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多数 Z 字头列车不再是直达车了?

回答
确实,现在很多 Z 字头列车都不再是纯粹的直达车了。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且是铁路部门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和乘客需求不断调整的结果。咱们就从几个主要方面来细说一下。

1. 满足更多沿线城市的出行需求,提高线路利用率

过去,Z 字头列车,尤其是早期的,确实有很多是作为“特快直达”存在的,目标客户很明确,就是连接两个主要城市,中间少停靠。这样做的好处是速度快,直达性强。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中等城市和重要城镇的客运需求也在增长。如果一条 Z 字头列车全程只停靠两个城市,那中间经过的那些站点,或者原本可以作为中转站点的城市,它们的出行需求就被大大忽略了。

铁路部门在运营时,也要考虑线路的整体效益。如果一条线路能通过增加几个中途停靠站,就能服务到更多的旅客,从而带来更高的客票收入,那这样做显然比单纯追求“直达”更有经济效益。而且,多停靠几个站,并不一定会显著拉长全程的旅行时间,因为 Z 字头列车本身就是速度比较快的车次,停靠时间通常也比较短。

2. 优化时刻表,提高整体运输效率

铁路网络的运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无数趟列车的运行、调度、换乘等等。 Z 字头列车的“直达”有时会与整体的时刻表优化产生冲突。

打个比方,如果一条 Z 字头列车完全不经停,它在某些繁忙的区间可能会“挡住”后面其他需要停靠的列车。为了整体列车运行的顺畅,以及充分利用铁路线路资源,一些 Z 字头列车会适当增加停靠,以避开与其他列车的冲突,或者为其他列车提供“让行”的机会。

另一方面,增加中途停靠点,也可能成为这些 Z 字头列车进入大城市的“敲门砖”。比如,一些 Z 字头列车可能从一个特大城市开往另一个特大城市,但途中会经过一个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如果该市有大量去往目的地城市的旅客,适当增加停靠,就能将这部分客流吸引过来,而不是让他们不得不选择绕道或者换乘。

3. 动态调整,适应市场变化和新线路的开通

铁路部门会根据客流的变化、新线路的开通、以及其他运输方式(比如高铁)的竞争情况,对列车车次类型和停靠站点进行动态调整。

过去,Z 字头列车可能是长途客运的“主力军”。但现在,高铁网络越来越发达,很多中长途的直达需求已经被高铁所满足,并且高铁的速度和舒适度更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部分 Z 字头列车为了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或者为了与高铁错位竞争,可能会调整为“多停靠”模式,服务于那些对价格更敏感、对时间要求不那么极致、或者高铁不经过的地区旅客。

同时,随着一些新线路的开通,或者现有线路的升级改造,原有的 Z 字头列车的运行模式也可能需要随之改变。比如,如果某条 Z 字头列车原来的终点站或者途经城市,现在有了更快捷的高铁连接,那么这条 Z 字头列车的功能可能就需要重新定义。

4. 并非所有 Z 字头列车都取消了直达,部分依然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 Z 字头列车都不再是直达了。在一些特定的、需求非常明确的线路,或者在高铁网络尚未完全覆盖的区域,仍然可能存在一些 Z 字头列车保持着“直达”或者“少停靠”的特点。

例如,一些连接特殊枢纽(如机场、港口)或者服务于特定旅客群体的 Z 字头列车,依然会以高效率、低停靠为主要特点。只不过,相对于过去,纯粹意义上的、跨越极其遥远距离的、中间几乎不停车的 Z 字头列车,数量上确实有所减少。

总结来说,Z 字头列车不再是“多数”直达车,是铁路部门在市场化运作、优化资源配置、满足更广泛旅客需求、以及适应整体交通运输格局变化下的一个必然结果。 这是一种“均衡”的体现,既要保证一定程度的快速性,也要顾及沿线城市的客运服务能力,同时还要在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找到最合适的定位。所以,当你看到一些 Z 字头列车停靠站点多了,这其实也是铁路部门在努力让每一趟列车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服务更多的百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Z字头列车早就不一定一站直达了。

Z字头列车的演变历史大致为:

2004年4月18日,全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此次提速的最大亮点是加开了19对Z字头直达特快列车。当时那19对Z字头列车真的是一站直达,正常情况下中途连技术停车都没有。而且图定的Z字头列车均为夕发朝至,并且使用25T型客车(包括BSP,下同),最高时速160 km/h。其他特快列车即使一站直达也没有资格使用Z字头,比如北京直达天津的城际特快列车仍为T字头。

但是,毕竟不是每条线路都有那么多的点对点客流能够喂饱一整列客车,加站是方便旅客和提高列车利用率的必然选择。那么,Z字头列车能不能加站呢?加站之后还能叫Z字头吗?不叫的话这个号段是不是太浪费了?当时Z字头列车已经是一个品牌,如果停个一两站就不能蹭品牌热度了,是不是太可惜了?

2005年7月1日调图,北京-上海Z1/2次列车双向加停无锡站,北京西-汉口Z77/8次双向增加漯河、信阳站,Z字头列车中途不能停站的铁律从此被打破。这个口子被打开之后,中途停站的Z字头列车开始逐年增加,既有新开行的中途停站的Z字头列车,也有原有Z字头列车加站的情况。但是,当时的图定Z字头列车仍绝大多数为夕发朝至的跨局列车,否则一般使用T字头车次。比如2005年7月1日加开的泰州-哈尔滨的T155/6/7/8次虽使用25T型客车并且和京沪线Z字头列车追踪运行,但被命名为T字头。当然也有个别不太符合夕发朝至条件的,比如北京西-福州Z59次,由于运行里程较长,开行初期是13:16到达福州,已经不能算“朝”了。但直到2014年之前,Z字头列车的主流仍然是夕发朝至。

2014年12月10日调图,全路几乎所有使用25T型客车的列车均被升级为Z字头列车。从此,形形色色的Z字头列车都出现了,比如停站很多的、超长途的、短途的、管内的、全程不超过120 km/h的(拉萨-日喀则的车)。但仍有个别的例外:比如重庆北-拉萨Z223/4次在重庆北-西宁间、成都-拉萨Z321/2/3/4次在成都-拉萨间使用25G型客车,乘客在西宁站整列换乘高原版25T型客车;比如北京-秦皇岛Y509/10次、某些南京-盐城的T字头列车使用25T型(BSP)客车,可能因为这些车在能达到160 km/h的区段没有按客一标尺排图。

据称那次大改名的目的是要把Z字头的定义改为“准高速”,并且打算涨价。但目前仍没有实现,官方仍把Z字头列车称为直达特快列车。

PS1. 1994-2000年,广九线的160 km/h列车曾使用Z字头车次,定义为“准高速列车”。2000年“三提”后统一为T字头。

PS2. 80-90年代,京沪13/4、21/2次列车曾被称为“直达特别快车”,也就是直达特快。当时列车在济南、蚌埠等站停车但不办理客运业务,但时刻表会把停点写出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确实,现在很多 Z 字头列车都不再是纯粹的直达车了。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且是铁路部门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和乘客需求不断调整的结果。咱们就从几个主要方面来细说一下。1. 满足更多沿线城市的出行需求,提高线路利用率过去,Z 字头列车,尤其是早期的,确实有很多是作为“特快直达”存在的,目标客户很明确,.............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大多数抗日剧的故事都集中在北方,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涵盖了历史事实、地理环境、民族情感以及创作的便利性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一、 北方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历史根基深厚: 九一八事变与全面抗战的开端: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科学、政治以及社会认知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烟草在许多方面与毒品确实存在相似之处,比如成瘾性、对健康的危害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然而,在“本质上并无区别”这个判断上,仍然存在一些关键的、尽管不总是被公众清晰认识到的区别,这些区别共同促成了各国在.............
  • 回答
    越南历史上,确实有“丁朝”、“黎朝”、“胡朝”等以皇帝姓氏为国号的朝代。这背后既有历史的惯性,也有当时政治和文化背景的考量,并非完全是后人随意命名。国号的起源与演变:在古代中国,国号的命名方式就很多样。早期的一些王朝,如夏、商、周,其国号就与夏禹的封地、商汤的族名、周文王的采邑有关。后来,国号逐渐与.............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且贴近现实,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一、 网上“高薪职业”的定义与现实的差异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网上高薪职业”的普遍认知和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偏差: 信息茧房与样本偏差: 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行业报告、职场博主分享、招聘网站的“热门职位”推荐。这些信息往往是经过筛选和放大的。例如: .............
  • 回答
    在国内法学界,围绕刑法四要件的讨论确实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边是某些法学院依旧在教授和强调源自苏联的传统刑法四要件(构成要件、违法性、罪责、刑罚),而另一边,日本和德国在刑法理论发展上,特别是对这些基本要素的理解和表述上,已经出现了显著的深化和演变,并且这些新理论似乎正在被国家司法考试所采纳和重视.............
  • 回答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魔教”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禁忌与强大的色彩。它往往是正派人士口中的邪恶代表,但细究之下,你会发现,那些真正能够颠覆格局、搅动风云的顶尖人物,确实常常从这“魔教”中脱颖而出。这并非偶然,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金庸笔下的“魔.............
  • 回答
    诺娃和她的追随者们之所以选择脱离帝国的控制,以自己的方式维护星区和平,这背后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源于对帝国运作模式的深刻失望和对理想治世的坚定追求。首先,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审视帝国本身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帝国的统治,尽管以维护秩序和稳定为名,却往往过于僵化和冰冷。它更看重的是指令的.............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核心且现实,确实,“并非所有数学硕博都能从事科研”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人选择继续深造数学,即使他们未来不一定走上纯粹的科研道路?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个人发展、社会需求、学科内在魅力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深化认知,拓展思维的硬核能力:这.............
  • 回答
    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少数人的利益,这是一个古老且充满争议的哲学和伦理难题。历史上,从政治哲学到个人道德选择,这个问题从未停止过被探讨。它的合理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取决于我们站在哪个角度,以及我们如何定义“合理”。首先,让我们尝试理解“多数人利益”和“少数人利益”这两个概念。多数人利益,通常指的是对.............
  • 回答
    高速铁路多采用高架线,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好看”或者“方便”,而是出于一系列非常实际和严谨的工程、运营考量。要详细说明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主要方面掰开了聊。一、 安全至上的核心考量:隔离与通行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点,也是高架线最直接的优势。 彻底消除平交道口: 地面线最致命的缺陷是什么?就是平交道.............
  • 回答
    在中国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奥迪品牌的车型确实占据了一部分市场份额,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线路或城市。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非简单的“一个品牌好,大家都用”。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车辆采购的逻辑、品牌定位、实际使用需求以及一些外部因素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公车采购的逻辑。和我们个人买车不同,公共.............
  • 回答
    现代客车为何青睐发动机后置?前置与后置布局的优劣解析在当今的客车设计领域,发动机后置布局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尤其是在城市公交车、长途客车等大型车辆上。然而,我们仍然能在一些特定车型上看到发动机前置的布局。那么,现代客车为何普遍倾向于将发动机安置在车尾?不同布局方式又各自拥有怎样的优势和不足呢?本文.............
  • 回答
    国有浏览器为何多选用谷歌 Chromium 内核产品?自主研发的困难在哪里?放眼国内的浏览器市场,无论是大家熟知的Chrome、Edge,还是许多国产浏览器如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QQ浏览器等,它们底层都或多或少地依赖于谷歌开源的Chromium项目。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了一系列技术、市场.............
  • 回答
    日漫主角“身世谜”并非偶然,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社会以及叙事上的考量。当然,直接说“多是”可能有些绝对,但确实,一个相当比例的日漫主角都拥有单亲或孤儿的设定。这背后原因多种多样,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一、 塑造强大主角的叙事策略: 驱动成长与自我认同: 父母的缺席往往是主角成长中最原始.............
  • 回答
    修仙小说主角为何多是炼体近身肉搏方向?这可不是一个随便翻翻书就能找出来的答案,这里头门道可深着呢,得从修仙世界的根本、主角的成长逻辑、以及创作者的“小心思”等多方面来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修仙世界的根本。修仙是个啥?说白了,就是逆天而行,追求长生不死,掌握天地伟力。但这股伟力怎么来?从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观察到的现象。为什么骂人的话里,有那么多跟性沾边的?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挺多心理学、社会学甚至人类学的层面。咱们一点点捋清楚。首先,得从“性”这个东西本身说起。 性是生命繁衍的根本,也是非常私密和本能的部分。 从生物学的角度讲,性和生育是物种延续的关键。因.............
  • 回答
    要说起印度航母的名称,确实,如果你留心观察,会发现不少名字里都带着一个“维”字。这可不是偶然,背后其实承载着印度海军以及整个国家对海军力量的理解和期望。要详细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得说说“维”字的来源和含义。在梵语中,“维”字(Vira)有“英雄”、“勇士”的意思。这个字在印度.............
  • 回答
    天津的道路名称大多以“道”结尾,这背后蕴含着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印记。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到天津的开埠与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时期,城市规划和命名背后的考量。开埠时期的“洋道”与早期命名天津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其近代城市格局的形成与租界的设立紧密相关。19世纪末,随着列.............
  • 回答
    五代时期藩镇割据,群雄逐鹿,其间不少藩镇节帅最终落得个自焚的悲惨下场。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当时政治、军事、社会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细细品味其中的缘由。首先,要明白五代藩镇的“根基”并不牢固。与唐朝盛世时期的藩镇不同,五代时期的藩镇更多是前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