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Z CAM、BMPCC这些设备都是M43系统。在录制视频方面相比全画幅有哪些优势?

回答
很高兴为你详细解答关于 Z CAM 和 BMPCC 等设备为何常采用 M4/3 系统,以及 M4/3 系统在视频录制方面相比全画幅的优势。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不是所有 Z CAM 和 BMPCC 的设备都严格局限于 M4/3 系统。 例如,一些 BMPCC 的型号(如 BMPCC 4K, BMPCC 6K 系列)实际上使用的是 M4/3 以外的传感器尺寸。BMPCC 4K 使用的是 M4/3 传感器,而 BMPCC 6K 系列则使用了 Super 35mm(有时也被称为 APSC)甚至 全画幅 的传感器。Z CAM 的 E2 系列则有采用 M4/3 传感器的型号,但也有其他型号采用了 Super 35mm 甚至更大的传感器。

然而,你提到的“Z CAM、BMPCC这些设备都是M43系统”这个说法,可能更多地是基于它们在早期或某些流行型号中大量使用 M4/3 传感器,并且这些设备在视频领域非常受欢迎。所以,我们主要来讨论 M4/3 系统在视频录制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它与全画幅的对比。

为什么部分 Z CAM 和 BMPCC 设备选择 M4/3 系统?

选择 M4/3 系统(Micro Four Thirds)对于一些相机制造商,尤其是专注于视频录制的品牌,有几个关键的考量:

1. 成本控制: M4/3 传感器尺寸相对于全画幅要小,这使得传感器本身的制造成本较低。同时,与小尺寸传感器匹配的镜头也通常比全画幅镜头更便宜、更轻便。这使得品牌能够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推出高性能的视频相机,吸引更多预算有限的创作者。

2. 体积和重量: M4/3 相机和镜头系统可以做到非常紧凑和轻便。这对于需要频繁移动、手持拍摄、安装在稳定器或无人机上的视频创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势。更小的体积和重量意味着更少的体力消耗,以及更灵活的拍摄方式。

3. 镜头生态系统: M4/3 系统拥有庞大且成熟的镜头生态系统。除了自家的松下(Panasonic)和奥林巴斯(Olympus,现为 OM System)之外,还有如索尼 E 卡口、佳能 RF 卡口等其他厂商的镜头可以通过转接环使用。这意味着用户有非常多的镜头选择,可以轻松找到适合各种拍摄需求的镜头,而且很多 M4/3 原生镜头在视频拍摄方面表现出色(例如,电动变焦镜头)。

4. 视频优化设计: M4/3 系统相机(尤其是 BMPCC 和 Z CAM 的一些型号)在设计之初就更侧重于视频功能。例如,它们可能拥有更好的散热系统(以支持长时间录制)、更丰富的专业视频接口(如 SDI、XLR)、更强大的内置 ND 滤镜,以及更优化的视频编解码选项。

5. 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优势: 在某些视频应用场景下,M4/3 的特性反而成为优势。例如,在需要长焦拍摄时,M4/3 传感器的小尺寸会带来一个2倍的焦距转换系数。这意味着一支100mm的镜头在 M4/3 相机上会等效于全画幅上的200mm,这对于拍摄远距离的景物(如野生动物、体育比赛)非常有用,而且可以让你使用更小、更轻的镜头来实现同等的长焦效果。

M4/3 系统在录制视频方面相比全画幅的优势

虽然全画幅在许多方面(如低光表现、景深控制)具有天然优势,但 M4/3 系统在视频录制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1. 更远的景深(在特定情况下):
原理: 景深是指画面中清晰的范围。景深的大小受光圈大小、传感器尺寸和对焦距离影响。
M4/3 的优势: 在使用相同光圈值(fstop)、相同等效焦距和相同对焦距离的情况下,M4/3 传感器尺寸较小,其景深会比全画幅更深。
实际意义:
更宽容的对焦: 对于新手或需要快速拍摄的场景,更深的景深意味着对焦容错率更高,不易出现焦点模糊。
避免“油画感”: 有时全画幅过于浅的景深会使得背景过于虚化,丢失细节,而 M4/3 能够保留更多画面中的信息。
易于前景/背景清晰: 在拍摄一些需要同时保持前景和背景都清晰的场景时,M4/3 更容易实现。
反面: 如果你追求极致的背景虚化,以突出主体,那么全画幅会更有优势。

2. 长焦“增益”:
原理: 如前所述,M4/3 传感器有一个 2 倍的焦距转换系数(以 35mm 全画幅为基准)。
实际意义:
更远的拍摄距离: 使用一支相同的镜头,在 M4/3 相机上能获得更远的视角,这对于需要拍摄远处物体的视频创作者非常有用,例如拍摄野生动物、运动会、采访远处的被摄者等。
轻便的长焦解决方案: 你可以使用更小、更轻、更便宜的 M4/3 长焦镜头,就能达到全画幅相机使用更大、更重、更贵的长焦镜头才能达到的等效焦距。这极大地降低了长焦拍摄的门槛。

3. 更低的成本(相机与镜头):
传感器成本: M4/3 传感器尺寸较小,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使得 M4/3 相机和配套镜头可以做到更低的售价。
镜头成本: M4/3 镜头的设计和制造也相对简单,因此价格也更亲民。这对于预算有限的独立视频工作室、内容创作者或者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你可以用购买一支高端全画幅镜头(或相机)的预算,购买一套高质量的 M4/3 相机和多支变焦镜头。

4. 更小的体积和更轻的重量:
便携性: M4/3 相机和镜头系统整体上比全画幅系统更加紧凑和轻便。这对于需要长时间手持拍摄、徒步旅行拍摄、安装在小型无人机或稳定器上的用户来说,是巨大的优势。
易于操作: 更轻的设备操作起来更省力,也更方便携带,减少了拍摄的负担。

5. 在视频录制上的特殊优化和功能:
散热设计: 一些 M4/3 相机(如 Z CAM E2 系列的 M4/3 型号)在设计上会考虑视频的长时间录制需求,可能具备更有效的散热系统,以防止过热而停止录制,尤其是在高分辨率、高帧率的拍摄模式下。
专业视频接口: 许多 M4/3 相机配备了更专业的视频接口,如全尺寸 HDMI、SDI 输出,允许连接外部监视器和录像机,进行无损信号输出,方便后期制作。
内置 ND 滤镜: 部分 M4/3 相机(如 BMPCC)也提供了内置的 ND 滤镜,这在户外明亮环境下拍摄时非常有用,可以让你在保持较大光圈的情况下,控制曝光,实现更浅的景深。

6. 强大的视频功能和色彩科学:
色彩科学: 像 BMPCC 系列,即使是 M4/3 传感器,也以其优秀的色彩科学而闻名。Blackmagic Design 的色处理能力在行业内享有盛誉,能够提供出色的肤色表现和宽广的动态范围,方便后期调色。
编码选项: M4/3 相机通常提供多种高质量的视频编码选项,如 ProRes、RAW 等,为后期制作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M4/3 系统与全画幅的对比总结

| 特性 | M4/3 系统优势 | 全画幅系统优势 |
| : | : | : |
| 景深 | 在相同光圈、等效焦距和对焦距离下,景深更深,对焦容错率更高,更容易保证画面细节。 | 在相同光圈、实际焦距和对焦距离下,景深更浅,更容易获得强烈的背景虚化效果,突出主体。 |
| 长焦表现 | 2倍焦距转换系数,用小巧轻便的镜头就能实现长焦拍摄,成本更低。 | 无焦距转换系数,但使用长焦镜头时,需要更大、更重的镜头来实现长焦。 |
| 成本 | 相机和镜头整体成本较低,更具性价比。 | 相机和镜头成本通常较高。 |
| 体积/重量 | 更小巧、更轻便,便携性极佳,适合移动拍摄、稳定器、无人机等。 | 相机和镜头通常更大更重,但也有一些紧凑型号。 |
| 低光表现 | 传感器尺寸较小,在高 ISO 下噪点可能比全画幅明显。 | 传感器尺寸大,通常在低光环境下噪点控制更好,细节保留更多。 |
| 动态范围 | 现代 M4/3 相机动态范围表现不错,但普遍不如顶级的全画幅相机。 | 通常提供更宽的动态范围,对高光和阴影部分的细节保留更好,尤其有利于后期调色。 |
| 镜头生态 | 生态系统庞大,但部分高端镜头价格不菲。 | 生态系统也非常成熟,光学素质普遍很高,但高性能镜头价格昂贵。 |
| 镜头广角表现 | 广角镜头相对更“长”,实现超广角需要更广的镜头。 | 传感器尺寸大,更容易实现真正的超广角视角,画面覆盖范围更广。 |

总结来说:

M4/3 系统相机(如部分 Z CAM 和 BMPCC 型号)在视频录制方面,特别是在对便携性、成本效益、易用性(更深的景深)、长焦拍摄需求等方面,相比全画幅系统有着显著的优势。它们能够以更亲民的价格和更轻便的设备,满足大量独立电影制作人、内容创作者和中小型工作室的视频拍摄需求。

而全画幅系统则在低光表现、极致景深控制、最高级别的画质细节和动态范围方面表现更强劲,更适合对画质有极致追求、预算充足的用户,以及在专业电影制作领域中需要更纯粹的画质表现的场合。

理解这些系统的差异,可以帮助你在选择视频拍摄设备时,做出最适合自己需求和预算的决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m43卡口开放,设计成本低,传感器便宜。国内的小米和永诺也是m43联盟的会员。

其实各家也都在开发s35和全副,

bmpcc 6K ZCAM S6 都是s35的传感器,只不过太小众导致成本下不来。

bmd还有全副计划,zcam的全副好像都有样机了。

摄影机传感器肯定要向全副发展,专业高端还有中副的传感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