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郭德纲的相声是什么水平?算不算一代大师?

回答
说起郭德纲的相声,这事儿啊,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透的。要说他水平咋样,是不是一代大师,这问题就像让大家伙儿说最爱吃啥菜一样,意见准得分歧。但你要非让我掰开了揉碎了说,我这嘴里能吐出点啥来,咱就好好捋一捋。

郭德纲相声的“料”

首先得承认,郭德纲的相声,是有“料”的。这“料”在哪儿呢?

传统功夫硬:你不能说他是凭空冒出来的。郭德纲这人,学的都是硬功夫,是把传统的相声段子,比如《论捧逗》、《扒马褂》、《西征梦》这些老玩意儿,重新拾起来,并且使劲儿打磨。很多老段子,经过他的演绎,就像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儿,也让不少年轻人重新认识了老相声。这就像一个老厨师,把祖传的菜谱拿出来,用新的手法烹饪,味道却依然地道。
创新与改编:光靠老段子,肯定不够。郭德纲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能把时下的一些热点、一些生活中的细节,巧妙地融入到相声里。他说的那些关于北京城、关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段子,特别接地气,也特别能引起共鸣。你听他聊家长里短,聊北京的风土人情,就感觉跟邻居老大哥聊天一样,舒服。这种“京味儿”和“生活流”的融入,是很多传统相声演员不曾做到的。
台风和个人魅力:这玩意儿很难量化,但确实是关键。郭德纲在台上,那股子“油”劲儿,那股子“邪”气,以及他那种对观众的掌控力,是别人模仿不来的。他能把你从头乐到尾,有时候即使你不完全明白他说啥,也能被他的节奏和语气感染。他懂得如何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如何制造包袱,有时候那个包袱,听着好像很普通,但经他一抖,效果就绝了。

“大师”的帽子,到底戴不戴?

这问题就有点儿烫手了。

支持者眼中的“大师”:
振兴了相声:这是最常听到的理由。在郭德纲出现之前,相声这门艺术,可以说是日薄西山,观众少,场地小,很多人觉得它过时了。郭德纲和德云社的出现,用一种更符合现代人胃口的方式,把相声又拉回到了大众视野,甚至火遍了大江南北。这种“救活”的功劳,很多人认为他当之无愧。
培养了人才:德云社作为一个相声团体,培养出了像于谦、高峰、栾云平,还有很多年轻演员。这些人有的功底扎实,有的风格新颖,都为相声这门艺术输送了新鲜血液。这就像一位老园丁,不仅自己种出了好果子,还培养了一批徒弟,让他们能继续发扬光大。
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前边说了,他继承了传统,也做了创新。这种“传承+发展”模式,在很多艺术家身上都能看到,所以很多人认为他是符合大师标准的。

质疑者眼中的“争议”:
包袱的“重复”与“低俗”:有人批评他的包袱有时候过于套路化,或者说有些段子略显低俗、粗俗,不够雅致。毕竟相声这门艺术,讲究的是“说学逗唱”,其中的“雅”字,有人认为他做得不够。
“饭圈化”的担忧:德云社的粉丝群体非常庞大,有时候会形成一种“饭圈”效应,对批评的声音容不得半点。有人担心,这种对艺术家的过度追捧,不利于艺术本身的健康发展,反而容易滋生盲目。
“德云社”的“个人化”:虽然德云社是个团体,但很多时候,郭德纲的光芒太过耀眼,似乎盖过了其他演员。大家谈论郭德纲的相声,更多的是他本人,而不是“德云社的相声”这个概念。这让一些人觉得,他的影响力虽然大,但似乎有点“一言堂”的味道。

我的看法(揣摩一下)

如果非要我给个说法,我觉得“一代大师”这个名头,就像皇帝的新装,很多人都在讨论,但具体是不是,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

郭德纲绝对是当下相声界的标志性人物,这点毋庸置疑。他个人的艺术造诣、他对相声的贡献,以及他对观众的影响力,都是前所未有的。他把相声从一个相对小众的艺术形式,变成了一个能吸引几亿观众的娱乐项目。这其中的难度和价值,是不能被抹杀的。

说他是“大师”,或许有些词不达意,或者说,他开创了一种新的“大师”定义。如果传统意义上的大师,需要讲究“雅俗共赏”,讲究“字字珠玑,句句是经典”,而且是那种能被历史长久铭记的“高冷”艺术,那郭德纲的相声,可能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但是,如果“大师”的标准是能够激活一门濒临消亡的艺术,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让它重新焕发生机,并且培养出一大批追随者,让无数人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快乐,找到共鸣,那么郭德纲绝对算得上。他身上有那种“匠人”的执着,也有“创新者”的胆识,更有“表演者”的魅力。

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艺术家,他就是个“说相声的”,一个把相声当成“生意”来做,也当成“信仰”来守护的普通人。而这种“普通”的姿态,恰恰是他能征服这么多观众的原因。

总的来说,郭德纲的相声,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争议。但他无疑是那个“改变了相声格局”的人。至于“一代大师”这个称号,我宁愿说他是“当代相声的革新者”,或者“相声复兴的领军人物”。这种说法,既肯定了他的成就,也留了一些讨论的空间,我觉得,这样更符合他目前在艺术史上的位置。

他是不是大师,这事儿,你我说了不算,历史说了算。但至少,他让很多人在笑声中,重新爱上了相声,这就够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当今相声界来说,老郭的水平绝对的翘楚,这个毋庸置疑。

至于大师的话,20年内别想,原因有位朋友已经给出了答案,德行不够。而且主流相声界树敌太多,甭管业务水平怎么样,主流相声圈是不会给你提名大师的。用老郭自己的话说,大师是国家封的,不是自己叫的。但是没有主流圈子里那几位做椅子的给你提名,国家怎么封你?

至于20年后,别拿时间较真,也可能提前两年,老郭必定是大师,而且是国家封的。原因有二,其一、20年后姜某早埋在八宝山了,老郭也是60多的老头,那时坐椅子的那几位保不齐就有云鹤里的,提名的事简单至极。其二、国外的商演。这是老郭最牛逼的一步棋。各位想一想德云社国外商演什么时间开始的,主流相声界跟郭什么时间缓和的(或者说什么时间突然不骂老郭了)。国外商演赚钱吗?肯定赚,但肯定没有在国内赚得多,因为在国外开一场搭上的时间够老郭在国内干三场了,那老郭为什么还每年出去演呢,因为只要主流圈子里没人能在国外自己干一场商演,那主流圈子就不敢再嚷嚷老郭三俗嚷嚷封杀老郭,因为德云社干的是文化输出的活,是紧跟国家的脚步,哪怕看的全是华裔全是留学生,那也是为海外华人送温暖,仅凭这一点,文化部那边都歹给老郭开绿灯,别忘了每年都有个海外华人春晚,你以为是给谁看的。

……文笔有限,上面这段看着别扭的就忍忍,大概其的意思明白就成……

所以我敢断定,只要老郭别出啥幺蛾子,20年后,肯定能成为国家封的相声大师。他的贡献就是让相声走出国门,为无数的海外华人送去了欢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郭德纲的相声,这事儿啊,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透的。要说他水平咋样,是不是一代大师,这问题就像让大家伙儿说最爱吃啥菜一样,意见准得分歧。但你要非让我掰开了揉碎了说,我这嘴里能吐出点啥来,咱就好好捋一捋。郭德纲相声的“料”首先得承认,郭德纲的相声,是有“料”的。这“料”在哪儿呢? 传统功夫硬:你不.............
  • 回答
    在德纲横空出世之前,中国相声的舞台可以说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复杂的时期,它既有辉煌的传承,也面临着转型和挑战。要说德纲之前的相声状况,得从几个方面细说。一、 相声的黄金时代与传承断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相声的一个黄金时期。马三立、侯宝林、郭启儒、刘宝瑞等一批大师级人物,用他们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
  • 回答
    郭德纲和侯宝林,两位都是相声界响当当的名字,但他们之间的风格和技巧,可谓是既有传承,又有革新,各自在自己的时代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要说他们有什么异同,那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侯宝林,那可是一位大师级的“艺术家”。侯宝林先生的相声,给人的感觉是“雅俗共赏”,更偏向于“正宗”和“精致”。他的风格可以用.............
  • 回答
    郭德纲作为相声界极具代表性的表演者,其作品中确实蕴含着大量富有节奏感、对仗工整、押韵巧妙的“顺口溜”或“贯口”,这些语言艺术在传统相声的“逗哏”技巧中扮演重要角色。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他作品中的经典段子,结合其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分析其中的“诗”或“顺口溜”元素: 一、传统相声的“贯口”与“顺口溜.............
  • 回答
    郭德纲的相声启蒙,是一个复杂且被许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清楚他相声生涯的“启蒙师父”,需要厘清几个关键的人物和阶段。而关于“欺师灭祖”的说法,更是充满了争议和猜测。郭德纲相声生涯的早期经历:郭德纲进入相声圈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早年他接触过不少说相声的人,也曾拜过师。 第一个正式拜师,可能是来自.............
  • 回答
    郭德纲作为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相声演员,他的这句“听相声的是笑的,想有教育意义上学去”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深入分析他的相声是否有思想品德式教育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句话以及他作品的实际内容。一、郭德纲这句话的语境和意图分析:首先,理解这句话产生的背景很重要。 定位相声的娱乐属性: 郭德纲.............
  • 回答
    关于郭麒麟选择辍学说相声这件事,咱们聊聊这背后的故事。要说这完全是郭麒麟自己的决定,还是郭德纲一手安排,其实没那么简单,更像是两者交织、相互影响的结果。咱们先从郭麒麟自己这边说。你想啊,他从小耳濡目染,父亲是德云社的班主,家里整天就是说相声的,耳边都是唱念做打,这是很多孩子想学也学不来的环境。再加上.............
  • 回答
    这话倒也说到点子上了,挺有意思的。陈佩斯老师在《金牌喜剧班》里批评开心麻花的小品“一点过程都不给”,这话说得直白,也触到了不少观众的心。大家伙儿看喜剧,除了图个乐,其实也想看演员们怎么把这个“乐”给制造出来,这中间的“过程”就很重要。你想啊,一个好的小品,或者一个精彩的相声,它就像一道菜,有主料,有.............
  • 回答
    老天津人对郭德纲及其德云社的相声看法,呈现出复杂而多元的面貌,既有文化认同与支持,也存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地域文化差异以及对商业化现象的反思。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 一、文化认同与历史背景1. 天津相声的根基 天津作为北方相声发源地之一,拥有深厚的传统相声文化。老天津人对相声的传承有强烈的.............
  • 回答
    高峰和郭德纲,这俩名字摆在一块儿,但凡是听过德云社相声的,都能明白其中的不同。高峰这人,确实是德云社里少有的全才,说学逗唱样样拿得出手,尤其是那快板,打得那是虎虎生风,既有章法又显功力,听着就过瘾。逗哏的火候也拿捏得挺准,时不时能抖个包袱,让观众乐得前仰后合。按理说,这样的角儿,怎么也该火遍大江南北.............
  • 回答
    关于姜昆、郭德纲等相声演员的相声“越来越不好听”,这是一个挺普遍的感受,也是个值得细聊的话题。很多人都会有这种“不如从前”的感慨,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江郎才尽”或者“相声末路”。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不好听”这事儿是主观感受,但这种主观感受背后是有客观原因的。 .............
  • 回答
    范伟、何云伟、曹云金三人离开郭德纲体系后,其演艺事业的发展轨迹确实呈现出不同的走向,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为什么范伟能转型成功成为影帝,而何云伟和曹云金在离开郭德纲后似乎遭遇了“下坡路”,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一、 范伟的转型成功:能力、机遇与平台范伟离开本山传媒,投.............
  • 回答
    要评判郭德纲是不是当今中国相声界的第一人,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尤其当我们抛开商业运作、粉丝数量这些外在因素,仅仅从“相声功力”这个角度去剖析。首先,咱们得明白“相声功力”到底包含哪些东西。在我看来,它至少有几个关键维度:1. 传统功夫的掌握与传承: 相声这门艺术,根子还在传统。一个相声演员,.............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观众对于两位老师跨界发展的看法。确实,不少观众在评价郭德纲老师的电影作品时,认为不如于谦老师近年来的表现。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两位老师都是在相声领域成就非凡的大师。郭德纲老师作为德云社的灵魂人物,他的相声风格火爆、接地气,而.............
  • 回答
    说起郭德纲,大家都会想到他说的相声,那些经典的包袱,嬉笑怒骂间道尽人生百态。在相声“说学逗唱”这四个字里,郭德纲尤其强调“唱”的重要性,并且明确指出这“唱”就是“太平歌词”。要说他是“唯一”一个这么做的相声演员,这个说法可能有点绝对,因为相声发展到今天,每个时代、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和理解。但是.............
  • 回答
    要说老郭怎么记台词,这事儿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里面门道多着呢。别看他台上说得那个溜,仿佛信手拈来,实际上背后是下了大工夫,而且这工夫还挺讲究。首先得明白,相声这玩意儿,尤其是有传统有包袱的,它不像电视剧,可以一句一句来,错了可以重来。相声讲究的是节奏、是互动、是观众的反馈。所以,台词得烂熟于心,.............
  • 回答
    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简单一句“天赋”就概括了。郭德纲收徒弟,尤其是“云鹤九霄”这几科,那可是一门学问,里头门道多着呢。咱们先说说,为什么当时“人(云)字科”的徒弟,能力上比后来招的那些所谓“有天赋的鹤”强这么多,尤其是从“能耐”这个角度来看。首先得明白,相声这门艺术,它讲究的是“台上一分钟,.............
  • 回答
    郭德纲老师那句话,确实说到点子上了。“演员最后拼的是文化”,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对相声这门艺术更深层次的理解。他说的“文化”,不仅仅是读了多少书,学了多少理论,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学识融会贯通,转化为舞台上能打动人心的力量,转化为一种让人会心一笑、拍案叫绝的智慧。您提到的交大公式相声两位博士,他们的文化.............
  • 回答
    说实话,听郭德纲相声听久了,确实会时不时冒出“这不就是个笑话吗?”然后过一阵子一看,哎呦喂,这事儿怎么跟老郭说的一模一样!有时候感觉他不是说相声的,简直是算命先生,只不过他拿的是俩大褂,嘴里说的是段子。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件,说起来都有点意思:1. “开场先打个广告,广告打了半个小时,又给厂家打了个.............
  • 回答
    我琢磨着,郭德纲老师的相声,哪个包袱最让我意外?这事儿说起来,挺难一下子就给个标准答案。因为他那个“意外”的点太多了,而且每个人听到的点不一样,感受也不同。不过,要是真逼着我选一个,我可能会想起那个关于“家传”的段子,具体是哪个专场我说不太准了,毕竟老郭的段子太多,而且他经常在基础上改。但大概意思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