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建筑都是临时建筑,采用活动板房搭建,又是临时赶工,选址也没有经过论证、环评(譬如雷神山外面就是商品房),设计时也没有做长期使用的打算,因此从各种角度来说都不适合长期保留。
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各地都修建了偌大的永久传染病收治隔离单位,花费了重金,在平时只能闲置浪费,显然也是很不合算的。
所以,各地在这次结束以后,比较好的选择是,各地应该规划好本地的「临时传染病收治隔离地点」:
这样一旦出现禁止状况,就不用临时设计图纸、准备物资、铺设管网线路,直接按照预案图纸搭建组装就行了,可以迅速在两三天内完成隔离收治单位的修建。
医院的核心是医生,而不是建筑物
没必要,这种临时建筑撑不了几年。
但是可以留好图纸、土地、供应商、应急预案之类。
更新
一天被搞了2600+赞同了,感谢大家的肯定。很多人说,每个城市都应该有传染病医院,这是对的,我所在的城市也有传染病医院,是坚固的钢混结构建筑,各医院一旦发现了法定传染病患者都往这个医院送,医院有比较完备的防疫措施和设备,平时也收治普通病人。
这个问题主要是说要不要把小汤山、二神山这种医院进行保留。这种建筑就是在疫情爆发情况下,常规医院无法满足患者入院需求的情况下临时搭建的医院。我依然不建议保留这些医院。
有知友说到可以改成纪念馆,这个从建筑耐久性的角度来说不现实。临时搭建的医院,无论其受力结构还是建筑材料都不适合长期使用,而纪念馆明显是一个准备长期使用的公共建筑。原址改造,其实和推倒重建大致是一个意思。
也有知友提到医疗资源的问题,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一些大城市确实有就医难,住院难,医院拥挤不堪的情况,但是医疗资源的最短板其实并不是医院建筑,而是医生,特别是好的、有经验的医生。真诚希望,我们国家可以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医学人才。
以下是原答案
先给结论:留经验,留规划,留图纸,但是不留医院。理由有三:
一、保留成本太高。2003年是北京,2020年是武汉,我们并不知道下一次的情况会发生在哪里,难道我们要给每一个城市都配备1-2所传染病医院,并保留足够的医疗设备吗?这些医院在平时并不收治病人,而且也不知道何时会收治病人,但是却要因此支付高昂的维护成本,这明显是不划算的。
二、必要性不足。别管是小汤山,还是二神山,都是在十天左右就完成了建设并迅速投产。建设期间,同时还要进行医务人员的调动,医疗设备的采买,药品的运输等很多事情,并不是一个医院放在这里,马上就可以收治病人的,所以即便留了医院,从开始调动资源到可以收治病人的时间并不会缩短太多。
三、房屋耐久度较低。和永久坚固的人防工事不同,这些医院说得不好听一些,就是配备了医疗设施的活动板房,国家对这类建筑规定了明确的使用期限,而且风、雨、雪等天气因素对这类建筑也会造成比较明显的伤害。
所以,保留这些建筑的做法并不明智,而做足预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知道该怎么应对,知道哪里适合建造医院,医院怎么建造,需要多少建筑材料,知道医务人员从哪里调动比留下一个医院的壳子更合理,更经济,更科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