 学科本身的特性与智力需求: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