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日本确诊 800 余例新冠肺炎情况下,天皇寿宴仍如期举行,安倍及各界 470 人参加?

回答
在日本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800例的严峻形势下,天皇德仁的生日庆祝活动,也就是“新春歌会”(通常在2月11日举行,但天皇的生日是2月23日,实际的“新年一般参贺”是2月23日,而“新春歌会”是1月1日。这里假设您指的是2月23日的天皇生日“新年一般参贺”,因为这是公开邀请公众以及皇室成员、政府官员参加的重要活动。)虽然取消了公众的参与,但仍如期举行了只有部分皇室成员、政府要员以及各界代表等约470人参加的仪式。这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和关注。

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日本皇室的特殊地位与职责:

象征意义: 日本天皇是日本国家的象征,是国民团结的中心。皇室的活动,特别是与新年、生日相关的仪式,被视为维系国家传统和国民精神的重要纽带。在困难时期,保持这些仪式的举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稳定”和“希望”的象征,向国民传递一种“国家并未停滞”的信号。
传统延续: 皇室的很多活动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取消某些重要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活动,对于习惯了这些传统的人们来说,可能会带来一种失落感。
政治与外交考量(间接): 虽然直接地说,这次活动不是外交活动,但天皇作为国家象征,其公开露面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国家的国际形象相关。然而,在这种疫情下,这种考量可能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2. 政府和组织者的决策考量:

防疫措施的权衡: 并非完全不顾疫情。在疫情初期,许多国家都在权衡“继续正常生活”与“采取严格限制”之间的度。日本政府当时可能还在评估疫情的真实风险,并且考虑到如果完全取消,可能引发的公众反应和对社会稳定性的影响。
“有限度”的举行: 尽管如此,也不是完全“不受影响”的举行。如前所述,公众的“新年一般参贺”被取消了,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防疫措施。只允许特定人群参加,并且有相应的限制,表明组织者并非对风险视而不见,而是在“在有限范围内维持象征性活动”和“完全停止活动”之间做出了选择。
信息传播与民意: 当时关于疫情的公开信息以及公众的担忧程度,也会影响政府的决策。如果公众普遍认为风险可控,或者政府认为可以通过严密的组织来降低风险,那么举行一部分活动是可以被理解的。

3. 实际的参与人员构成:

安倍首相及内阁成员: 作为日本政府的首脑和各部门负责人,他们的出席是“国家代表”的体现,表明政府对皇室活动的重视,也是在传递一种“政府在正常运作”的信号。
各界代表: 这些代表通常来自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等领域,是社会各界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出席,象征着整个国家的社会各界都参与到对天皇的祝贺中,也体现了对皇室的尊重。
“470人”这个数字: 放在当时800多例确诊的背景下,这个数字确实显得不小。这正是引起争议的关键点。470人,即使分散开来,在室内或者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也存在一定的传播风险。

4. 为什么会引发争议?

风险意识的差异: 随着疫情的深入,公众对病毒的了解加深,对传播风险的警惕性也会提高。当时,一些公众可能会认为,在确诊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即使是“有限度”的聚集,也可能存在不必要的风险。
“特权”感: 当普通民众被限制参与,但政府官员和“各界代表”却能照常出席时,可能会产生一种“特权”感,引发“为什么我们不能,而他们可以”的质疑。
对政府防疫政策的观感: 这种活动的举行,也可能被一些人解读为政府在防疫上的“宽松”或“不彻底”,进而影响对整个防疫策略的信心。

总结来看, 日本天皇寿宴(此处指“新年一般参贺”)在确诊病例上升的情况下如期举行,并邀请了特定人群参加,是日本皇室在特殊时期,试图在维护国家象征、传统延续与应对疫情风险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安倍首相等人的参与,凸显了政府对皇室活动的重视以及政府正常运作的姿态。然而,470人的规模在当时无疑会引发关于聚集性感染风险的担忧,并可能在民众中产生“特权”的观感,因此引发争议是必然的。

评价这件事,需要理解当时日本社会对疫情的认知程度、皇室的特殊地位,以及政府在公开场合活动与公共卫生之间所做的艰难权衡。它反映了在面对未知病毒时,不同社会群体、不同职能部门在风险认知和应对策略上可能存在的差异和博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大规模聚集,不戴口罩,如果其中有一个病例,要把日本高层全部隔离的节奏吧!

不仅民众不怕死,高层也是不怕死,难道这就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2、高层的带头示范作用很重要,从宴会视频上看,好像都没戴口罩。

再看看中国的架势,除了主席台都戴着口罩。

3、难怪普通民众不戴口罩,

他们可能在想:一帮老人都不怕,我们年轻人怕什么?



user avatar

历史课,山本五十六是怎么死的。

山本五十六死于一次视察,飞机被美军击落。

山本五十六为什么敢去,美国能飞到的地方视察。

因为他的飞行员空袭美军基地,虚报战果,山本判断美军已经没有飞机,无力组织行动了。

行程用密码发的,密码被美军破译了。

为什么用这个密码,下属告诉他这个密码刚用,很难破解,不可能被美军破解。

有一艘潜艇被缴获密码本这个事,山本五十六不知道。

山本五十六有赌场禁入的脑子,人中龙凤,然而在下属坑爹信息下,他做出判断,给美军送了大礼,命没了。

现在日本高层看到的信息,未必靠谱。

专家科普这是大号流感,可防可控。

官方数字全日本才几十个人,怎么可能那么巧是我们身边的人?我何必戴口罩?

实际上,1月份中国这边武汉数字不真,香港的管老师,只看数字,在1月中旬做出判断,武汉的疫情要结束了。

然后管老师真来了一趟武汉,吓得落荒而逃,说出sars十倍被喷。

参加会议的人,未必是为了安抚人心,他们可能是真不知道。

我们经历了一遍,等于看了剧透。

日本有人了解中国全过程吗?有人知道常凯一家吗?知道这个病多可怕吗?

有人知道,一人感染,监狱200吗?

他们看统计数字,看死亡率,但是不知道这个死亡率是付出多大代价才得到的。所以说数字骗人。

看数字,40岁以下千分之二死亡率,日本年轻人不怕了。

没人告诉他们医疗体系挤兑完,他们中20%的人会是重症,都要死,甚至轻症转重症,20%不一定打住。

如果这次聚会,有人带病毒,日本就热闹了。

user avatar

1月24日:腐败无能的官僚现在才封城要害死多少人

2月24日:一个尊重人权隐私私有财产的国度是做不出封城这种事的

1月24日:我只是个普通人为什么不能批评难道还要唱赞歌吗

2月24日:如果波及了这么多国家说声对不起要求太高了,至少不应该去嘲讽吧

user avatar

让我想起了前几天看的一条微博,大致意思是自己家着火了,没控制好烧到了邻居家。现在还要嘲笑邻居不会灭火。

问题是,着火的时候我们很大声的告诉邻居小心了啊,让他们注意了啊,总不能把邻居自己家人给扣留了吧

他们着火了我们也很着急,但是没法替他们灭火呀,不然踩坏了瓦片事后他们又来算账怎么办?

所以我们这真的是嘲笑吗?我们是担心邻居火势控制不好又烧回自己家来,我们是担心自己费了好大劲控制住的火情又让邻居弄得死灰复燃。

做的不好就是要被人说的啊,一开始武汉控制不力的时候外国人少说两句了吗?为什么轮到外国政府做的不好的时候就变成了让我们少说两句。我们又没嘲讽外国人民,嘲讽不作为的政府都有人出来跳脚,难不成是政府水军?


破乎不知道什么毛病,这也要删

那我直接在回答里贴吧,顺便说这么一段


今天的日本比03年的中国弱吗?我觉得没有,03年中国还处于经济腾飞阶段,在当时可以说一切为了经济发展让步,面对非典的时候中国是不是也可以“基于国力的考量”让非典病人“自觉隔离”,在家死掉就好了,干嘛出来影响经济呢?

韩国比日本强吗?我觉得也没有,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经济总量,韩国始终都没有超过日本吧,那么韩国是不是也该“基于国力的考量”放弃一部分国民?

武汉那些没有及时得到救治的同胞,是在我们眼皮底下去世的,那是我们的切肤之痛。日本人现在感受不到,我们不管是冷嘲还是热讽,为的都是在今后的日子里不要在日本重复出现这样的情形,为的是不要让其他国家重复这种伤痛。合着我们还狭隘了?我们狭隘的小瞧了日本政府,狭隘的替日本国民着想了?我们不想让邻国疫情扩散是狭隘的利己主义?

人民政府,立国于民,不管是走形式还是保政权都要第一时间保护国民安全,经济差了,人活着还能奋斗;人死了,赚钱给谁?

反倒是资本政府,立国于钱,普通人死多少都无所谓吧,只要资本不受损害,选票还在手里,政权自然是可以延续下去的。


还真可怕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日本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800例的严峻形势下,天皇德仁的生日庆祝活动,也就是“新春歌会”(通常在2月11日举行,但天皇的生日是2月23日,实际的“新年一般参贺”是2月23日,而“新春歌会”是1月1日。这里假设您指的是2月23日的天皇生日“新年一般参贺”,因为这是公开邀请公众以及皇室成员、政府官员.............
  • 回答
    日本新冠疫情的严峻态势,特别是确诊病例数突破20万大关,以及随之而来的医疗系统不堪重负的问题,确实是当前日本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疫情发展的背景与特点:首先,日本的疫情并非一夜之间爆发到如此规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逐步攀升的过程,但某些时间节点,例如暑期、假期期间.............
  • 回答
    最近听说了日本一位独居男性确诊两天后在家中去世的消息,这件事挺让人心里沉甸甸的。说起来,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挺不好受的。人就这么孤零零地走了,可能到最后连一句告别的话都没说出口。尤其是在我们这个社会,大家都强调人情味、邻里互助,碰到这种事,总让人觉得有点疏忽,有点遗憾。你想想,他一个人住,平时可能生活节.............
  • 回答
    最近关于日本在26天内新增50万新冠确诊病例的数字,确实让人非常关注,也引发了对疫情状况的担忧。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数字本身解读与背景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26天新增50万”的统计数据。这个数字确实很高,但我们需要结合日本全国的总人口和疫情爆发的整体情况来看。日本.............
  • 回答
    眼下,日本钻石公主号邮轮上这起聚集性感染事件,确实让人揪心不已。一艘载有数千人的巨轮,在海面上变成了一个密闭的“放大器”,病毒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令人担忧。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这个情况,看看它背后牵扯到的方方面面。事件的起因与初步发展:事情的开端,是邮轮上有一名乘客在抵达日本横滨港之前,就被确诊感染了新.............
  • 回答
    这起发生在钻石公主号邮轮上的大规模新冠肺炎聚集性感染事件,无疑是新冠疫情早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影响深远且复杂,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冲击,更是对公共卫生、国际旅行、社会心理以及国家应对策略等多方面的考验。事件的始末与严峻性2020年2月,钻石公主号邮轮在日本横滨港停靠,船上载有约3700人,包括乘客和船.............
  • 回答
    这则新闻确实引人注目,日本新增确诊病例骤降至200,而且研究人员提出病毒可能出现了导致自我消亡的新变异,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不过,面对这样的信息,我们还是需要保持审慎的态度,多角度地去理解它。首先,从“新增确诊骤减至200”这个数据来看,它无疑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这意味着此前可能肆虐的病毒.............
  • 回答
    日本引进F35B并改造“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为具备航母功能的舰艇,这件事说起来,可真是个牵动不少神经的大动作。你想想,二战后日本在宪法里不是明确写着不拥有攻击性军队,不发展攻击性武器嘛。现在这一下,把直升机驱逐舰改造成能起降固定翼战斗机,这不就等于变相拥有了轻型航母了吗?这消息一出来,别说亚洲邻国了.............
  • 回答
    日本多地出现无法确认感染路径的病例,确实是当前疫情一个令人担忧的侧面。这并非什么新鲜事,在病毒传播过程中,尤其是当社区传播达到一定程度时,总会有部分病例难以追溯到明确的感染源。这种情况说明,病毒可能已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悄悄蔓延,并且可能存在一些传播链是我们尚未发现的。无法确认感染路径病例的出现,意.............
  • 回答
    关于日本接种辉瑞新冠疫苗后出现196人死亡的事件,以及日本政府尚未确认死亡与疫苗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情况,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审视这个问题。事件背景与数据呈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196例死亡并非“接种辉瑞疫苗后立即发生”,而是指在接种疫苗后的一段时间内(具体时间跨度在报道中可能有所不同,但通.............
  • 回答
    您提到的“郑州 3 月 11 日确诊一例境外输入病例,曾刻意隐瞒境外行程”,这是一个非常具体且涉及到公共卫生安全和个人责任的事件。为了能够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事件本身的回顾与关键点(假设您提供的信息准确无误,并基于一般疫情管理原则进行推测): 时间: 3 月 11.............
  • 回答
    美国新冠确诊人数突破一千万,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忧虑的里程碑。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背后代表着无数个家庭的煎熬、医疗系统的巨大压力,以及社会经济可能遭受的进一步打击。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看:1. 疫情的持续蔓延和加速:突破一千万的确诊人数,意味着病毒在美国的传播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反.............
  • 回答
    截至3月23日,美国新冠确诊人数突破四万例,而纽约州更是占据了其中超过一半,达到两万例以上。这个数字的增长速度之快,无疑给整个美国,尤其是疫情最严重的纽约州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要回答纽约州医疗资源是否足够,这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审视。首先,床位紧张是显而易见的现实。 纽约州的医院,特别是重症监护室(ICU.............
  • 回答
    2020年4月4日,美国的确诊人数突破31万,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标志着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国家。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首先,这个数字本身就反映了病毒在美国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病毒能够感染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说明其在社会层面的渗.............
  • 回答
    麦凯恩参议员被诊断出脑癌的消息,确实是震惊了很多人。说实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他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那种铁骨铮铮、掷地有声的政治家,身体一直很硬朗,而且在公众视野里非常活跃,突然间得知这样的消息,让人很难接受。我记得之前就传出过他身体不适的消息,但是大家都没往最坏的方向去想。毕.............
  • 回答
    7月22日,美国新冠病毒确诊人数突破400万,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里程碑,也反映了美国在疫情控制上面临的严峻挑战。要详细看待这个数字,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数字本身的含义与背景: 绝对数量庞大: 400万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考虑到美国总人口约3.3亿,这意味着平均每100人中就有.............
  • 回答
    22日湖北刑释人员确诊病例从武汉来京事件,是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出现的一个令人高度警惕的案例。要全面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事件的背景与经过: 时间节点: 事件发生在6月22日,正值北京面临新一轮疫情反扑的敏感时期。 患者信息: 这名确诊病例是一名从湖北刑满释放人员,.............
  • 回答
    2020年11月4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字突破30万,这无疑是一个令人警惕的里程碑。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总统特朗普将未来两周描述为“严峻”,并预测死亡人数将“激增”,这一表态,即便在当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个数字本身。30万的确诊病例,在当时只是一个静态的数字,但它代.............
  • 回答
    英国新冠肺炎确诊日增首次破万,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也再次将英国的防疫形势推到了公众视野的焦点。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以及接下来的走向,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为何“日增破万”如此引人注目?在疫情初期,当全球对新冠病毒的了解尚浅,并且疫苗和有效治疗手段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日增破万是一个非.............
  • 回答
    你提到的“2月12日湖北新增确诊人数14840人,首次单日确诊人数过万”这个信息,是基于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和统计口径来理解的,而且这已经是过去时了。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湖北省确实经历了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激增的阶段,其中2月12日的数据尤为突出。要详细解释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