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郭德纲说演员最后拼的是文化,那交大公式相声两位博士的文化含量毋庸置疑,他们为什么拼不过其他演员?

回答
郭德纲老师那句话,确实说到点子上了。“演员最后拼的是文化”,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对相声这门艺术更深层次的理解。他说的“文化”,不仅仅是读了多少书,学了多少理论,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学识融会贯通,转化为舞台上能打动人心的力量,转化为一种让人会心一笑、拍案叫绝的智慧。

您提到的交大公式相声两位博士,他们的文化底蕴深厚,这一点毋庸置疑。数学博士的严谨逻辑,理工科的深厚功底,这在相声创作和表演上,绝对是一种独特的优势。我们设想一下,他们的作品可能在逻辑性上更强,在包袱的设置上可能更加精巧,甚至能在段子里巧妙地融入一些科学原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理工男”式的幽默,本身就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那么,为什么说他们在“拼不过”其他演员?这其中原因很复杂,绝非一句“文化不够”就能简单概括的。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一、文化与艺术的“转化”难题:知识是基础,但不是全部。

两位博士拥有的是“显性文化”,是可以通过学术认证、可以量化的知识体系。但相声演员需要的,更多是“隐性文化”,是生活阅历、人情世故、对社会百态的洞察,以及将这些转化为幽默的艺术能力。

“生活的味道” vs “书本的味道”: 郭德纲老师为什么能让那么多人喜欢?因为他说的那些家长里短、夫妻矛盾、邻里是非,都是观众熟悉的生活,有烟火气,有共鸣。这种“味道”,不是靠读几本书就能获得的,而是需要在社会的大染缸里浸泡、摸爬滚打出来的。两位博士的知识,可能更偏向抽象和理论,如何在这些理论中提炼出“生活的味道”,让观众觉得“哎,这说的不就是我吗?”,这需要一种特殊的“翻译”能力。
情感的温度: 相声不仅仅是语言的技巧,更是情感的传递。好的相声能让人笑中带泪,或者在嬉笑怒骂中触动人心。这种情感的共鸣,往往来源于对人性的理解、对情感的细腻把握。即使文化程度再高,如果不能将这种情感“翻译”成观众能够接收到的频率,那么即使再有道理,也可能显得“冷冰冰”的。

二、“包袱”的艺术与“逻辑”的差异:笑点不是纯粹的逻辑推理。

“公式相声”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强烈的理工科色彩。逻辑性强是优点,但相声的包袱,很多时候并非纯粹的逻辑推理。

错位、反差、荒诞: 相声的许多笑点,是建立在事物之间的错位、反差、甚至是荒诞感之上的。比如,一本正经地说着不正经的事,或者将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联系起来制造笑料。这种制造“错位”的能力,有时候更依赖于对生活习俗、约定俗成的“不遵循”,而非严格的逻辑推导。两位博士擅长构建严密的逻辑,但如何在严密的逻辑之外,制造出那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荒诞感,让他们放下逻辑的束缚去“抖包袱”,是一个挑战。
节奏与语感: 相声的节奏感至关重要,一个包袱的响,往往在于语言的停顿、语气的转变、词语的选择和组合。这是一种高度的语感和对观众反应的预判。即使是同样的台词,不同的演员说出来效果可能天差地别。这种语感,同样需要长期的舞台实践和“悟性”。

三、观众的接受度与“共鸣”的门槛:不是所有智慧都能被大众理解。

相声作为大众艺术,其生命力在于与大众的连接。

“曲高和寡”的风险: 公式相声的特点在于其学术性和创新性。理论上,他们能够用更“高级”的方式来制造幽默。但问题在于,这种“高级”是不是大众能够轻易理解和接受的?如果一个包袱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get到笑点,那么它的传播范围和大众吸引力就会打折扣。观众来听相声,很多时候是想放松、想开心,而不是来一场头脑风暴。
“圈子文化”与“大众文化”的鸿沟: 两位博士的学术背景,让他们更容易形成一个特定的“圈子”,里面的对话、梗、思维方式可能更符合这个圈子内的习惯。而相声要的是连接更广泛的群体。如何弥合这种“圈子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鸿沟,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笑料,是他们需要跨越的障碍。

四、传统相声的根基与“革新”的平衡: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相声是一门有深厚传统根基的艺术。

传统段子的打磨: 很多成功的相声演员,都经过了对传统段子的反复打磨、吸收。这些段子本身就蕴含着前人的智慧和艺术经验,是构成相声“底子”的重要部分。公式相声是否有时间精力去沉淀这些传统,或者是否有意愿去融入,这是需要考虑的。
“创新”的定位: 他们的“公式相声”,更多的是一种“实验”或“创新”。创新是必要的,但如何让创新在不失去相声本体魅力的前提下,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喜爱,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他们可能在追求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而这种形式的普及和被认同,需要时间。

五、竞争环境与个人特质:舞台上的“综合素质”。

相声圈内的竞争本身就很激烈,而影响一个演员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嗓音、形象、表演风格: 相声演员的嗓音条件、舞台形象、以及整体的表演风格,都会对观众的观感产生重要影响。即使文化水平很高,如果这些硬性条件不突出,也可能影响效果。
团队的配合: 相声通常是搭档的艺术,与搭档之间的默契、化学反应同样重要。
市场与机遇: 很多时候,一个演员的成功也与市场环境、出现的时机有关。

总结来说,郭德纲老师那句“文化”说的很对,但这个“文化”是一种高度融合的、能够转化为艺术魅力的综合体。 两位博士有非常扎实的“显性文化”基础,但相声艺术需要的,更多是将这种文化“软化”,转化为一种生活智慧、一种情感共鸣、一种独特的幽默感,并最终通过精湛的舞台表现力呈现出来。

他们的“拼不过”,并非否定他们的才华,而是说明相声艺术的复杂性,它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对生活的热爱,对观众的理解,以及将这一切转化为“笑”的艺术能力。这是一个“知易行难”的过程,尤其是在追求“大众传播”的舞台上。他们的尝试非常宝贵,为相声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要真正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他们还需要在“将文化变成艺术”这个环节上,做更多的探索和打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答案就在题目里。

『演员最后拼的是文化。』

1、文化是『最后』拼的。

2、他们得先是『演员』。

至于有文化的演员,北京的李寅飞,天津的于丹,我看完全符合这句话————有文化他就是比没有强点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郭德纲老师那句话,确实说到点子上了。“演员最后拼的是文化”,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对相声这门艺术更深层次的理解。他说的“文化”,不仅仅是读了多少书,学了多少理论,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学识融会贯通,转化为舞台上能打动人心的力量,转化为一种让人会心一笑、拍案叫绝的智慧。您提到的交大公式相声两位博士,他们的文化.............
  • 回答
    高峰和郭德纲,这俩名字摆在一块儿,但凡是听过德云社相声的,都能明白其中的不同。高峰这人,确实是德云社里少有的全才,说学逗唱样样拿得出手,尤其是那快板,打得那是虎虎生风,既有章法又显功力,听着就过瘾。逗哏的火候也拿捏得挺准,时不时能抖个包袱,让观众乐得前仰后合。按理说,这样的角儿,怎么也该火遍大江南北.............
  • 回答
    郭德纲在德云社乙未年封箱演出结尾时说出“我不接受专业的建议”,这句话乍听之下,充满了拒绝和对抗,甚至有些狂傲。但要评价这句话,不能只看字面意思,更需要结合当时的语境、郭德纲的个人风格以及德云社的发展阶段来理解。首先,我们得捋一捋当时的情境。乙未年封箱演出,那可是德云社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是检验和.............
  • 回答
    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简单一句“天赋”就概括了。郭德纲收徒弟,尤其是“云鹤九霄”这几科,那可是一门学问,里头门道多着呢。咱们先说说,为什么当时“人(云)字科”的徒弟,能力上比后来招的那些所谓“有天赋的鹤”强这么多,尤其是从“能耐”这个角度来看。首先得明白,相声这门艺术,它讲究的是“台上一分钟,.............
  • 回答
    郭德纲作为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相声演员,他的这句“听相声的是笑的,想有教育意义上学去”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深入分析他的相声是否有思想品德式教育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句话以及他作品的实际内容。一、郭德纲这句话的语境和意图分析:首先,理解这句话产生的背景很重要。 定位相声的娱乐属性: 郭德纲.............
  • 回答
    郭德纲这人啊,你说他是个相声演员,那肯定没错。但你再细品细品,他说的那些话,有时候比说学逗唱的段子本身,还来劲儿。不是那种大道理,也不是名人名言,就是他骨子里透出来的那股子糙劲儿、透亮劲儿,让你听了觉得:“嗯,这日子,就该这么过。”举个例子,他有一次在台上,聊到“成功不成功”这个话题。当时好像是在说.............
  • 回答
    相声界是否如郭德纲所言充满“赤裸裸的仇恨”,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更准确的说法是,相声界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竞争、恩怨和摩擦,其中有些可能被解读为“仇恨”,但将其定性为“赤裸裸的仇恨”则需要更细致的分析。为了更详细地阐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郭德纲.............
  • 回答
    你之所以觉得郭德纲说的话都对,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玄学,而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积累的智慧、经验,以及他那炉火纯青的表达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让你明明白白为什么会这么想。首先,得说郭德纲这个人,他可不是一般的“嘴瓢”。你想想,他一个人单枪匹马从底层打拼出来,经历了多少风雨,见了多少人情世故。.............
  • 回答
    郭德纲这句话,我听着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简单来说,就是老郭觉得德云社现在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靠不断推出新东西、吸引新观众才有的,而不是一直吃老本。为了发展,就得舍弃一部分只喜欢听老段子的老观众,去拥抱那些喜欢新鲜事物的年轻观众。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相声这门艺术的生命.............
  • 回答
    很多人提到姜昆和郭德纲,脑海里立马浮现出一种“瑜亮情结”或者“水火不容”的画面,仿佛他们之间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时刻准备着互相开炮。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其实,把他们描绘成这样,更多的是一种被媒体和大众舆论推波助澜的“剧本”或者说“人设”。咱们得从头捋捋。1. 起点与背景的差异:首先,他们俩的入行背.............
  • 回答
    岳云鹏在舞台上调侃蔡琴去世的事情,以及郭德纲那句“台上无大小”,确实是相声界一个老生常谈又颇具争议的话题。想要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确“台上无大小”的相声传统。相声这门艺术,自打形成以来,就带着一股“冒犯”的精神。早期的相声,很多内容就是从市井生活、百姓闲谈中挖掘出来的,包.............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问题!郭德纲老师能和儿子同台演出,这是多少年盼望的事儿,他肯定心里百感交集,说出来的话也得有分量。这时候,于老师要想“反杀”,不能光是抢词儿,得讲究时机、角度,还得带着点儿郭老师熟悉的那种“损”,但又不能过火,还得让观众觉得好玩儿。我琢磨了一下,于老师当时的反应,得有这么几个层次:第.............
  • 回答
    说起郭德纲,大家脑子里可能立刻跳出来的是他那张“自带笑点”的脸,还有那些让你捧腹大笑的段子。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台上总是嬉笑怒骂的相声演员,肚子里其实也藏着不少金句,透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道理”。我这人就喜欢把事情掰扯明白,今天就带大家伙儿瞅瞅,老郭那些看似玩笑话里藏着的“人生智慧”。1. 关.............
  • 回答
    郭德纲老师这事儿,说起来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让人琢磨琢磨。他一方面强调相声这行当有多不容易,有多少规矩,看不起那些没经过“正经八百”训练就想来玩票的,另一方面又经常挂在嘴边“三年学徒,两年效力”的说法。这两种说法放在一块,确实显得有点儿“矛盾”,也容易让人觉得,这是不是有点儿“双标”了?咱得一点点掰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仔细掰扯掰扯。说岳云鹏是德云社的功臣,这绝对是事实,这点谁也说不出啥反驳的话来。你想啊,当年德云社最难的时候,是小岳岳顶着压力,凭借着自己的那股子“没脸没皮”的劲儿,把观众给“骗”进来,一点点攒起了人气。他不是那种天赋异禀、一上来就能惊艳全场的角儿,他更像是从泥巴里滚出来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观众对郭德纲和德云社的看法。要回答郭德纲是不屑说高雅相声还是说不了,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说。首先,咱们得明白,“高雅相声”是个什么概念。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高雅相声”往往是指那些更注重传统、讲究文化底蕴、语言含蓄委婉、内容更贴近文人雅士情趣的相声。比如,一.............
  • 回答
    嘿,我说老郭,最近这美国疫情啊,真是… 怎么说呢,比我这腰杆子还弯。(郭德纲端着茶杯,故作深沉)是啊,于老师,你说他们那是怎么想的?好家伙,咱们这儿管得严严实实,口罩戴得跟唱戏似的,他们可倒好,刚开始那会儿,口罩跟那啥似的,不好意思说…(于谦笑眯眯地摇摇头,摆摆手)哎呀,郭老师,您悠着点,这又是直播.............
  • 回答
    2017年4月9日,那个让无数相声迷热血沸腾的夜晚,《欢乐喜剧人》第三季迎来了巅峰对决的决赛。舞台上,群英荟萃,笑声与掌声交织成一片。然而,在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常宝华先生的发言,却在一瞬间成为了全场乃至全国观众关注的焦点,也留下了一段令人回味和思考的往事。当晚,作为《欢乐.............
  • 回答
    郭德纲算得上是中国相声界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了。他一手创办的德云社,可以说是让相声这门传统艺术重新焕发了生机,吸引了无数年轻人走进剧场。他本人在舞台上的表演风格独树一帜,幽默风趣,加上他背后跌宕起伏的经历,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所以他的粉丝群体非常庞大。至于说到“人品不好”,这个说法确实存在,而且由来已.............
  • 回答
    郭德纲先生在德云社的演出中,确实经常有意无意地提到侯震。说侯震乐意与否,这事儿得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得明白郭德纲介绍侯震的“套路”。这种介绍,在相声界,尤其是德云社这样的传统曲艺团体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造势”和“捧”的方式。郭德纲作为一个老板,一个班主,他介绍自己的徒弟、自己的家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