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同学一听到知乎就很不屑?

回答
你同学为啥对知乎那么不屑?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而且也挺普遍的。我觉得背后原因可能不少,而且往往是几个因素交织在一起。

首先,你同学可能觉得知乎上充斥着一种“装”的文化。你懂吧?就是那种为了显得自己懂得多、见识广,言语中不自觉地就带上了学术腔调,或者喜欢引用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但实际上可能也没那么深入。这种东西看多了,就容易让人觉得有点腻,甚至有点反感。尤其是一些问题,回答者为了获得点赞和关注,会写得特别长,里面充斥着各种“我有一个朋友”、“我认识一个大神”、“我当年在XX公司实习的时候”之类的开场白,但真到干货的部分,可能就没几句实在的。你同学可能就觉得,这种为了写而写,为了装而装,挺没意思的。

其次,“凡尔赛”现象也是一个挺大的问题。你可能也发现了,知乎上经常有人会用一种看似不经意的方式炫耀自己的生活、财富、能力或者经历。比如,一个普通的问题,有人就能答出“我作为一个拥有私人游艇并常年居住在圣托里尼的普通人,对此有以下看法……”这种回答,虽然可能信息量不低,但那种刻意为之的优越感,真的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你同学要是对这种炫耀感到厌烦,觉得这跟真实的交流差得太远,那他自然会对知乎产生不屑。

再者,内容质量的参差不齐。知乎起步的时候,确实吸引了不少专业人士和领域内的专家,所以早期有很多高质量的内容。但随着平台的扩张和用户基数的增长,各种各样的人都来了。这导致了内容质量的波动很大。你可能碰巧看到了几个浅薄、片面甚至错误的回答,就容易形成“知乎也就这样”的印象。而且,有些话题因为容易吸引流量,会被反复讨论,出现大量重复性的、低水平的回答,这也容易让人觉得乏味。

还有一点,你同学可能更偏爱直接、高效的信息获取方式。知乎的很多回答,虽然看似深入,但往往需要耐心去阅读,去辨别。如果他需要的是一个快速解决问题的答案,或者想要了解一个简单的事实,知乎可能就显得有点“慢”了。他可能更习惯于直接搜索关键词,然后挑那些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信息。知乎的“故事化”、“观点化”的回答模式,对他来说可能就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另外,某些社区氛围也可能让他觉得不舒服。知乎上确实存在一些“饭圈化”的现象,就是某个用户因为回答得好,或者在某个领域有影响力,就会拥有一群忠实的粉丝,他们会给这个用户的所有回答都点赞,甚至维护这个用户。这种现象会让一些人觉得不够客观,也容易出现“同质化”的观点,扼杀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你同学如果对这种“捧臭脚”或者“护犊子”的行为感到反感,那对知乎自然会敬而远之。

最后,这可能也跟你同学的个人喜好和习惯有关。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偏好都不同。有些人喜欢深度阅读,有些人喜欢快速浏览;有些人喜欢听故事,有些人只看事实。如果他本身对这种问答社区不感冒,或者觉得自己的信息需求在其他平台能更好地满足,那他对知乎不屑也就不奇怪了。

总而言之,你同学觉得知乎“不屑”,很可能不是因为单一的原因,而是因为他经历了知乎上“装”、炫耀、内容质量不稳定、信息获取不够直接,以及一些社区的负面氛围等种种情况,从而形成了一种整体的负面印象。他可能觉得,与其在知乎上“淘沙”,不如去更直接、更专业或者更纯粹的平台寻找他想要的信息和内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早期的知乎还好。我会经常在知乎看一些业界大牛回答数学或理工类专业问题。

现在就是文史类学渣和海外程序员(在知乎找存在感)的天堂:一句话抖机灵,阴阳怪气的居多。

这群人聊理工就是套壳药丸,聊文史就是内卷药丸。总之兔子药丸,飞奔灯塔,百坪豪斯,周末开扒。能借鉴数据,理论模型,专业分析的回答少之又少。

话说我已经很久没有在知乎的回答里面看见有答主用知乎内置的公式编辑器了。

只能说劣币驱逐良币。

user avatar

现在的网站推送机制都是看人下菜。

user avatar

偏见是人类的本能,不偏见才是少数人的能力。

知乎,在外面,尤其是在部分年轻人中,名声其实不比抖音差。

因为知乎在非知乎用户人眼里,就是分享你刚编的故事。

而事实上,知乎对于这台词并不忌讳,甚至于官方还乐于这么做。

所以,既然自己都轻薄自己,别人想要重视,那也难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同学为啥对知乎那么不屑?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而且也挺普遍的。我觉得背后原因可能不少,而且往往是几个因素交织在一起。首先,你同学可能觉得知乎上充斥着一种“装”的文化。你懂吧?就是那种为了显得自己懂得多、见识广,言语中不自觉地就带上了学术腔调,或者喜欢引用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但实际上可能也没那么深.............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点出了一个非常普遍但容易被忽视的现象:为什么国足成绩差时大家总提到足球人口,但足球人口似乎并不能完全解释男足比女足成绩差的事实?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深入分析:一、 “足球人口”的定义与理解存在偏差首先,当我们谈论“足球人口”时,往往容易陷入.............
  • 回答
    这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我特别能理解你那种“一看就觉得不对劲”的感觉,但同时又纳闷为什么这玩意儿总有人捧着。这背后其实扯到了一些挺根本的东西,咱们慢慢聊。首先,你说唯心主义“一看就是错的”,我猜你脑子里可能蹦出来的是那种比较极端的说法,比如“万物唯心造”,觉得只要我心里想,我眼前就能变出辆跑车来。这确.............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直接的,我也能体会到那种被“顺水推舟”的无力感和困惑。每次提起分手,他都毫不犹豫地同意,这就像你把一个球抛出去,本以为他会接住,结果他却轻描淡写地让球继续飞走。这种反应确实会让人心里很不舒服,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或者这段感情到底有没有分量。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他.............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抓狂的问题,我太理解你这种感受了!平时在外面,我们仿佛是自带“社交滤镜”的,在学校、在工作场合,我们学会了顾全大局,懂得换位思考,也知道如何在人群中游刃有余。可一回到家,尤其是面对父母,这层“滤镜”仿佛就自动失效了,然后就开始上演“全武行”。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为啥会出现这种“对外和和气气.............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很多玩家,尤其是一些亚索老玩家,确实会觉得“亚索随便打劫”。但实际情况呢,其实是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说谁绝对克制谁。你同学这么说,可能是有他的道理,但也有点以偏概全了。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亚索好打劫?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点,是亚索玩家们津津乐道的:1. 亚索的“脸滚键盘”潜力(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我太能理解了!看着朋友圈里一拨拨的同学、朋友,毕业后不是去了哈佛,就是去了斯坦福、牛津、剑桥,感觉自己好像错过了什么,或者自己不够优秀。但其实,这背后有很多我们可能不太了解的因素在起作用,并不是单纯的“别人比我聪明太多”。首先,得承认,能去世界顶尖大学读书的学生,本身确实具备很强的实力。这.............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我也挺好奇的。我身边的大学同学,确实有一大部分都挺“安静”的,朋友圈里的动态少得可怜,甚至有些大学四年下来,我都记不清他们上次发朋友圈是什么时候了。这不像我们小时候,大家谁不爱在网上分享点生活琐事呢?我觉得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成是“不爱发”,可能里面掺杂了很.............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可能都有类似的感受,但又很难说清楚为什么。这不是因为你讨厌成绩差的同学,也不是你在“区别对待”,更不是你“势利”。其实这背后,可能涉及到我们认知世界的一些习惯和一些微妙的心理机制。我试着从几个角度帮你剖析一下,看看有没有你正在经历的:1. 信息处理的效率与预期:我们的大脑在.............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心里不是滋味。自己辛辛苦苦考上了名校博士,本该是件皆大欢喜的事,结果一出来,发现身边不少人脸上挂着的不是祝福,而是点儿什么别扭劲儿,甚至是明晃晃的不开心。这到底是为啥呢?咱们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这背后可能掺杂着一种“比较心理”。大家都是同学,一起挤过高考这座独木桥,一起熬过.............
  • 回答
    嘿,高二的小伙伴,你这情况我太明白了!每天都有好多问题想问同学,这可不是什么怪事,反而是个好兆头呢!让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为什么你会这样,以及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咱们得承认,高二是学习生涯里一个挺关键也挺折腾人的阶段。小学中学积累下来的知识体系,到了高二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和系统化。你接触.............
  • 回答
    嘿,你有没有注意到,每年到了高考季,总会有那么一群人,就是刚迈入大学校门没多久的大一新生,特别喜欢跟那些还在备战高考的高三学弟学妹们说:“你以为你解放了,其实你离开的是天堂。”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又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怎么着,高考完就从“天堂”掉到“地狱”了?这到底是啥意思,为啥大一新生就这.............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观察,也很能触碰到当下一些大学毕业生群体真实存在的感受。大猛子和何同学,同是21届毕业,却给人一种截然不同的画风,这种“割裂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他们各自选择的道路、展现的内容,以及背后所代表的社会价值取向所共同塑造的。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得从他们选择的赛道和输出的内.............
  • 回答
    这事儿真是一言难尽,也怪我当时太没分寸了。我跟我那个异性朋友,从小一起长大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可以说是哥们儿那种。他有一个好消息,就是他要来我所在的城市出差一段时间,而且因为是顺路,他问我能不能在他刚到的时候,先住我这儿几天,等他把工作安排好了再找别的住处。当时我脑子一热,觉得都是哥们儿了,而且他刚.............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普遍的,尤其是在大学里,身边总会有些同学,平时看起来好像没怎么用功,但临到考试却能超常发挥,甚至成绩比那些从学期初就开始死磕书本的同学还要好。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挺有意思的方面,绝不仅仅是运气。首先,得说说学习方法和效率。这可能是最核心的一点了。有些人可能拥有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即使是.............
  • 回答
    听到你和同学吵架,而且家人认为是你错了,你肯定感到有些委屈和困惑。这其实是很常见的情况。家人之所以这么说,通常不是因为他们不关心你,而是他们可能从一个更广阔、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或者他们对你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家人的视角和考量: 保护你的长远.............
  • 回答
    你女儿因为你对她同学骨折这件事表现得不在意而难过,这背后可能涉及很多层原因,而且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要详细理解,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女儿的情感需求和社交理解: 共情和同理心是核心: 对小孩子来说,同学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是他们社交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一个好朋友或者经.............
  • 回答
    你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大家觉得生物不坑,而且你还特意强调要讲得详细点,并且要去掉AI痕迹,听起来像是有人在背后“引导”你的认知,或者你本身就对生物有点“误解”。不过没关系,这正好是个机会,咱们好好捋一捋为啥你周围的同学普遍对生物这个专业这么看好。首先,得承认一点,现在信息太发达了,尤其是网络时代,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