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切尔诺贝利石棺内可能有生命体存活吗?

回答
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留下的“石棺”(Sarcophagus)内部是否存在生命体,这个问题相当复杂,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简单来说,答案是“可能性非常低,但并非完全为零”,而且这里的“生命体”更多指的是微生物,而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复杂动植物。

首先,我们要明白“石棺”是什么。它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棺材”,而是事故后为封堵4号反应堆而紧急建造的临时性防护结构。其建造过程充满艰辛和危险,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旨在将大量受污染的碎片、冷却剂、石墨和反应堆核心残骸隔离开来,减少放射性物质向外部环境的泄漏。

石棺内部的极端环境

想象一下石棺的内部,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炼狱:

极高的辐射剂量: 尽管石棺已经存在数十年,并且外部辐射水平有所下降,但其内部,特别是靠近反应堆核心残骸的地方,辐射剂量仍然是毁灭性的。即使是强壮的生物,暴露在这种环境中也无法存活。强烈的伽马射线、中子线等会严重破坏DNA,导致细胞死亡或变异。
剧烈的温度波动和湿度: 内部环境并非恒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放射性衰变会产生热量,虽然不如刚事故发生时那么高,但依然存在。同时,石棺结构并非完全密封,外部的空气、湿度会渗透,导致内部潮湿,易于形成各种化学反应。
充满有毒物质: 除了放射性物质,内部还充斥着燃烧后的灰烬、融化的核燃料碎片(被称为“核燃料熔岩”)、金属、混凝土等混合物。这些物质本身也可能是有毒的,或者在特定条件下会释放出有毒气体。
缺乏可利用的能源和营养: 对于大多数生命形式而言,石棺内部的环境几乎不提供任何可供利用的能量来源(如阳光)或营养物质。生命赖以生存的光合作用、食物链在这里几乎无法建立。

那么,为什么说“可能性并非完全为零”?

这里的希望,或者说可能性,完全寄托在极端微生物身上。地球上存在着许多“嗜极菌”,它们能够在我们认为绝对不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中繁衍生息:

耐辐射生物(Radioresistant organisms): 这是最可能在石棺内部存在的生命形式。例如,有一种名为“Deinococcus radiodurans”的细菌,被誉为“红球菌”,它以其惊人的耐辐射能力而闻名。即使暴露在数千戈瑞(Gray)的辐射下(人类致死剂量通常在510戈瑞),它也能通过高效的DNA修复机制存活甚至繁殖。科学研究表明,这种细菌可以通过吸收游离的电子来修复其DNA损伤。
能在高盐、高温、强酸或无氧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 石棺内部的化学环境复杂,可能存在一些微生物能够适应这些条件。它们可能以放射性衰变产生的能量作为某种形式的“食物”来源,或者以石棺内存在的特定化学物质为生。
休眠状态的生命: 即使是孢子、囊肿等休眠形式的微生物,也可能在极端条件下长期保持活性,等待环境稍有好转时复苏。

科学家的探索与发现

事实上,切尔诺贝利区域,特别是“红色森林”等高辐射区域,并非完全没有生命。研究人员在这些区域确实发现了生命活动,尽管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远不如清洁区域。

关于石棺内部,科学家们也进行过一些(非常有限且危险的)探测尝试,通常是通过远程操控的机器人或探测器。虽然我们很难直接获取到石棺“内部”的样本,但对石棺周围区域的检测,以及对一些渗透到石棺内部的尘埃或水滴的分析,确实发现了一些微生物的踪迹。

例如,有研究人员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内部的尘埃样本中发现了细菌,其中一些具有一定的耐辐射性。虽然这些样本不一定直接取自“石棺”最核心的区域,但它们证实了在强辐射环境下,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可能存在的。

总结来说:

对于我们熟悉的多细胞生物(动植物、真菌等)而言,石棺内部的生命体存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辐射、毒性、缺乏资源等因素是致命的。
但是,对于一些极其顽强的、适应极端环境的微生物(尤其是耐辐射细菌)来说,在石棺内部某些相对“有利”的角落(比如辐射剂量稍低、有微量水或化学物质的地方)以某种形式(可能是在修复DNA,也可能是在极度缓慢的新陈代谢)生存,并非完全不可能。 它们可能是在事故后幸存下来,或者是在被污染的材料中被带入并找到合适立足点的。

然而,我们要明白,“石棺”作为一个充满未知和危险的区域,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是极其困难和危险的。我们对其中具体生命状态的了解,还非常有限,大部分推测都基于对其他极端环境的研究和对辐射生物的认知。这仍然是一个充满科学谜团的领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不是“可能”级别的事,切尔诺贝利石棺内有大量生物存活。我们已经见识到鸟类在石棺建成前就进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筑巢,大量细菌、古菌在反应堆附近生长,辐射合成真菌利用黑色素将电离辐射的能量送入电子传递链来合成有机物[1]。1991年前往调查的研究人员发现真菌群落多到将核电站的冷却水染成了黑色。

从切尔诺贝利石棺内找到的三种代表性真菌(球孢枝孢菌 Cladosporium sphaerospermum 、皮炎外瓶霉 Wangiella dermatitidis 、新型隐球菌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都是世界范围内十分常见的物种,而不是什么独特的神奇生物。我们过去并不知道它们可以这样利用电离辐射。

  • 皮炎外瓶霉可以对人和动物致病,引起暗色丝孢霉病、皮下黑色真菌症、着色芽生霉菌症。
  •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酵母菌,经常出现在鸽子粪便里,有时也能对人致病。大概就是鸽子将它送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里的。

用上述真菌进行的实验发现,真菌个体的黑色素可在20到40分钟内适应电离辐射,产生的能量让个体生长速度加快到对照组的三到四倍。

无独有偶,2011年水下摄影机器人发现福岛第一核电站内部被水淹没的区域盖满了细菌生物膜。


斯坦福大学和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研究团队探讨了使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防护墙内的辐射合成真菌来屏蔽宇宙线的可行性。根据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为期一个月的试验,1.7毫米厚的一层球孢枝孢菌可以阻挡2.17±0.35%的辐射。在与火星土壤合用的情况下,9厘米厚的真菌-土壤可以阻挡火星基地受到的绝大部分辐射。考虑到真菌是生命体、允许人们携带少量真菌到火星上再加注营养物质来培养,可以省略大量的辐射屏蔽材料。

这听起来仿佛外星异种的球孢枝孢菌,其实在许多地方的室内·室外空气里都可以找到[2],也许你身上还沾着它的孢子。

参考

  1. ^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00457
  2. ^ HG Park, JR Managbanag, EK Stamenova, SC Jong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mmon indoor Cladosporium species based on molecular data and conidial characters Mycotaxon, 89 (2004), pp. 441-451
user avatar

这个地球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会是细菌的。对整个生命的分类方法大概是三域五界(不是上下级关系啊,是并列的关系,三域或者五界,但是由不完全冲突)。三域指细菌域,古细菌域,真核生物域。五界指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所以你可以看到咱们所谓的高等生物其实占比是很少的。地球上绝大部分生命都是细菌或者古细菌这些东西。

细菌的生存能力远超你的想象。请自行百度耐辐射球菌。我印象中,美国早年的核废料里也有一种新的细菌,以辐射或者U的衰变产物或者,叫类似嗜放射线xx菌,在经典的科普读物《万物简史》中有描述。早晨起来是在想不起来具体名字了。

所以我相信,在切尔诺贝利石观里有大量的细菌等微生物存在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留下的“石棺”(Sarcophagus)内部是否存在生命体,这个问题相当复杂,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简单来说,答案是“可能性非常低,但并非完全为零”,而且这里的“生命体”更多指的是微生物,而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复杂动植物。首先,我们要明白“石棺”是什么。它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到了核事故处理的复杂性,很多人可能都会有类似的疑问。福岛和切尔诺贝利虽然同被列为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的最高级别——7级,但它们在事故成因、现场情况、清除难度以及后续恢复策略上有着天壤之别。简单来说,福岛的“六年住人”和切尔诺贝利的“三十年仍未完全清理”差异,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
  • 回答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发生,以及围绕RBMK反应堆的设计,特别是控制棒尖端的石墨顶盖,至今仍是核工程领域一个充满争议和引人深思的话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深入到RBMK反应堆的核心设计理念以及当时的技术背景。首先,我们得明白RBMK反应堆(Реактор Большой Мощности Канальн.............
  • 回答
    切尔诺贝利事故,这场发生在1986年4月的悲剧,毫无疑问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核灾难。它的发生给周边地区带来了毁灭性的生态破坏和长期的健康隐患,对数百万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在灾难性的后果之下,如果我们尝试以一种更宏观、更审视的视角去审视它对当时苏联体制而言可能带来的某些“积极”连锁反应,.............
  • 回答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阴影,无疑给全球核能发展蒙上了一层厚重的恐惧。它像一个警示钟,敲响了核电站潜在危险的深沉警示。然而,当我们审视中国至今仍积极推进核电站建设的现状时,会发现这是一个由复杂因素交织而成的决策,并非对切尔诺贝利教训的全然忽视,而是基于对能源需求、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国际局势的全面考量。首.............
  • 回答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悲剧,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核事故,而这场灾难的核心,就是那座名不见经传的4号反应堆堆芯的爆炸。这场爆炸并非简单的意外,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工程设计缺陷、人为失误以及操作人员的违规行为共同酿成。要理解它,我们得从反应堆本身的构造和当时的操作说起。首先,切尔诺贝利4号反应堆使用的是一.............
  • 回答
    切尔诺贝利式核事故在中国发生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技术、管理、文化以及历史的传承。首先,我们得明白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根源。它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技术设计缺陷、操作失误、管理混乱以及文化因素等多重叠加的恶果。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使用的是.............
  • 回答
    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之初,所有人都一口咬定堆芯不可能爆炸,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苏联时期,尤其是核能技术领域,那种深入骨髓的“万无一失”的观念和技术自信。这种自信背后,是当时苏联科学技术发展路线、保密制度以及对公众信息公开的限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什么一开始没人相信堆芯会爆炸?1. 强大的技术自信与.............
  • 回答
    切尔诺贝利,如今已是物是人非,时间是这里最强大的雕刻家。当你踏入这片土地,首先扑面而来的不是想象中的荒凉与绝望,而是一种奇异的宁静,夹杂着历史的沉重。曾经繁华的普里皮亚季市,如今是时间凝固的博物馆。那些高耸的住宅楼,外墙剥落,窗户破碎,像一具具沉默的巨人,默默诉说着往昔的喧嚣。街道上,风吹过,卷起地.............
  • 回答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很多人可能还记得那个令人痛心的名字。提起切尔诺贝利,脑海里自然会浮现出那场震惊世界的核灾难,以及那个被废弃的反应堆。那么,如今那个曾经肆虐的反应堆,它里的“火”还在烧吗?答案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反应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烧完了”,但它爆炸后产生的核反应已经停.............
  • 回答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这场发生在地平线之外的灾难,其涟漪效应却以惊人的方式触及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影响了我们所知的20亿人,无论他们是否直接感受到切尔诺贝利的尘埃。这并非夸张,而是辐射扩散、环境污染、以及人类社会经济与心理层面深刻变革的综合结果。首先,我们必须理解辐射的无孔不入。切尔诺贝利释放出的放射性.............
  • 回答
    HBO的迷你剧《切尔诺贝利》在很大程度上忠实于历史事实,尤其是在关键事件、时间线以及主要人物的行为和动机方面。这部剧以其对细节的关注和对事件的严谨还原而受到广泛赞誉。然而,作为一部影视作品,为了戏剧性和叙事流畅性,它也进行了一些改编和虚构。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切尔诺贝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历史.............
  • 回答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周边地区被划为隔离区,人类被疏散。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切尔诺贝利隔离区逐渐成为了野生动物的天堂。这是因为:1. 人类活动消失,自然环境得以恢复: 植被生长茂盛: 由于没有人为的干扰,例如砍伐、农业活动和城市建设,隔离区内的植被得以自由生长。森林面积不断扩大,草地也变得更加茂密.............
  • 回答
    切尔诺贝利,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沉重和神秘。我去那里并非出于猎奇,而是被那段历史深深吸引,想亲眼看看那个被时间定格的地方。这次旅行,绝对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它带来的冲击和思考,至今仍在我脑海中回响。出发前,我做了不少功课,主要是关于安全和行程安排。很多人担心辐射问题,说实话,我也有点忐忑。.............
  • 回答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那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难以磨灭的伤疤。你想知道向反应堆里倒反物质能否阻止它熔毁,这个问题非常有想象力,但也得从科学原理上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的是什么事儿。它不是像电影里那种“炸弹爆炸”式的,而是一个因为设计缺陷和操作失误,导致了反应堆过载、失控.............
  • 回答
    美剧《切尔诺贝利》(Chernobyl)自2019年播出以来,凭借其对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深刻还原和艺术化处理,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全球评分普遍在9分以上(如IMDb 9.3,Rotten Tomatoes 94%)。这部剧不仅在历史剧领域树立了新标杆,更因其对人性、权力与灾难的深刻探讨,成为.............
  • 回答
    要说美剧《切尔诺贝利》有没有“抹黑”苏联的成分,这真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历史叙事、艺术创作以及国家宣传等多个层面。首先,咱们得承认,《切尔诺贝利》这部剧给全世界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在视觉效果、剧情还原以及人物塑造上都做得相当出色,可以说是一部制作精良的作品。它非常直观地展现了这场.............
  • 回答
    《切尔诺贝利》这部电视剧在豆瓣上一直保持着极高的评分和广泛的讨论度,豆瓣短评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能够反映出观众对这部剧的最新感受、对某些细节的关注以及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要详细看待豆瓣最新的短评,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一、 总体评价的延续与深化: 高度认可的基调依然存在: 即使是“最新.............
  • 回答
    HBO的《切尔诺贝利》第四集,无疑是这部剧集至今为止最让人窒息、最让人心痛的一集。如果说前几集是铺垫,是展现灾难的冰山一角,那么第四集则如同巨石般压了下来,直接将观众的心脏摁进泥土里。这一集的核心,是那个隐藏在阴影之下,不被大众知晓,但却是无数人牺牲的关键群体——矿工。编剧克雷格·马辛在这里做了一个.............
  • 回答
    HBO的《切尔诺贝利》这部剧,在我看来,之所以能成为“神剧”,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毫不避讳地撕开了苏联官方试图掩盖真相的层层面纱。这种掩盖,不仅仅是故事的背景,更是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命运的关键因素,也是让这部剧如此发人深省、令人心痛的根本原因。说到底,官方的掩盖,在我看来,源于一种根深蒂固的、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