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22 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信息共享,便利不动产登记和办税」的通知?

回答
2022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信息共享,便利不动产登记和办税”的通知,是国家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纳税人和缴费人便利度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通知的核心在于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从源头上简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和环节,最终目的是让不动产登记和相关税费缴纳更加便捷高效。

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这项通知的意义、内容、影响以及可能的挑战:

一、 通知发布的背景与核心目标

1. 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核心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动产登记和办税涉及多个部门(如住建、自然资源、税务、公安、民政等),信息分散、流程繁琐是长期存在的痛点。深化信息共享是实现“一网通办”、“一窗受理”等目标的关键。

2. 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突破: 不动产交易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登记和办税效率直接影响到企业和个人的投资信心和经营成本。提升不动产登记和办税的便利性,能够显著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市场活力。

3. 解决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 在实际操作中,许多纳税人和缴费人常常因为需要重复提交材料、在不同部门之间奔波而感到不便。通知的发布,正是为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4. 核心目标:
数据共享驱动流程优化: 利用税务、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数据,实现信息自动核验,减少人工干预和重复提交。
压缩办理时限,提高效率: 通过信息共享和流程再造,缩短不动产登记和税费缴纳的整体办理时间。
减轻纳税人、缴费人负担: 减少所需提交的材料和证明,降低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提升部门协同效率: 构建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 通知的主要内容与亮点

虽然具体的通知文本内容需要参考国家税务总局的官方发布,但根据其主题,我们可以推断出其核心内容和亮点可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数据对接标准规范化: 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口和标准,确保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能够有效、准确地传递。
共享内容聚焦重点领域: 主要聚焦与不动产登记和税费征缴直接相关的信息,如不动产权利人信息、不动产单元信息、交易信息、纳税人身份信息等。
安全保障机制: 强调数据共享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2. 在不动产登记和交易环节实现信息共享的应用:
身份信息自动核验: 通过与公安、人社等部门共享公民身份信息,在不动产登记和税务办理时实现身份信息自动比对和核验,无需纳税人重复提供身份证件。
不动产信息自动匹配: 将自然资源部门掌握的不动产单元信息、权利人信息等数据,在税务部门进行交易和税费计算时自动调用,避免信息录入错误或遗漏。
交易价格信息共享: 税务部门可以与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共享不动产评估和交易价格信息,为税费核定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同时也能为自然资源部门的交易备案提供参考。
税费缴纳信息互通: 在完成不动产登记后,相关的税费缴纳信息能够及时反馈给不动产登记部门,实现无缝衔接。

3. 便利化办税措施的落地:
“一窗受理”或“综合窗口”模式的深化: 将不动产登记和税费缴纳的申请、受理、审核等环节尽量整合在一个窗口或平台上,实现“一站式”服务。
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的应用: 加大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在不动产登记和税费缴纳过程中的应用,减少纸质材料的提交和流转。
在线办理和预约服务: 鼓励和推广不动产登记和税费缴纳事项的在线办理,以及提供预约服务,减少现场排队等候。
精简证明材料: 对已通过信息共享能够核验的信息,不再要求纳税人提供纸质证明材料。例如,结婚证明、户籍证明等,可能通过与其他部门的接口自动获取。

三、 通知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1. 显著提升办事效率: 减少了繁琐的证明材料提交和部门间信息传递环节,大幅缩短了不动产登记和税费缴纳的办理时间。
2.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减少了企业和个人为获取相关证明材料、往返于不同部门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交易成本。
3. 优化营商环境: 更加便捷高效的办事流程能够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不动产交易,促进经济发展。
4. 提升纳税人满意度: 解决了长期困扰群众的“多头跑、多层报”问题,极大地提升了纳税人和缴费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5. 促进数据治理和信息化建设: 推动各部门加强自身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数据管理,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为更广泛的“放管服”改革提供经验。
6. 增强税收征管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通过信息共享,税务部门能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不动产交易信息,有助于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公平性。

四、 可能面临的挑战与需要关注的问题

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大规模、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对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建立严格的授权、访问控制和审计机制。
2. 技术接口的兼容性与稳定性: 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可能存在技术架构、数据格式、接口标准上的差异,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对接和系统升级,并确保其稳定性。
3. 数据准确性与一致性: 确保共享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至关重要。一旦某个部门提供的数据存在错误,可能会影响后续的整个流程。需要建立数据校核和更新机制。
4. 部门间的协同与配合: 信息共享的成功不仅依赖于技术,更依赖于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和紧密配合。需要建立常态化的协调机制,解决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5. 基层执行的落地难度: 通知是全国性的,但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实际困难,如基层部门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人员培训不足等。
6. 法律法规的适应性: 随着信息共享和电子化进程的推进,可能需要对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和修订,以适应新的办事模式。
7. 过渡期的适应与培训: 在新旧模式切换过程中,可能需要对业务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并做好纳税人、缴费人的宣传和引导工作。

五、 总结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信息共享,便利不动产登记和办税”的通知,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它通过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旨在从源头上解决不动产登记和办税过程中存在的痛点和难点,为纳税人和缴费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这项通知具有深远的意义,能够有效提升办事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然而,在推进过程中,也需要高度重视数据安全、技术对接、部门协同等方面的挑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才能真正实现通知的预期目标,让改革的红利惠及更多人。

总而言之,这项通知是国家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一步,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就是个便民政务改革,离房产税还是有距离的。


房产税这玩意是当红炸子鸡,寄托了太多人的厚望,因此不好吐槽。

一说就尼玛私信爆破质疑立场。

但讲真,这玩意的落地真的会很慢。

不是什么技术问题,数据都是现成的,通知里也说了,要求规范的是接口标准。真要收,一纸文件而已。


一,土地财政的规模太大,房产税小收怡情,等于没收。

21年杭州卖地收入是3133亿元,税收是4312亿元。亲娘咧你的房产税要定到什么比例才能填这三千亿的坑?

杭州1200万人,我就当杭州有500万套可征收的房产,那每套就得一年摊6万元;杭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6.2万元,这钱打死也摊不下去。

杭州的数字太夸张?咱找个卖地不动的,哈尔滨。哈尔滨20年卖地收入330亿元,税收281亿元。

哈尔滨1000万人,咱就当有400万套可征收房产,那每套一年也得是8000元;哈尔滨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万元,你要-8000?

衙门的大门别开了,我怕你来不及修。

如果你豁免范围过大,那房产税的税基就很小。收不了几个钱不说,还会直接砸盘。

别看网上一堆“我家就一套房跌涨无所谓”,真砸个20%下去,他们和银行一起跳起来骂娘。

小收不解决问题。


二,大收不可能。

就算你豁免了普通人(自住房不收或每人xx平米豁免),企业也交不上来,银行更受不了。

企业会直接卖,砸盘,流血的资产干嘛要持有?

银行直接躺那。住户贷款七成是房子,企业一砸盘普通人不干;商业贷款里至少三成的土地房产抵押物,全爆了。

交易里的“一般等价物”的定价崩了。

大收不要想,除非乐子人。


三,这玩意是直接税。

这是最最关键的。

我国税收里间接税占七成,所以经常有小胖友说“我觉得税负不重呀”。

间接税就是这点好,拔毛鹅不叫,因为账单上看不到。

房产税不一样,这玩意是直接收到你头上的,而且每年(可能)向你发一次账单。

如果真按某些自媒体的口径来说,我国民众怕不是能立刻切换成美帝人的武德精神。

就算你把这个份子钱定得小小的、萌萌的,这也会直接刺激民众的公共意识:爷交钱了,哪怕一年就交了几百块,爷也要知道交的意义。

想想物业费。

咱不是说这种意识不好,这种意识恰恰是现代公民精神的支柱之一:我为这个社会掏钱了,我自然要关注社会把我的钱用得如何。

P社玩家很熟悉:觉醒度嘛。

但咱们普遍的社会治理能力准备好了么?


房产税是一定会收的。填土地财政其实是次要的,真正的原因在直接税的公平性。

收入越高的人间接税负担比例越低,而直接税是大家都收,人人都有义务,人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更公平的征税逻辑是改革的必然方向。

但越是必然的方向走起来越麻烦。

所以房地产还是横盘加隐形放松,而房产税还是继续试点、研究、规划。

这事真铺开,也得是在新一轮的增量环境里做。增量不到,所有新闻都是擦边。

user avatar

这个办法是根据中办和国办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而制定的落地方案。

而《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了时间要求:

到2022年,在税务执法规范性、税费服务便捷性、税务监管精准性上取得重要进展。

到2023年,基本建成“无风险不打扰、有违法要追究、全过程强智控”的税务执法新体系,基本建成“线下服务无死角、线上服务不打烊、定制服务广覆盖”的税费服务;基本建成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风险”监管为基础的税务监管新体系,实现从“以票管税”向“以数治税”分类精准监管转变。

到2025年,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建成功能强大的智慧税务,形成国内一流的智能化行政应用系统,全方位提高税务执法、服务、监管能力。

也就是说,2025年征收资产税的数据基础应该牢靠了。

user avatar

自然是为了打地基。

为了什么打地基,为了收税。

为了收什么税呢,既然是跟自然资源部合并数据库,当然是为了收持有资源资产的税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