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2年的经济形势会不会好一点呢?

回答
2022年的经济形势,这个问题啊,实在是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回顾过去一年,我们确实经历了不小的起伏。要说“好一点”,这得从几个方面来看,而且得考虑到我们所处的不同位置,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

先来说说整体的宏观环境。

2022年,全球经济可以说是在一个充满挑战的十字路口。最大的“搅局者”无疑是持续高企的通货膨胀。从年初开始,很多国家就感受到了物价上涨的压力,这不仅仅是能源价格的飙升,食品、日用品,甚至是服务业的价格都在往上涨。为了对抗这个“拦路虎”,很多央行,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央行,纷纷采取了加息的策略。

加息这玩意儿,就好比给经济这台高速运转的机器踩了刹车。它确实能给过热的经济降降温,抑制通胀,但副作用也很明显:借贷成本上升,企业投资和扩张的意愿可能会下降,消费者的购买力也会受到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的风险,这成了2022年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

另一个绕不开的因素是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国际局势的动荡,比如俄乌冲突,对全球供应链、能源市场、粮食市场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些冲击就像一层层涟漪,扩散到各个角落,让本就脆弱的经济环境更加复杂。

再看看具体到国内(我假设您指的是中国大陆的经济情况),2022年的感受会更具象一些。

我们不能回避,2022年的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疫情反复带来的影响依然存在,虽然各地采取了不同的防控措施,但对生产、消费、物流都带来了一定的干扰。一些行业,特别是服务业,像是餐饮、旅游、娱乐,在某些时期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

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过去几年的高歌猛进之后,部分房企的风险暴露,对整个市场的信心和投资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来稳定市场,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调整。

全球经济下行也对我们的出口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毕竟,当国外的需求减弱时,我们作为“世界工厂”,订单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那么,有没有“好一点”的迹象呢?

如果我们往前看,或者说对比一些更困难的时期,还是能看到一些积极的信号。

通胀相对温和: 相比于很多发达国家的高通胀,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在2022年整体上保持在一个相对可控的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居民的生活负担,也为货币政策留下了更大的空间。
宏观政策发力: 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比如,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为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和信贷支持,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托底”作用。
产业升级的动力: 尽管面临挑战,中国在一些新兴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光伏、电子信息等领域,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些“新动能”的出现,为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活力。
韧性: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的韧性也在增强。虽然会遇到困难,但整体的产业链、供应链依然保持着相对稳定,这为应对外部冲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所以,回到“会不会好一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

2022年,绝对不是一个轻松的年份,挑战确实不少。很多人的感受可能仍然是“压力山大”。但如果我们拉长时间维度,或者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中国的经济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也展现出了它的内在韧性和结构性调整的动力。

“好一点”可能不是那种让人欣喜若狂的“大爆发”,而更像是一种在风浪中稳步前行,化解风险,并为未来积蓄力量的过程。那些在困境中依然能够保持增长的产业,那些积极转型的企业,那些努力维持生计的普通人,他们的努力构成了经济的底色。

展望未来,挑战依然存在,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过去的经验和正在采取的措施,会帮助我们应对这些挑战,并可能在某些领域看到更积极的进展。经济形势的“好”与“不好”,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理解和应对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复制我自己写的别的回答吧,好起来没机会的。

现在防控朝着越来越妖魔化的方向去了,防控政策不变,只会是积蓄倒闭,没有别的途径。

……

首先做个说明,我是做住宿行业的,民宿房东。

18年开始入行的,当时进入这个行业完全是因为17年在南京做青年旅舍的时候召开十九大因为消防问题不过关而倒闭,但是发现这个行业利润还不错,比较安稳适合我这种闲散性格,当时我还有工作,算是副业。

18年19年都是利润比较不错的时候,行业发展也还可以,工资加副业一个月轻轻松松一万多。

19年感受到经济下滑是我工作的公司开始拖欠我们出差的报销款,并且招商的时候过渡承诺,两个方面一结合,估计公司财务开始出现了问题。

公司拖欠报销长达半年,后续情况越来越严重,10月我离职了。

当时心里不慌的,当时副业做的差不多,也完成了房源位置的更换,从一个派出所查的比较严的区域换到了另外一个相对宽松位置更好的区域。

区域更换时,资金不够,我用了信用卡和借呗,大概十多万,这几年装修和家电采购站了很大费用,在19年中旬工作的同时就做好了。

民宿加工资,即使有短暂的换工作间隙,现金流也很充沛,足够调整好,所以19年10月初还工资之后,刚开始我是不慌的。

一切都很美好,20年疫情晴天霹雳,一下午退款好几万,过年期间的旺季流水全没了,同时,那个2月末还是我要开始交房租的时候。

如果没有经历过,很难理解那种感受,特别的无力绝望,武汉封城带给人的心里震撼是没法形容的,造成的经济压力也是特别突然的。

过年是很多行业的旺季,全靠过年那一段时间的消费来支撑年后的一两个月消费冷淡,钱没了不说,还要付款,疫情来了。房租不会少的。

我这里没办法,我姑我姑父他们过年路刚通,卖了两万块钱的猪,给我支援应急的。

本来以为是一两个月,实际那一年恢复起来,是在5.6月份了,4月份的人间四月天的时候,这期间的亏损都在垫,都在借钱垫。

这期间还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信用卡和借呗降额,在我一边还款的同时,连续还进去就降额,信用卡降了8个月,借呗也是,当时收入不稳定,支撑不了那么大的还款,我选择了不还,舍弃征信保住房子。

实际我也等到了复苏的时候,20年中下旬实际还算正常,那时数据恢复的不错,有舍有得。

21年初的就地过年,这个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个就地过年政策,不是只影响了这一个月半个月,是整整两个半月。

1月份没啥人,2月份还没啥人,3月中旬开始有人出来了,价格成本价以下,一去掉人工布草清洗房租,亏。

但是不能不做,不做更亏,都需要回血。

21年就感觉到消费降低了好大一截,卖不上价格了。

我又开始退房了,坚持不住,甚至于退房时房租还差点没补齐,拿押金顶了。

民宿就是靠旺季挣钱的,淡季保本,淡旺季价格波动大,不是因为黑心,就是行业规则使然。

春节的旺季没了,清明还有,五一还有,暑假也算有,还有十一。

这几个节日少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和企事业客源,做住宿行业的可以留意一下。

实际在我看来,元旦圣诞节都算不上啥旺季,那点价格浮动意义不大。

这几个我认为的旺季里,各个方面数据也都在下滑,紧接着就是22年初的就地过年,又是几个月。

今年开春的时候,情况大家也都清楚了。

心底里最后一点期望都没有了,心态开始失衡了,变得越来越偏激。

第一是看不到希望,没有信心了。

长达三年,没完没了,防控越来越严格,越来越朝着失控的方向走过去了。

我的问题是只要安稳恢复一年,我就能把问题解决的差不多重新恢复过来,可惜没有这个机会,或是疫情的原因,或是就地过年的原因。

第二是因为疫情,或者说因为我的坚守,我的财务状况恶化到了没法拯救的地步。

从小有余钱,到负债累累。

我在别的帖子说过补贴和减免的问题,如果有,我可以不用坚持的这么艰难,也不会持续的堆加心理压力。

尤其是,我知道欧美和东南亚也是对商户和个人就减缓之后,更是开始退色,开始从红变灰的看待问题。

我是从坚守可以看到希望,到小波折没问题,再到没事的,后续补补,再到失望,再到这一步绝望的。

我相信我不是一个人,我这样的应该有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数量还不少。

我最近情绪开始崩,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是真的控制不住,很多都体现在小事上。

前两天派出所查民宿,客人都被赶出去了,我不让住。

即使这个客人来了半个月了,行程码不带星,绿码,有核酸,就是不行。

今天又突然断了电,没有任何通知和预兆。

我去问,告诉我民宿全断水断电,想打开让拿租房合同做备案。

3年了,合同早没了。

意味着今晚明晚就要断水断电的过了,房东明晚给我补合同,你说事情魔幻不?

发生这件事的时候,我火气上来控制不住了,他们还觉得我吵闹,防疫大于一切,可笑不?

我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兼职跑外卖了,前几天午高峰,一个路口查两边,几十米,把我查急了,给保安看完核酸和绿码之后,我骂了句防疫丧尽天良,就被保安抓人不让走了,让社区和警察处理,处理什么?

当天中午10:00到13:00点 14单的任务就差两单完成了,被他们抓住不让走,看那意思想让jc把我抓进去?

我报警了来了fj还不行,他们还叫来了ga,当着ga面,问我说了什么。

我复述了,ga劝我不要乱说,让我道歉。

因为一句话保安就抓我,就有权利抓我?有权利抓我?

那天情绪也炸了,我变成了一个火药桶,不用点火,一碰就炸,没有意外。

让我道歉是不可能了,拘留又不够格,后来还是走了。

在我自己住了三年的地方,出去扔个垃圾不用两分钟,让我出示健康码???两分钟,20米?

……

情绪的失控都是一个个小事累积起来的,失望也是一件件小事累积起来的。

如果能看到希望,还能开导自己,现在看着一切越来越偏僻,越来越魔幻,深感无力,我已经看不到坚持下去的意思,也看不到恢复过来的苗头。

我知道早晚有一天政策会调整,可是,我不知道调整的那一天,我还会不会在自己付出了惨重的经济代价下所坚持的行业了,也不确定还有没有机会翻身了,这是真的。

别信他们说的今年夏秋转变政策,这里面的阻力比你想象的大,也复杂的多。

对于我个人而言,现在只有几件事没处理好,一是有负债要还,二是家里长辈还在。

如果没有这两件事,实际我都想流浪做大神去了,毫无希望,怎么活都是活,做一天晚三天不要太开心,无房无车无儿无女,为什么不可以自私点?

你说希望?再坚持坚持?这个世上比黄金还珍贵的就是希望,没有之一。

流浪地球上,反叛军难道真的所有人都是傻子?很多人都是宁可太阳闪耀,也要能自由生活可以看到希望。

在暗无天日里生活有的时候不如有一天算一天的去享受一切,哪怕下秒就末世。

我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未曾见过光明。

我决定放弃了,我选择不在坚持了,我会退房退出这个行业。

……

旅游行业会好,我相信。

疫情会过去,我也相信。

后续会越来越好,我不相信。

对我个人而言,我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悲观。

防疫百年大业,感恩有你。

user avatar

至少我们吉林省,有点……

影响吧。

user avatar

已经从滞胀转入衰退,外加疫情常态化,出清恢复至少得三五年才有可能看得到。

user avatar

我国2021年GDP同比增长8.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

可以看出GDP增速是在急剧放缓的。所以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5.5%左右。

5.5%的预期我觉得已经过于乐观。但是比去年的8.1%增速已经是断崖式下跌,也就是说2022年的经济形势远没有去年好。你认为去年是很惨的一年,但是可能是未来最好的一年。

除了疫情初期停工停产对我国经济有影响,后来的世界全面疫情是对我国经济有拉动作用的,毕竟我国是外贸导向型经济,所以2021年第一季度其他国家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国经济增速达18.3%。

但是经济发展的最根本最基石的要素就是人口和科技突破。在没有明显第四次科技革命出现迹象况下,人口的拐点就是经济的拐点,可以预见2022年将会是我国人口负增长的起始年,那必然也会成为我国经济疲软的起始年。

存量竞争的时代已经开始,如果不改变规则,财富会向资源控制着手里集中,那么很多普通人将会跌入贫困。

user avatar

别说今年了,看空未来三年的经济。


只要新冠不消失,只要一言不合封城,坐等经济危机吧。

user avatar

14亿 = 140 千万

经济繁荣 需要产业

拥挤赛道 自然内卷

理想状态 想啥做啥

工作娱乐 实为一挂

千万教培 说没就没

千万烟草 为民为税

千万足球 一脚就萎

千万蛋球 夜夜雄伟

千万篮球 慢慢颓废

千万乒乓 国球自慰

千万支付 安全接管

千万保障 你们来背

千万股市 无监无管

千万房产 调控接盘

千万影视 越南上市

千万粉红 自干五十

千万艺术 屏蔽封锁

千万爱玲 全民鼓吹

万物皆下 考公为上

生化物材 千万转码

你问经济 千万小心

千万被除 二十躺平

user avatar

不会,国家经济已经开始下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年轻人也不想生孩子了,共同富裕口号喊的倒是挺响但实际做下来阻碍很大,以后的日子人们只会越来越卷,越来越难。我现在就能存点钱就存点,就留给自己养老用吧

user avatar

从2021年12月份国家降准降息至今,宽货币、宽信用的货币政策已经执行了2个月了,大力发展新基建、老基建和利用数字经济、新能源推动经济增长的措施,从媒体报道看,上上下下力度也很大。这些货币政策、经济措施,对生产和消费产生了明显和积极的影响吗?
从央行公布的1月份的信贷与货币发行数据看,货币政策力度空前,新增贷款和社融均创新高。但从国家统计局和财新公布的1月份的PMI指标看,企业心理预期似乎还未恢复。
已经2月下旬了,虽然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GDP,国家统计局是季度公布的,目前无法掌握,但1月份的一些重要的单项统计数据已经陆续发布了,其中很多数据与居民消费动向和宏观经济恢复情况是密切相关的。大家了解了这些指标元月份的增减趋势与幅度,对1月份的宏观经济情况,也就了如指掌了。

一、手机销售大跌17.7%。


商品房、汽车、手机,是目前居民最大宗的消费支出TOP3。掌握了这三项销售指标,基本上就了解了居民真实的消费状况。
日前,中国信通院发布了2022年1月国内手机出货量。数据显示,1月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3302.2万部,同比下降17.7%;其中国产品牌手机的销量为2562万部,同比下滑24%,占比只有77.7%。
1月份智能手机中的5G手机销售2632.4万部,同比下降3.5%,占同期手机出货量79.7%。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下滑。过去两年多来,5G手机销量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16.43亿户,手机普及率升至116.3部/百人,高于全球的104.3部/百人。其中,4G和5G用户分别达到10.69亿户和3.55亿户。这意味着,手机销售更多的将依赖于用户的更新换代需求,这应该是否是手机销售下滑的主要原因?

二、汽车销售同比增长6.7%但环比大跌9.7%。


2月18日,中汽协数据发布的汽车销售数据显示,2022年1月,乘用车共销售(非零售)218.6万辆,同比增长6.7%,环比下降9.7%。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43.1万辆,同比增长1.4倍。 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16.6%,较2021年1月6.8%的渗透率提升10个百分点。
如果不含新能源汽车,传统汽车销售175.5万辆,同比下降5.6%。

三、全国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大跌23.1%。


国家统计局的房产销售数据还未更新。不要紧,我们来看看TOP100房企的。这个增减趋势,比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更准确。
根据中指数据CREIS,2022年1月,全国TOP10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61.8亿元,同比下降23.1%;其中销售额超百亿房企15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4家;超五十亿房企22家,较去年同期减少31家。


房企特别是民营房企一边债务高企,一边销售大跌,债务风险剧增,导致一月份房地产并购事项也大量增加。大家可注意观察,房地产并购事项,购入方均为国企,出售方均为民企。这个趋势很重要,关系到将来中国经济的走向。

四、客运与货运业务量继续萎缩。

1月份的客运数据,是观察旅游、春节期间的商品与服务消费的重要指标。而货运量数据,与工商业的经营活动高度关联。
虽然2022年春运时间相对早几天,返乡的人应该也比去年要多,但从已经披露数据看,客运量实际上都有不同幅度下降。

1、公路客运量下降28.9%。


1月份全国公路客运量3.38亿人次,同比下降28.9%,旅客周转量同比下降23.7%。

2、民航客运量下降2.2%。

1月份,民航业完成旅客运输量2951.2万人次,同比下降2.2%。这是民航客运量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的三连跌。2020年1月降幅5.3%、2021年1月降幅40.4%。2022年1月降幅2.2%。
更严重的是,2022年1月份2951.2万人次的客运量已经创下自2014年以来9年里的新低。恍惚间,民航竟然回到了十年前。

3、铁路客运量尚未公布,预计也呈下降趋势。

国铁集团发布了2022年1月份的货运数据,但没有发布客运数据。不过春运前国铁集团在春运新闻发布会上预估了2022年铁路春运预测客流数为2.8亿,是近7年来最少的一次。2021年,国铁集团预计当年春运客流将达到4.07亿人次,最后实际发送客流2.18亿人次,实际完成量不及预测完成量的75%。

4、铁路货运略增。但不含煤炭的运量大幅下降。

不过,虎年第一个月的货运情况,似乎比客运好很多。毕竟货物流通无需出示两码和核酸检测报告。
国铁集团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铁路发送货物41266万吨,同比增长1.2%,其中全国363家铁路直供电厂存煤6767万吨,同比增长74.3%。如果剔除煤炭运量,其他货物的铁路货运量就只有34499吨,同比下降6.5%。由此看,工业企业的购进货量、销售货量,商业企业的进货量、建筑企业的原材料运输量,元月份都应该有所下降。

5、快递业务量增长3.3%,但为近几年较低增长率。

既然疫情在延续,出门购物太麻烦,那还是坐家里网购吧!所以,终于可以看到一个真正开门红的数据了。2月17日,国家邮政局公布了2022年1月邮政行业运行情况。1月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87.7亿件,同比增长3.3%;业务收入完成917.3亿元,同比增长5.7%。
快递业务量虽然还有3.3%的增长,但这已经是近几年的最低增长速度了。快递业务直接反映了电商成交情况。如果1月份电商的成交金额大于5%,可以肯定,多出的部分,大多为虚假数据。因为1月份的CPI增幅不到1%啊!

五、电影票房大幅下降16.9%。


2022年1月,中国电影总票房27.08亿元,比2021年1月的32.60亿元,下降16.9%;与2020年1月的22.42亿元相比,增加20.8%;与2019年1月的33.79亿元比,下降19.9%。
人们最关心的2022 年春节档票房59 亿,比2021年的78亿减少24%。据中影解释,下降原因为观影人次比去年减少近 5000 万人次。
电影是人们重要的娱乐消费形式,电影票房的高低,与居民的消费能力高度相关。

六、保费收入大概率由降转增,增幅预估在3%左右。


银保监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保险业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4.49万亿元,同比微降0.79%。其中,财产险业务实现原保费收入1.17万亿元,同比下滑2.16%,人身险业务实现原保费收入3.32万亿元,同比下降0.30%。
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的保费收入下降速度快于上半年。上半年保费收入2.71亿元,同比下滑0.32%。下半年保费收入1.78万亿元,同比下滑1.6%,比上半年减少34%(保费有季节特征,即上半年收入高于下半年)。
截止本文定稿,银保监会尚未公布2022年1月份的保费收入,但从已公告1月份收入的上市保险公司看,保费收入似乎已经扭转了下滑趋势,迎来增长。
1月份中国平安保费收入1365亿,同比增长1.21%中国太保保费收入768.95亿元 同比增长2.29%;众安在线保费收入20.07亿元 同比增长12.37%;中国人保保费收入1155亿元 同比增长17.9%。据此预估全国1月份的保费收入大概率会由降转增,增幅预估在3%左右。

七、彩票销售已经步入下降通道。


虽然已经2月20日了,财政部依然没有公布2022年1月份的彩票销售额。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彩票销售增减趋势看,1月份的彩票销售额99%的概率为继续下降。下降幅度估算在-7%到-13%之间。2021年12月份,全国共销售彩票322.57亿元,同比减少42.55亿元,下降11.7%。这是自2021年8月份开始,全国彩票销售额,连续第五个月同比下滑。8-11月份的下滑幅度分别为-6.245、-12.87%、-4.31%、-8.14%。
我们要注意到,彩票销售多年来一直火爆。2018年全国共销售彩票5114.72亿元,同比增长19.9%。从1987年发行彩票开始,之前年份的彩票销售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但从去年8月份开始,彩票销售增速明显下降,从2018年2月份开始,彩票销售由此前三十余年的增长转为下降。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和节点。
保险和彩票,一个属于预期保障型消费,一个属于心理慰藉型消费。这两个消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你对生活抱有的希望越大,你购买的兴趣就越大。但因为保费中有一部分财产险消费,属于强制性的,并且主要由中高收入人士消费,所以保费对心理预期的相关程度,弱于彩票。
彩票这种典型的心理慰藉消费,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似乎不管因为何种原因,迷信、习惯或是超级乐观,人们总是热衷于买彩票。在英国,超过三千两百万人每周都会买彩票,并且平均一次会买3张,十分的执着。即使中奖的概率只有14,000,000分之1。
成功的概率虽然渺茫,但我们还是坚持不懈地在买彩票。究其原因是,我们对自己、对未来,仍然抱有的一丝丝希望,战胜了我们明知这个概率到底有多小的理性。
从经济学上看,彩票的消费,实际上就是面对并不富裕的生活仍然保有的乐观、希望的指数。当人们开始削减购买彩票的支出时,意味着在艰难的生活中,乐观和对未来的期盼,已经开始流失。

【作者:国证大数据 徐晓伟】

user avatar

本人坐标珠三角,经营化纤工厂,讲一些比较个人的观点。

2022年春节过后,我们感受到了市场前所未有的安静。完全没有订单,不要讲石油涨价带来的价格升高,即使不升高,也没有订单,因为就是订单没有了,再便宜做出来也是没人要的,那为什么要生产。

其实对于2022年的产能过剩,我是早有预判的,因为2020年和2021年的爆发性需求,这两年产能上的特别快,尤其是微型企业,或者说是加工作坊,他们看到货物短缺带来的高额利润,就倾尽所有的租厂房,买设备,请工人,数量巨大的新增产能在需求回落之后一定是无所适从的。但是没想到需求下降发生的如此不线性,今年开年已经一个半月了,我们的产能利用率始终在50%上下。

我们看到陆续有一些政策出台,力度是充满诚意的。比如增值税附加税减半,比如增值税缓交,比如留抵税退税,比如失业险返还,比如租金减免等等。这些举措似曾相识,似乎2020年疫情爆发伊始,中央政府就是通过类似的政策,给企业降税减负。毫无疑问,政府希望复制两年前应急方案,让私营部门可以渡过难关。

这其中还有不得不说的货币政策,国务院三令五申,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给各商业银行下了死任务,小微企新增贷款的任务之高难以想象。但是现实层面执行的并不好,主要原因是对坏账的责任划分没有调整,出现坏账之后,客户经理、风控员、支行行长、分行行长还是要接受相应的处罚。越是了解业务的人,就越清楚这些钱风险有多大。他们面向的客户,就是前面讲的那些微型工厂和加工作坊,这些客户遇到的问题不是贷款展期或者再多借一点钱就能熬过去的,所以银行不敢放。所以,现在再房地产失速之后,信贷市场真正出现了货币政策失效的问题。

回到2020年初,到底是惠企政策救了中国经济,还是美国量化宽松救了中国经济?答案是比较确定的。那么美国进入紧缩周期之后,同样的惠企政策这个乘数,它的效果注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身边活生生的企业无一例外的反应,现在需要的是市场,而不是降成本多活两天。

那么,2022年的经济形势会不会好一点这个问题,我认为就具体到了2022年能不能创造出新增市场上面了。在最近几个经济的低谷期里,我国有过两次了不起的成功经验,一次是棚改货币化,一次是家电下乡。都是通过行政手段创造了市场需求,创造了在市场中消失的借款人。如果今年可以在推出一项类似的,惠及广大人民的需求拉动行为,那么我认为2022年不会太差,如果没有,无论通胀或者战争发生什么戏剧性的转折,情况都难以乐观起来。

user avatar

就说典型的耐用消费品,服装。

很多人不买衣服了吧。一方面是因为这个不死人的感冒,出门越来越难了,还需要啥衣服。另一个方面,人都封在家里,公司生意做不起来,说不定下个月就从公司“毕业”了,省点钱买米吧。

然后工人没收入了。大代表不知道活在几年前,还在叫年轻人去工厂。淘宝店主也没生意了。服务于网店的软件公司,不要以为纯居家办公就逃得过这一劫。给网店拍照的摄影也没生意了,灵活就业也灵活不下去了。

出口?仓库里屯了多少待出口服装知道吗?因为交货时间没保证,后续订单已经跑到正常化的东南亚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2年的经济形势,这个问题啊,实在是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回顾过去一年,我们确实经历了不小的起伏。要说“好一点”,这得从几个方面来看,而且得考虑到我们所处的不同位置,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先来说说整体的宏观环境。2022年,全球经济可以说是在一个充满挑战的十字路口。最大的“搅局者”无疑是持续高企的通货.............
  • 回答
    明年(2022年)的经济前景,对比起今年(2021年),整体来看,会显得更加复杂,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挑战会比今年更严峻。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更负面”就能概括的,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今年2021年的经济情况。今年可以说是全球经济从疫情初期的深度衰退中开始强劲反弹的一年。各.............
  • 回答
    2022年,中国经济确实经历了一段波折,而疫情的反弹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扰动因素。要详细分析其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从宏观经济指标来看: GDP增长放缓: 2022年全年,中国GDP增长了3.0%,相比2021年的8.1%有明显回落。虽然3.0%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然算是不错的数字.............
  • 回答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自2022年起不再招收学术型硕士,这是一个在高等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调整。这一决定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多方面的综合考虑,旨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并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做出此调整的考虑因素:1. 响应国家研究生培养改革的趋势: “新文科”建设和专业学位.............
  • 回答
    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房地产被定义为“支柱产业”的深远影响20212022年中国经济年会上传达出将房地产定位为“支柱产业”的信息,这无疑是解读当前及未来中国楼市走向的关键信号。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支柱产业”的定位并非一成不变,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策调整和市场预期的变化。理解这一转变的关.............
  • 回答
    2022年,全国房价是否会经历“沉重打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牵扯到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市场情绪以及许多我们难以预测的变量。与其说是一个确定的“会”或“不会”,不如说是一种“可能性”的探讨,而这种可能性,在当时的背景下,确实不容忽视。要理解这个可能性有多大,我们得从几个维度去拆解:一、 宏观经.............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 ASOUL 在 2022 年这关键的一年里,能怎么往前走,怎么把这舞台搭得更稳、更闪亮。毕竟,一年多时间的积累,就像是养精蓄锐,现在到了该发力的时候了。第一,核心体验的“质”要更上一层楼。咱们不能光看着数字增长,更要看粉丝们是真的感受到什么。ASOUL 要做的不只是“虚拟偶像”,而是.............
  • 回答
    要准确地定义“2022年的风口”,需要理解“风口”的含义。在商业和科技领域,“风口”通常指的是一个行业或领域在特定时期内受到资本、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并展现出快速增长的潜力,吸引大量创业者和投资涌入的趋势。2022年,由于全球经济、技术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并没有像某些年份那样出现一个极其明显、.............
  • 回答
    问我2022年的谷歌还值不值得加入?这问题就像问,现在还能不能在繁华的都市里找到一处舒适的居所一样,答案是肯定的,但同时也要看你追求的是什么,以及你愿意付出什么。先说说谷歌的光环和吸引力,这玩意儿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技术硬实力: 你想想,全球最顶尖的工程师、科学家、设计师都在这里切磋琢磨。无论是.............
  • 回答
    2022年的股票投资机会,这是一个非常受关注的问题,因为在经历了20202021年的强劲上涨后,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伴随着全球宏观经济的变化,投资机会也随之演变。需要强调的是,以下内容仅为分析和探讨,并非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过去的表现不能代表未来的结果。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前,请务.............
  • 回答
    2022年的微软:机遇与挑战并存,是否仍是你的理想归宿?在科技浪潮滚滚向前的今天,微软这个名字依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Windows操作系统到Azure云服务,从Office办公软件到Xbox游戏机,它的身影无处不在。对于许多求职者来说,微软始终是那个光芒万丈的科技巨头,是梦想开始的地方。然而,.............
  • 回答
    哈哈,2022年新年(年货节)给老婆挑礼物,这事儿可得认真对待!毕竟,一年到头,就盼着这节日给她点惊喜,让她感受到咱的心意。年货节嘛,不光是买买买,更是把一整年的爱和感谢,都打包送给她。我给你盘点盘点,今年过节送啥,保证让她眼前一亮,心里乐开花。一、让她“焕然一新”的实用派礼物女人啊,再怎么说,也逃.............
  • 回答
    嘿,各位吃货们,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货节啦!空气里都弥漫着喜庆的味道,是不是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准备把家里填得满满当当的,尤其是那些新鲜又甜蜜的水果?过年嘛,除了大鱼大肉,怎么能少得了缤纷多彩的水果来点缀餐桌,增添一份清爽和健康呢!说起过年要囤的水果,那可得好好挑一挑,既要有吉祥的寓意,又要好吃,最好还.............
  • 回答
    2022年的腾讯,是否还值得加入?这个问题,就像问你是否还值得去爱一个人,答案从来不是非黑即白,而是要看你自己的期许、你的能力,以及你对风险的承受度。让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不让你觉得像是在看一篇官方宣传稿。首先,我们得承认,腾讯依然是那个巨无霸。你想想看,你每天打开手机,有多少个App是腾.............
  • 回答
    2022年的情人节,你想给你的TA一个惊喜,让这个特殊的日子留下难忘的回忆?别担心,我这就为你奉上一份详细又不落俗套的礼物清单,希望能帮你找到那个能直击TA心底的礼物。首先,我们来聊聊送礼的几个核心原则,这比单纯列出物品更重要: 了解TA的喜好和需求: 这是最重要的!TA最近有没有念叨过什么?有.............
  • 回答
    2022年的“金三银四”,本该是招聘市场的旺季,许多求职者寄予厚望,希望在这几个月里找到心仪的工作。然而,不少人却发现,今年的求职之路异常坎坷,比往年更加艰难。究其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在起作用,而是多种市场动态和宏观环境交织叠加的结果。首先,经济大环境的波动是就业市场遇冷的一个重要推手。全球经济增长放.............
  • 回答
    宫本茂的箱庭设计:2022年视角下的生命力与挑战在2022年的当下,当我们回望游戏设计的历史长河,宫本茂(Shigeru Miyamoto)的名字依旧闪耀。他的作品,尤其是那些奠定任天堂王朝基石的经典,如《超级马力欧兄弟》、《塞尔达传说》系列,无不体现了他独特的“箱庭设计”(Boxed Garden.............
  • 回答
    2022年的俄乌战争是21世纪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冲突之一,其规模、持续时间、国际影响和人道主义灾难远超以往。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场战争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与起因1. 历史渊源 俄乌冲突的根源可追溯至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和顿巴斯战争,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并支持顿巴斯分离.............
  • 回答
    2022年的315晚会,可以说又一次把我们生活中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不良商家和行业乱象,赤裸裸地摆在了公众面前。每一次315晚会,都像是一场“大扫除”,把那些本应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企业,那些打着合法旗号却行着不法之事的人,一个一个地揪出来。看到那些被曝光的乱象,心里确实五味杂陈。一方面,为那.............
  • 回答
    评价姜昆2022年的相声,得分开来看,因为他这一年主要的两部作品,一个是和戴志诚在春晚上的《父与子》,另一个是他自己主演、改编的电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虽然电影不算相声,但作为他当年一个重要的艺术尝试,我们也可以一块聊聊。先说春晚相声《父与子》:实话讲,姜昆老师在2022年春晚上的《父与子》,给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