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全画幅相机搭配 F3.5 光圈的镜头拍摄星空,在某些情况下是现实的,但表现力会受到一定限制,并且需要更精细的设置和耐心。下面我将详细分析其中的可行性、挑战以及如何最大化效果:
一、 全画幅相机与 F3.5 光圈镜头拍摄星空的现实性分析
1. 全画幅相机的优势:
更好的低光表现: 全画幅传感器尺寸更大,单位像素面积也更大(通常情况下),这意味着它能捕捉到更多的光线,并且在高 ISO 下的噪点控制通常优于 APSC 或 M4/3 相机。这对于光线极其昏暗的星空摄影至关重要。
更大的景深(在同等放大倍率下): 虽然拍摄星空时我们通常希望主体(星星)清晰,但全画幅的景深特性在某些方面也有利于捕捉更广阔的星野。
更广阔的视野(取决于镜头焦距): 配合广角镜头,全画幅相机可以捕捉到更广阔的夜空画面。
2. F3.5 光圈的局限性:
进光量相对较小: 这是 F3.5 光圈最主要的限制。与 F2.8、F1.8 甚至 F1.4 等更明亮的光圈相比,F3.5 在同一曝光时间内能捕捉到的光线量要少得多。
星点可能不如更亮光圈的镜头锐利: 很多镜头在最大光圈下,其边缘成像可能不如缩一到两档光圈时那么锐利。虽然 F3.5 相较于一些更小的光圈(如 F5.6)仍然有优势,但与 F1.4、F1.8 相比,在最亮的光圈下星点清晰度上可能会有差距。
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或更高的 ISO: 为了弥补 F3.5 光圈进光量的不足,摄影师必须增加曝光时间或提高 ISO 感光度。
二、 拍摄星空的原理与 F3.5 光圈的影响
拍摄星空的核心在于捕捉来自遥远天体的微弱光线。这通常需要:
1. 充足的曝光: 让传感器有足够的时间接收到星星的光线,使它们在照片中呈现出来。
2. 高画质的影像: 尽量减少噪点,保持星星的清晰度和细节。
F3.5 光圈如何影响这两个关键点:
曝光时间:
正常星空拍摄常用参数: 通常使用手动模式 (M),光圈开到最大(如 F1.4F2.8),快门速度根据焦距和“500法则”(或更精确的“NPF法则”)来设置,ISO 设定在较低到中等范围(如 8003200)。
F3.5 的情况: 如果使用 F3.5 光圈,为了达到与 F2.8 相同的曝光量,需要:
增加曝光时间: 例如,如果 F2.8 需要 20 秒曝光,那么 F3.5 可能就需要大约 3035 秒(F3.5 比 F2.8 少约 2/3 档进光量)。然而,过长的曝光时间会导致星星因为地球自转而出现拖尾(星轨)。使用“500法则”或“NPF法则”来确定最大曝光时间非常重要。对于全画幅 24mm 镜头,500/24 ≈ 20.8 秒,也就是说超过 20 秒星星就开始有拖尾了。所以,3035 秒的曝光可能就已经出现了肉眼可见的星轨。
提高 ISO: 或者,可以在可接受的曝光时间内(如 2025 秒)提高 ISO 感光度。例如,如果 F2.8 使用 ISO 1600,那么 F3.5 可能就需要 ISO 3200 或更高。高 ISO 会带来更多噪点,影响画面细节和纯净度。
星点清晰度与噪点:
星点清晰度: F3.5 光圈的镜头,即使是全画幅,其在 F3.5 时的星点清晰度可能不如一些高端镜头在 F2.8 或 F1.4 时的表现。但对于多数人来说,这种差异可能不是决定性的,尤其是在后期处理中。
噪点控制: 如前所述,为了获得足够的亮度,需要提高 ISO。全画幅相机在高 ISO 下的噪点控制相对较好,但 F3.5 的进光量不足会迫使你使用更高的 ISO,这仍然会增加噪点。
三、 F3.5 光圈镜头拍摄星空的现实操作与建议
1. 使用环境:
月光条件: 尽量选择新月期间或月亮未升起/已落下的晴朗夜晚。避免月光干扰,让星星更明显。
远离光污染: 选择光污染极少的地方,例如郊区、山区或乡村。城市的光污染会“淹没”许多星星。
天气晴朗: 确保夜空无云,能见度高。
2. 器材准备:
稳固的三脚架: 这是拍摄星空必不可少的。即使是轻微的晃动也会毁掉照片。
快门线或遥控器(或定时延时拍摄): 避免按下快门按钮时引起的相机震动。
手动对焦工具:
实时取景放大对焦: 在黑暗中找到一颗明亮的星星(如天狼星或一颗较亮的行星),打开实时取景,将画面放大到最大,然后手动转动对焦环,直到星星变成最清晰、最小的点。
无限远标记法(慎用): 许多镜头都有无限远标记,但实际的无限远焦点可能略有偏差。在黑暗中,直接使用无限远标记对焦可能不准确。最好是先在白天或有光照时,找到真正的无限远焦点并做个标记。
备用电池: 长时间曝光和低温环境会消耗电池电量。
3. 相机设置:
拍摄模式: 手动模式 (M)。
光圈 (Aperture): 设置为 F3.5。这是你能够获得的最大光圈。
快门速度 (Shutter Speed):
遵循“500法则”或“NPF法则”:
500法则: 500 / 镜头焦距 (全画幅等效焦距) ≈ 最大快门速度 (秒)。例如,20mm 镜头,500 / 20 = 25 秒。
NPF 法则: 更为精确,考虑了像素尺寸和传感器尺寸。推荐使用在线 NPF 法则计算器来计算。但通常来说,对于广角镜头,这个数值不会比 500 法则大太多。
经验值: 从 1525 秒开始尝试,根据拍摄的焦距和是否有星轨出现来调整。
ISO 感光度 (ISO Sensitivity):
从较低的 ISO 开始: 比如 ISO 800 或 1600。
逐步提高: 如果照片太暗,就逐渐提高 ISO(如 3200, 6400)。
权衡噪点: 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获得足够的亮度,又能控制噪点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全画幅相机在这个环节会比其他画幅更有优势。
白平衡 (White Balance):
自动白平衡: 有时可能不准确,导致画面偏色。
手动设置: 推荐设置为“白炽灯” (Tungsten) 或“荧光灯” (Fluorescent),或者使用色温(Kelvin)模式,通常在 3500K4500K 之间可以获得比较自然的星空色彩。最终可以在后期调整。
对焦: 手动对焦 (MF),如前所述,对焦到无限远。
图像格式: RAW 格式。RAW 格式保留了更多的图像信息,便于后期处理调整曝光、白平衡和降噪。
4. 后期处理:
这是使用 F3.5 镜头拍摄星空时尤为重要的一步。
降噪: 使用降噪软件(如 Lightroom、DxO PureRAW、Topaz DeNoise AI 等)来处理照片中的噪点。
锐化: 适度锐化,突出星星的细节。
调整白平衡和曝光: 校正色彩,提亮星星,压暗天空背景。
对比度调整: 增加对比度,使星星更加突出。
局部调整: 对银河、前景等进行局部提亮或压暗。
四、 F3.5 光圈镜头拍摄星空的优缺点总结
优点:
全画幅相机基础好: 提供了更好的低光表现和噪点控制能力,为拍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对易于获得: 相较于超大光圈镜头,F3.5 的镜头可能价格更亲民,更容易获取。
可实现基本星空拍摄: 在正确的设置和后期处理下,可以拍出包含星星和银河的画面。
缺点:
进光量受限: 必须通过更长的曝光或更高的 ISO 来弥补,容易产生星轨或增加噪点。
星点清晰度可能不如大光圈镜头: 在最亮光圈下,星点成像可能不如 F1.4 或 F1.8 的镜头那么锐利。
对环境要求更高: 需要更黑暗的环境和更长的耐心来达到理想效果。
后期处理工作量可能更大: 为了获得更纯净、更锐利的画面,需要更多的后期处理。
结论:
使用全画幅相机搭配 F3.5 光圈的镜头拍摄星空是现实的,但并非最优选择。你可以拍出包含星星的夜空照片,但如果追求极致的星点锐利度、更短的曝光时间(避免星轨)、更低的 ISO(减少噪点)以及更强的银河细节展现,那么一颗更大光圈(如 F2.8, F1.8, F1.4)的广角镜头会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你只有 F3.5 的镜头,不要灰心,通过充分利用全画幅相机的优势,加上对拍摄技巧和后期处理的熟练掌握,依然可以拍出令人满意的星空作品。关键在于理解 F3.5 光圈的局限性,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克服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