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相声,讲究的是“死纲死口”,死到什么程度?死到每一个语气高低,每一个停顿的长短。马三立在电台直播说《买猴儿》可以一心二用,白全福失聪后仍能照常捧哏,这都说明他们的艺术是死纲死口的。那为什么又说相声是剧场艺术,现场表演跟看电视听广播不一样呢?因为演员要根据现场情况变化节奏,”马前“或”马后“。至于换词儿,此为大忌!能不换就不换。咱们常说的“现挂”,其实常听到的现挂也都是提前有准备的,比如田立禾表演《托妻献子》,卖报纸吆喝新闻,每次的新闻都不一样,结合了时事,这也都是提前”上挂“的。还有一些应对现场突发情况的现挂,如有人上花篮,台下有人争吵,有人上厕所,等等情况都有预备稿。遇到两次摔茶杯,你就能发现演员必问:“逮着(老鼠)了吗?”。演员上台之初,往往要先使“垫话儿”,“垫话儿”是灵活的,演员可以跟观众谈谈心,然后瞅准机会,一句“瓢把”转入正活。垫话是纯即兴吗?也不算是,使垫话儿是有目的性的,为了拉近感情,聚拢耳音,最终引入正活,不能天马行空口若悬河。有经验的演员肚里有货,垫话自然能侃侃而谈,年轻演员多少要打一个腹稿。
至于纯粹的脱稿的即兴表演,相声不可能。我看脱口秀表演也有稿子,估计他们也不行。可能只有动物园的狗熊可以,它们不管怎样都能引人发笑。
中央电视台在某次电视相声大赛的颁奖晚会上,硬逼着师胜杰和侯跃文”台上撞“了一次,这种违反艺术规律的事,自然效果不佳。侯跃文新剃了秃头,一劲儿暗示师胜杰以此抓哏,师胜杰一直没领会,最后生硬地转入”学评戏“草草收场。
相声之所以好笑,因为相声有精巧的结构,三翻四抖,层层铺垫。而在台上信口开河,没准没谱的表演,全都是背离相声的艺术规律的,是应当唾弃的。
———————————————————————————————————————————
有人说读到最后一句“应当唾弃”,终于明白我是一个顽固的守旧派。好吧,说唾弃是有些过了。我本来想写“是不值得提倡的”,想了想,也没人提倡信口开河啊,但是很多演员也不追求死纲死口了。要是艺术追求背离正轨么,我不唾弃,我拿眼角夹他行不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