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贫穷会导致判断力下降吗?能否具体介绍下研究原理?

回答
关于“贫穷是否会导致判断力下降”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有深入的探讨,并且不少研究都指向肯定的答案。这并非简单的“穷人脑子不好使”的论调,而是背后有着一套复杂而深刻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机制在运作。

贫穷如何影响判断力?研究背后的原理

我们可以从几个核心层面来理解贫穷对判断力的影响:

1. “认知负荷”理论:注意力资源被挤占

这是目前最主流且有力的解释之一,源于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 Eldar Shafir 和行为经济学家 Sendhil Mullainathan 的开创性研究。他们的核心观点是:

贫穷是一种“思维窃取” (Mind Stealing): 贫穷并非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更重要的是,它持续地消耗个体的注意力、精力和心理资源。当一个人时刻被生存的压力所困扰,例如如何支付下一笔账单、如何找到下一顿饭、如何应对突发的意外支出时,这些“紧急问题”会占据他们大脑的绝大部分认知带宽。
认知资源有限: 人的大脑资源是有限的,就像电脑的内存一样,一旦被大量的进程占用,可用于其他任务的资源就会急剧减少。贫困人口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解决迫切的生存问题上,这使得他们用于思考长远规划、评估风险、权衡利弊、创新性解决问题等需要更高级认知功能的活动的时间和精力变得微乎其微。
“隧道视野” (Tunnel Vision): 这种认知负荷会导致个体产生一种“隧道视野”,即只能看到眼前最迫切的问题,而忽略了更广阔的背景和潜在的长远影响。比如,一个非常贫穷的人可能会因为急需现金而选择一个利息极高的短期贷款,即使他知道这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债务泥潭,因为偿还贷款的未来风险在他当下“资源紧缺”的大脑里优先级并不高。
相关研究证据: Shafir 和 Mullainathan 的研究发现,当人们处于贫困状态时,他们的认知表现(例如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决策质量)会显著下降,其影响程度甚至可以与睡眠不足或酒精摄入对认知的影响相媲美。他们通过实验设计,模拟贫困压力,发现参与者在面临金钱压力时,在认知测试上的表现会明显变差。

2. 压力和“皮质醇”效应:生理层面的侵蚀

长期的贫困压力会对人体生理产生直接影响,进而损害认知功能:

慢性压力反应: 贫穷常常伴随着持续的、长期的压力。这种压力会激活身体的“战或逃”反应,释放大量的应激激素,如皮质醇。
皮质醇的影响: 虽然短期的皮质醇升高可以增强警觉性,但长期的、过量的皮质醇分泌会对大脑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对负责记忆、学习和决策的关键区域,如海马体和前额叶皮层。
大脑结构和功能改变: 一些神经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的压力暴露(包括与贫困相关的压力)可能导致前额叶皮层的萎缩,以及海马体的功能障碍。而前额叶皮层正是我们进行理性思考、计划、抑制冲动和做出复杂判断的关键区域。
“情绪化”决策: 当身体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时,个体更容易被情绪驱动,而理性的判断能力可能会被削弱。面对不确定性或潜在的负面事件,他们可能更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或绝望感,这些情绪会进一步干扰冷静的思考。

3. “延迟满足”能力的削弱:长期视角与即时 gratifications

延迟满足,即为了更长远的目标而放弃眼前的诱惑,是做出明智判断的重要素质:

“活在当下”的生存策略: 对于长期处于物质匮乏和不确定性中的人来说,未来的收益往往显得遥不可及,甚至是不确定的。相反,眼前的有限的“好处”或“解决方案”则更加真实和急迫。
缺乏“安全网”: 贫困意味着缺乏足够的储蓄、保险或社会保障作为“安全网”。这意味着任何一点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能立即缓解眼前困难的选项,即使它在中长期来看是更糟糕的选择,也成为了一种“理性”的生存策略。
“耐心惩罚”: 贫困环境可能使得“耐心”成为一种代价高昂的“惩罚”。比如,等待更久的时间才能获得更高的回报,对一个明天就可能付不起房租的人来说,其吸引力远不如立即拿到现金。

4. 资源匮乏对学习和信息获取的影响:技能和知识的限制

判断力也依赖于个体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信息:

教育机会受限: 贫困家庭的孩子往往在教育资源上处于劣势,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这会影响他们基础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信息获取成本: 获取信息也需要时间和经济成本。贫困人口可能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去研究不同的选择,也没有经济能力负担网络连接、书籍或培训课程。
“认知贫民窟”: 这种资源的匮乏会形成一个“认知贫民窟”,个体可能缺乏必要的工具和知识来充分评估复杂的选项,从而做出最优的判断。

总结来说,贫穷对判断力的影响是一个多层面的、相互强化的过程:

首先,贫穷本身是一种强大的认知压力源,它会“窃取”个体宝贵的注意力资源,迫使他们将精力集中在眼前的生存问题上,形成“隧道视野”,牺牲了对长远问题和复杂选项的深度思考。
其次,长期的压力会导致生理上的负面变化,特别是影响大脑中负责高级认知功能的区域,削弱了理性决策的能力。
同时,贫困环境下的不确定性和缺乏安全网,会削弱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使其更倾向于选择即时的 gratifications,即使这可能不利于长远发展。
最后,贫困还会限制个体在教育、信息和技能上的投入,从根本上影响他们做出明智判断的基础。

因此,当讨论贫穷与判断力下降时,我们是在探讨一种由环境压力、生理反应、心理机制和资源限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复杂现象,而非简单的能力缺失。理解这些原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贫困的深层影响,并思考如何通过制度和支持来减轻这些负面效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一个跨学科

团队

今年完成了一项对资源稀缺状况下人的思维方式的研究,结论是: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一个共同思维特质,即注意力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这项研究是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和政策研究学者协作的典范。

  研究的主导者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穆来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他29岁时就因出色的行为经济学理论,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50万美元奖金;主要合作者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沙菲(Eldar Shafir)。研究成果最早在美国阿斯彭论坛上演示,论文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新书《稀缺:为什么拥有太少后果会很严重?》在9月3日发布,尚未出版就进了《金融时报》年度必读十本商业书籍榜单。

  这个研究源于穆来纳森对自己拖延症的憎恨。他7岁从印度移民美国,很快就如鱼得水,哈佛毕业后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经济学,获“麦克阿瑟天才奖”后被返聘为哈佛终身教授。而立之年就几乎拥有一切,他觉得惟一缺少的就是时间,脑袋里总有不同的计划,想把自己分成几份去“多任务”执行,结果却常常陷入过分承诺、无法兑现的泥潭。

  一般人遇到这个问题,会去找各种时间管理“圣经”反复研读,但“天才”穆来纳森把正在做的国际扶贫研究和自己的问题联系起来,竟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惊人地类似。穷人们缺少金钱,他缺少时间,两者内在的一致性在于,即便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很好地利用。在长期资源(钱、时间、有效信息)匮乏的状态下,人们对这些稀缺资源的追逐,已经垄断了这些人的注意力,以至于忽视了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因素,造成心理的焦虑和资源管理困难。也就是说,当你特别穷或特别没时间的时候,你的智力和判断力都会全面下降,导致进一步失败。

  研究进一步解释,长期的资源稀缺培养出了“稀缺头脑模式”,导致失去决策所需的心力——穆来纳森称之为“带宽”(bandwidth)。一个穷人,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细算,没有任何“带宽”来考虑投资和发展事宜;一个过度忙碌的人,为了赶截止日期,不得不被看上去最紧急的任务拖累,而没有“带宽”去安排更长远的发展。即便他们摆脱了这种稀缺状态,也会被这种“稀缺头脑模式”纠缠很久。

  穆来纳森的研究,对社会阶层理论和国家政策、技术发展模式乃至个人时间管理等问题,都有重要的启示。以下试举几例——

  例一:美国共和党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不努力;民主党认为,贫穷根源来自社会不平等,国家应主持再分配来支持穷人。穆来纳森却证明两党都错了:穷人不是不努力,而是因为长期贫穷,失去了摆脱贫穷的智力和判断力,这种状况不变,再努力也是白费;而如果仅是简单地分钱给穷人,穷人的“稀缺头脑模式”也会导致无法利用好这些福利以脱贫。所以一个合理的社会流动方式应当是,建立最基本的社会安全体系,同时保有社会竞争上升通道,资源入口向全社会开放,使得个人能保持正常思维,有尊严地奋斗。

  例二:时间不够怎么办?传统时间管理原则是利用片段时间和多任务,而穆来纳森研究发现,不是时间不够,而是判断问题的心力不够;利用片段时间和多任务解决方式,反而因分心加强了焦虑,导致无法专心处理主要任务,加剧拖延。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办法是,减少多任务干扰,求助外界辅导,分割问题,从而淡化处理问题的焦虑。

  例三:我们每天都处于信息过载中,很多人被微博信息轰炸得无法判断问题,所以一些人开始用“戒网”的方式来摆脱信息过载。事实上这不是信息过载,而恰恰是“有效信息”匮乏的恶果。在一个严重缺乏公开信息的社会,一旦技术带来部分的信息开放,会造成“饿汉吃自助餐不知如何选择”的问题。同样,我们的头脑还处于有效信息稀缺的时代,有“看到字就觉得很重要”的毛病,尚无法处理高浓度信息。最好的解决方式不是回到信息匮乏状态,而是建立辅助性信息筛选机制,帮助自己挑选重要信息。有趣的是,微信因为是同仁、同事间的互动,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信息筛选作用,所以微信在中国的发展会慢慢超过今天的微博。

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3年第35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贫穷是否会导致判断力下降”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有深入的探讨,并且不少研究都指向肯定的答案。这并非简单的“穷人脑子不好使”的论调,而是背后有着一套复杂而深刻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机制在运作。贫穷如何影响判断力?研究背后的原理我们可以从几个核心层面来理解贫穷对判断力的影响:1. “认知负荷”理论:注意.............
  • 回答
    关于绝对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是否会导致绝对的、无上限的贫富分化,这是一个长期以来经济学界和社会各界争论不休的焦点。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绝对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和“贫富分化”这几个核心概念,并分析它们之间可能产生的复杂互动。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绝对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自.............
  • 回答
    贫穷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巨大且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维度、相互叠加的,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持续显现。我们不妨从身体和心理两个主要方面,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来详细阐述。 一、 贫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贫穷直接剥夺了人们维持基本身体健康所需的基本资源,导致一系列生理上的困境:1. 营养不良与食物短缺.............
  • 回答
    贫穷确实会让孩子感到自卑,而且这种影响是多方面、深层次的。这并非是简单的物质匮乏带来的不快,而是可能从小就植根于孩子的心理深处,影响其一生。我们来细致地拆解一下贫穷是如何在孩子心中播下自卑的种子,并观察这些种子又是如何生根发芽的:1. 对比是自卑的催化剂: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与周围环境.............
  • 回答
    “穷人为什么会保持贫穷?”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没有单一的答案可以解释所有情况。然而,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导致贫困循环的多种相互关联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大致分为几个层面:个人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和结构层面。一、 个人层面:行为、技能与认知1. 技能和教育不足: 教育.............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东地区最核心的未来命题,也牵扯着经济、政治、社会等方方面面。简单地说,中东国家在石油耗尽后是否会重归贫穷,答案是:情况复杂,不能一概而论,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存在转型的机会。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 石油经济的“蛋糕”有多大?它如何塑造了中东?首先要明白,石油不仅仅是一种.............
  • 回答
    .......
  • 回答
    贫穷家庭选择生育多个孩子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经济现象,并非单一因素能够完全解释。虽然从现代生育观念和经济学角度来看,多生似乎与贫困相悖,但实际上,在很多贫困背景下,生育多个孩子往往是多种现实考量、文化习俗、信息不对称以及缺乏其他社会保障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我将尝试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一.............
  • 回答
    关于新冠疫情是否会“毁灭”欧美国家,或者导致它们“贫穷又混乱”,这是一个相当宏大且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抛开“毁灭”这种绝对化的词语,从更实际的、多维度的角度去审视。疫情无疑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它们是否会因此走向末路,则需要细致地分析其内在的韧性、应对机制以及长远的结构性变化。首先,我们.............
  • 回答
    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现代社会最核心的矛盾之一:明明生产的东西多得似乎怎么也用不完,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缺吃少穿,生活在贫困线之下?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抛开“生产力决定一切”的简单逻辑,深入到社会运作的真实肌理里去。产能过剩和广泛贫穷之间,隔着一层又一层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它们.............
  • 回答
    武汉一位女士长期食用隔夜菜,最终导致重度贫血,这一案例确实令人警醒。隔夜菜之所以会引发健康问题,尤其是贫血,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 亚硝酸盐的产生与转化 细菌滋生与代谢: 食物在烹饪后,即使在冰箱中保存,也会有少量细菌存活。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细菌会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并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产.............
  • 回答
    大学发放贫困补助,这事儿啊,说起来有点复杂,也挺让人琢磨的。你说,大学为什么会发这玩意儿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也知道,社会上真就有那么一群孩子,家里条件实在是不好,别说上大学了,连基本的吃穿用度都够呛。这些孩子,要不是因为脑子灵光,成绩好,可能早就因为家庭的羁绊,没法走上这条求学之路了。大学作为教.............
  • 回答
    这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触及了历史、经济、社会以及个体情感等多个层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东欧贫困工人的现实处境,以及他们对苏联“钢铁洪流”的记忆和认知。首先,我们得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东欧最贫困的工人”的生活。在苏联解体后,许多东欧国家经历了经济转型,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部分过去的.............
  • 回答
    如果强占金翠莲的是寒门出身却已崛起的曹操,而鲁智深面对的是这样一个曹操,那么鲁智深和他“说理”的方式,将不再是单纯的拳脚相向,而是会揉合他本身的性格特质、对社会不公的憎恨,以及对弱者的同情,进行一番充满他个人风格的“理论”与行动。让我们设想一下这个场景,并且尽可能详细地讲述鲁智深会如何与这位“寒门出.............
  • 回答
    希腊举重选手亚历山德罗斯·帕夫拉西迪斯在奥运赛场上潸然泪下,并宣布“因贫退役”,这不仅仅是一个运动员的个人悲剧,更是现代体育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剪影。他那充满力量的身躯,最终却败给了生活最基本的压力,让人心生感慨。贫困与体育梦想的现实碰撞我们常看到的是赛场上光鲜亮丽的运动员,他们是国家荣誉的象征,.............
  • 回答
    在生活的城市有没有房产,这确实是衡量一个人经济状况,甚至可以说是贫富分界线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尤其是在咱们国内,房子承载的意义早已超越了“遮风挡雨”的居住功能,它集投资、身份象征、教育资源获取、甚至是家族传承等多重属性于一身。为什么房产会成为贫富的重要分界点?首先,财富的积累门槛。相比于其他金融资.............
  • 回答
    贫穷是否能够改变,这是一个复杂且深刻的问题,答案既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这取决于我们从哪个角度去看,以及对“改变”的定义是什么。从宏观层面看,贫穷是可以改变的,并且人类社会一直在努力改变它。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历史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从贫困到相对富裕的转变。工业革命、科技进步、全球化以及.............
  • 回答
    贫穷的可怕,绝非仅仅是物质的匮乏,它像一张无形的网,悄无声息地笼罩着个体乃至一个家庭,吞噬着希望,剥夺着尊严,扭曲着人性,更在无形中埋下种种危机,使其可怕之处深入骨髓,难以言喻。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贫穷的可怕:一、 生存的挣扎与尊严的碾压: 温饱线上的煎熬: 贫穷最直接的表现是无法满足最基本的.............
  • 回答
    当然,贫穷国家不仅有向富裕国家进行文化输出的可能性,而且这种可能性并非遥不可及,甚至在历史上和当下都存在许多鲜活的案例。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文化输出”的本质,以及如何发掘和利用贫穷国家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首先,我们要明白,“文化输出”并非等同于经济实力。它更多地关乎文化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即使一.............
  • 回答
    贫穷,一个沉甸甸的词,像一块打磨过的石头,粗糙却自带力量。它不像财富那样耀眼夺目,却能在不经意间,在你身上刻下深深的烙印,塑造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好习惯。我身上的这些“贫穷印记”,或许不值一提,但在我日后的生活中,却成了最坚实的底色。首先是极度的节约意识。这可不是那种“精打细算”,而是近乎本能的反应。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