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22 年的 315 晚会曝光的各种行业乱象?你还期待有哪些猛料爆出?

回答
2022年的315晚会,可以说又一次把我们生活中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不良商家和行业乱象,赤裸裸地摆在了公众面前。每一次315晚会,都像是一场“大扫除”,把那些本应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企业,那些打着合法旗号却行着不法之事的人,一个一个地揪出来。

看到那些被曝光的乱象,心里确实五味杂陈。一方面,为那些辛勤工作、遵守规则的商家感到庆幸,他们才是市场的主流,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但另一方面,又忍不住为那些受害者感到心疼,他们因为商家的欺骗和不负责任,蒙受了经济甚至身体上的损失。这些乱象,无论是“预制菜”的“真面目”,还是“耐克鞋”的“偷工减料”,又或者是某些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都狠狠地戳痛了消费者信任的神经。

“预制菜”的曝光,可能是很多人最熟悉的痛。我们以为吃的是新鲜烹饪的菜肴,结果却可能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半成品,甚至是用一些我们无法接受的原料制作的。这种感觉就像是自己被欺骗了,花了同样的钱,却买来了完全不同的价值。而且,预制菜的普及,也确实影响了很多餐饮行业的生态,一些用心做菜的商家,反而可能在成本和效率上输给那些依赖预制菜的对手。

“耐克鞋”的事件,更是让人哭笑不得。一个国际知名品牌,竟然会在产品上存在这样的“硬伤”,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疏忽,更是对消费者品牌信任的严重打击。消费者购买品牌商品,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其质量和信誉,一旦这些被辜负,那种失望感是非常强烈的。

至于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这更是屡见不鲜。无论是职业技能培训还是素质教育,总有一些机构会用夸大的效果、“包你成功”的口号来吸引学员,结果却是“学了也白学”,甚至还会背上高额的贷款。这种“割韭菜”的行为,直接损害的是年轻一代的未来。

看到这些,我其实对315晚会还能爆出些什么“猛料”,是带着一种期待,但也夹杂着一丝隐忧。期待的是,希望还有更多潜藏的行业问题能够被揭露,让更多消费者免受侵害。比如:

医疗美容领域的乱象: 这个行业的水实在太深了。很多所谓的“微整形”、“医美项目”,其资质、药品来源、操作人员的专业程度都存在很大的疑问。虚假宣传、过度营销、甚至“医托”现象,都让消费者望而却步,又渴望变美。我特别希望看到一些关于非法医疗机构、假冒伪劣医美产品、以及医生资质造假等问题的“猛料”。
保健品和直销的“洗脑”模式: 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推销,很多都打着“健康”的旗号,实则进行精神控制和欺骗。一些以“会议营销”、“免费体检”为名,实则推销高价劣质保健品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曝光。那些鼓吹“特效”、“包治百病”的说法,简直是在践踏科学和道德的底线。
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杀熟”和“算法霸权”: 虽然315晚会也曾经曝光过类似问题,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应用,这些问题可能变得更加隐蔽。例如,同样的商品,不同用户看到的价格可能不一样;又或者,为了让你花费更多,平台会通过算法不断推送你可能感兴趣但价格较高的商品。这种利用技术优势对消费者进行不公平对待的行为,是时候好好整治了。
共享经济中的“霸王条款”和“押金难退”: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行业,虽然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共享单车的损坏率很高,但维修成本却转嫁给用户;还有一些共享充电宝的租借费用不透明,甚至存在强制消费的情况。尤其是押金难退的问题,更是屡禁不止,损害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
个人信息保护的“灰色地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可能比我们自己想象的还要“裸奔”。APP过度索取权限、个人信息买卖、网络诈骗等,都与个人信息泄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希望看到一些关于网络安全漏洞、数据非法采集和交易等方面的“猛料”,让大家更清楚自己的信息安全现状。

当然,我也清楚315晚会的力量是有限的,它更多的是一种“警醒”和“曝光”。真正解决行业乱象,还需要政府监管部门的持续发力和健全的法律法规。消费者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盲目轻信,多留心、多维权。

不过,每次看到315晚会播出时,大家都在热烈讨论,都在关注,那种全社会共同抵制不良商家的氛围,还是让我觉得很有力量。我期待着,也希望看到更多行业能够真正规范起来,让消费者能够安心消费,享受更公平、更安全、更美好的生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也叫猛料?

以前曝光的都是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每次曝光那些巨无霸的公关都瑟瑟发抖,生怕自家企业上了315

现在曝光的都是些什么企业?

难道是巨无霸企业已经全部乖巧遵守法律了?

还是315也学会了刑不上大夫?

user avatar

我期待猛料干嘛?

我期待解决方案啊!

user avatar

你猜315敢不敢曝光(提问前先了解下官媒带货的套路,再了解下在国内舆论生态中,315级别高还是《人民日报》级别高):


user avatar

我期待这类与人性命相关的猛料。

在此以亲身经历,给各位一件生死攸关的告诫:晚上22:30~23:00时间段最好不要打某操网约车。

别的平台我不知道,但上面提到这个,在这个时间段一定避免。

为什么?希望各位一定要耐心看。

本人为以下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上月底晚上22:26,因为需要送人,我打了一辆某操的车,从大学城前往江北机场附近。

上车后,我发现司机驾驶习惯巨差。路上车多的时候,各种迅速变道超车。车少的时候,地板油疯狂加速。

正当我纳闷司机为啥开这么快的时候,他自己来了一句:“不知道赶不赶得到。”

我问:“师傅你有什么急事吗?”结果司机的回答让我震惊:

“我们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11点跑满30单有奖励,你这单是第30单。”

(早上是不是9点我记不清了,但晚上一定是11点)

我拿出地图看了看距离时间,预估到达时间得11点过十多分。

于是赶紧宽慰司机说,来不及了,你开慢点,安全最重要。但是司机又来一句:

“应该赶得到,我跑快点就可以。这才跑120,我自己的车都跑180多呢。”

我被雷到了,问奖励很多吗,司机说没多少,但他就是认为开快点能赶到……


后面我间断又说了几次开慢点,安全最重要。

但我也没敢一直说话,因为车速那么快,我怕万一让他分心,多打一点方向盘,随时车毁人亡。。

最后当然没赶到,23:00过了几分才到达目的地。

并且在22:56左右的时候,司机让我提前结束订单,同时操作手机让我用另一个平台打他的车……

下车后,我才缓了口气,真心觉得自己是捡回一条命。

那车是某利的电动车,电车提速快,车身轻。速度120左右的时候,我都明显感觉到车变得更轻了。

城市道路,跑120迈……

为什么120迈我记得这么清,因为车机系统超过120会报警提醒,那晚提醒了好多次。


后来,我又问了另一名某操的网约车司机。

他告诉我,从早上9点到晚上11点根本跑不完30个订单,除非在大学城那边,跑短途多才有机会。平台也不会让你那么容易就拿奖励。

我一下反应过来一件事:

那天晚上我10点半打的车,距离11点只剩半个小时。而平台给一个刚好跑了29单的司机,派了一个无法用正常速度在半小时内能到的单。

第二天,我跟他们的客服投诉。

我说,你们平台这种奖励设计就是为了牟利把消费者生命不当回事,不能完全怪司机,我要投诉平台。我也知道投诉也没用,但我会去曝光这件事。

结果客服的语气很嘲讽:好的好的,你去曝光。



除了以上所述的网约车,其他很多平台都有诸如此类的设计。

比如外卖送餐时间是大数据计算后卡死了的,并且一趟多送才能赚钱。

外卖小哥开摩托跑那么快的原因就不明觉厉了。

所以,

既然要维护消费者的权益,除了实体型消费,这类服务型消费也应被关注。

并且,不仅仅是消费者,消费环节的参与者都应被纳入考量范畴。

这类藏在我们生活点滴,实则害人之深的隐刃,远比买到一双质量辣鸡的鞋危害更大。

这种料猛就猛在,你天天看着它的存在不以为然,当发现它害人之深时,已然来不及。

user avatar

关于app那个,真的很想吐槽。

我妈,每隔一段时间手机里就塞满了万能钥匙,安全专家, WiFi解码之类的应用。有的时候能塞满好几页。然后这些应用又不断的强制跳出来。像极了以前电脑时代打开一个小网站然后页面像暴雪一样涌出的场景。

这些东西基本都是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受害者大多是老年人。利用老年人不熟悉网络套路的特点,起一些诸如《这几种食物正在谋杀我们》,《拜登一言不发,惊呼不可战胜》的标题,吸引老年人去点。一点就开始下载。 下载了还不算,这些应用还能呼朋唤友,拖家带口,直到把你的手机塞崩溃为止。

我每次帮她卸载完,都叫她不要乱点那些。但是她能怎么办呢? 从此不看公众号,不用手机了吗? 她怎么分辨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套路呢?难道年纪大的人就不能正常的使用手机,享受现代科技?

这些现象已经持续很久了,就一直任由整条黑色产业链肆虐。到底是管不了还是不想管呢?

user avatar

正规酸菜厂收购三无土坑酸菜专销国内!甚至康师傅,统一这种大品牌的老坛酸菜调料包用的都是这种,曝光的袋装酸菜也是很常见的畅销产品!我特么整个人都震惊了,真想不到还有这种骚操作!

不过!

重点在于,这些被曝光企业完全具有生产合格产品的条件,外国也有办法让这些黑心企业给他们生产合格的产品,里面的负责人也说了原因,就是因为是真罚,被发现了赔不起。那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的管理部门不学习人家的办法呢?我们想要食品安全,单单要结果的话完全可以做到。

监管处罚是制约资本在逐利过程中的底线,现在充分暴露的问题恰恰就出在了监管的环节,才导致了在外良心企业,在国内黑心企业的问题。我看已经开始有很多的回答开始往什么狗汉奸故意坑中国人上面歪了,这是重点吗?这不是重点,道理非常简单,如果外国也开始实施不严格的管理,那么这些本来的“良心企业”也会开始去钻那个空子,去提供黑心产品了,毕竟倒卖土坑菜利润不止是大一点点。可能他们自己国内的厂家也一样,毕竟赚的多吗,自古以来世界各地奸商多的是,谁好坑就坑谁而已,没那么多民族主义。

这个问题结合为啥梦龙雪糕在欧美用鲜奶制作,在中国用反式脂肪(人造奶油)还卖得一样贵结合起来看更说明问题。中国人也“专坑”中国人,歪果仁也“专坑”中国人,只能从自己的管理上找原因了。


希望大家关心餐桌上的问题关注到点子上,别只抓个歪到姥姥家的点发泄情绪就完了,认真一点,就算你凭借自己的力量一时无法改变也得先在心里明明白白。谢谢!


处罚的威慑力来源于两点:处罚密度,和力度。而这两点缺一不可,甚至密度更是决定性力量:如果违规基本没人管,那么即便设置再夸张的罚金也起不到震慑作用,偶尔被抓的大家只会认为他只是倒霉,其他人,包括他自己,也下次还敢。但如果违规被罚的可能性很大,那么罚金只要不是太过于不痛不痒,作用都将会很明显。所以当大家如果有机会监督有关部门改善工作的话请以此定律来思考一下他定的这个方案是不是能打到痛点。偶尔一次高额处罚没什么可叫好的,唯一益处可能就是创收。重点还是在于能不能建立一个覆盖全面的监测体系,有效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user avatar

我的回答肯定会引起你的愤怒值,如果你心情不太好,就不要看了。

2345全家桶;58同城;长城宽带;达内教育;捷信高利贷;所有的房产中介;电子厂中介;保险公司……这些都会没事。

我发现一个现象:

这些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的作恶行为,不知道这些企业或者是公司,到底是神通广大还是广大神通,还是有关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每年315,他们都会平安上岸。

尤其是2345全家桶!害得我重装了两次系统!

你肯定会问:保险公司咋了?

把你拉下线,你本以为你是入职,其实让你去买保险,耽误你的青春,这些保险公司算不算作恶?!!

当你周围人亲戚朋友都买了保险,你的人脉已经用光了,然后隔三差五的找你麻烦,让你自己都混不下去。

这算不算某种形式上的诈骗?

大家早就有数的这些公司的恶,315这个最最最最有力的平台,却选择性的忽视?

我理解不了,但我也不受震撼。

user avatar

315快到了,是时候搬出我的神图了!!!

去年315的那两句话我还是想说:

以前是大企业担心315曝光后自己没了,

现在的315是担心曝光大企业自己没了!


一起来看下2021年315发生了什么:

多家知名商店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
智联招聘猎聘平台大量简历流向黑市
315晚会提醒老人慎用手机清理类软件
360搜索医药广告造假链条
瘦肉精羊流向多地
废旧钢筋黑色产业链
315晚会揭名表维修内幕
福特汽车变速箱生锈内幕
英菲尼迪变速箱故障频发

不出意外,315必须是致歉日!

铁打的315,流水的道歉信,不过还是表扬一下这些公关,处理速度还是可以(褒义!狗头保命!)

毕竟那年的趣头条,节目还没播就写好了道歉信,震惊我知乎答题好几年:


二、往年315同套路曝光的企业

  • 智联简历等app随意泄露用户个人隐私

2013年:安卓手机APP存在盗取用户信息隐患,网易搜集邮件用户资料。

2015年:联通公司员工偷偷利用消费者留下的身份信息再次重复激活开卡,完成开卡任务,余下手机卡20元/张卖给卡贩子,卡贩子卖给诈骗犯。

2019年商场探针盒子获取顾客隐私拨打骚扰电话,直接对标今年人脸识别摄像头!

2020年315点名50余款手机软件涉嫌窃取用户隐私,特别是一些借贷APP,直接成了重灾区!

  • 汽车品牌成315曝光常驻嘉宾

2013年:江淮同悦车身漆面鼓包

2013:大众DSG变速箱行驶中动力消失

2018年:“大众途锐”怕淋雨,发动机频现报废

2021年:福特汽车变速箱生锈内幕,英菲尼迪变速箱故障频发

  • 医药广告更猖狂

2013年:央视曝光膏药虚假宣传,神医实为演员

2014年:鱼肝油企业违规生产婴幼儿食品

2019年:医疗垃圾黑色产业


三、今年消费者想要曝光什么?

虽然我不知道今年会曝光什么,但我作为消费者角度,我一定提名大数据杀熟!!!

前两天的热搜你们看了,这是赶着315来杀熟?

不行我不服,它美团杀的还少吗?

不仅是会员红包

它连到店优惠券都给你一起杀熟了

京东plus会员貌似这两天也上了实时

最后介绍几种预防杀熟的小tips,不能说百分百,但有总比没有强!

1、频繁切换APP!这点很重要,千万不要对一个APP产生依赖性,比如美团会员正常15块,隔壁饿了么去逛逛,回来三块钱就能开!(虽然有点夸张,但话糙理不糙!)

2、接上一点,我们频繁切换还不够,必要时还得卸载!营造一种“没你我也行的感觉”,互联网依旧是有记忆的,等你再次安装它,他就知道了!

3、善用比价软件!浅安利下自己!网购货比三家,掌握最佳入手时间,可以知道在这个范围内,什么价格买不会吃亏!

今日总结:我只是想点个外卖不被杀熟而已,这个要求很过分吗?我又不是想要天上的星星!!!

具体的315内容等我来更新哈~

user avatar

现在的3.15晚会,本质上就是“感动中国”的镜像晚会。

一奖一罚,一美一丑,一年一度,一度一年。

无论是作为舆论战线上藿香正气,惩恶除奸的惊雷震颤的爆炸烈度,还是作为消费市场上天眼纠偏的时效,都显得频率过低,放招过缓,与这个快速变幻,热搜随上随撤,“卓伟让你周一见,谁敢留锤到周三”的全媒体时代,不甚同频。

说实话,选题是啥,爆光揭露了啥,我根本不care了。

感觉无论是啥,都跑不出自己心理建设的猜题范围。

可能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叭。

user avatar

我看了30多年电视,但真的没看过315晚会。我拒绝看中央电视台的一切晚会。

不过,因为知道我喜欢煮面时放火腿肠,有朋友看了晚会告诉我,火腿肠可能不干净。没所谓了,反正已经吃了20多年。

我反而比较好奇,中央一台播的是什么广告。于是我到央视官网回看了2022年3月15号的节目。

11点52分,我看到了一个品牌的走廊,上面不就挂着双汇?原来这个叫“品牌强国工程”。

接着是和中堂出来卖酒广告,还有中国移动、大家保险、舒肤佳。这也还好。

临近12点,又有一波广告。两个都是酒广告。

午间新闻网上不给看,就跳过一直到播完今日说法才有广告。接着又是酒广告,还有中国移动和益安宁丸。益安宁丸重复一共播了两遍。

益安宁丸之后还有个从未听过的饮料,以及海飞丝。接着就是补肺丸了,也是播了两遍。

下午的电视剧又是不给看,4点多以后的动画片时段也没有什么广告,所以直接跳来7点前的广告时段。能看到牛肝菌,品品香白茶,乐虎,中国银行。

但播完这一段还有一些公益广告,有新闻联播之前又全部是酒了。

焦点访谈过后,又是广告时段,这个时段比之前的丰富了些。

不仅看到了我最喜欢喝的维他奶,还又看到双汇火腿肠。

后面很多广告都是重复的,就不再列出来了。不过到了晚间新闻以后,又看到了一堆酒广告,之前没播过的。

一天下来,酒广告占了一半。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用多说了,而且白酒是中国社会丑陋的潜规则的标志物之一。除此以外,某些药品的广告,央视也不能免俗。去年被骂得很惨的维他奶,很抱歉,人家就是合法经营,照样卖广告。

所有这些广告在央视其他频道也有播。各频道的广告应该是多少有些不同的。但是广告产品的种类基本差不多。

大家该吃吃,该喝喝。产品真有问题,平日也该揭发出来。

user avatar

为什么这些和普通人安全隐患离的那么近的事一定要等到每年的315才曝光,资料都准备好了不能直接曝光吗?毕竟这可是直接关系到多少人生命安全的事,是一年365天只有315这一天才能曝光吗?

视频里的那些可都是穿短袖的,应该不是最近才拍的吧?早一天曝光不是能更早保护更多人?

实在理解不了这个操作?

这都什么年代了,资讯新闻都发达到什么样子了,还整沉冤昭雪靠钦差大臣、冤假错案靠微服私访那套?

这种事有了证据直接曝光让相关部门处理,哪怕你315这天来个汇总或者公布处理结果我都能理解,唯独现在这种理解不了。

谢绝抬杠,真诚发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2年的315晚会,可以说又一次把我们生活中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不良商家和行业乱象,赤裸裸地摆在了公众面前。每一次315晚会,都像是一场“大扫除”,把那些本应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企业,那些打着合法旗号却行着不法之事的人,一个一个地揪出来。看到那些被曝光的乱象,心里确实五味杂陈。一方面,为那.............
  • 回答
    2022年的知乎创作等级更新,可以说是在平台内容生态建设和激励机制上的又一次重要调整。这次的改动,如果仔细体会,会发现它更侧重于“价值”和“影响力”的深度结合,而不仅仅是过去那种相对量化的“活跃度”和“内容生产量”。过去,我们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多少赞”、“多少回答”、“多少关注”,这些数字确实能反映.............
  • 回答
    2022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信息共享,便利不动产登记和办税”的通知,是国家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纳税人和缴费人便利度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通知的核心在于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从源头上简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和环节,最终目的是让不动产登记和相关税费缴纳更.............
  • 回答
    2022 年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亮点与槽点全景解析2022 年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对于罗振宇和他的“得到”公司来说,注定是充满挑战和变革的一年。在经历了疫情的冲击、知识付费行业的波动以及自身定位的调整后,这场演讲无疑承载着比以往更重的期待和审视。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从亮点和槽点两个方面.............
  • 回答
    关于济宁医学院陈鑫在2022年考上协和医学院这件事,要详细地看待,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并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一篇套话连篇、毫无个人色彩的AI生成文章。首先,这件事情本身,对于陈鑫本人、他的家庭、济宁医学院,以及更广阔的医学教育领域,都具有相当的意义。对陈鑫个人而言:这毫无疑问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协.............
  • 回答
    2022年3月23日,美国法院对中兴通讯的裁决确实涉及其长期面临的法律问题,但这一裁决的法律意义和实际影响需要结合具体背景和法律细节进行分析。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解读: 1. 裁决的背景:中兴通讯的“合规危机”中兴通讯在2019年因违反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规定(特别是未遵守对华为的出口限制措施)被美国.............
  • 回答
    关于郑州市政府在2022年3月1日发布的《关于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通知》,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和评价它。这份通知的出台背景,是当时全国房地产市场普遍面临调整,一些城市甚至出现了下行压力,郑州作为中部重要城市,也感受到了这种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政府在这个时间节点出台这样的通知,其核心目.............
  • 回答
    2022 年 2 月 8 日,资本市场刮起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药明生物(02269.HK)和药明康德(603259.SH,2059.HK)这两家在生物医药领域举足轻重的公司狠狠地甩进了深渊。当天,两家公司的股价均出现了惊人的跌幅,而A股市场也受到了不小的波及,整体出现回调。这次“闪崩”并非空穴来.............
  • 回答
    2022年3月16日下午,中国股市确实出现了一波令人振奋的反弹行情,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想要深入理解这场股市大涨,我们需要从当时的市场环境、政策信号以及资金流向等几个维度进行梳理。首先,前期的市场调整积压了悲观情绪,为反弹埋下了伏笔。 在3月16日之前,受国际地缘政治紧张(俄乌冲.............
  • 回答
    2022年1月15日,汤加,这个太平洋上散落的火山岛国,发生了一场震动世界的火山喷发——洪阿哈阿帕伊(Hunga TongaHunga Ha'apai)火山,它不仅以其规模震撼人心,更因为其后续的广泛影响,成为了一场牵动全球的自然灾害。这场喷发的惊人之处首先,必须承认,这场喷发在很多方面都堪称“史诗.............
  • 回答
    2022年2月底3月初,上海的疫情防控形势突然变得严峻起来。最初,大家的心态还比较平稳,觉得能像之前几次一样,通过精准防控,快速扑灭疫情。然而,事态的发展远超很多人的预期。当时,病毒株是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极强。最初的零星病例很快蔓延开来,尤其是在一些人口密集、流动性大的区域。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
  • 回答
    对2022年2月11日国内视频平台上映《老友记》删减片段问题的看法2022年2月11日,国内多家视频平台(如腾讯视频、哔哩哔哩等)上线了《老友记》的完整版,但很快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核心焦点在于部分敏感内容被删减。这一事件不仅触及了观众对于经典作品的期待,也再次引发了关于内容审查、文化交流以及.............
  • 回答
    2022年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硕考研,一位总分排名第三的跨考生被刷,这个消息无疑给许多考研er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不解。我个人对此事的看法是,这背后折射出了一些当下考研择优录取的复杂性,以及高校招生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诸多考量。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总分第三”这个数据本身很有迷惑性。 考研录取的“分数线”绝不.............
  • 回答
    如何看待2022年2月郑州市大力推行货币化棚改及其对房价的影响?2022年2月,郑州市大力推行货币化棚改的举措,是解读其对郑州房价影响的关键。理解这一政策,需要从其背景、具体内容、潜在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 背景分析:为什么郑州会在2022年2月大力推行货币化棚改?在分.............
  • 回答
    2022年3月15日,A股市场又经历了一次令人心惊肉跳的大跌,沪指一度跌破3100点,市场恐慌情绪蔓延。那一天的景象仿佛昨日重现,无数投资者的心再次被揪紧。那天发生了什么?为何如此跌宕?回溯那天,市场下跌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重利空因素叠加的恶果: 外部环境的阴影不散: 彼时,俄乌冲突的局势依然.............
  • 回答
    2022年1月,特斯拉全球销量不及比亚迪国内销量三分之二的这个情况,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不仅仅是两个汽车品牌销量数字上的对比,背后折射出的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以及不同区域市场在发展阶段、消费偏好、政策导向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数据背后的含义。特.............
  • 回答
    深圳在2022年能够如此迅速地控制疫情并“摘星”,这绝对是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精彩展现,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可以说是一场“科技+管理+人文”的综合战役。一、科技赋能,筑牢数字防线:深圳作为一座高度数字化的城市,其在疫情追踪和管理上的科技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
  • 回答
    谈及Angelababy在2022年北京台春晚的主持,这无疑是当年春晚的一个焦点话题,也引起了不少讨论。从整体效果来看,Angelababy的这次主持经历,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也让我们看到了她在跨界尝试中的一些亮点,当然,也暴露了一些可以提升的空间。亮点分析: 亲和力与观众缘: Angela.............
  • 回答
    2022年1月27日,原神上线了一个令无数玩家激动不已的更新,那就是备受期待的“闲替衣装”——申鹤的“冷花栖月”和魈的“飞散之羽”正式发放。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服装更新,更像是一场视觉与情感的双重盛宴,它在当时的游戏圈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玩家们对此的讨论热度至今未减。“闲替衣装”的意义:不止是换装那么.............
  • 回答
    关于大连理工大学食堂2022年3月5日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也让许多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食品安全管理产生了疑虑。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在2022年3月5日那天,不少在大连理工大学某学生食堂用餐的学生,在食用某道菜品后,出现了腹泻、呕吐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虽然有轻有重,但出现的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