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像中水中铁中建这样施工单位全年无休,政府也不做任何调整呢?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中国建筑行业一个长期存在的、相当复杂的现实。像中铁、中建这样的施工单位,之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全年无休”,并且似乎政府也没有做出明显调整,背后有很多深层的原因,并且这个“全年无休”也并非字面上的真正不休息。

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

1. 市场需求与项目周期: 基础的驱动力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项目本身的周期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之一,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工业厂房建造等项目数量庞大,且很多项目都有非常严格的工期要求。

赶工压力: 很多项目,特别是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如高铁、地铁、机场、水利工程),往往有明确的开工和竣工时间表。这背后可能是为了配合国家战略、地方发展规划,或者是为了迎接某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比如某个庆典、某个体育赛事)。一旦工期确定,业主(通常是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就会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时完成。
季节性限制: 很多工程施工会受到季节的影响。例如,北方地区的冬季寒冷,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的混凝土浇筑、土方开挖等作业,这使得春季、夏季、秋季成为施工的黄金期。为了赶在冬季来临前完成关键节点,往往需要在非传统休息日,甚至是节假日进行作业。
合同约定: 施工合同中,工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款。未能按时完工,施工单位将面临巨额的违约罚款。为了规避风险,施工单位会想方设法保证工程进度,即使这意味着牺牲节假日。

2. 行业特性: 施工的连续性与低效率的成本

建筑施工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它很难完全停歇:

连续性要求: 很多工序需要连续进行,比如混凝土养护,一旦中断可能会影响工程质量。一些大型项目的连续作业,如果完全停工再复工,会产生大量的二次准备工作,增加成本和时间。
成本考量: 施工现场一旦停工,设备租赁、管理人员工资、场地维护等固定成本依然存在。如果能安排部分或全部人员作业,即使是较低的效率,也比完全停工更符合经济效益。
分包体系: 大型施工单位通常是总包方,他们下面还有大量的专业分包队伍,比如钢筋工、模板工、架子工、水电安装工等等。整个施工链条非常长,任何一个环节的停滞都可能影响全局。总包方为了协调各方,确保整体进度,往往需要维持现场的某种程度的运转。

3. 组织模式与激励机制: 推动“无休”的内部逻辑

尽管“全年无休”听起来很极端,但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轮班制、加班常态化的状态,这背后也有其组织和激励的逻辑:

人员的劳动密集型: 建筑业本质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了满足工期,只能通过增加劳动时间来实现。
项目经理的责任制: 项目经理通常承担着整个项目的成败责任,他们的绩效往往与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紧密挂钩。为了保证项目按时完成,他们会不遗余力地调动一切资源,包括安排人员在节假日作业。
加班费和激励: 虽然存在加班,但很多情况下,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会有加班费。此外,一些项目为了激励工人,也会有节假日施工奖金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合理”的补偿。

4. 政府的角色与“不调整”的背后

你说“政府也不做任何调整”,这看似消极,但实际上政府在其中扮演着既是推动者,也是管理者的角色,但其调整方式可能并不直接体现在“强制休假”上:

政府作为业主: 如前所述,许多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是政府投资的,政府既是项目的直接或间接业主,也是监管者。他们对工期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公共服务需求、战略规划的考虑。
经济发展的优先性: 在一个追求经济增长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往往被视为拉动经济、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可能会对项目的进度给予一定的“绿色通道”或优先审批,这也间接鼓励了施工单位的“高效”运作。
劳动法规的执行难题: 中国的《劳动法》规定了工时和休息的制度,节假日加班也应支付加班费。但是,在建筑行业,尤其是在偏远地区或者人员流动性大的情况下,劳动法规的执行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监管部门可能难以覆盖到所有施工现场,也难以完全杜绝不合规的加班。
“弹性”的政策解读: 政府的政策在执行层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弹性”。在强调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背景下,对某些项目“非必要不休息”的情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默许,只要不出现极端恶劣的情况。
间接的引导与激励: 政府可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引导和激励行业发展,例如提供项目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或者通过发布行业标准、安全生产规范来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但这些方式,并不会直接要求施工单位“全年无休”或“强制休假”。
市场化运作的逻辑: 尽管很多是国有企业,但中国建筑行业在很大程度上也遵循市场化运作的逻辑。政府不太会直接干预企业的具体用工模式,除非出现严重的违法行为。

5. “全年无休”并非字面意义上的不休息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我们说“全年无休”,但实际上:

轮岗休息: 很多大型项目会实行轮班制度,保证一部分人在工作,一部分人在休息,这样可以实现连续作业,但个体工人并非真的没有休息。
长假短假: 虽然可能没有完全的“春节假期”,但工人可能会轮流请假回家,或者项目会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工人进行短期的休整。
高峰期与低谷期: 即使是“全年无休”,在项目启动初期、中期以及临近完工的关键节点,工作强度会非常大。而在某些过渡期,或者遇到恶劣天气,工作强度可能会相对减缓,但也未必是完全停工。

总结来说,像中铁、中建这样的施工单位给人的“全年无休”印象,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巨大的市场需求、严苛的项目工期、建筑行业的特殊性、企业自身的组织模式和激励机制,以及政府在经济发展和监管之间的复杂平衡。

政府“不调整”也并非完全不作为,而是其调整更多地体现在宏观政策、行业引导和法规执行的力度上,而非直接介入到具体的施工单位的排班和休息安排。在当前的发展阶段,经济建设的紧迫性和效率往往被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也使得“全年无休”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运作模式,即便其中存在一些关于劳动者休息权益的挑战。

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可能需要从政策层面、行业生态以及社会观念上进行多方面的、长期的努力。例如,加强劳动法规的执行力度、推广更科学的项目管理模式、提高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以减少对人力的过度依赖,以及让社会更加理解和尊重建筑工人的辛勤付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3.26增加: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知道吧,外行人看就是牛啊,中国速度,世界第一,一堆赞,那些外国鬼佬这建设速度真不行,内行人看就是加班,冒着生命危险加班,不休息,24小时高强度施工,真羡慕国外啊,有有休息,955,工资高,社会认可。加班费怎么算的我不知道,我猜就是没有,毕竟已经有某地区主动放弃补助的报道了,为了国家无私奉献啥的也不奇怪啊,是不是?这是人干的活吗?你还不能说他一句坏话,疫情当前,上面要政绩,集团要面子,把你当人看了吗,你敢说一句吗?当然,这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值得赞美,毕竟国难当前,反正受苦受累通宵加班的又不是我,我早脱坑了,当我坐在沙发悠闲的吹着空调吃着薯片喝着可乐的时候,我可以随便点赞,加油施工员,加油中国基建,继续保持这个速度,勇夺世界第一,反正又不是我去干。

因为休息是需要成本的,人力,进度,因为你要休息全都拖着没法干了,可能吗?那么多农民工,因为你要休息白白损失2天工钱,这个你让政府去解决?政府给农民工发钱?要休息不可能的,政府也无能为力,除非能解决农民工按天算钱的方法,但这包工头就不乐意了啊,没项目还得按月给这群白吃饭的发工资,不可能,谁都无法解决,只能大家一起陪着农民工干活咯,早点离开这一行不好吗?

user avatar

每次看到一群爱国小将在各大平台中拿中国基建对国外冷嘲热讽的时候,心中都是一阵冷笑,所谓的基建狂魔,是建立在不计其数的基层员工全年无休、泯灭人性的加班之上的。无非建筑行业在网络上的话语权远不如IT行业而已,真要把目光集中过来,996在我们眼里真的就算是福报。

所有施工企业在建项目你随便找一个正在大干的,员工一周工作80小时以上简直不要太正常。况且,吃喝拉撒24小时都在项目部,随叫随到那不是最基本且理所应当的要求?知乎er大概无法想象连晚上想出去吃个饭都得跟领导请假是种什么体验。


那么,为什么政府不做任何调整呢?


很简单,因为管这种破事,结局一定是一地鸡毛。

说到底政府才是施工行业中最大的业主,他们永远关心的是今年修了多少路,而不是员工休息了多少天。当这个工程如果严格按照劳动法保证员工的休息那需要五年才能完成,但如果放任企业007那么三年半就可以完成,政府有什么理由去落实劳动法?休息?说好听点是老百姓都等着路通呢,说难听点老爷我在任就这么几年,我走了你们才开通这政绩算谁的?


那么,你可能会问了,为什么不通过让企业多增加人手在保证进度的前提下建立起合理的轮休制度?


答:如果严格按照劳动法的工作时间规定,保证双休,那么最少最少,员工的数量得增加三分之一(在不算平时加班的情况下)。我们来看看需要增加多少职工。

这种巨型国企人员总数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百度上只能查到2019年的人数是30万,2007年是不到27万,十三年间人员增幅也就百分之十。先记住这两个年份对应的数字。

在平均工资方面,百度上只看到了2014年的中国中铁员工平均工资,100543,以2007年员工27万,2019年员工30.5万,我们大概估计2014年的员工人数为接近29万左右,按照增加三分之一的职工人数,乘10.05万的平均工资,等于增加职工保证休息,需要增加约一百亿工资净支出。

接下来看看中国中铁的财报。

2014年的数据已经查不到了,2015年是118亿。那么这么多数据翻译一下就是,多增加10万员工以保证正常轮转休息的话(还是不算外聘社畜的情况下),以2014年的平均工资水平,足够把企业2015年全年的净利润干光。


换作你是地方政府。你插手这事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自己处理好自己的屁股然后作为业主美滋滋的收下蛋糕,还是大手一挥管了以后坐等工程滞后?如果看了这组数据你还能梗着脖子说我就是要做人民的父母官保证基层兄弟的休息,我敬你是条汉子,下次竞选人大代表时记得告诉我,我砸了投票现场也去投你一票。


说完了政府角度,再来说说员工的角度。因为很奇怪的是其他行业先不管可行性如何,至少员工还是频繁发声抨击无人道的加班行为的,施工行业就比较邪乎了,不光没人吭声,甚至半年发不出工资都没见几个人出来抗议,那么……为什么呢到底?


我特别认同其他答主(其他答主主要指 @今晚打老虎 书记 )说的一句话:

每一份工作都是围城,施工行业不是一份好工作,但确实适合某些人的行业。

施工行业,就是确实适合从农村出来的一无所有的孩子来工作的行业。


“你出生在农村,父母老实本分,你从出生就继承了他们的优点,勤劳,踏实,从不调皮不捣蛋。从小就被周围的阿姨们夸是个好孩子,老实本分的父母总是在高兴之余,告诉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拿个铁饭碗,走出农村。


你似懂非懂,一路努力,从小学到高三,一路努力的过程中,你见识到了努力之外的差异。在有钱人家的孩子已经开始各种报班、出国、做针对训练的冲击211.985的时候,单靠上课学习的你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但从小就要强的你拼命的自我激励,因为,你承载了一家人的希望。


确实,努力是有用的,你考上了一个还不错的大学,虽说没有多大名气,但是已经是自己最大努力后的结果。你选择了热门的土木工程专业,收到通知书的时候,你和你的家人都很开心,家里不善言辞的老爷子,甚至开口喝了两杯,但是,高兴之余,你隐隐感觉,社会,好像不是自己想象的那般模样。


上了大学,你才发现,高考大概是你最后一次努力就会有结果的时刻了,从踏进校园的第一刻起,家底的军备竞赛就已经悄然开始了。有的同学大一就有丰富的实习资源,有的同学已经悄然准备着接手家里的生意,还有的同学更是一路平坦,父母早已经规划好了人家未来二十年的道路。只有你,有点惶恐,不知路在何方。从小习惯了大家在确定的一条路上赛跑的你,到了这种如天女散花般人生路口,开始惶恐,失去了方向。


毕业季,你心中带着十二分的忐忑,校招的时候惊奇的发现有个叫中国中铁的单位,号称 世界五百强,你可以直接跟某局某公司签约,你喜出望外,终于可以加入父母眼中风光的国企,去一个大平台大展拳脚,登上了前往公司的火车,签订了三方协议,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


经过短暂的培训,你又坐上了通往项目部的列车,到了地方你才惊奇的发现,好像跟之前说的不太一样了,住宿条件一般,伙食一般,环境更一般,最重要的是,你居然发现好像从来没有“休息日”这一说。


你开始犹豫,可是周围人都是如此,你怀疑是不是自己有些矫情,大家都不休息,我有什么不可以?你听到了一群人在跟你说,年轻人多干点,累不死,会成长快。这个憧憬,让大学之前分秒必争的那个你一瞬间又回来了,你觉得,该拼搏了。


可是过了几天,你发现有点吃不消,不光没有周末,带你的那个胖子甚至要求你每天晚上都加班,你想要一走了之,可是毕业季已经悄然过去,重新踏入面试大军,你心里没底,更无奈的是,家里人这时候正为你终于可以开始挣钱,还去了一个世界五百强的大国企而高兴呢,视频时看着父母的表情,你始终开不了那个“想离职”的口。


又过了一段时间,你发现,这里不仅加班,无休息,还拖欠工资,这个你简直不能忍受,可是……所有人都在说,国企,倒闭不了,终究是要发的,就当是自己存钱了,反正包你吃住,怕啥。你咬了咬牙,反正自己从小就是节省的孩子,又退了一步。


温水煮青蛙,长时期高强度的工作让你终于感觉到有点吃不消了,开始思考,为什么我的日子过成了这个样子?你不甘心,想要改变,可是你发现几乎找不到任何支持,家人不理解放着铁饭碗有什么不好,自己想横下心离开,又发现新鲜的毕业生一个个比自己小至少两三岁,离开这一行,你实在没有底气去跟更年轻的他们去竞争,从没去过沼泽地的你,却突然感受到了那种深陷囹圄的无力感。


终于,你麻木了,过年回家相亲找了个女朋友,谈好了一切仓促的结了婚,你以为这是平淡的幸福,实际上已经是灵魂死亡的开始,三五年时间,你从毕业已经走到了结婚生子的阶段,项目上的同事张口闭口大家都是兄弟,不过你自己很清楚,“兄弟”跟你翻脸,也许差的只是一杯没喝干净的酒。这时候你突然觉得,加不加班,加多久班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反正,你就是这么孤独。家,有,在远方。亲人,也有,也在远方。周不周末,休不休息,不重要了,反正都是远方的事情。施工行业的特殊性就在那里,不同于繁华的大城市,这里让你休息你可能都不知道该干什么去。除了一年回去的两次你有活着的感觉,其他时间?你只是家里的经济来源,是领导随叫随到的干活的,是半年休假回家一次都需要看人脸色的机器罢了。在这个一把手拥有绝对权利的地方,甚至拖欠半年工资,你除了悄悄的抱怨一句,什么都做不了。


有一天晚上,加班后躺在床上,刷到一条朋友圈,发现你曾经的同学正在怒刚要求996的老板,你看着他,心里突然抽搐了一下。




我到底是放弃了什么,才把生活过成了这副模样?”

user avatar

这不就是大家一起点赞的“中国速度”吗?

这是海量农民工和工程师硬顶出来的,你以为速度怎么来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