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比其他彗星,为什么哈雷彗星比较著名?

回答
哈雷彗星之所以在众多彗星中脱颖而出,享有盛誉,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入探讨这些原因,能够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它的特殊性。

1. 可预测的周期性回归与历史记录的悠久性:

稳定的轨道周期: 这是哈雷彗星最根本的魅力所在。与许多不规则或长周期彗星不同,哈雷彗星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椭圆轨道,大约每7576年回归一次太阳系内侧。这种可预测性使得它能够被人类持续观测和记录。
悠久的人类观测历史: 哈雷彗星的回归已经被人类观测并记录了数千年。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年,在中国史书中有着清晰的记录。此后,在世界各地的历史文献中,都出现了关于它在不同年份回归的记载,包括古巴比伦、古罗马等文明。这种跨越历史的连续记录,让哈雷彗星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活化石,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科学的预言与证实: 现代科学对哈雷彗星的著名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18世纪,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Edmond Halley)在研究了过去关于明亮彗星的观测记录后,大胆地提出这些彗星实际上是同一颗彗星在不同时间回归的。通过计算它们的轨道,他成功地预测了1758年(实际上是1759年)的一颗彗星的回归,这颗彗星后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预测了一颗彗星的回归,标志着天文学的一大进步,也为哈雷彗星赢得了极高的科学声誉。 这种科学的预言和证实,使得哈雷彗星不再是神秘的预兆,而是可以被理解和研究的天体现象。

2. 明亮可见的亮度与壮观的景象:

相对接近地球的轨道: 在回归时,哈雷彗星的轨道会相对接近地球的轨道,这使得它在地球上肉眼可见的亮度较高。虽然彗星的亮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尘埃和气体释放的多少、与太阳的距离、以及是否正好经过内侧太阳系等,但哈雷彗星在其回归期间,通常能够达到肉眼可见的亮度,甚至在某些观测条件下显得非常壮观。
独特的“尾巴”: 彗星最吸引人的特征就是其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彗尾。当哈雷彗星靠近太阳时,太阳的热量会使彗核的冰升华,产生大量的气体和尘埃,被太阳风和辐射推开,形成明亮的彗尾,有时甚至可以长达数千万公里。这种壮观的景象极具视觉冲击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反复出现带来的期待感: 由于其76年的周期,一代人可能会经历两次或三次它的回归。这种“祖辈看过,孙辈也能看”的现象,使得哈雷彗星在代际之间传递着一种特别的情感和期待。当它再次出现时,会唤起人们对过去观测的回忆,并激发新一代人对宇宙的好奇心。

3. 文化与象征意义的广泛传播:

作为预兆的古老传统: 在古代,彗星的出现常常被视为不祥之兆,与战争、饥荒、王位更迭等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哈雷彗星作为一颗周期性出现的明亮彗星,更是频繁地出现在历史事件的记载中,加深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预兆”形象。
科学启蒙与大众关注: 埃德蒙·哈雷的科学预言,将哈雷彗星从神秘的天象转变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每一次它的回归,都会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媒体会进行大量报道,科普活动也会随之展开。这种大众媒体的传播,使得哈雷彗星的名字家喻户晓,成为科学的象征之一。
艺术与文学的灵感: 哈雷彗星的出现也成为了许多艺术家、作家和诗人的灵感来源。它被描绘在绘画中,被提及在文学作品里,甚至成为电影和歌曲的主题。这种文化层面的传播,进一步巩固了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4. 现代科学的探索与研究:

“哈雷计划”的成功: 在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时,人类历史上进行了第一次对彗星的联合探测任务,被称为“哈雷计划”。五颗探测器(包括欧洲空间局的乔托号、苏联的维加1号和2号、日本的先驱者号1号和2号)近距离飞越了哈雷彗星,并拍摄了第一批彗核的近距离照片,揭示了彗核的真实面貌——一个黑暗、不规则的冰块。这次探测取得了巨大的科学成果,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彗星的认识,也使得哈雷彗星成为了现代深空探测的里程碑。
对其他彗星研究的借鉴意义: 通过对哈雷彗星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被应用于对其他彗星的探测和研究中,从而推动整个彗星科学的发展。

总结来说,哈雷彗星之所以著名,是以下几个因素的综合体现:

科学的基石: 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可预测的周期性回归,以及埃德蒙·哈雷对其回归的科学预言,这是其科学地位的根本。
壮观的可见性: 其相对明亮的亮度使其能够肉眼可见,并形成壮观的彗尾,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
悠久的观测历史与文化沉淀: 从古代的预兆到现代的科学偶像,它承载了人类跨越千年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感。
现代科学的实践与推动: 1986年的联合探测任务,使其成为现代深空探测的重要案例,进一步提升了其知名度。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哈雷彗星不仅仅是一颗遥远的冰冷天体,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科学与文化、宇宙与人类的特殊桥梁,因此在众多彗星中享有独一无二的盛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单说一说。

上一次哈雷彗星回归远在1986年,彼时答主的父母互相还不认识......好吧这并不是重点。当年哈雷彗星的最大亮度并不高(仅有2.1等),而且在北半球的观测条件也不怎样,对比此后出现的几颗真·大彗星(百武彗星@1996,海尔波普彗星@1997,麦克诺特彗星@2007,爱喜彗星@2011),哈雷彗星简直就是被吊打的节奏。

(百武彗星 作者:

Doug Zubenel

出处:

APOD: 2009 December 16

(海尔-波普彗星 作者:Jerry Lodriguss 出处:

APOD: 2013 October 13

(麦克诺特彗星 作者:

Robert H. McNaught

出处:

APOD: 2013 November 17

(爱喜彗星 作者:Left -

Carlos Caccia

/ Right - Dan Burbank 出处:

APOD: 2011 December 31

(1986年的哈雷彗星,哎,我都没眼看了......)

可是人家依然很著名,而且可能是最著名的一个,这说明不是简单的亮度或者是观赏性问题了。

哈雷彗星和以上提到的大彗星对比,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她属于短周期彗星(回归周期约76儒略年),而其余四颗据测算皆为长周期彗星(回归周期200+儒略年)。

回归周期短有个好处,就是能和人类混个脸熟嘛!

《春秋》: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Blah blah blah......

《史记·始皇本纪》: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十六日

Blah blah blah......

据中国天文学家朱文鑫考证,公元前240年至1910年间在中国共有29次哈雷彗星的记录。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鱼唇的人类并不知道这是同一颗彗星啊啊啊啊!!!


既然暂时认不了彗星,咱们说点别的。17世纪初开普勒根据详尽的火星观测记录总结出了描述天体运动的「开普勒三大定律」,被后世尊为「天空立法者」。但定律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开普勒之后的数十年间没有人能够解答。

直到牛逼顿和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登上历史舞台。说起这个,不得不提到另一位英国科学家——埃德蒙·哈雷。没错,就是哈雷彗星那个哈雷。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 哈雷就天体运动的一些谜团前往剑桥求助牛顿
  • 牛顿说艾玛这玩意儿我五年前就弄懂了
  • 哈雷:「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 牛顿:吼啊!......咦明明就在这里......没事我再算一遍然后寄给你呗~

这之后究竟是牛顿自己停不下来还是因为哈雷的怂恿与鼓励我暂时不作考证,反正不会影响结果——牛顿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原理》的编写,最后在哈雷的帮助下成功出版。


至此科学家们手里有了新的武器——牛顿力学,可以向历史上的彗星记录发起挑战了。哈雷立马使用牛顿的方法分析了1337年至1698年间出现过的彗星,并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的彗星有非常相似的轨道要素。哈雷猜想这三次记录很可能是指向同一颗彗星,如果猜想成立,便意味着彗星会在将来某个时间再度回归。在考虑行星摄动的情况下,哈雷估算这颗彗星将会在1758年年末或者次年年初回归。

这大概是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预言(之一),普通公众可能只是惊讶于能够预测数十年后的天象,而科学家们非常明白,这是对新武器最直接的检验。最终,随着彗星的如期回顾,牛顿力学经受住了一次重大考验,名声大噪,彗星也顺理成章被冠以「哈雷」之名,编号1P/Halley。

所以说哈雷彗星的背后承载着太多历史,这或许是她如此著名的原因之一。然而公众很可能并不知道我上面说的种种。历史上哈雷彗星也曾是末日死神般的存在:1910年哈雷彗星回归时,彗尾扫过地球,当时的光谱分析显示彗尾中含有氰,使得有天文学家担心彗尾的气体会因此渗入地球,导致全球生物灭绝。尽管其他天文学家很快便出来辟谣(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但依旧引发了公众的恐慌,防毒面具大卖......这或许是哈雷彗星著名的另一个原因。

参考:

Halley's Comet

COSMOS:A SPACETIME ODYSSEY S1E03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雷彗星之所以在众多彗星中脱颖而出,享有盛誉,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入探讨这些原因,能够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它的特殊性。1. 可预测的周期性回归与历史记录的悠久性: 稳定的轨道周期: 这是哈雷彗星最根本的魅力所在。与许多不规则或长周期彗星不同,哈雷彗星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椭圆轨道,.............
  • 回答
    C++ 以其强大的功能和灵活性而闻名,但同时也因为其复杂性而令许多开发者望而却步。那么,与其他语言相比,C++ 到底难在哪里?除了性能优势,它还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才能学好 C++?让我们来详细探讨这些问题。 C++ 对比其他语言到底难在哪里?C++ 的难度体现在多个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回答
    说山东在发展上“差点什么”,这绝对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如果非要找找茬,从一些角度来看,确实能发现一些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不太一样的地方。这可不是一概而论,而是基于一些普遍的观察和数据能感受到的细微差别。首先,咱们得承认山东的基础盘子不小,经济体量放在全国那也是名列前茅的,人口也多,工业基础更是扎.............
  • 回答
    日本社会当前的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确实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程度,并且在许多方面都比其他发达国家更为严峻。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社会经济现象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何为老龄化与少子化?简单来说,老龄化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口(通常定义为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例.............
  • 回答
    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老二专业户”的角色,这是一种有趣的观察视角,但要准确理解其含义并进行历史对比,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老二专业户”的视角解读:当说美国是“老二专业户”时,这可能暗含着一种对比,即美国在某些时期或某些领域并非绝对的领导者,但却始终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仅次于最强势力量的位置。这种“老.............
  • 回答
    烟台大学法硕,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选择。要说它在山东法学圈子里是个什么段位,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别看山东好学校不少,烟台大学法学走到今天这步,也算是摸爬滚打出来了,有自己的看家本领,也有需要咱们清醒认识的地方。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事儿,法学这个专业,在很多地方都是一个看“牌子”的行业,尤其是研究生阶段.............
  • 回答
    新冠疫苗接种,中国人均接种超1剂,达到全民免疫了吗?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又处于什么水平?近日,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剂次已突破10亿大关,这一数字无疑是振奋人心的。这意味着我们国家在疫情防控这场艰巨的战役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浮出水面:10亿剂次的接种,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实现.............
  • 回答
    .......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小米扫地机器人和iRobot以及其他一众国产品牌的那些事儿。这市场上的扫地机器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看得人眼花缭乱,但要真说起来,各自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和“小算盘”。小米扫地机器人:性价比的“搅局者”说起小米,那真是把“性价比”这三个字玩儿得明明白白。当iRobot还在高端市.............
  • 回答
    关于中国植被覆盖率与他国对比的新闻,是否可信,这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和数据来源来分析。这类新闻之所以会引起关注,往往是因为它涉及到国家形象、环境治理成果以及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比较,所以其背后可能牵扯到多方面的利益和视角。首先,我们得明白“植被覆盖率”这个概念本身。它通常指的是地表被植被(包括树木、灌木.............
  • 回答
    在奥斯曼帝国时期,特别是苏莱曼一世在位期间(15201566年)及其之前的时期,奥斯曼帝国允许“异教徒”(主要是基督徒和犹太人)在帝国境内居住和信奉自己的宗教,这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尤其与欧洲各国相比,确实在很大程度上算是一种宽容政策,尽管这种宽容是有其特定历史背景和条件的。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
  • 回答
    早期的炮塔铁甲舰,假设其解决了困扰不少早期铁甲舰的适航性难题,那么与同期的其他铁甲舰相比,它在几个关键方面拥有显著的优势,使其成为未来海军舰艇设计的蓝图。首先,也是最核心的优势,便是火炮的射击自由度与效率。早期的铁甲舰,尤其是那些延续了蒸汽时代舰船设计的船型,其火炮主要集中在舷侧。这意味着舰船必须通.............
  • 回答
    论及唐帝国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若要与世上其他主要文明进行一番细致比对,便能清晰地勾勒出其非凡之处。唐代,彼时正值欧洲经历所谓的“黑暗时代”的漫长过渡,伊斯兰世界虽已绽放智慧的光芒,而印度文明也贡献颇丰,但唐朝的科技成就,无疑在许多方面达到了令人瞩目的高度。首先,在 天文历法 领域,唐朝可以说是群星.............
  • 回答
    说起中国的幽默感,那可真是说来话长,它不像一些西方文化那样直白、外放,也不是像日本文化那样含蓄、内敛,而是带着一种深深的“中国味儿”,复杂而又微妙。要说特有,我觉得有几个方面是特别值得说道说道的,而且这些幽默往往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跟我们的历史、哲学、社会结构,甚至是语言本身,都紧密地纠缠在一起。1.............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有代表性,不少摄影爱好者在佳能R4a和R4(这里您提到的m4可能是指佳能EOS R4,也就是4代机身,虽然佳能的命名习惯是R+数字,但考虑到您后面提到“其他方面似乎没有优势”,我推测您指的是佳能的R4机身而不是其他品牌的M4,如果是其他品牌请告知)之间纠结。确实,从参数上看,R4a(也.............
  • 回答
    .......
  • 回答
    龙行巨链:中国可控核聚变的前沿探索与未来之路可控核聚变,这项被誉为“人造太阳”的能源技术,承载着人类对清洁、无限能源的终极梦想。在中国,这项被寄予厚望的科学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决心向前推进,逐渐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甚至成为领跑者之一。中国可控核聚变:厚积薄发,日新月异中国的可控核聚变研究并非.............
  • 回答
    《延禧攻略》中聂远饰演的乾隆皇帝,确实是在众多乾隆形象中独树一帜的存在,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与其他版本相比,他更接地气,更有人味儿,也更具争议性。聂远版乾隆:一个被“反差萌”和“演技派”包裹的复杂君王聂远饰演的乾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身上那种“反差萌”。以往我们看到的乾隆,要么是威严赫赫的治世之.............
  • 回答
    蝙蝠侠,那个黑暗骑士,一向以其审慎和未雨绸缪的行事风格著称。当他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拥有超凡能力、却又难以预测的“盟友”时,他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冷酷。这不是什么阴谋论,而是他一贯的、对任何潜在威胁的防御策略。毕竟,在他看来,即使是“好人”,如果力量失控,也可能成为比任何反派都更危险的.............
  • 回答
    中国人对其他国家的刻板印象确实五花八门,有些确实会让外国人听了觉得有点哭笑不得,甚至会感到被误解。这些刻板印象的形成原因很复杂,可能源于媒体宣传、旅行经历的片面化、文化差异的解读偏差,甚至是早期的一些历史事件影响。以下我尝试详细描述一些中国人对其他国家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并解释为什么会让外国人觉得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