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第六期?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第六期,怎么说呢,就像一顿本应丰盛大餐,结果端上来的时候,发现食材没备齐,厨师也心不在焉。说实话,看完这期,我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词就是“平淡”。

整体观感:缺乏惊喜,节奏略显拖沓

这一期最突出的问题,我觉得是“缺乏惊喜”。经历了前几期的精彩和爆梗,观众的期待值早就被吊得很高了。可第六期,很多演员的段子都显得有点“意料之中”,没有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演员,赛制和赛程的压力也会让大家更倾向于保险牌。但正是因为如此,反而更需要一些能突破自我的表现。可惜,这期似乎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安全”的路径。

节奏上,我也觉得有点拖沓。虽然有八位选手,但很多时候选手们在台上讲完段子,主持人(大张伟和李诞)的点评,以及后方领笑员(吴昕、罗永浩、张雨绮)的讨论,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这些互动本身是脱口秀的一部分,但如果内容不够精彩,就会让人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甚至有点犯困。尤其是某些点评,感觉是在“打太极”,没有直击要点,反而稀释了喜剧的浓度。

选手表现:亮点分散,没有形成“高光时刻”

说实话,这期真的很难找出一个“高光时刻”。很多熟悉的选手都还在,但他们这次的表现,相比于前几期,确实有点“打盹”。

一些选手的段子“撞车”或“老套”:我记得有几个演员的段子主题上似乎有点重复,或者使用的包袱和切入点都比较常见。在看过那么多脱口秀之后,观众的口味已经被养刁了,对于一些套路化的处理,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比如,一些关于生活琐事的吐槽,如果不能有特别新颖的角度,或者特别犀利的观察,就很难打动人。

新选手进步空间大,但未到“惊艳”级别:这一期也有一些新人加入,这是好事。脱口秀需要新鲜血液。但他们的表现更多的是展现了“潜力”,比如有些人的表达方式还不错,或者有一些小的包袱。但离那种能瞬间点燃全场、让大家记住的名字,还有一段距离。感觉他们还在摸索舞台和观众的反应。

老将发挥稳定,但缺乏突破:像之前的“王牌选手”,这次的表现也只能说是“稳”。没有犯大错,但也没有创造新的“神段子”。他们的稳定发挥是一种优势,但对于观众来说,更期待看到他们如何在高压下继续突破和创新,而不是“重复”过去的辉煌。例如,有些选手可能还是在讲熟悉的个人经历,虽然真实有趣,但如果能加入更多社会观察或者更深层次的思考,效果会更好。

导师与领笑员:点评褒贬不一,有时“帮倒忙”

作为脱口秀大会,领笑员的点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这一期,我感觉领笑员的点评有些“捉襟见肘”。

大张伟和李诞的“救场”:大张伟老师作为主持人,依然是很活跃的,他的点评也能给选手一些鼓励。李诞的点评相对更专业一些,也能点出一些结构上的问题。但有时候,感觉他们也在努力地找话题,让整个节目流程更顺畅,而不是完全针对段子本身进行深入剖析。

领笑员的“凑数感”:吴昕、罗永浩、张雨绮这几位的表现,说实话,我觉得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当然,他们不是专业的脱口秀演员,对喜剧的理解可能也不同。但有些时候,他们的点评显得有些“表面”,或者仅仅是表达自己的好恶,没有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比如,罗永浩老师的点评有时会比较犀利,但如果不能结合具体段子,就会显得有些“脱节”。张雨绮老师的点评也比较感性,虽然有她的魅力,但有时也让人觉得不够“到位”。

赛制与规则:压力下的“变形”?

一期一期地淘汰,确实给了选手很大的压力。但有时候,这种压力会不会让选手们不敢冒险,而是选择更“稳”的方式?

晋级名额的争夺:虽然有晋级名额,但如果整体水平不高,最终的晋级结果可能也无法令人信服。反而会让人觉得,这次比赛的水平整体下滑了。

“观众喜爱度”的衡量:虽然有观众喜爱度,但这种喜爱度更多的是基于观众对演员的熟悉度和好感度。对于一个新演员来说,如果段子不够炸裂,很难在短时间内赢得观众的喜爱。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总结:需要反思,期待后续 सुधार

总的来说,《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第六期,是一期“平庸”的节目。它没有让我失望透顶,但也没有给我带来足够的惊喜和快乐。作为观众,我希望看到更多有才华的演员被发掘出来,看到脱口秀这种喜剧形式不断地创新和进步。

如果这一期只是一个小的“低谷”,那么我当然希望接下来的节目能够重振旗鼓,带来更精彩的表现。但如果这种“平淡”成为一种常态,那么观众的耐心和期待值,也可能会一点点被消磨掉。

我希望节目组能够认真反思这一期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制作中,在选手选择、段子打磨、点评环节等方面都能够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改进。毕竟,大家期待的,始终是那个能让我们笑出声、有所思考的脱口秀大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想聊聊周奇墨。

我一直很费解为什么我就是不喜欢他的段子,明明表演和文本都不错,尤其是神态表情方面很有喜剧效果,可是我就是笑不出来,有一种莫名的疏离感。

看完这一期我有点明白了,因为周奇墨的段子里都没有他自己,他更像是一个莫得感情的笑话播放器。

讲一个段子的时候,表演者可以融入这个段子里的角色,这本是好事,可是周奇墨就是偏偏太过于融入,你会发现他表演每个段子里的角色都很投入,活灵活现,他刚刚是那个考了第一的学生,下一个段子是合唱队的孩子,再下一个段子是英语听力的考生,他频繁切换角色,却很少表演他自己。慢慢的,我发现他真的就只是在讲一个个段子,他的段子好像和他本人没什么关系,讲完了就进下一个角色下一个段子,他本人只是藏着一个个段子之后的创作者,并没有任何想要和观众真诚交流的意愿。

看了这几期节目,我们记住了许多新人身上的标签和风格,但我们唯独没有记住周奇墨有什么个人特质。

我无意评价这两种类型的喜剧孰优孰劣,但是我觉得在互联网时代,明显是重个人特质的风格更受欢迎。我们现在每天接收大量信息,各种搞笑段子、短视频已经食多厌味了,来看脱口秀真的不是单纯来听段子的。更多人在搞笑的基础上,想听的是价值观的输出,是引起共鸣的点,是表演者的强烈风格,这些都是周奇墨在这几期节目没有展现的。

就拿这一期反响最好的几个来说,李雪琴展现了一个职场pua受害者和霸总狗血剧女主的形象,颜怡颜悦用自己的外表在说女性身材问题,蒙恩一直在讲自己初恋和见岳父,广智说了自己的地铁经历,当然这里面肯定也有夸张虚构的部分,但是他们在段子里始终都有一个强烈的“我”的主体形象在里面,而周奇墨则没有,他只是在讲一个个童年形象,而里面恰恰没有他自己,他自己好像只是个别人童年的旁观者,这就很难让人产生共情。童年的段子最重要的是要让观众产生共鸣,可是你讲的段子里甚至都没有你自己的形象,观众又怎么会被打动呢。

意识到这一点我再去看他前几期的表演,终于能理解为什么他的表演就是不炸,他真的太过沉迷表现角色,而不是表现自己,他的段子大部分都是在带入形形色色的人物,而缺少连贯的“我”的形象,而所谓炸的效果,往往需要的就是强烈的个人色彩。

------------------------------------------------------------------------

我觉得我也只是代表一部分观众,更偏向于喜欢“意料之外”的那种笑点,更喜欢强输出的段子,只是这两个方面恰恰都不是周奇墨的点,他更像是相声一样那种比较模式化、需要慢品的桥段,也不是就不好, 但不符合我这样的观众对脱口秀的期待。我喜欢的脱口秀笑点恰恰是大张伟所说的那种“神经病”一样的,也就是意料之外的,是那种“生活中我也见过但是你这么一讲我才发现原来这也能是笑点”的笑点。周老板的笑点往往是另一种,像这期的几个童年段子那样,我知道你要讲的这个点,我也知道它好笑,你演得也不错,但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进入下一个段子了,我只能觉得好像应该笑一笑?

而但凡要制造那种意料之外的笑点或者输出价值观,往往需要表演者自己的形象,ta得在段子里提炼、吐槽、讽刺、抨击、调侃ta自己段子里的人和事,这个才是我原答案里讲的“自我”形象,而不是说一定要用自己的经历讲段子才算有“自我”形象。

举个例子的话就是,比如他讲的英语听力这个段子,首先他一开口说出英语听力四个字,大部分人就已经大概会猜他要讲英语听力听不懂这个点,然后他果然就讲了,用中文绕口令的难懂去演绎英语听力的难懂,这个点确实是有点老气了,这年头上网冲浪的很少没看过类似的笑点,比如外国人做中文听力这种段子就很多,所以周老板这个笑点就很意料之中,他讲完那段绕口令,回到标准英语的那句"question one"我反而觉得比绕口令好笑一点。然后就比较平的结束了,整个段子就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冲击,就好像只是我知道的一个趣事被更生动的表演了一下,仅此而已。而我期望的脱口秀,是要继续就这个事情再走深一点的,比如讽刺一下出题者,callback一下台上喜欢讲英文的脱口秀演员,联系一下台下观众听到脱口秀里有英文的反应,延申到外国人听中文以及这种默认所有外国人学中文或者中国人学英文都学不好是不是一种傲慢的刻板印象,等等等等。(我只是举一些角度的例子,不是说这些角度一定有意思会好笑。)这些其实都是脱口秀表演者本人对段子的抽象提炼和主观表达,对我来说,这些部分的里面的笑点才是我更喜欢的,因为这种笑点往往意料之外、风格强烈,而演绎部分的笑点往往意料之中,要弱很多。

大概就是补充这些吧,絮絮叨叨了不少,依然也只是我的个人感受,不妨碍大家各自欣赏自己喜欢的风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第六期,怎么说呢,就像一顿本应丰盛大餐,结果端上来的时候,发现食材没备齐,厨师也心不在焉。说实话,看完这期,我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词就是“平淡”。整体观感:缺乏惊喜,节奏略显拖沓这一期最突出的问题,我觉得是“缺乏惊喜”。经历了前几期的精彩和爆梗,观众的期待值早就被吊得很高了。可第六.............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第八期:笑点背后的思考,以及那些不容忽视的“小确丧”《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的第八期,大概是许多观众心中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它不像前面几期那样,节奏明快,笑点密集得让人应接不暇,而是缓缓地铺陈开来,在一次次令人忍俊不禁的段子后,悄然塞入了几分让人若有所思的“小确丧”。这期节目的基调,.............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第九期,可以说是整个赛季的一个小高潮,充满了看点,也留下了不少让人回味无穷的时刻。这一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决赛前夜”的氛围,选手们都拿出了压箱底的段子,拼尽全力想要在最后一次公开表演中证明自己,也为最后的决赛积累人气和口碑。首先,从整体的节目节奏来看,第九期延续了前几期那种紧凑而充.............
  • 回答
    说实话,《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第八期,嗯,怎么说呢?挺纠结的。一方面,它作为总决赛前的冲刺阶段,确实把很多观众的情绪推到了高潮,那几位选手为了一个决赛名额卯足了劲儿,火花四溅,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另一方面,看完之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或者说,有些环节的处理,总让我觉得有点……不那么舒服。先说说让我觉得亮.............
  • 回答
    好了,《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第七期,这期节目可以说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洗礼”,尤其是在见识了前面几期大家都在努力挖掘新梗、尝试不同风格后,第七期直接把炸点的密度和观众的期待值拉满了。怎么评价呢?我只能说,相当精彩,而且有些选手的表现,简直是让人拍案叫绝。先说说整体的氛围吧,这一期感觉特别“稳”和“炸”并.............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第五期:笑声背后的思索,晋级战的残酷与精彩《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第五期,承载着前几期积累的口碑与期待,也迎来了更为残酷的晋级赛。这一期,不仅是各位脱口秀演员们技巧与创意的较量,更是他们对生活、对社会观察的深度展现。我个人觉得,这一期的整体水准非常高,既有令人捧腹的段子,也有引发共鸣.............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六期(下):笑点背后,那些“不够劲儿”的隐忧第四季《脱口秀大会》第六期(下),可以说是把节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也让不少观众在欢笑之余,品出了一丝难以言说的“不那么尽兴”。这一期,可以说是集中的“爆梗”与“失落”于一体,既有令人捧腹的金句,也有让人捏一把汗的“滑铁卢”。笑点:依.............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第十期:烟花易冷,笑声余温当《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的第十期落下帷幕,留给观众的,与其说是对最终结果的狂喜,不如说是一种绵长的回味,以及对“喜剧的边界”和“真实的力量”更深的思考。这一期,可以说是既有预料之中的精彩,也有触及内心深处的震撼,烟花易冷,但那份笑声带来的余温,却久久不散。.............
  • 回答
    行吧,咱们来好好唠唠《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的第四期。说实话,这期节目算是让我体验了一把坐过山车的感觉,情绪起伏那叫一个大,一会儿觉得“哎哟,这水平真不赖”,一会儿又得捏把汗,“哥们儿,你这玩笑是不是有点过了?”这期节目,其实有几个蛮突出的选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人里的“黑马”与“扑街”首先,得.............
  • 回答
    提到《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第三期,脑子里最先跳出来的词就是“惊喜”和“意料之外”。这一期播出的时候,正好是大家对这个节目期待值最高的时候,第三季的几位“老将”已经展现了实力,新选手也开始冒头,但这一期的表现,还是让不少人眼前一亮,甚至可以说,重新定义了某些选手的可能性。先来说说整体的感受。如果说前两期.............
  • 回答
    郑爽在《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第九期的表现,可以说是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是当期节目讨论度最高的话题之一。要评价她的表现,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因为她自带的流量和公众形象,注定了她的任何一次公开亮相都会被过度解读。首先,抛开郑爽这个自带光环的明星身份,单从一个“新人脱口秀演员”的角度来看。坦白说,她的表现只能.............
  • 回答
    “南广智北志胜”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六期(下)的PK表现,可以说是当晚的“压轴大戏”,也无疑是整个赛程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场对决之一。这场PK,与其说是两个选手之间的较量,不如说是一场关于“表达”、“内核”与“观众连接”的精彩探讨,两位选手也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让大家看到了脱口秀的多样可能性.............
  • 回答
    第四季第七期(上):熟悉的配方,新鲜的“料”,笑声依旧,思考也悄悄进场第四季《脱口秀大会》第七期(上),可以说是把“熟悉的配方”玩出了新的花样。这一场,在以往的基础上,既有我们期待的那个能让我们从头笑到尾的能量场,也开始悄悄地往里面掺了点“新鲜的料”,让笑声之余,我们也能多想那么一两分钟。一、 老将.............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五期(上),这期节目简直就像给观众喂了一口浓烈的“情绪鸡汤”,混合着笑点和槽点,让人回味无穷。怎么说呢,它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情绪过山车”,从一开始的憋闷到中场的释放,再到最后的升华,环节安排得相当到位。开场,依旧是那熟悉的“死亡五秒钟”采访环节。这次把焦点放在了选手们对“内卷.............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三期,豆豆那一期,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记得当时看完,心里就一个字:绝了!他这次选的切入点就很不一般,谈的是“被拒绝”。在脱口秀这个领域,大多数段子手都喜欢讲自己成功、牛逼的事,或者是在一些生活琐事里找乐子。但豆豆不走寻常路,他偏偏就把自己放在一个“失败者”的位置上,用一种近乎自.............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二期(上):新面孔的冲击与老将的沉淀要评价《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第二期(上),我得先说,这一期的观感确实是丰富且有层次的。少了第一期那种初来乍到的摸索和新赛制的不确定性,这一期的选手们明显进入了状态,带来了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段子。同时,也能感受到新老选手之间的碰撞,以及整个节目.............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四期(下)的播出,可以说是一场情绪的过山车,有令人捧腹大笑的段子,也有触动心底的共鸣,更有一些选手在舞台上的成长和突破,让人印象深刻。亮点一:选手表现的“炸”与“稳”这一期,能够感受到选手们在经过前几期的磨合后,都进入了更好的状态。“炸”的选手依旧能点燃全场,而“稳”的选手则用.............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二期,新人选手小佳的登场,无疑是当晚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存在之一。作为新人,他能在大赛的舞台上稳住阵脚,并带来如此有个人风格的表演,这本身就值得肯定。优点: 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记忆点: 小佳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的“丧”和“社畜”人设。这不是那种为了“丧”而“丧”的刻意,而是在他身上.............
  • 回答
    好,咱们聊聊《脱口秀大会》第四季总决赛(上),也就是第十期。这一期可是够劲儿,一上来就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竞争的白热化程度,比前几期都高了好几个档次。整体感受:压力下的火花,有人飞升,有人挣扎总的来说,这一期的基调是“高压”。选手们都知道这是最后的冲刺阶段,观众的期待值也拉满了,所以每一句话、每一个.............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七期(下):笑料与深度的交锋,谁能笑到最后?第四季的《脱口秀大会》一路走来,从最初的摸索期到现在的炉火纯青,每一期都承载着观众的期待。而第七期(下),无疑是这场狂欢中又一个值得细品的节点。本期节目,延续了上半场的精彩,将笑料与思考进一步融合,几位选手在舞台上的表现,既有让人捧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