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棉质的料子比化纤面料干的慢?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好,咱们日常穿衣、洗衣都常遇到。棉布和化纤布料,为啥感觉棉的总要慢半拍才能干透?这背后其实是它们的“出身”和“长相”决定的,说白了就是它们的分子结构和纤维特性不一样。

咱们先来说说棉,它其实是从植物(棉花)里提取出来的天然纤维。你可以想象一下,一根棉纤维,它不是一根笔直光滑的管子,而是有点像一根弯弯曲曲、扁扁的带子,中间还有个空腔,有点像挤扁了的吸管。而且,棉纤维的表面有很多细小的、像鳞片一样的结构(叫做“表面褶皱”)。

正是这些“长相”上的特点,让棉花有了很强的“吸水”能力。我们常说的“吸湿性”,就是指布料吸收空气中水蒸气的能力。棉花因为它的分子结构里有很多“羟基”(OH),这些羟基特别喜欢和水分子“勾搭”,把水分子牢牢抓住,就像海绵一样。所以,当你把棉质衣服扔进洗衣机,它会迅速地吸收大量水分,并且把水分“藏”在纤维内部和纤维之间的缝隙里。

再想想它那“弯弯曲曲、扁扁”的形状,还有那些“鳞片”一样的结构,它们就好像给水分子设置了重重关卡。水分子一旦被吸进去了,想要再跑出来,就要费更大的劲,穿过这些复杂的通道和阻碍。就像你把水倒进一个有很多小隔间的杯子里,水不会一下子就蒸发掉,而是慢慢地,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往外跑。

好,那化纤呢?化纤,比如聚酯纤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涤纶、Polyester),尼龙(Nylon)等等,它们都是人工合成的,不是从植物或者动物身上来的。它们的分子结构和棉就完全不一样了。

拿聚酯纤维来说,它的长相就更像是一根根光滑、笔直的塑料细丝。它的分子结构里,不像棉那样有很多亲水的“羟基”,反而充满了“疏水”(不喜欢水)的基团。虽然它也能吸收一点点水蒸气,但能力远不如棉花,而且它吸收的水分更多是“附着”在纤维表面,而不是被“吸”进纤维内部。

因为化纤纤维表面更光滑,结构也更规整,就像一根根光溜溜的管子,水分子一旦沾到上面,很容易就能“滑”出去。而且,化纤的纤维之间空隙也相对较小,不容易像棉花那样“容纳”大量的水分。

所以,当你把化纤衣服洗完,它们吸收的水分相对较少,而且这些水分大多数都“待在”纤维表面。一旦遇到空气流通或者阳光照射,这些表面的水分就很容易蒸发掉,自然就干得快了。

打个比方,棉就像一个有很多吸水网和复杂内部通道的海绵,它会把水“喝”进去,然后慢慢地“吐”出来。而化纤就像是一根光滑的塑料管,水只能沾在外面,稍微有点风就能吹跑。

所以,下次你看到棉质衣物晾了很久还没干,就可以想想,那是因为棉花这个“小吸水器”正在努力地把水分子从它的“内腔”和“褶皱”里一点点地“吐”出来呢!这既是它的优点(穿着吸汗透气),也是它晾晒时“慢半拍”的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棉质的料子并不一定比化纤面料干的慢

一提到衣服中的棉面料就会下意识觉得容易吸水,而化纤面料总觉得不吸水。其实事实上化纤面料也可以吸非常多的水,吸的水多了,自然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汽化,干的时间延长。

面料吸不吸水有两个主要影响因素。

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

化学结构影响:

面料是由纤维组成的,而纤维是一种高分子材料(例如棉纤维中的纤维素,蚕丝中的丝素,涤纶中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其中主要影响吸水效果的是看分子结构中有没有亲水基团,例如-OH羟基、-COOH羧基、-SO3磺酸基等等。这些基团的存在可以通过氢键和离子键的作用从而使水分子吸附在纤维上,从而提高纤维的吸水性。

维纶就是一种吸水性很好的纤维,化学名称叫聚乙烯醇缩醛,其中含有大量的吸水性基团可以吸附水分,它有着人造棉花的美誉。作为化纤的维纶,有的甚至可以在热水中溶解。它的公定回潮率在5左右,远远优于常见的化纤涤纶0.4。

物理吸附影响:

棉纤维吸水性好,不单单是因为棉纤维本身化学结构吸水,其实棉纤维的物理结构也对吸水性有很大的影响,棉纤维内部有腰圆形中腔,中空的结构使得棉纤维就像一根很细的吸管一样,水分子可以通过“毛细效应”被吸入棉纤维内部,同时中空的结构也给水分子留下了充分的储存空间,提高了吸水性能。

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挥发,所以棉质衣物一般比化纤衣物干的更慢。

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用过“干发巾”,洗完头发用干发巾擦就可以吸走大部分水分,但是我们观察他的纤维成分就会发现,大多为涤纶和锦纶的混纺材料。而这两种材料本身吸水性并不好,远远不及棉纤维等天然纤维,但吸水性却好的出奇。

这种“干发巾”就是充分的利用材料物理性质的吸水。学名叫“超细旦纤维”,是通过海岛纺丝的方式制备出来的,海岛丝拥有“海”和“岛”两个组分,海岛丝本身和普通纤维一样粗,但是通过有机溶剂的溶解把“海”组分溶解掉,就剩下特别细的“岛”组分,“超细旦纤维”就这么诞生了。


超细旦纤维比原先的粗纤维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对水分子的吸引力也更加强,密集的纤维间也使得水分子通过毛细效应吸附到纤维彼此间。但是水分子本身是很难渗进纤维的,所以水分子以自由水的形式会很容易的蒸发到空气中。这也就是为什么干发巾虽然是化纤但是吸水性比棉制毛巾要好,烘干速度还比棉纤维要快。

如果充分浸泡“干发巾”和“棉毛巾”,干发巾可以吸附比棉毛巾更加多的水分,也需要更长时间去蒸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好,咱们日常穿衣、洗衣都常遇到。棉布和化纤布料,为啥感觉棉的总要慢半拍才能干透?这背后其实是它们的“出身”和“长相”决定的,说白了就是它们的分子结构和纤维特性不一样。咱们先来说说棉,它其实是从植物(棉花)里提取出来的天然纤维。你可以想象一下,一根棉纤维,它不是一根笔直光滑的管子,而是.............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而且答案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来得更有意思。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当你从一个满载的棉签盒里拽出几根棉签时,剩下的那些棉签,它们是怎么“自觉”地调整了位置,形成那种漂亮的螺旋状的?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些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尤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摩擦力”和“重力”的微妙互动。.............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倒挺有意思的。你说有人不信肉松是棉花做的,这恰恰说明了他们对事物的基本认知还挺牢固的,这是好事。你想啊,我们从小到大,吃的东西都是从动物身上来的,比如鸡、猪、牛。我们看到肉是怎么处理的,经过怎样的加工,虽然有些过程我们不一定亲眼见过,但总是有个概念。肉松呢,它看起来、吃起来都确实是“肉.............
  • 回答
    电商中鲜有Primaloft或新雪丽(GORETEX SHIELD等)作为填充物的棉服,这确实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虽然这些高性能填充材料在户外装备中非常常见,但在大众化的电商棉服领域,它们确实相对少见。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1. 成本与定价策略: .............
  • 回答
    兵马俑的服装,确实让不少人感到好奇,尤其是那种看起来厚实、有夹层的质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代的棉衣。不过,要澄清一点,秦朝时期,中国还没有大规模种植棉花。棉花直到宋元时期才逐渐普及开来。那么,兵马俑的衣服为何会给人棉衣的错觉呢?这背后其实是秦朝时期先进的纺织技术和服饰制作工艺。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秦朝.............
  • 回答
    说起埃及棉,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可能就是它那如丝般的光泽、无与伦比的柔软和卓越的耐用性。确实,在众多纺织品原料中,埃及棉(尤其是以吉萨Giza系列为代表的品种)拥有自己独特的、难以替代的优势,这让它在市场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但与此同时,你可能也注意到,即便是“埃及棉”这个名字,在价格上也能玩出花.............
  • 回答
    光脚穿棉鞋容易出脚汗,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的物理和生理学原理。别看只是简单的一双棉鞋,它在与我们光溜溜的脚接触时,会触发一系列的互动,最终导致脚汗这个“甜蜜的烦恼”。首先,我们得从脚汗本身说起。人的脚底和脚掌是身体上汗腺非常密集的区域,数量可以达到每平方厘米几十甚至上百个。这些.............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贸易投机商集中攻击纱布棉花,上海棉纱价格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3.8倍”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找出背后的逻辑。需要说明的是,我无法确切证实“不到一个月上涨3.8倍”这个具体数字,因为市场价格波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并且不同时间段、不同合约的价格表现也可能存在差异。但.............
  • 回答
    Nike 发布“禁用新疆棉花”的声明,在中国消费者群体中确实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不满。对于 Nike 在实际消费中可能面临的抵制程度,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舆论层面与消费意愿的初期影响: 集体情绪的爆发: 声明发布后,迅速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爆。许多消费者认为这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是.............
  • 回答
    第一次使用卫生棉条,说实话,有点像在进行一项秘密探险,既带着点新奇,又夹杂着一丝忐忑。第一次使用的“探险”经历我记得那天是我第一次尝试。看着包装盒里那支小小的、干净利落的棉条,感觉它就像一个来自未来世界的秘密武器。说明书被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每一个步骤都力求精确。拿起棉条,最先感受到的是它的触感,有点.............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话说那一年,长安风雪初霁,寒意刺骨。吕布正端坐于帐中,细细摩挲着那柄方天画戟,戟锋上沾染着几丝未干的血迹,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森冷。他一贯是这样,无论是在沙场上还是在帐内,总带着一股凌厉之气,仿佛天生就是为征战而生。这时,门帘被撩起,陈宫缓步走了进来。他的脸上依旧带着那股子温文尔雅,只是眉宇间少了.............
  • 回答
    .......
  • 回答
    嗨,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很多人都有一样的疑惑:明明感觉核酸检测是捅鼻子、咽口水,怎么轮到自己,就是用棉签在舌头上稍微弄一下就完事儿了?这中间到底有什么门道?别急,我给你掰扯掰扯清楚,保证不是 AI 腔调,都是大实话。首先,得明白核酸检测到底查的是啥。它查的是病毒的遗传物质(也就是 RNA)。病毒.............
  • 回答
    在高原当兵,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体验,至今想起来,心头依然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说它苦,确实苦,但说它不值得,那又是万万不能的。寒冷与缺氧,是绕不开的两个字。 很多时候,你说的“早穿棉袄,午穿纱”,那简直是一种奢侈的幻想。在高原,尤其是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地方,一年四季似乎都离不开厚实的衣裳。早晨,寒气.............
  • 回答
    这事儿,细品起来,真是有意思。15万的清代龙袍,说申报成“棉质刺绣女装上衣”,这脑洞,我只能说,很大。海关这回可算是逮着个“大鱼”。这事儿怎么看?首先,这明显是个故意瞒报的行为。15万的清代龙袍,那是什么概念?就算不是行家,稍微有点常识的人也知道,这玩意儿跟普通“棉质刺绣女装上衣”差远了。龙纹、明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植物生长最根本的一些要素,就像问为什么鱼不能在陆地上呼吸一样,答案藏在它们的“基因蓝图”和生长环境里。简单来说,棉花不行,是因为它的“设计图”就没有“成为树”这个选项,而且它生长的“剧本”也不允许它往那个方向发展。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1. 棉花的“DNA剧本”.............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