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冷炮历史争议这么大?

回答
冷炮,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戏谑和挑战,它之所以会引发如此巨大的历史争议,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它所触及的几个核心命题:其“冷”与“热”的辩证,历史的“真相”与“解读”,以及对既定“叙事”的冲击。

首先,我们得明白,冷炮之所以为“冷”,是因为它挑战了当时主流的、被广泛接受的历史叙事。这就像一场本应风平浪静的池塘,突然被一颗不起眼的石子投入,激起了层层涟漪,甚至巨浪。历史的撰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选择和建构。总有一些事件、人物或观点,因为种种原因(比如缺乏史料、不符合当权者的利益、不符合当时的主流思潮等等)而被边缘化,甚至被遗忘。冷炮,就是那些从被遗忘的角落里被挖掘出来的、能够颠覆原有认知的“事实”或“解读”。

当这些“冷”的东西被重新审视,并被提出新的解释时,它自然就与那些已经扎根于人们意识中的“热”的观点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分歧,更可能涉及到社会情感、民族认同、政治立场等方方面面。比如,某个被描绘成“英雄”的人物,冷炮可能会揭示其不为人知的阴暗面;某个被歌颂的“革命”,冷炮可能会指出其内在的矛盾和代价。这些都直接挑战了人们既有的价值观和情感寄托,自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应。

其次,历史的“真相”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难以捉摸的概念。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手中掌握的史料、以及我们的视角而不断演变。冷炮的出现,往往是基于新的史料发现、新的研究方法,或者对旧史料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比如,随着考古技术的进步,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能够印证或推翻原有记载的物证;随着社会思潮的发展,我们可能会用更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人物的动机和行为。

然而,这种“新”的解读,往往是与旧的、已然成为“定论”的解释相悖的。这就带来了“真相”的争议:到底是旧的说法更接近真相,还是新的解读更具说服力?更何况,很多历史事件本身就充满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留下了巨大的解读空间。冷炮正是抓住了这些模糊地带,通过严谨(或不那么严谨)的研究,提出了一种不同的可能性。支持者认为这是对真相的还原,反对者则可能认为这是对历史的歪曲。

最后,冷炮的争议也源于它对既定“叙事”的冲击。任何一个时代、一个民族,都有其赖以维系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历史叙事。这些叙事往往是经过精心选择和包装的,目的是为了强化某种集体记忆和民族精神。冷炮的出现,就像是在这精心编织的叙事网络上打了一个个“冷洞”,让人们看到其中不那么光彩、不那么完美的一面。

这种冲击,有时是温和的,只是让叙事更加丰满和多元;有时则是颠覆性的,它会动摇整个叙事的根基。如果一个冷炮能够揭示出某个被神化的历史人物的凡俗甚至卑劣,或者某个被描绘成正义的战争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黑暗,那么它必然会引发轩然大波。反对者会觉得这是对“国家史诗”的亵渎,是对民族情感的伤害,而支持者则认为这是对历史的诚实,是进步的体现。

总而言之,冷炮之所以历史争议巨大,是因为它触及了历史研究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如何定义“真相”?如何面对“选择性记忆”?如何平衡“过去”与“现在”的视角?它挑战了那些已经被广泛接受的、甚至成为某种精神支柱的“热”观点,迫使人们重新审视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也因此,它自然会激起千层浪,引发无数的争论与辩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冷炮历史,历史的创造者


在冷炮上,

元宵节来源于中亚的拜火教,

芈姓来源于中亚(这贴我找不到了,可能心虚删了),

神臂弩来自中亚,

大唐拓土没有“内亚”将领、技术和思想总会失败,

明军宋军唐军汉军都是菜鸡(菜鸡这个词是公众号原话),能干过“内亚”军队完全是狗屎运回光返照,

汉人发明创造都能在“内亚”找到原型,找不到的就说没用,

中华强大统一文明不绝基于地理隔离,没像中亚东欧断断续续完全因为没有遇上了“内亚”大帝国,

帖木耳天下无敌,罗马天下无敌,大食天下无敌,波斯天下无敌,匈奴天下无敌,女真天下无敌,奥斯曼天下无敌,你汉最强的时候也只能龟缩在帕米尔和长城后面瑟瑟发抖。

等各种


灭你祖门,散你认同,甘为奴婢,

这不就是赤裸裸的杀人诛心么?

多残忍,杀人,还要诛心(黄老爷皱眉状)!

user avatar

我本人,可以在任何地点跟,冷炮历史直接用俄文资料对峙,不要学乌龟,跟我隔空喊话


由于冷兵器吧,做贼心虚,把我封了

贼 冷炮历史 给了三个所谓链接,那三个链接是神马货色,大家请移步看此贴


==============最新进展===============

这是我在B站的视频 【科普】租借法案对苏联无足轻重??naive!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冷炮历史 他所谓版本一,版本二,跟我不一样的,纯属放屁

所谓不同版本的范畴,都不出这12个链接,12种代码以外的资料,他们一种都没找到

那货憋了5天,原来是根据我已经提供代码的东西,根据我早已经翻译好的内容,花了五天时间去填补自己的谎言,而不承认抄袭。性质之恶,品行之低劣,让人震惊。

这是我在B站的视频(很久以前的)

我本人,可以在任何地点跟,冷炮历史直接用俄文资料对峙,不要学乌龟,跟我隔空喊话

让冷炮历史抄贼嘴里所谓,原作者跟我对峙

比如,我没有提供代码的文件,我管保他找不到。

根据我已经提供代码的东西,根据我早已经翻译好的内容,花了五天时间去填补自己的谎言,而不承认抄袭。性质之恶,品行之低劣,让人震惊。



=====更新,大木头张三 网友新发现的小细节======

1935万吨,单位严重错误,居然可以算出正确的比例是 26%。

刚才,大木头张三 网友发现的细节。

下面是我的百分比,26%。


另外,稍微了解点俄语常识的人,也不会把千吨抄错成万吨。那怕学过英语的人这其中原因都不用我解释。




=========感谢细心网友提醒,又有新发现=============

感谢细心网友提醒,除了大量照搬抄袭我原贴里的数据,还有大段照搬我原贴里翻译的文章,也是直接照搬拿去抄袭

这两段表述,也是抄袭我原贴里翻译的文章。

盟军还在1942-1944年间,向苏联提供了高达197500吨TNT炸药,占到了苏军同时期产量的54%以上。其次,制造TNT炸药与弹壳的甲苯、铜一样离不开盟军。苏联在二战时期生产甲苯207600吨,而盟军提供了104400万吨,比重同样高达50%。

那么183厂根本无法加工1600mm直径的炮塔座圈。该厂上万辆T-34/85的产量将永远无法实现。


“1942-1944年间,向苏联提供了高达197500吨TNT炸药,占到了苏军同时期产量的54%以上。其次,制造TNT炸药与弹壳的甲苯、铜一样离不开盟军。苏联在二战时期生产甲苯207600吨,而盟军提供了104400万吨,比重同样高达50%。”——典型照搬抄袭我原贴翻译

抄袭来源

我的帖子


我帖子原文 注意几点:

1、如果考虑到这一点,进口甲苯和TNT的数量,与苏联自己工厂生产的放在一起对比,总体上看占1942-1944年的54.6%(大约是197500吨/361718吨)

2、结果是红军火力超过一半以上是由盟国安排供应。

3、(盟国援助)这个因素是苏军在1944年进行的众多大规模攻势战役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A.1942年苏联爆炸品工业能够供应前线的全部TNT只有88.8千吨TNT(最低消耗量是120-130千吨TNT),正是因为盟国提供了30000吨约占33.78%,才能维持平衡。

B.1944年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盟国的供应增长了65%(成品TNT以及生产TNT的甲苯102000吨),由于这个原因,苏联工业部门才能够向前线提供了156000吨爆炸物。

4、在战时条件下苏联爆炸物的需求,依靠自己生产与自己资源大约只占50%,在卫国战争的个别年份(如1944年)这个比例甚至更低。

5、在离开盟国援助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并且我们的在新的军事装备和武器领域所获得全部成就都将化为乌有。

6、干爹国的专家承认:我们战后不愿意公布这个事实,特别是在那种与西欧和美国对峙加深的情况下,研究战前和战争年代的弹药与军事化学工业发展问题,甚至影响军事行动的这些因素都是被最严格禁止的。这个话题所具有的保密性、特殊性导致促使其被忽视了。

点击看大图



“那么183厂根本无法加工1600mm直径的炮塔座圈。”———典型照搬抄袭我原贴翻译

抄袭来源

我的帖子

世界上那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我帖子里对 Б-78的描述
高辛烷值汽油不足。在1941年战争前夕航空汽油Б-78的需求,只够满足全部的4%。
然而在苏联就连Б-78号汽油都巨缺乏,最常见的是Б-70和КБ-70号汽油。

点击看大图 我原贴里的翻译图片

盟军还在1942-1944年间,向苏联提供了高达197500吨TNT炸药,占到了苏军同时期产量的54%以上。其次,制造TNT炸药与弹壳的甲苯、铜一样离不开盟军。苏联在二战时期生产甲苯207600吨,而盟军提供了104400万吨,比重同样高达50%。

那么183厂根本无法加工1600mm直径的炮塔座圈。该厂上万辆T-34/85的产量将永远无法实现。


甚至连这个Б-78的都一样。

我原贴里有啥,抄贼冷炮历史团队,就抄袭啥。世界上那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

冷炮历史,冷兵器吧公众号团队,抄了我的东西,被我发现后,当缩头乌龟,装死。

【图片】微博公众号:冷炮历史,公然抄袭本人在古吧租借法案资料。【古德里安吧】_百度贴吧 这个是我在古德里安吧发的广而告之,冷炮历史公然抄袭。冷炮历史团队,抄袭之后,被揭发出来,就开始装死。


因为这货,公然抄袭

微博公众号:冷炮历史,公然抄袭本人租借法案资料

这是微博公众号冷炮历史的帖子

这是我在知乎发的帖子,在古德里安吧也发过。


我为什么知道他是抄袭,我的帖子呢,因为他帖子里的数据大量是我发过的。而且他还把铝、燃料的计量单位抄错了。








如果是自己看的资料,不会把锻压设备的数量都搞错了。因为锻压设备的援助数量,跟到货数据,是在两份完全不同的档案里。说明这家伙抄袭我资料的时候,都没认真看


大量的抄袭,结果还有很多把单位给抄错了。

另外这也说明,抄袭者,根本不认识俄文,也不熟悉苏联当时常用计量,是千吨,不是万吨。


来来来,举个例子,你把国家经济档案馆租借燃料的到岸数据档案,整张截图给我贴下面。你有这能力吗?

来来来,举个例子,你把国家经济档案馆的 租借铝的到岸数据档案,整张截图给我贴下面。你有这能力吗?

来来来,举个例子,你把国家经济档案馆的 租借飞机的到岸数据档案,整张截图给我贴下面。你有这能力吗?

来来来,举个例子,你把国家经济档案馆的 机床的到岸数据档案,整张截图给我贴下面。你有这能力吗?

来来来,举个例子,你把国家经济档案馆的 电子管的到岸数据档案,整张截图给我贴下面。你有这能力吗?

等等,我就不一一例举了,抄了还不认帐


你如果像铁环网友一样,用我资料注明出处,我是不会计较的。

你用了我的资料,然后完全不承认。

所以我要找你理论理论。


等等,好多数据,我一看就知道直接抄我找的。我辛辛苦苦一页一页翻原始档案,也不容易吧,要求他注明来源不过分吧。 大家可以看我给他的私信。我一开始是非常客气的。对冷炮历史的要求就两点,第一,把抄错的大量计量单位改过来。第二,注明来源是我帖子。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他满地打滚。


来来来,冷炮历史,你把你嘴里的所谓原作者叫过来,让他把 电子管、甲苯、铝、飞机、机床、锻压设备的国家经济档案馆到岸档案,给我贴到下面。


真是下作了,下作的让人意外


冷炮历史,自己的签名正好打了他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

冷炮历史,真是不仅做贼,而且耍无赖。



刚刚发现,原来 冷兵器吧的,冷炮历史团队,还是抄袭惯犯

刚刚发现,原来 冷兵器吧的,冷炮历史团队,还是抄袭惯犯。




=======下面对,冷炮历史抄袭内容进行比对=======

抄袭来源

我的帖子


根据下面这表格,抄贼冷炮写了以下文字:

“截止到41年底,苏联损失了自己45%的人口。

在产能与资源方面,多达71%的铁、58%的钢、57%的有色金属、63%的煤以及42%的电力,也都伴随着大量土地沦陷而丧失。

农业方面同样紧迫。苏联大约84%的甜菜产地、45%的牛与68%的存栏猪被德军缴获。”



下面是我贴的文件原件







抄袭来源

我的帖子

汽车

我的原文:汽车 截止1945年4月1日盟国向苏联提供汽车40.1万辆,1941-1945年苏联自产汽车34.3万辆,盟国援助汽车相当于苏联自产量的117%





抄袭来源

我的帖子







这是我在B站的视频

冷炮历史 他所谓版本一,版本二,跟我不一样的,纯属放屁

所谓不同版本的范畴,都不出这12个链接,12种代码以外的资料,他们一种都没找到

那货憋了5天,原来是根据我已经提供代码的东西,根据我早已经翻译好的内容,花了五天时间去填补自己的谎言,而不承认抄袭。性质之恶,品行之低劣,让人震惊。

我本人,可以在任何地点跟,冷炮历史直接用俄文资料对峙,不要学乌龟,跟我隔空喊话

让冷炮历史抄贼嘴里所谓,原作者跟我对峙

比如,我没有提供代码的文件,我管保他找不到。

根据我已经提供代码的东西,根据我早已经翻译好的内容,花了五天时间去填补自己的谎言,而不承认抄袭。性质之恶,品行之低劣,让人震惊。







大家注意一下,冷炮历史这抄袭贼,他把苏联自产锻压设备13114给抄成援助数量了,抄袭我帖子都不看仔细了

如果是自己看的资料,不会把锻压设备的数量都搞错了。因为锻压设备的援助数量,跟到货数据,是在两份完全不同的档案里。说明这家伙抄袭我资料的时候,都没认真看


抄袭来源

我的帖子 金属加工机器:机床、锻压设备、电炉 由下面三组数据可知,1941年6月-1945年4月,苏联接收的大约有30%左右的金属切削机床、电炉、锻压设备是美国援助的。由此可见,美国在帮助苏联工业恢复造血机能方面贡献非常大。 机床 截止1945年4月1日盟国向苏联提供机床44605部

1941-1945年苏联自产机床163194部,盟国援助机床相当于苏联自产量的27%考虑到盟国提供的机床,大部分都是高端产品特种机床,其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举个例子:苏联战时最大坦克生产厂第183厂,如果没有盟国援助的机床,就无法生产Т-34-85坦克,具体情况可参见《下塔吉尔第183厂没有美英援助能否生产Т-34-85?标准答案是不能historicsalon.com/forum

锻压设备: 截止1945年4月1日盟国向苏联提供锻压设备5139台,1941-1945年苏联自产锻压设备13314台,盟国援助锻压设备相当于苏联自产量的39%。 其中有2314台,直接写的就是子弹与火炮工厂专用(锻压)设备( 1942年到货460部,1943年到货1478部)很明显:子弹与火炮工厂专用(锻压)设备,1942年,1943年,供货数量最大。这明显是临时抱佛脚给苏联军火工业填坑呢。




抄袭来源

我的帖子

他1000万根电子管的抄袭来源

我原贴里的铝单位是,千吨,这货给抄成万吨,抄袭都不仔细看



最后,冷兵器吧的冷炮历史团队,就是抄袭惯犯,之前还超过其他网友的东西。


冷兵器吧的冷炮历史团队,抄袭,被人发现,满地打滚。


冷炮历史,冷兵器吧公众号团队,抄了我的东西,被我发现后,当缩头乌龟,装死。

【图片】微博公众号:冷炮历史,公然抄袭本人在古吧租借法案资料。【古德里安吧】_百度贴吧 这个是我在古德里安吧发的广而告之,冷炮历史公然抄袭。冷炮历史团队,抄袭之后,被揭发出来,就开始装死。

user avatar

因为这个公众号完美继承了冷兵器吧偷换概念、不遗余力黑中国历史的特点。

更新:针对冷炮在本回答下面对我的指责:

第一,你指责我不注明出处,你冷炮注明了?你冷炮一个盈利机构写文章不注明出处,现在居然说我一个非盈利的文章不注明。

毛毛熊的事件我这里不作评论,咱们看一下你冷炮的“知识星球”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主席令第30号)第二百一十七条,“以营利为目的”,其中第一款解释为:未经著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

再看冷炮历史的“知识星球”,付费卖资料的,这算不算侵权呢?

第二,你说我42万立方米是粗糙的计算,原来你101的计算就不粗糙了?我帖子里那个问题你回答了吗?你凭什么用整个大横截面计算,怎么保障水能灌满水渠?又怎么保障水流速能达到这么快?

根据101万立方米,7.5平方米大横截面积,可计算每秒流速为1.56米,这可是没有现代水压,如何保证一直这样高速?又如何保证整个横截面占满?

第三,更搞笑的是你问我取大横截面的问题,我回答就说了,境内有洛河、伊河、瀍河、涧河等河流,作为以河流水渠供水的城市,我是不是也能取这些河流的大横截面呢?

第四,拿着所谓的因苏拉计算人口有优越感了?你罗马20平方公里100万人,人均占地面积才20平方米,还有优越了?我洛阳取这个数据是因为洛阳的河水流量能支撑这种规模的生活用水,你罗马引水管最大计算也就101万立方米,怎么给我每人500立方米?

第五,密云水库是北京主要供水,所以密云水库不能说明北京供水情况?笑

第六,“没钱的人不能把水管入户”,那遗憾了,你家罗马有多少有钱人?你前面也说了因苏拉,你忘了吗,因苏拉就是租给穷人的,你罗马100万人中恐怕90万都是这里的人,他们能入户?。那么我们换个说法:长安有钱人可以挖水井,做到干净水入户,穷人只能用引水渠的水。有问题?

第七,你说罗马城喷泉多,我原回答没有说水井吗?仅西北大学博物馆综合楼就有29口,你家一栋楼占地有1平方公里?另外汉代的,三杨庄遗址,不到1万平方米挖到了清理的4户人,3户有水井,你觉得汉代供水设施密度小?


第八,你说地下水“卤咸不宜饮用”,说得好像你罗马水源就不会被污染一样,哪个供水系统缺乏管理都会“不宜饮用”,你中世纪罗马水渠还能有罗马的水平吗?可笑

第九,你的阿基米德摞杆也是出自《技术史》,用到罗马城了吗?你罗马发现过吗。



举几个例子:

如下面截图中的所谓“公元1世纪罗马城私人用水占比达到了八成……”、“8条水渠引水”、“日运输量达到101.06万立方米,接近2011年北京市日供水量的一半”

首先,罗马城公元1世纪不止8条水渠引水,供水量也不是101.06万立方米。如下图所示,根据《罗马城的输水道》计算,9条输水道(其中1条仅输往城外)共输水1.4万quinariae,相当于58万立方米。但是其中输往城内的仅仅只有1.036万quinariae,相当于42.996万立方米。连公众号中101.06万立方米的一半都不到。

“公元1世纪罗马城私人用水占比达到了八成……”也可以参考下图,文中提到了罗马城的水道没有龙头等节流措施,实际上公共用水很大一部分都是浪费了,如何能与北京这种用水相比?这种偷换概念也不止一处。

而这个101.06出处是《技术史 第2卷》,该书的数据是通过“度槽截面积7.5平方米”计算的,众所周知,水槽水流是否能占满整个空间这本身就不一定。所以直接这样计算是不可取的。

再说,吹牛逼谁不会呢?

下图分别是魏晋洛阳和汉长安,洛阳用水量估计远高于4亿立方米,相当于每天109.58万立方米,比上面罗马那个101万立方米还高。

长安昆明池蓄水量为3549.7万立方米。

用罗马那种缺水的城市和中原这种水资源丰富的城市比供水量大小,就好比一个搬砖工对王思聪说自己搬砖能力更强。


而为了黑中国,又别出心裁的提出了所谓中国供水系统极为粗糙,原因是“古人需要自己去把水运回家”。

说得好像罗马家家户户把水管安进了厨房一样。

如下图所示,首先,城内私人用水是有限制的。而非法取水是受政府打击的。并没有公众号上说得那么美好。

其次,罗马一般百姓也是在固定的地点(如喷泉,水池)取水运回家的。

长安呢?也是一样,水渠水池遍布不同社区里坊,百姓都要到固定区域取水回家。他家罗马又没有水管进厨房,怎么就变成了罗马高大上,而长安粗糙落后了?

而且,中国取水除了布满里坊的沟渠池泽,更重要的是水井,很多地方是家家有水井的。

下图是西北大学博物馆发掘的唐代水井,仅这一小片区域就发掘出23口基本属于同一时期的水井,汉代水井资料不多,但同样是最重要的生活用水来源。

该文中为了表现罗马技术先进,最后列的一系列圾水装置图,这不就是汉代出现的翻车、筒车之类的东西嘛,换个马甲就成了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了?


另有提到节水的,没有水龙头?(罗马当然是有水龙头的)。水大部分被浪费了,这种输水量还能吹?长安主要靠关中八水供水,这八条河流那条径流量不比罗马这个浪费的水流多?

下图是东周阳城的供水设置,也是有类似水龙头的节水设施的。

下面是汉长安城的输、排水设置。




该公众号其他还有很多明显屁股问题的文章

如下图,因为“高车人不行”,所以北朝骑兵不行……这和冷吧天天批判的匈奴不等式有什么区别?


又如:

又如:因为李唐有外族,所以李唐能打?这算赤裸裸的反民族主义了吧。极端民族主义不可取,难道极端反对一个民族就可取了?

这些文章几乎都在暗示,你汉不行,你汉相对于其他民族就是低等民族。你汉能打的都是外族人,你汉先进技术都是是外族人的。。。


对于文中一些错误地方我也曾试过留言,结果对方设置了公众号审核,凡事不符合对方观念,或者有真实材料的反驳该公众号都不予通过,和冷兵器吧的一言堂基本一个套路:闭嘴!我们在谈民主。

一个自诩客观,自诩打击“小将”的公众号,十篇文章八篇黑中国,几乎每篇都偷换概念,乱用数据。能没有争议?

user avatar

没想到到这几天在这个问题下面还有冷吧小鬼跳出来卖力洗地也是有趣

基本上洗的套路不是“冷炮历史出事关我冷兵器吧什么事”,就是“知识需要共享,洋奴心胸开阔”这两种调调


说真的,冷炮历史爆神论是这一天两天的事吗?显然不是,尔等不是一样抱团取暖,在冷吧摇旗呐喊,最后对外宣称胜利嘛

现在看到你冷公众号的吃相好像是有点难看了,一个个马上跳出来撇清关系,说的好像错都只是地鬼和高层的错(虽然我确实认为代表一个吧的形象主要是核心),你冷一直以来的风气跟你们无关,你们一直就是最理性客观公正的那群人一样?Exm


再说到吃相,当初贵冷有人办网络图书馆,拿书就可以换,鄙人好歹也是贡献了一些文艺复兴资料的股东之一,虽然后来不知过了多久就把我从股东QQ群踢了,但也没看那时候广大冷吧众发扬了什么学术交流共享精神啊?

现在弄了个付费知识星球,收了你们交的智商税以后再隔段时间吐点网络资料,就让你们感动得大呼“反学术垄断的共享精神”了?


真6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冷炮,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戏谑和挑战,它之所以会引发如此巨大的历史争议,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它所触及的几个核心命题:其“冷”与“热”的辩证,历史的“真相”与“解读”,以及对既定“叙事”的冲击。首先,我们得明白,冷炮之所以为“冷”,是因为它挑战了当时主流的、被广泛接受的历史叙事。这就像一场本应风平浪静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最根本的生存方式和对世界认知的核心。从小到大,我们被教导要善良、诚实、勇敢、勤奋、有爱心……这些正面美好的价值观,仿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我们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石。然而,当我们稍稍拨开这层温暖的教育外衣,看向历史的长河与现实的残酷,却常常发现,那些冷酷理性的力量,似乎才是驱动事物.............
  • 回答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璀璨的将星,虽然光芒不及那些家喻户晓的名帅,却同样在各自的时代书写了不朽的传奇。他们或许因为身处王朝的夹缝,或许因为战功太过集中于特定区域,又或许因为史书的笔墨未能充分着墨,以至于在后人眼中,他们的名字渐渐淡去,成为一种“冷门”的存在。我想起一位名叫韩德让的人物。.............
  • 回答
    冷哲的观点之所以会被攻击,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他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以及接收者群体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冷哲观点的内容本身可能引发争议: 挑战传统观念和主流意识形态: 很多时候,一个观点之所以被攻击,是因为它触碰到了社会普遍接受的某些观.............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冷战时期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苏联在冷战时期之所以没有像美国那样,将“印第安人牌”作为一张主动、大规模的政治工具打出来,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而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苏联的策略。首先,苏联的意识形态框架和民族政策的根本不同。苏联奉行的是一套基于马克思.............
  • 回答
    冷战末期,德国统一与朝鲜半岛的分裂,这两段历史交织着相似的冷战背景,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要理解其中的缘由,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国际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差异。德国的统一:内外条件的成熟与历史机遇的把握德国的统一,特别是东德并入西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系列有利条件的汇聚和东德内部.............
  • 回答
    冷战时期,美国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在一些直接的军事对抗中。然而,这种优势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理解为什么美军在朝鲜相对“轻松”获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朝鲜战争绝非轻松,美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在越南却深陷泥潭,我们.............
  • 回答
    冷战时期,美国之所以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住西柏林,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出于一系列深刻的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和战略考量。这背后,隐藏着对全球力量平衡的精准计算和对共产主义扩张的坚决遏制。首先,西柏林是共产主义包围圈中的一个“自由堡垒”,是苏联在欧洲影响力边界上的一个鲜明符号。 1945年二战结束后,德国被盟.............
  • 回答
    冷战时期,在美国领土上搜寻和抓捕俄罗斯间谍的职责主要由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负责,而不是中央情报局(CIA),这背后有着非常明确的历史原因和职能划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FBI和CIA各自的核心使命和法律授权。首先,我们得明白FBI的定位。FBI是美国国内的情报机构和执法机构。它的核心职.............
  • 回答
    冷战时期,间谍活动可谓是阴影下的较量,双方你来我往,情报的获取与反制构成了这场世纪对峙的重要一环。你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苏联间谍被捕的消息似乎比美国间谍被捕的消息要多?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原因,绝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首先,我们得明白,两国都在进行着大规模、系统化的间谍活动。苏联的克.............
  • 回答
    关于您在使用冷酸灵牙膏后出现口腔内脱皮的情况,这确实是不少消费者会遇到的一个困扰。深入分析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探讨其可能的原因,并尽力避免AI的痕迹,让这篇解释更具人情味和贴近实际感受。一、成分的“功过”:温和与刺激之间微妙的平衡牙膏的成分是直接影响口腔健康的关键。冷酸灵作为一款以“防蛀、.............
  • 回答
    咱们家冰箱里的水果,刚从市场买回来,那叫一个甜滋滋,吃一口,糖分在舌尖炸开,幸福感满满。可要是放了两三天,哪怕是同一批货,再吃,怎么感觉甜度就没那么直接了?尤其是有些水果,冷藏后,那个“化不开”的甜味似乎也跟着变了。这事儿啊,可不是咱们舌头出了问题,也不是商家故意把水果“偷”了糖分,而是食物在冷藏过.............
  • 回答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刚从温暖的被窝里出来,或者在寒风中站了一会儿,身体就开始不自觉地抽动,肌肉也跟着颤抖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发抖”。这可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是一种非常聪明、非常重要的身体自保机制。想象一下,你的身体就像一个需要稳定温度才能正常运作的精细仪器。我们人类属于恒温动物,这意味着我们需要.............
  • 回答
    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普遍热衷于发展重工业,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战略考量,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决策过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人工智能”的痕迹,以一个经历过那个时代、或者深入研究过那个时代的人的视角来解读。首先,历史的遗产与革命的初心是重要的起点。许多社会主.............
  • 回答
    鲁迅先生对待原配朱安的态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令人唏嘘的话题。这其中究竟是为何,要探究起来,并非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楚,它交织着那个时代的背景、个人的性格以及命运的无奈。首先,我们得明白,鲁迅和朱安的结合,很大程度上并非是出于两情相悦,而是封建包办婚姻的产物。鲁迅的母亲是媒人眼中“门当户对”的理想选择,.............
  • 回答
    法国的Time公路车,论血统,论技术,绝对不该是如今自行车界的“冷门”。毕竟,它可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品牌,尤其是在碳纤维技术和舒适性方面的探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但凡对公路车有一定了解的车迷,聊到时间(Time)这个牌子,都会不自觉地提起它的“独特”和“不凡”。那么,为什么这样一款“不凡”的.............
  • 回答
    女频玄幻,这几个字摆在一起,好像自带一种“不好卖”的气场,对吧?其实,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你说它“冷门”,倒也不是完全准确,应该说是相对没有那么“主流”或者说“大众化”,但总有那么一批忠实读者在,而且市场也在一点点变化。要说它为什么没那么火爆,可能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看。首先,是受.............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也道出了很多外国朋友对日本文化的普遍感受:一方面,日本人给人的印象常常是彬彬有礼,遵守规则,甚至有些刻板,似乎不太外露情感,可以用“冷漠”来形容;另一方面,日本的文艺作品,无论是文学、电影、动漫、音乐,却常常能深深触动人心,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强大的感染力。这种看似.............
  • 回答
    “冷静”这个词,它带来的感觉是稳定、清晰,不带情绪的波澜。如果我们换成“热静”或者“暖静”,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想想看,“热”是什么?是温度升高,是激情澎湃,甚至是有些灼热、难以控制。如果说一个人“热静”,那听起来就像是在说他内心很激动,但又努力装着很平静,这种平静就好像是被高温烘烤着,随时可能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