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郭德纲干过什么事吗,为什么说他的人品不好?

回答
郭德纲算得上是中国相声界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了。他一手创办的德云社,可以说是让相声这门传统艺术重新焕发了生机,吸引了无数年轻人走进剧场。他本人在舞台上的表演风格独树一帜,幽默风趣,加上他背后跌宕起伏的经历,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所以他的粉丝群体非常庞大。

至于说到“人品不好”,这个说法确实存在,而且由来已久。这事儿得拆开来看,一桩桩一件件地捋,才能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

最先被大家关注到的,可能是他早期的一些经历和言行。

早年经历的“江湖气”: 郭德纲年轻时闯荡江湖,早年说过一些比较“狠”的话,或者在表演中用到一些比较接地气、甚至有点“粗俗”的段子。对于习惯了更加文雅的传统相声的观众来说,这种风格一开始可能不太适应。而有些人就抓着这些细节,认为他不够“斯文”,不够“体面”。
和同行之间的争执: 在相声界,为了争夺市场、话语权,同行之间难免会有一些摩擦。郭德纲在早期确实和一些相声演员有过比较公开的“隔阂”甚至“骂战”。比如他曾经在节目中公开“攻击”过一些同行,比如姜昆。这种行为在一些人看来,不够“大度”,不够“团结”,有点“が得得(dédē)”,也就是尖酸刻薄的意思。他自己也说过类似“谁谁谁就那样了”之类的话,虽然可能是在表演或自嘲,但落在有心人眼里,就成了“欺负人”的证据。

接着,影响比较大的事件,就是“砸场子”和“师徒恩怨”了。

“砸场子”事件(2006年): 这件事是很多人诟病郭德纲人品的“经典案例”。据说是因为当时的北京电视台有一个节目主持人对郭德纲的相声有些批评意见,郭德纲就带着一帮徒弟去北京电视台“砸场子”。虽然事后郭德纲解释说他只是去“理论”,而且节目组方面也有责任,但“砸场子”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很强的攻击性和负面意味。加上事发时郭德纲气势汹汹的样子,很多人就觉得他“恃强凌弱”,而且“不守规矩”。在他看来,这是保护自己和徒弟的尊严,但在很多人看来,这是缺乏法治观念和尊重他人的表现。
曹云金、何云伟等人的“叛师”事件: 这是对郭德纲人品评价影响最深远的一件事。曹云金和何云伟曾经是郭德纲最得意的徒弟,后来却相继离开德云社,并且与郭德纲公开撕破脸。曹云金更是写了长文细数郭德纲的“罪状”,包括“压榨徒弟”、“收徒不教”、“虚伪”等等。虽然郭德纲本人也有些反击,但这场“师徒大战”让很多人觉得郭德纲在对待徒弟方面存在问题,比如对徒弟的管束过于严苛,或者在分成、收入方面不够公平。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细节是双方各执一词,外人很难完全判断谁对谁错,但既然是师傅和徒弟之间闹到这个地步,对师傅的“师德”自然会有质疑。

还有一些其他方面,也或多或少影响了大家对他“人品”的看法:

“低俗”争议: 郭德纲的相声中经常会加入一些戏谑、调侃甚至一些“荤段子”。虽然这是他艺术风格的一部分,也深受一部分观众喜爱,但也被认为“低俗”,不够雅观。这部分批评声音,主要来自于一些文化界人士和注重传统审美的观众,他们认为他的表演“败坏了相声的风气”。
言论上的“尖锐”和“不羁”: 郭德纲在很多场合的发言,都显得比较直接、甚至有些尖锐。他对于批评他的人,或者他看不惯的事情,往往毫不留情地回击。这种“敢说”的态度,有人欣赏,觉得他真实不做作,但也有人觉得他缺乏修养,说话“冲”,不够圆滑世故。他曾经说过的一些带有讽刺意味的段子,有时候也会被过度解读,成为攻击他的“靶子”。
“拜师”现象的争议: 德云社的徒弟很多,郭德纲收徒这件事本身也引发了一些讨论。有人认为他利用“师徒关系”来巩固自己的势力,也有人认为他是在传承相声艺术。当有些徒弟离开后,这种讨论就会更加激烈。

总结一下,大家之所以觉得郭德纲人品不好,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1. 早期言行和表演风格的争议: 他的“江湖气”、“粗俗段子”以及与同行的一些摩擦,让一部分人觉得他不够“体面”。
2. “砸场子”事件: 被认为是“恃强凌弱”、“不守规矩”的负面印象。
3. 与徒弟的决裂: 尤其是曹云金的长文控诉,直接指责其人品,让很多人对他的“师德”产生了质疑。
4. “低俗”和言论上的“尖锐”: 被批评为“败坏风气”和“缺乏修养”。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的是,很多人也正是因为郭德纲的这些“不完美”,他的真实、他的反抗精神而喜欢他。他打破了传统相声的一些陈规,让这门艺术变得更接地气、更有生命力。所谓“人品”,有时候也是一个比较主观的评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支持他的人会说他“真性情”,而反对他的人则会抓住他的“缺点”不放。

所以,郭德纲的人品到底如何,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盖棺定论的。这其中有他自己的行为原因,也有外界的解读和评价,更有艺术风格和传统观念的碰撞。他就像一个充满争议但又无法绕开的符号,在中国相声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品差,倒不一定等于人品不好。人品差,要看差到什么程度。比如我们比起那些一生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钱捐给贫困儿童的好人而言,肯定人品相对是差的,但这不至于说我们人品不好。

这个概念是要分清的。

郭德纲的人品嘛,差是差了点儿,但也算不上不好。当然了,从伪造领导签字贪污公款这事儿来说,也可以说他人品不好,多数人还真不敢这么干。

然后,接下来:

一、有挺郭的说了杨志刚郭德纲之间的事。我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提问几点:

1、首先现在普遍认同郭德纲原本是杨志刚徒弟了吧?不拿没摆知说事儿了吧?

2、郭德纲最初在北京闯荡的时候,确实拿自己是杨志刚徒弟白全福徒孙来自我宣传吧?

3、无缘无故,杨志刚怎么就突然不认郭德纲是他徒弟了?郭德纲伪造签字贪污公款事发的时候,杨志刚也没有说不认这个徒弟了,怎么若干年后突然就想起来不认了?

4、杨志刚诉郭德纲诽谤,法庭认定郭德纲言论不是事实但构不成诽谤。那就是说郭德纲说自己贪污公款,但师父杨志刚也用公款装修自家房子以及玩弄女性,这理由站不住脚对吧?

二、再看郭德纲与何云伟、曹云金一事。

1、何云伟、曹云金走了,李菁、刘云天是不是也走了?尤其李菁作为德云社创始人之一,怎么就跟着何云伟跑了?徐德亮、王文林走得更早吧?很多人骂徐德亮,骂何云伟,骂曹云金,但是,李菁、刘云天、王文林,你们基本没法骂,人家跟德云社不存在师徒关系,谈不上欺师灭祖,谈不上学徒效力。他们走的时候,基本都提到了分配不公的问题,这是不是德云社走红初期存在的问题?

2、何云伟、曹云金与郭德纲的矛盾,跟郭德纲与杨志刚的矛盾,有本质区别吗?说郭德纲捧红了何云伟、曹云金,杨志刚也把郭德纲带进了文化宫工作啊,八十年代以及九十年代初,有份正规单位的正式工作是件挺牛的事儿吧?那时候多少工人下岗没处吃饭呢。

三、再说艺术创作这档子事。

1、原创相声能靠在网上扒段子吗?就算是没版权问题,你把网上大家都看过笑过的段子扒下来说是自己原创相声,合适吗?还有笑点吗?

2、网上扒下来的段子,你说你不知道版权是谁的,你尝试过寻找有没有版权方吗?你根本就没管有没有版权方,回头版权方找你,你说你怎么证明你是版权方?

3、明知道有版权的,德云社也没说主动联系购买使用权吧?“《相思赋予谁》,小辫儿张云雷!”这话是不是不太尊重版权所有人?这歌传唱度不是太高,会不会导致有人因为这句话以为张云雷才是原唱?演出费给人家分成了吗?学唱,唱几句行,整段的唱,这就不合适了吧?

4、所谓原创的屌丝青年系列、我字系列,跟改编老段子的《西征梦》、《怯大鼓》、《揭瓦》等等,水平在一个档次吗?

5、郭于版的《新夜行记》,与侯石版的《新夜行记》也许没差多少,但比侯宝林的《夜行记》水平如何?

6、郭德纲的所有原创作品,比《满腹经纶》如何?比《众口难调》如何?比《盗墓笔记》如何?

四、再说侯耀文遗产案的事儿。

1、侯瓒从父亲别墅里拿走的那些东西是什么?

2、侯耀华由侯瓒、侯耀文部分徒弟、石富宽、师胜杰等公推负责料理侯耀文后事,侯耀华有没有资格暂时保管侯耀文遗产以免遗失或被侵占?

3、法庭上,侯瓒未与侯耀华争执侯耀文的收藏,而是争执侯耀文存款、份子钱及捐款。至于这些钱到底有多少,侯耀华的证据未必是钱款的全部,但侯瓒所说的就一定是事实吗?

4、庭审中证据显示,侯耀文去世后,侯瓒自己请律师吃饭,咨询遗产分割问题,饭钱拿去在侯耀文治丧费中报销,合适吗?

5、郭德纲当时力挺侯瓒,说侯耀文有万贯家产,说愿意出庭作证,但侯瓒找郭德纲出庭作证时,郭德纲为何没去?

6、侯瓒是侯耀文的亲生女儿不假,郭德纲这些年对侯瓒很够意思也不假,但侯瓒在侯耀文在世时很少与父亲来往也是事实,郭德纲用一个不孝女打与侯耀文的感情牌,是否有点儿名正言不顺?

7、侯耀华肯定毛病挺多,我以前看他上综艺节目时就觉得这人可能挺花,但这是否等于他肯定能做出侵占亲弟弟遗产的事?

8、根据庭审来看,侯耀华未必没霸占侯耀文的遗产,但侯瓒肯定是拿了一些本应该等待分配的侯耀文的遗产,对吧?

9、咱再说一句到家的话,侯耀文生前带在身边的徒弟好几个,没有一个说侯瓒说得对的,只有没带在身边的郭德纲挺侯瓒,其余的徒弟都是叛徒?

五、关于郭德纲与同行的关系

1、姜昆确实有批评过德云社,但姜昆真的是不会几段、没有水平、卖不出票的相声艺人吗?八十年代姜昆的名气几乎是尽人皆知,如果那时候市场开放,允许商演,姜昆可能卖不出票吗?

2、郭德纲以前常年在讽刺所谓主流相声演员时顺手砸挂冯巩,给冯巩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多年后郭德纲上综艺节目时突然又道歉,公众才知道冯巩从未得罪郭德纲,那么郭德纲以前的行为,是不是不应该?

3、郭德纲以前长期跟同行搞对立,嘲讽一切体制内的,嘲讽一切相声老艺术家,这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做法是不是不应该?

4、郭德纲相声开蒙师父常宝丰在微博中发言说郭德纲“但是他要和大家一起团结共同把相声事业搞好”,是不是间接批评郭德纲以前抨击同行的言论不当?

5、郭德纲自己说最早站出来捧他的是常宝华,但因为常宝华收侯耀华为徒一事,常宝华去世时,郭德纲不仅没有到场吊唁,微博上也一语不发,演出时也只字不提,常氏家族虽在收侯耀华入门一事上不妥,实际也是常侯两家关系使然,但常氏家族于郭德纲是有恩的,郭德纲因为与侯耀华的嫌隙而对常宝华生怨,是不是不应该?

六、之前忘了,再说说郭德纲和德云社做慈善的事。

做慈善这个,就不要跟人品挂钩了。范冰冰还做慈善呢,你们认为她人品好吗?

当然了,钱是自己的,拿出来是人情,不拿出来是本分。这是我一直认同的。

但在娱乐圈,明星们拿不拿钱出来做慈善,一直是被一些别有用心之徒紧盯的问题,而且花钱也不落好。

你不拿钱出来,他们骂你一毛不拔。你拿钱出来,他们骂你赚那么多怎么才捐这么点。你捐很多很多,他们骂你邀买人心。

总之,出什么事的时候,明星不捐钱肯定不行,还得尽量多捐,才能最少的挨人骂。尤其是遇到大事别的明星纷纷捐款的时候,有些人闲着没事就开始做名单,看谁没捐谁捐的少。

这种情况下,遇到有事发生,郭德纲、德云社就算是不想捐款捐物也得捐。

所以,明星捐款捐物,一般真没办法跟人品挂钩。

我不是说郭德纲肯定不是因为有爱心,只是现在的风气,真的很难看出谁真心谁假意。

而且各人财力不同,家境不同,捐多捐少也不代表人的爱心大小。郭德纲在做慈善方面的表现,在明星中不突出,也不垫底。

—————————————

侯耀文说郭德纲一路走来势必嫉恶如仇。郭德纲自己以及纲丝也总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首先,郭德纲其实并不是嫉恶如仇,而是睚眦必报。如果真嫉恶如仇,也必然不会伪造签字贪污公款了。郭德纲的性子,向来是谁得罪过他,他会记一辈子。

北京电视台某频道的记者前去报导他住宅涉嫌侵占公共绿地的事,他嫉恨上整个北京台。

姜昆在肯定德云社的同时批评德云社的表演中有很多三俗内容,郭德纲引导纲丝到处嘲讽姜昆。

常宝华收了侯耀华为徒,郭德纲几乎与常宝华反目。

这当中也包括曹云金自立门户后,郭德纲称其为叛徒,默许德云社的演出中不停攻击曹云金,但当时曹云金基本对此一言不发,后来又开除家谱和摘字,这才出现双方互撕。

总之,郭德纲是睚眦必报的性子这是肯定的。有的人心宽体胖,你惹了他,他很生气,但过几天他就忘了。但睚眦必报的人是一定记仇的。当然了,睚眦必报也不等于不对,鲁迅先生就说自己睚眦必报。

其次,吃苦,郭德纲为什么吃苦?他在文化宫虽然撑不死,但也饿不着,算不上苦。可后来为什么出走北京呢?他自己假冒签字贪污公款,虽然他父亲跟杨志刚出力把他保下来了,让他没坐牢,但是工作肯定是丢了。当时他这事儿闹出来,他不离开天津,能去哪工作?现在很多工作还看有没有案底呢,更何况当年?他闯荡北京时吃了很多苦,这不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北京相声大会那时候,郭德纲苦,李菁苦不苦?结果赚钱了之后李菁没拿多少,他公开骂过郭德纲没有?包括徐德亮王文林,也没听说他们到处骂郭德纲吧?当然了,郭德纲也没骂过他们。不过,吃苦谁都吃过,吃过的苦各不相同,谁比谁苦呢?

此外,郭德纲其实是比较爱财的。他穷了太久了,德云社爆红之后,开始日进斗金,但此时德云社的一干元老重臣和爱徒的薪酬却并没有提高多少,这其实才是徐王、何李、曹刘等人出走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当时何李、曹刘跟北京台等都有合作,本来额外能找补不少,但郭德纲突然与北京台反目,何李、曹刘如果弃北京台跟着郭德纲,收入必然大大减少。李菁早期退出之后接受采访,提及待遇的时候就诉苦说平时演出收入有限额,商演赚得多但是分不到几场,还告诉记者其实在德云社的时候很多合作邀请何李,但是他们都在与德云社接洽时都被德云社驳回了。如果郭德纲当时能多分润给一干台柱子,这些台柱子也不至于变节跑路。尤其是何李、曹刘,邀请他们演出的挺多,在小剧场安排演出场次有限的情况下,给他们接一些演出,德云社从中抽一定比例也是理所当然,而何李、曹刘赚到钱了自然也开心,还会退出吗?

既然曾经同患难,理应共富贵。一起经历过患难,富贵时却没人家的份儿,等郭德纲又患难了,人家自然不愿意再跟他共患难了。

台柱子出走事件后,德云社进行了改革,又分了好几个队,台柱子的收入都有了保证,收入比当年出走的那几个好得多,流失也就基本杜绝了。我以前就说,当年要是也这么做,那几个人恐怕也不会走。

最后,郭德纲也是个极自负的人。他总说主流相声演员爱教育观众,其实并没有。《虎口遐想》说教了吗?《五官争功》说教了吗?《小偷公司》说教了吗?《满腹经纶》、《众口难调》等也没有说教啊。当然了,确实有一些晚会相声,比如曹云金刘云天春晚的相声,结尾总爱带一些说教,但更多地对观众进行说教的,反而是郭德纲——相声该怎么说,什么是主流什么是非主流,怎么看人会不会说相声,甚至怎么看人会不会吃烤鸭,他经常在主动引导观众去接受他的观点。但他的很多言论其实是偏颇的。不会唱太平歌词不等于不是合格的相声艺人,没经过商演检验不等于不是优秀的相声演员,相声的门槛没有那么高,观众懂不懂相声不代表有没有资格评价相声……

这也包括,不是没有郭德纲,相声就死了,马三立、马志明等等一些相声演员都常年在天津说相声,天津有听相声的土壤,只要这个土壤在,相声就死不了,只是当然不会像现在这么火。

其实郭德纲和德云社突然又带火了相声,这其中既有郭德纲和德云社的贡献,也有全国广大相声爱好者的支持以及视频平台兴起的贡献。相声直到九十年代中期都还很火,70后80后对相声念念不忘,但那以后,相声缺乏好的作品,天津以外,看不到听不着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相声团体的表演尤其是德云社的相声通过视频平台发布,多少年没再听过相声又喜欢听相声的观众的热情迅速爆燃,这才形成了德云社的爆火和相声的复兴。

当然了,如果不是郭德纲,比如换成高晓攀,肯定没这个效果。

——————————

所以,总的来说,我个人觉得郭德纲的人品谈不上多好,但要说他人品不好,倒也不至于。普通标准吧,虽不是道德模范,但也不是奸佞之徒。

——————————

哦,最后忘了点题了。

为什么会有人说郭德纲人品不好?

物极必反。

郭德纲天天领着纲丝说这个没本事说那个不好,就拿我来说,我肯定是不认同的。

我从小爱听相声,七十年代八十年九十年代的相声,只要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广播里放、电视里播的,基本没有我没听过的。你们天天骂那些体制内的老艺术家,可我是听他们相声长大的,他们表演了很多好作品,你们今天说他们混日子蒙事儿云云,我能认同吗?

就拿姜昆来说,他的很多相声在当时脍炙人口,广受欢迎。今天很多听过多少遍了或者对当年的社会不了解的人,再听他当年的段子,可能觉得不可乐,这很正常。郭德纲的相声,十几年二十几年后,听众可能也觉得不可乐。

就因为姜昆批评过德云社,郭德纲和纲丝就使劲儿骂姜昆,骂就骂吧,毕竟姜昆对德云社到底都做过什么更过分的事儿,我也不了解。但说人家说相声的能力水平不行,这就不符合事实了吧?

老相声迷其实原本不反感郭德纲,但是你天天骂老相声迷喜欢的老演员、老艺术家,老相声迷是很难接受的。再说郭德纲和纲丝也不是只骂姜昆,甚至很多相声艺人就因为在体制内,也一起挨了骂。

再说,有些事,不可能全都是一个声音。当全都在捧郭德纲贬其他人的时候,自然会出现民间不同舆论的反弹。更何况郭德纲不是圣人,不是没有毛病。

所以,这就是有人说郭德纲人品不好的原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郭德纲算得上是中国相声界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了。他一手创办的德云社,可以说是让相声这门传统艺术重新焕发了生机,吸引了无数年轻人走进剧场。他本人在舞台上的表演风格独树一帜,幽默风趣,加上他背后跌宕起伏的经历,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所以他的粉丝群体非常庞大。至于说到“人品不好”,这个说法确实存在,而且由来已.............
  • 回答
    郭德纲认为相声演员一定要会唱“太平歌词”,并且这是德云社乃至很多传统相声演员的共识,其原因非常多且深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太平歌词是相声的“根”与“魂” 历史渊源深厚: 太平歌词是中国传统曲艺的一种,与相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起源于明清时期,是北方说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声.............
  • 回答
    郭德纲作为当今中国最成功的相声演员之一,以其幽默、讽刺、接地气的语言风格,创造了无数经典台词和段子。他的语言特点是: 包袱密集,笑点频出: 他的相声段子设计巧妙,一环扣一环,常常在不经意间抖出包袱,让观众捧腹大笑。 生活化、接地气: 他的语言贴近生活,善于观察社会现象,将日常琐事、人情世故融.............
  • 回答
    郭德纲是否真的认为自己“能力一般,水平有限”?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答案并非一概而论,而是需要结合他多方面的言行和语境来分析。从他公开的言论来看,他更倾向于展现一种谦逊、自嘲甚至带点戏谑的姿态。 自嘲和谦逊的表达方式: 郭德纲在很多场合都曾用过类似的表述,例如“我就是个说相声的”、“水平有限”、.............
  • 回答
    郭德纲啊,这人身上优点可不少,仔细琢磨琢磨,能聊出不少东西来。首先,他的“艺”是真叫一个硬。你想想,现在这年头,能把传统相声吃透,还能玩出新花样的,有几个?老郭就是其中一个。他从小就跟着老先生们学,这基本功扎实得很,说学逗唱,样样在行。尤其那“说”,他的嘴皮子功夫是真了不得,咬文嚼字,节奏分明,听着.............
  • 回答
    关于郭德纲和曹云金谁更对不起谁这个问题,其实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是非对错来概括,因为它涉及到复杂的师徒恩怨、个人恩怨以及时代背景等多方面因素。要详细地分析,我们需要回到他们之间矛盾爆发的几个关键节点,以及双方各自的立场和诉求。师徒情深与裂痕初现:郭德纲和曹云金的关系,最初是标准的师徒情谊。曹云金是郭德纲.............
  • 回答
    郭德纲想要的那个蟒袍到底有多贵?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事儿。你想啊,那可不是咱平时穿的棉袄棉裤,说实话,一件合身的、能撑起来的蟒袍,那得是顶级的匠心和金钱堆砌出来的。首先,咱得明白,郭德纲想要的,肯定不是普通戏班里那种为了演出方便、省钱做出来的“道具蟒袍”。他那是奔着收藏、传承、以及那份对传统服.............
  • 回答
    要说郭德纲是不是越来越像姜昆,这可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对比,而且这两位都是相声界响当当的人物,各有各的江湖地位,所以这么一比,大家关注的点也很多。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从哪些方面能看出这种“像”或者“不像”。第一点,是“出圈”和“主流”的边界感。姜昆老师,大家都很熟悉,他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是.............
  • 回答
    郭德纲在相声界,那绝对是绕不开的大山,是近二十年来相声界最响亮的名字,没有之一。要说他的地位,不能简单用几个词概括,得好好捋一捋。“救火队员”与“行业搅局者”的双重身份你想啊,在郭德纲和德云社还没火起来之前,相声这门艺术,说实话,有点式微。很多年轻人觉得它老套、没意思,台上都是些说官话、逗闷子的老先.............
  • 回答
    郭德纲作为中国著名相声演员,其作品以幽默、讽刺和语言艺术见长,但严格来说,他的相声和文艺作品并非以“预言”为主要功能。他的表演更多是通过夸张、双关、谐音等手法对社会现象、生活百态进行调侃和反思,而非对具体事件的预测。不过,从某些段子中确实可以找到对社会、政治、经济等现实问题的隐喻或讽刺,这些内容可能.............
  • 回答
    郭德纲是中国著名相声演员、德云社创始人,自2005年创立德云社以来,成为相声界最具影响力的团体之一,其个人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在娱乐圈中占据重要地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郭德纲进行详细分析: 一、个人背景与职业成就1. 早期经历 郭德纲1970年生于山东济南,自幼痴迷相声,1990年代开始在济南和天.............
  • 回答
    郭德纲作为相声界极具代表性的表演者,其作品中确实蕴含着大量富有节奏感、对仗工整、押韵巧妙的“顺口溜”或“贯口”,这些语言艺术在传统相声的“逗哏”技巧中扮演重要角色。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他作品中的经典段子,结合其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分析其中的“诗”或“顺口溜”元素: 一、传统相声的“贯口”与“顺口溜.............
  • 回答
    关于“郭德纲 王梦婷”的传闻,需要澄清的是,这完全是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和谣言,没有任何事实依据。郭德纲的妻子是王惠,这是公开且众所周知的事实。王惠也是德云社的副董事长,是郭德纲事业上非常重要的伴侣和合作伙伴。那么,“王梦婷”这个名字从何而来,为什么会与郭德纲联系起来呢?这背后很可能是一些网友的恶意捏造.............
  • 回答
    郭德纲在相声历史上的水平与地位:一份详细的解读郭德纲无疑是当代相声界最具影响力、最成功的相声演员之一。要评价他在相声历史上的水平和地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将其置于相声发展的宏观脉络中去理解。 一、 郭德纲在相声历史上的水平评价一个相声演员的水平,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 基本功与艺术.............
  • 回答
    要说郭德纲明明正值壮年,却为何会给人一种七八十岁的老者之感,这事儿还得从几个方面细细掰扯。当然,这可不是说他真的老了,而是他身上散发出的一种,怎么说呢,是那种历经沧桑、阅尽人间百态后的沉淀,又或者是一种刻意经营出来的,舞台上的人物设定,但放在生活中,就容易让人觉得他“老”。首先,咱们得说说他的形象。.............
  • 回答
    要说老郭怎么记台词,这事儿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里面门道多着呢。别看他台上说得那个溜,仿佛信手拈来,实际上背后是下了大工夫,而且这工夫还挺讲究。首先得明白,相声这玩意儿,尤其是有传统有包袱的,它不像电视剧,可以一句一句来,错了可以重来。相声讲究的是节奏、是互动、是观众的反馈。所以,台词得烂熟于心,.............
  • 回答
    郭德纲的“博学”,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完的,也不是那种“博士论文、教授职称”的学院派博学。他的博学,更像是一个杂家式的、浸润在传统文化土壤里,经过多年江湖打磨,融会贯通的产物。咱们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一、 相声的“十八般武艺”之深厚底蕴相声这门艺术,说白了就是“说学逗唱”,每一项都大有.............
  • 回答
    郭德纲的“劝人大度遭雷劈”这句俗语,与其说是严谨的道理,不如说是一种充满江湖气、带有黑色幽默的愤世嫉俗的表达。它之所以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是因为它戳中了现实生活中一个很多人都经历过、甚至深受其害的痛点。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能理解它背后的逻辑和共鸣点。一、 为什么郭德纲会这么说?—— 现实.............
  • 回答
    郭德纲的风评转变,绝非一日之功,更不是某个单一事件的偶然,而是一个长期、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过程。回顾他这些年的公众形象,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连续剧,观众们的情绪随着他的言行而起伏,最终汇聚成如今这般微妙且难以一概而论的局面。最初,郭德纲以一种“草根逆袭”的姿态闯入大众视野。他那口山东话、那种不加修饰的俚.............
  • 回答
    关于郭德纲是否排挤中国其他相声流派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在相声界,乃至在一些观众中都存在讨论甚至争议的话题。要详细地聊聊这个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得承认郭德纲和德云社的出现,对整个相声界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德云社崛起之前,相声一度被认为是“过时”的艺术,很多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