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Z CAM、BMPCC这些设备都是M43系统。在录制视频方面相比全画幅有哪些优势?

回答
很高兴为你详细解答关于 Z CAM 和 BMPCC 等设备为何常采用 M4/3 系统,以及 M4/3 系统在视频录制方面相比全画幅的优势。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不是所有 Z CAM 和 BMPCC 的设备都严格局限于 M4/3 系统。 例如,一些 BMPCC 的型号(如 BMPCC 4K, BMPCC 6K 系列)实际上使用的是 M4/3 以外的传感器尺寸。BMPCC 4K 使用的是 M4/3 传感器,而 BMPCC 6K 系列则使用了 Super 35mm(有时也被称为 APSC)甚至 全画幅 的传感器。Z CAM 的 E2 系列则有采用 M4/3 传感器的型号,但也有其他型号采用了 Super 35mm 甚至更大的传感器。

然而,你提到的“Z CAM、BMPCC这些设备都是M43系统”这个说法,可能更多地是基于它们在早期或某些流行型号中大量使用 M4/3 传感器,并且这些设备在视频领域非常受欢迎。所以,我们主要来讨论 M4/3 系统在视频录制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它与全画幅的对比。

为什么部分 Z CAM 和 BMPCC 设备选择 M4/3 系统?

选择 M4/3 系统(Micro Four Thirds)对于一些相机制造商,尤其是专注于视频录制的品牌,有几个关键的考量:

1. 成本控制: M4/3 传感器尺寸相对于全画幅要小,这使得传感器本身的制造成本较低。同时,与小尺寸传感器匹配的镜头也通常比全画幅镜头更便宜、更轻便。这使得品牌能够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推出高性能的视频相机,吸引更多预算有限的创作者。

2. 体积和重量: M4/3 相机和镜头系统可以做到非常紧凑和轻便。这对于需要频繁移动、手持拍摄、安装在稳定器或无人机上的视频创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势。更小的体积和重量意味着更少的体力消耗,以及更灵活的拍摄方式。

3. 镜头生态系统: M4/3 系统拥有庞大且成熟的镜头生态系统。除了自家的松下(Panasonic)和奥林巴斯(Olympus,现为 OM System)之外,还有如索尼 E 卡口、佳能 RF 卡口等其他厂商的镜头可以通过转接环使用。这意味着用户有非常多的镜头选择,可以轻松找到适合各种拍摄需求的镜头,而且很多 M4/3 原生镜头在视频拍摄方面表现出色(例如,电动变焦镜头)。

4. 视频优化设计: M4/3 系统相机(尤其是 BMPCC 和 Z CAM 的一些型号)在设计之初就更侧重于视频功能。例如,它们可能拥有更好的散热系统(以支持长时间录制)、更丰富的专业视频接口(如 SDI、XLR)、更强大的内置 ND 滤镜,以及更优化的视频编解码选项。

5. 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优势: 在某些视频应用场景下,M4/3 的特性反而成为优势。例如,在需要长焦拍摄时,M4/3 传感器的小尺寸会带来一个2倍的焦距转换系数。这意味着一支100mm的镜头在 M4/3 相机上会等效于全画幅上的200mm,这对于拍摄远距离的景物(如野生动物、体育比赛)非常有用,而且可以让你使用更小、更轻的镜头来实现同等的长焦效果。

M4/3 系统在录制视频方面相比全画幅的优势

虽然全画幅在许多方面(如低光表现、景深控制)具有天然优势,但 M4/3 系统在视频录制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1. 更远的景深(在特定情况下):
原理: 景深是指画面中清晰的范围。景深的大小受光圈大小、传感器尺寸和对焦距离影响。
M4/3 的优势: 在使用相同光圈值(fstop)、相同等效焦距和相同对焦距离的情况下,M4/3 传感器尺寸较小,其景深会比全画幅更深。
实际意义:
更宽容的对焦: 对于新手或需要快速拍摄的场景,更深的景深意味着对焦容错率更高,不易出现焦点模糊。
避免“油画感”: 有时全画幅过于浅的景深会使得背景过于虚化,丢失细节,而 M4/3 能够保留更多画面中的信息。
易于前景/背景清晰: 在拍摄一些需要同时保持前景和背景都清晰的场景时,M4/3 更容易实现。
反面: 如果你追求极致的背景虚化,以突出主体,那么全画幅会更有优势。

2. 长焦“增益”:
原理: 如前所述,M4/3 传感器有一个 2 倍的焦距转换系数(以 35mm 全画幅为基准)。
实际意义:
更远的拍摄距离: 使用一支相同的镜头,在 M4/3 相机上能获得更远的视角,这对于需要拍摄远处物体的视频创作者非常有用,例如拍摄野生动物、运动会、采访远处的被摄者等。
轻便的长焦解决方案: 你可以使用更小、更轻、更便宜的 M4/3 长焦镜头,就能达到全画幅相机使用更大、更重、更贵的长焦镜头才能达到的等效焦距。这极大地降低了长焦拍摄的门槛。

3. 更低的成本(相机与镜头):
传感器成本: M4/3 传感器尺寸较小,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使得 M4/3 相机和配套镜头可以做到更低的售价。
镜头成本: M4/3 镜头的设计和制造也相对简单,因此价格也更亲民。这对于预算有限的独立视频工作室、内容创作者或者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你可以用购买一支高端全画幅镜头(或相机)的预算,购买一套高质量的 M4/3 相机和多支变焦镜头。

4. 更小的体积和更轻的重量:
便携性: M4/3 相机和镜头系统整体上比全画幅系统更加紧凑和轻便。这对于需要长时间手持拍摄、徒步旅行拍摄、安装在小型无人机或稳定器上的用户来说,是巨大的优势。
易于操作: 更轻的设备操作起来更省力,也更方便携带,减少了拍摄的负担。

5. 在视频录制上的特殊优化和功能:
散热设计: 一些 M4/3 相机(如 Z CAM E2 系列的 M4/3 型号)在设计上会考虑视频的长时间录制需求,可能具备更有效的散热系统,以防止过热而停止录制,尤其是在高分辨率、高帧率的拍摄模式下。
专业视频接口: 许多 M4/3 相机配备了更专业的视频接口,如全尺寸 HDMI、SDI 输出,允许连接外部监视器和录像机,进行无损信号输出,方便后期制作。
内置 ND 滤镜: 部分 M4/3 相机(如 BMPCC)也提供了内置的 ND 滤镜,这在户外明亮环境下拍摄时非常有用,可以让你在保持较大光圈的情况下,控制曝光,实现更浅的景深。

6. 强大的视频功能和色彩科学:
色彩科学: 像 BMPCC 系列,即使是 M4/3 传感器,也以其优秀的色彩科学而闻名。Blackmagic Design 的色处理能力在行业内享有盛誉,能够提供出色的肤色表现和宽广的动态范围,方便后期调色。
编码选项: M4/3 相机通常提供多种高质量的视频编码选项,如 ProRes、RAW 等,为后期制作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M4/3 系统与全画幅的对比总结

| 特性 | M4/3 系统优势 | 全画幅系统优势 |
| : | : | : |
| 景深 | 在相同光圈、等效焦距和对焦距离下,景深更深,对焦容错率更高,更容易保证画面细节。 | 在相同光圈、实际焦距和对焦距离下,景深更浅,更容易获得强烈的背景虚化效果,突出主体。 |
| 长焦表现 | 2倍焦距转换系数,用小巧轻便的镜头就能实现长焦拍摄,成本更低。 | 无焦距转换系数,但使用长焦镜头时,需要更大、更重的镜头来实现长焦。 |
| 成本 | 相机和镜头整体成本较低,更具性价比。 | 相机和镜头成本通常较高。 |
| 体积/重量 | 更小巧、更轻便,便携性极佳,适合移动拍摄、稳定器、无人机等。 | 相机和镜头通常更大更重,但也有一些紧凑型号。 |
| 低光表现 | 传感器尺寸较小,在高 ISO 下噪点可能比全画幅明显。 | 传感器尺寸大,通常在低光环境下噪点控制更好,细节保留更多。 |
| 动态范围 | 现代 M4/3 相机动态范围表现不错,但普遍不如顶级的全画幅相机。 | 通常提供更宽的动态范围,对高光和阴影部分的细节保留更好,尤其有利于后期调色。 |
| 镜头生态 | 生态系统庞大,但部分高端镜头价格不菲。 | 生态系统也非常成熟,光学素质普遍很高,但高性能镜头价格昂贵。 |
| 镜头广角表现 | 广角镜头相对更“长”,实现超广角需要更广的镜头。 | 传感器尺寸大,更容易实现真正的超广角视角,画面覆盖范围更广。 |

总结来说:

M4/3 系统相机(如部分 Z CAM 和 BMPCC 型号)在视频录制方面,特别是在对便携性、成本效益、易用性(更深的景深)、长焦拍摄需求等方面,相比全画幅系统有着显著的优势。它们能够以更亲民的价格和更轻便的设备,满足大量独立电影制作人、内容创作者和中小型工作室的视频拍摄需求。

而全画幅系统则在低光表现、极致景深控制、最高级别的画质细节和动态范围方面表现更强劲,更适合对画质有极致追求、预算充足的用户,以及在专业电影制作领域中需要更纯粹的画质表现的场合。

理解这些系统的差异,可以帮助你在选择视频拍摄设备时,做出最适合自己需求和预算的决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m43卡口开放,设计成本低,传感器便宜。国内的小米和永诺也是m43联盟的会员。

其实各家也都在开发s35和全副,

bmpcc 6K ZCAM S6 都是s35的传感器,只不过太小众导致成本下不来。

bmd还有全副计划,zcam的全副好像都有样机了。

摄影机传感器肯定要向全副发展,专业高端还有中副的传感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高兴为你详细解答关于 Z CAM 和 BMPCC 等设备为何常采用 M4/3 系统,以及 M4/3 系统在视频录制方面相比全画幅的优势。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不是所有 Z CAM 和 BMPCC 的设备都严格局限于 M4/3 系统。 例如,一些 BMPCC 的型号(如 BMPCC 4K, BMP.............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为什么复变函数 $frac{sin z}{z}$ 在 $z=0$ 处是可去奇点,而不是一阶极点。这其实是关于奇点分类的一个典型例子,理解它需要我们深入看看这些概念的本质。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奇点”是什么意思。在复变函数论里,一个点 $z_0$ 被称为函数的奇点,如果函数在 $z_0.............
  • 回答
    “龙珠Z”里孙悟空和他父亲巴达克长得一个模子刻出来,这可不是偶然,里面藏着不少门道。说白了,这俩人长得这么像,主要还是因为他们都是纯种赛亚人,而且是同一家族血脉传承下来的特征。咱们得从赛亚人的种族特性说起。在“龙珠”的世界观里,赛亚人和其他一些宇宙种族一样,是有自己独特的生理特征的。你想想看,弗利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高达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高达Z》和《铁血孤儿》,都是以相对悲情、甚至可以说是惨烈的结局收尾的作品,但它们在观众心中的分量和引起的共鸣却截然不同。要分析这个“反响差距”,咱们得掰开揉碎了聊聊。核心问题:为什么《高达Z》的悲情能让人深思和震撼,而《铁血孤儿》的悲情却容易引来争.............
  • 回答
    .......
  • 回答
    漫画里用「Z」来表示人物睡着,这可不是什么国际标准,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充满想象力的视觉符号,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了。要说为什么是「Z」,其实也挺有趣的,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1. 视觉上的“懒散”与“停滞”想象一下,一个人睡着了,身体肯定是放松的,可能还会发出呼噜声。而「Z」这个字母,在.............
  • 回答
    BZ振荡反应,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像科幻片里的神秘咒语,但实际上它是一类非常有意思的化学反应,能让你看到化学物质在时间长河里像心脏一样规律地跳动。其中,邻菲罗啉亚铁(Ferroin)在其中的角色,那可是相当关键,有点像乐队里的灵魂人物,没有它,整个反应的“音乐”就变味儿了。要理解为什么加邻菲罗啉亚铁,.............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尽量用一种比较亲切、不那么“标准教材”的风格来探讨。你提到的这两个式子,dydz = –z'(x)dxdy 和 dxdy = rdrdθ,确实是利用外积(或者说微分外积)来推导出来的,而且这个推导过程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微分形式以及它们在几何和物理中的作用。核心思想:微分.............
  • 回答
    .......
  • 回答
    在 Linux 世界里,你可能确实发现 `tar.gz` 是最常见的文件打包和压缩格式,而像 `7z` 和 `zip` 这样的格式虽然也存在,但使用频率远没有那么高。这背后其实有它自己的历史渊源和技术考量,并不是说 `7z` 或 `zip` 就不好,而是 `tar.gz` 在 Linux 生态中扮演.............
  • 回答
    二战初期,英国在东南亚的军事部署,尤其是组建“Z舰队”(Force Z),其背后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战略考量以及对局势的误判。这并非简单的“送死”,而是当时英国高层在资源有限、情报不足、并且面临巨大战略压力下,做出的一种带有赌博性质的尝试。一、 严峻的战略环境:英国的全球困境1941年底,整个世.............
  • 回答
    龙珠Z中,克林没有许愿摧毁贝吉塔和小艇,这背后其实有他作为个体和作为团队成员的复杂考量,绝非简单的疏忽。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关键时间点和人物心态来掰扯掰扯。首先,得回到贝吉塔和小概率首次降临地球的那个时期。当时,赛亚人入侵的阴影笼罩着整个地球,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前所未有的危机。贝吉塔和小概率代表.............
  • 回答
    龙珠超:为何成为“耻辱”?实力崩坏只是导火索龙珠系列,这个承载了无数人童年回忆的超级IP,在《龙珠Z》的辉煌之后,迎来了它的“续集”——《龙珠超》。然而,与《龙珠Z》在许多人心目中的神坛地位不同,《龙珠超》却在网上背负着“实力崩坏”的骂名,甚至被一些粉丝称为“龙珠的耻辱”。确实,细究起来,《龙珠Z》.............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来北方上学碰上这种“语言隔阂”,我太理解了!让我给你掰扯掰扯,为什么你这“i ze”的发音让北方同学们摸不着头脑。首先,要说“只有广东人会把Z念成‘i ze’”,这说法吧,有点绝对,但确实,把“Z”发成“i ze”的习惯,在广东地区,尤其是粤语使用者中,是非常普遍且具有.............
  • 回答
    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都是数学工具,用于将一个函数或信号从一个域(通常是时间域或空间域)转换到另一个域(频率域或复频率域)。它们的核心目的都是为了简化分析,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更容易处理的形式。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它们的联系、目的以及为什么需要进行这些变换。 1. 三种变换的核心思想:降维与简化.............
  • 回答
    .......
  • 回答
    确实,现在很多 Z 字头列车都不再是纯粹的直达车了。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且是铁路部门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和乘客需求不断调整的结果。咱们就从几个主要方面来细说一下。1. 满足更多沿线城市的出行需求,提高线路利用率过去,Z 字头列车,尤其是早期的,确实有很多是作为“特快直达”存在的,目标客户很明确,.............
  • 回答
    .......
  • 回答
    设想一个这样的场景:你手握一支画笔,准备在一张洁白的画布上描绘一幅流动的画作。画布是复平面,而你手中的画笔,就是我们要寻找的那个函数 $f(z)$。我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画笔在画布上留下的痕迹,更关心它在某个特定轨迹上的表现——一个以原点为中心、半径为 $c$ 的圆周线 $|z|=c$。现在,我们要给.............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