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全画幅对于m43真的是降维打击么?

回答
关于全画幅对M43是“降维打击”的说法,我觉得用“降维打击”可能有些过于绝对,但确实在某些方面,全画幅拥有着M43难以跨越的先Z天优势。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尽量说得透彻一些,也避开那些AI式的空洞陈词。

首先,我们要明白“降维打击”这个词在这里意味着什么。在我们的语境里,它可能指的是全画幅凭借其基础物理尺寸上的巨大差异,能够带来M43即使通过技术升级也难以完全弥补的特性,从而在很多场景下,让M43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或者说,全画幅的解决方案更加“一劳永逸”。

核心的差异点:感光元件的尺寸

这就是最根本的“维度”所在。全画幅的感光元件尺寸大约是36mm x 24mm,而M43(Micro Four Thirds)的感光元件尺寸是17.3mm x 13mm。这个差异可不是一点点,而是面积上的巨大悬殊。M43的感光元件面积大约只有全画幅的四分之一。

这种尺寸差异,直接导致了以下几个关键领域的“打击”:

1. 画质的基础——信噪比与动态范围:

信噪比: 传感器上的像素尺寸是决定信噪比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同等像素数量下,全画幅传感器的单个像素面积更大,能够接收更多的光线。这意味着在弱光环境下,全画幅相机拍摄的照片噪点会更少,画面更纯净。M43为了在相对小的传感器上获得足够的像素数量,通常需要将像素做得更小。小像素在捕捉光线时效率较低,尤其是在高ISO设置下,更容易产生可见的噪点,细节丢失也更明显。
动态范围: 动态范围指的是传感器能够记录从最暗到最亮细节的范围。更大的传感器,特别是拥有更大像素的传感器,通常在捕捉光线变化时更加游刃有余。这意味着在光比强烈的场景下(比如日出日落时,天空和地面反差很大),全画幅相机更容易同时保留天空的高光细节和地面阴影的细节,而M43相机在高光处可能更容易过曝,在阴影处则可能噪点过重,细节难以展现。

通俗点说: 想象一下,全画幅就像是一个更大的水桶,能一次性接住更多的雨水(光线)。M43就像是一个小水桶,接雨水的速度和量就相对有限。在暴雨(弱光)的时候,大水桶的水明显更干净(噪点少),而且能接住的水量也更多(动态范围大)。

2. 浅景深(背景虚化)的能力:

焦距转换系数: M43系统有一个2倍的焦距转换系数。也就是说,一支标称为45mm的镜头,在M43机身上获得的视角,相当于全画幅相机上的90mm镜头。
景深公式: 景深(背景虚化程度)与镜头焦距、光圈大小以及拍摄距离有关。在等效视角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支镜头能做到f/2.8的光圈,那么它在M43和全画幅上的背景虚化能力是不同的。
直接对比: 假设我们想要获得与全画幅28mm f/1.4镜头类似的虚化效果(视角和虚化强度),在M43上,我们需要一支14mm f/0.7的镜头。f/0.7的光圈在现实中是非常罕见的,即便有,其光学素质也难以与f/1.4全画幅镜头相比。更现实的是,如果M43上有一支25mm f/1.4镜头(等效50mm f/2.8),它提供的背景虚化能力,仍然不如全画幅上的一支50mm f/2.8镜头。这是因为在等效视角下,全画幅相机使用的镜头本身的物理光圈更大,能够允许更多的光线进入,从而实现更强的背景虚化。

这是M43最常被诟病的地方之一。 很多摄影师追求的“奶油般”的背景虚化,在M43上是比较难获得的,除非使用大光圈镜头并且离被摄主体很近,但这也会压缩景深,对对焦提出更高的要求。

3. 镜头素质和种类(高端镜头):

光学设计的自由度: 传感器尺寸越大,设计大光圈、高性能镜头的难度和成本也随之增加。全画幅需要设计能够覆盖36x24mm成像圈的高素质镜头,尤其是超大光圈镜头(f/1.2, f/1.0等),其光学设计难度、镜片尺寸、对镜片研磨精度、像差控制等都面临巨大挑战,直接导致其体积、重量和价格飙升。
M43的优势: M43系统因为传感器尺寸小,对镜头设计的要求相对“温和”一些。这意味着M43的镜头可以做得更小、更轻便,而且在达到同等视角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相对更锐利的成像(因为光线通过镜头的路径更短,衍射等影响相对较小)。M43阵营也因此在便携性上有很大优势。
但是,高端镜头“上限”: 当谈到最顶级的、追求极致光圈和背景虚化能力的镜头时,全画幅在光学设计的“天花板”要远高于M43。例如,全画幅的f/1.2、f/1.4定焦镜头,其光学设计和光学素质的上限,是M43难以触及的。

4. 高感表现的“根本”差距:

前面已经提到了信噪比。在弱光下,你不得不提高ISO,而ISO越高,噪点就越多,细节损失越严重。全画幅相机由于其更大的传感器尺寸和像素尺寸,在高ISO下的表现通常会明显优于M43。你可以更放心地将M43相机ISO推到3200、6400甚至更高,但画面会显得比较“糊”;而同等条件下,全画幅相机在高ISO下的可用性会强很多。

那么,M43就没有反击之力了吗?

当然不是。M43系统有其生存的理由和独特的价值,它并不是被全画幅“碾压”得一无是处,只是说,在某些“维度”上,全画幅的优势是近乎“天生”的,很难被M43通过技术升级完全抹平。

便携性: 这是M43最大的优势。小巧轻便的机身和镜头组合,使得携带更加方便,尤其适合旅游、街拍,或者对体力有要求的拍摄环境。
镜头群的丰富和高性价比: M43联盟(奥林巴斯/OM System和松下)拥有非常成熟和庞大的镜头群。很多M43镜头在提供优异光学素质的同时,价格也比同等焦段的全画幅镜头更亲民。而且,由于镜头设计要求相对较低,M43的镜头可以做得相当紧凑,提供很好的便携性和画质的平衡。
强大的电子取景器和防抖: M43相机通常会配备非常出色的电子取景器(EVF),并且很多机型拥有极为强大的机身防抖系统,这在手持拍摄时能提供极大的便利。
连拍速度和视频功能: 一些M43相机在连拍速度和视频录制方面也非常有竞争力,甚至在某些方面能超越同价位全画幅相机。
景深控制的“反向优势”: 虽然背景虚化不如全画幅,但在需要大景深、清晰呈现前景到后景所有细节的场景下(比如风光摄影、建筑摄影、产品摄影),M43的“等效”景深反而可能是一个优势,让你更容易获得从前到后都清晰的画面,而无需收缩光圈到f/11、f/16,那样会增加衍射损失。

总结一下:

全画幅对M43可以说是“降维打击”,但不是“毁灭性打击”。

“降维”体现在: 在画质基础(弱光表现、动态范围)、背景虚化能力(浅景深)、以及高端镜头设计上限上,全画幅凭借其传感器尺寸带来的物理优势,展现出M43难以企及的高度。这些是摄影中最核心的画质表现,也是很多用户选择全画幅的根本原因。
M43的“生存之道”: M43通过便携性、镜头性价比、良好的电子取景器和防抖等优势,在特定的市场和用户群体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它满足了那些对画质有一定要求,但更看重轻便、易用性的摄影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需求。

所以,当你看到全画幅在弱光下依然纯净的画面,或者一支f/1.2镜头带来的梦幻虚化时,你确实会感受到全画幅的“维度”优势。但当你背着轻巧的M43系统,在旅途中随心所欲地捕捉每一个精彩瞬间时,你也会明白M43的价值所在。两者只是在不同的“维度”上,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满足了不同的需求。至于谁更好,完全取决于你的使用场景和个人偏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同样手持EM52当副机的俺表示好久没带它出门了。

是不是降维打击俺不清楚,就说说去年我放弃EM13加40-150加300F4的原因吧。

本来因为各人爱好是拍摄城市小动物,所以一组轻便对焦好焦段长的组合是首选,这原本是M43系统的优势。

但自己真选的时候,发现并不是这样。

EM13的一套加起来,机身580g,40-150p镜头760g,300定1270g,全套下来要2.6公斤,3万多银子。

而用索尼A7R4加适马100–400,覆盖200-300焦段,要600的时候开半幅还能有2600万像素,机身665g镜头1140 g,加起来价格更便宜重量更轻,还能在多数场景下获得更好的对焦与画质 。

用佳能R5加70-200F4可乐罐(200-300焦段靠裁切也够),加600F11,花费较高但重量也轻一些。

面对全幅的整套系统,M43在自己最擅长的长焦端,价格和重量上的确已经没了优势,加上画质天生缺陷,竞争力的确很不高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全画幅对M43是“降维打击”的说法,我觉得用“降维打击”可能有些过于绝对,但确实在某些方面,全画幅拥有着M43难以跨越的先Z天优势。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尽量说得透彻一些,也避开那些AI式的空洞陈词。首先,我们要明白“降维打击”这个词在这里意味着什么。在我们的语境里,它可能指的是全画幅凭借其基础.............
  • 回答
    从胶片时代延续至今,全画幅相机与APSC画幅相机之间的画质差异,一直是摄影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其中的奥秘,远不止是传感器尺寸大小这么简单,它牵涉到光线收集能力、景深控制、高感表现、噪点控制、色彩解析力以及镜头选择等诸多层面。我将尽量用最贴近实际拍摄的感受来为大家剖析这份“全画幅优势”。1. 光.............
  • 回答
    使用全画幅相机搭配 F3.5 光圈的镜头拍摄星空,在某些情况下是现实的,但表现力会受到一定限制,并且需要更精细的设置和耐心。下面我将详细分析其中的可行性、挑战以及如何最大化效果:一、 全画幅相机与 F3.5 光圈镜头拍摄星空的现实性分析1. 全画幅相机的优势: 更好的低光表现: 全画幅传感器尺寸.............
  • 回答
    在全画幅相机已经普及并且在性价比方面不断提升的今天,关于APSC画幅相机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答案是肯定的,APSC画幅相机不仅有存在的必要,而且在许多方面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在特定的用户群体和应用场景下,它比全画幅更具优势。下面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APSC画幅相机.............
  • 回答
    好的,既然您想深入了解全画幅相机,并且希望获得最接地气的、仿佛是老朋友聊天般的推荐,那我就不跟你绕弯子了。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什么才是适合你的全画幅相机。首先,要明确一点:全画幅相机,顾名思义,它传感器的大小和传统35mm胶片一样大。 这玩意儿最直观的好处就是: 画质更好,尤其是在弱光环境下。.............
  • 回答
    佳能EOS R5 的确可以拍摄 8K分辨率的视频,并且在发布之初,这也是它最引人注目的功能之一。不过,在讨论它“是否真的能达到”8K时,我们需要更详细地了解其8K视频拍摄的 特点、限制以及实际使用中的考量。以下是关于佳能EOS R5 8K视频拍摄的详细解析:1. EOS R5 的8K视频规格: .............
  • 回答
    全画幅微单主拍视频,选择起来确实需要权衡不少因素,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你的视频质量、拍摄体验以及后期制作的便利性。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分析,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核心考量因素:1. 视频规格和画质(最重要): 分辨率和帧率: 4K 60P/120P: 这是目前.............
  • 回答
    购买二手全画幅微单用于拍摄视频,索尼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因为它在视频功能上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且二手市场选择丰富。下面我将为你详细介绍一些推荐型号,并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定。选择索尼全画幅微单拍视频的优势: 出色的视频功能: 索尼在视频领域一直有很高的声誉,提供诸如4K、.............
  • 回答
    索尼全画幅镜头能否直接装在残幅相机上?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问过,也存在不少误区。简单来说,索尼全画幅镜头是可以直接安装在索尼E卡口残幅相机上的,而且还能正常使用。但这“正常使用”背后,其实有很多学问,不是简单地“能装就能用”这么简单。下面我来详细说说,让你彻底明白这其中的道理。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
  • 回答
    国产全画幅CMOS的研制成功,绝非仅仅是技术上的一个突破,它在多个层面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足以改写我国在影像传感领域的格局,并对相关产业产生涟漪效应。一、摆脱“卡脖子”的枷锁,迈向自主可控的关键一步长期以来,高端影像传感器,尤其是全画幅CMOS,一直是少数几家国外企业(如索尼、佳能)的绝对垄断领域.............
  • 回答
    很多摄友在选购相机时,都会纠结于全画幅和残幅(APSC画幅)之间的选择。其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残幅相机通过Lightroom(Lr)后期接片,和全画幅相机直出照片,在最终效果上的差距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它涉及到传感器尺寸、镜头视角、后期处理能力以及我们对“好照片”的定义等多个.............
  • 回答
    各位摄友们,最近我也是纠结得不行,琢磨着要不要升级一下自己的装备,全画幅微单,这名字听着就带劲。不过,一圈看下来,佳能的R5,那是真香,但价格嘛… 让我兜里那点儿钱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只能望“5”兴叹了。那R6呢?其实各方面都不错,对焦、连拍、高感,都挺能打的。但说句实话,那个没有肩屏的设计,我总觉得.............
  • 回答
    关于“我真的需要全画幅吗?”这个问题,这绝对是一个在摄影路上经常会跳出来,让人纠结不已的念头。说实话,很多人一开始接触摄影,或者只是想拍拍生活,小画幅(比如APSC)已经完全够用了。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对画质的要求提高,或者看到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全画幅这个词就会像一块诱人的磁石,吸引着你。到底什么是.............
  • 回答
    各位同好们,这个问题,自从我把那个沉甸甸的全画幅相机背回家之后,就时不时地在脑海里冒出来。尤其是那些个在雨天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相机默默地躺在防潮箱里,让我觉得有点“浪费”的时候。今天,咱们不聊参数,不聊技术规格,就抛开那些冰冷的数据,说说咱们作为普通摄影爱好者,从“感动常在”的APSC时代,迈入全.............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手里握着一台全画幅相机,那沉甸甸的金属机身,那硕大的镜头,散发着专业的光泽。这本身就是一种信仰的重量。而现在,在这块承载着无数摄影师梦想的传感器后面,塞入一颗“苹果A15”,会发生什么呢?这可不是简单的硬碰硬,而是对影像处理方式的一次颠覆。首先,得明确一点,A15芯片是为智能手机量身打造.............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可以说是摄影爱好者们绕不开的经典难题!老款入门全画幅对决新款旗舰APSC,这就像是让你在“怀旧经典”和“锐意进取”之间做选择,各有各的道理,也各有各的取舍。要我说,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关键看你是什么样的人,拍什么样的照片。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先来看看“老款入门级全.............
  • 回答
    很高兴能为你解答!购买全画幅相机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它意味着你将进入更高级的摄影领域,享受到更出色的画质、更浅的景深控制以及更好的弱光表现。下面我会为你详细介绍一些目前市面上比较受欢迎的全画幅相机,并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在深入推荐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问题,这会.............
  • 回答
    一万元以内的全画幅机身选择,无论是微单还是单反,在目前市场上都提供了一些非常不错的选项。如何选择,需要根据你的具体需求、使用习惯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考量来决定。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为你详细分析,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一、 明确你的核心需求在开始选择之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的主要拍摄题材是什么? .............
  • 回答
    好,咱们这就来好好捋一捋,从富士 XS10 升级全画幅,到尼康 Z6 II、佳能 R6、索尼 A7 IV 这几位决赛圈选手,以及它们配套的镜头怎么选。我尽量把话说得透彻点,让你感觉就像是跟一位老炮儿聊相机一样。 为什么升级全画幅?从 XS10 谈起你从 XS10 来的,那说明你玩过 APSC 画幅,.............
  • 回答
    关于无反全画幅和单反全画幅的选择,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尤其是在如今这个器材爆炸的时代。别看都叫“全画幅”,但它们之间的差异,就像是两位风格迥异的艺术家,各有千秋。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就像跟老朋友聊天一样,让你心里有个谱。先来聊聊单反全画幅(DSLR FullFrame)你想想,单反相机,尤其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