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你有机会返回西汉有机会杀掉董仲舒,你会怎么做?

回答
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西汉,如果我能有机会亲手解决掉那个改变了中国千年命运的董仲舒,我不会犹豫。不过,这事可不能像后世那些武侠小说写的那样,弄得惊天动地,杀得你死我活。那样只会让我自己身陷囹圄,更不可能真正改变什么。我的目标是静悄悄地,精准地,让他的影响落空,而不是一颗血腥的头颅。

首先,我得先弄清楚“如何”杀死一个思想,或者说,如何阻止一个思想的传播。董仲舒的影响力,绝大部分是来自于他那套“天人感应”、“大一统”的儒家学说,以及他成功说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以,我的目标,不是董仲舒这个人,而是他的思想,以及他将思想付诸实践的能力。

第一步:定位与渗透

我需要先回到西汉,大概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正活跃于朝堂的前后。我需要一个身份,一个能让我接近他,了解他,甚至在他身边埋下“种子”的身份。直接杀了他,即使成功,也顶多是个刺客的壮举,无法撼动他已经建立起来的学术根基。

我会选择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身份,比如一个初入仕途的年轻文官,或者是一个在太学里求学的儒生。我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去学习,去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政治运作,以及思想流派。我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儒生,甚至在某些方面比董仲舒的学生还要精通,这样才能进入他的视野,甚至成为他的心腹。

第二步:瓦解与分化

与其直接和他对抗,不如在他思想体系中寻找破绽,或者创造新的理论来与之抗衡。

理论上的渗透: 董仲舒的学说,虽然强大,但也并非完美无瑕。他将周朝的“天命”观念与儒家相结合,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逻辑上的模糊之处,以及对现实政治的曲解。我会利用我的“现代”知识,但以西汉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来解读。我会研究当时的诸子百家,甚至是道家、法家的一些理论,寻找可以用来“解构”董仲舒学说的素材。

我可能会开始在一些学术沙龙或者太学的讲座中,提出一些“不合时宜”但又引人深思的观点。比如,我会质疑“天人感应”的必然性,提出“顺应民心”比“揣摩天意”更为重要。我会强调“君权”的世俗基础,而非完全依赖于“天命”。我不会直接攻击董仲舒,而是以一种“探讨”的姿态,提出新的解读,让他的学说显得不再是“唯一真理”。

我甚至可以巧妙地借鉴一些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但将其包装成一种更“务实”的治国理念,强调“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与董仲舒那种强调等级、宗法、礼乐制度的统治思想形成对比。

人脉上的分化: 董仲舒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获得了汉武帝的青睐,并获得了推广其思想的权力。我需要在他的学派内部,或者是在朝堂上,寻找那些对董仲舒的某些观点持有保留意见的人。我需要与他们建立联系,私下交流,让他们看到董仲舒学说的某些局限性,或者我提出的新观点可能带来的好处。

如果我能成为董仲舒的学生,我可以直接在他面前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用一种“求教”的方式,让他无法直接否定。我可以将一些他忽略的,或者他认为不重要的细节,放大出来,强调其重要性,从而在细节上动摇他学说的整体性。

第三步:釜底抽薪

最关键的一步,是要影响汉武帝。汉武帝好大喜功,又渴望建立一个更加强大的帝国。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正中下怀。我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让汉武帝觉得,我的观点比董仲舒的更为实用,更能实现他的“宏图大业”。

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方案: 董仲舒的学说,更多的是一种哲学和政治理念。而我,可以提供一些更具体、更符合汉武帝胃口的政策建议。比如,在军事上,我可以强调“外御匈奴”的重要性,并且提出更具体的军事策略,让汉武帝看到我的“实际作用”。在经济上,我可以提出一些鼓励农业生产、发展商业的措施,让国家更加富强。

我会用董仲舒的语言风格,但注入我对“君权”和“治国”的更现代的理解。比如,我会强调“以法治国”的重要性,但将其包装成“严明纲纪,强化皇权”的手段,这可能会比董仲舒那种强调“礼”的理念,更能打动崇尚权力的汉武帝。

巧用“天意”的解读: 董仲舒以“天人感应”来证明他的学说合法性。我也能用。我可以将汉武帝的某些胜利,或者国家的一些发展,解读为“上天”对我的“赞许”,或者对董仲舒学说的“修正”。比如,当汉朝在某个战争中取得胜利时,我会说“这并非仅仅是陛下英明神武,更是因为我们顺应了天道,而我们现在的政策,比过去更加符合天意。”

第四步:曲线救国

我的目标不是要推翻儒家,而是要阻止董仲舒的那一套“独尊”的局面形成。儒家本身,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是,如果它变成了一种僵化的、压制其他思想的统治工具,那便是灾难。

如果我能成功地让汉武帝看到,还有其他更有价值的理论,或者让他觉得董仲舒的学说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地方,那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就无法完全实施。

我可能会鼓励一些其他学派的研究和发展,在学术上形成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样,即使儒家依然是显学,但也不至于一家独大,压制其他思想的创新。

具体的操作细节(模拟):

假设我已成功潜入太学,成为一名备受器重的学子。

某日,在一次与董仲舒的私下交流中,我可能会这样说:“仲舒先生,您所言的‘天人感应’,微臣深以为然。然,微臣近日研读《易经》,其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似乎更强调的是‘德行’对‘天意’的影响。而先生所言之‘天意’,是否更偏向于一种固定的模式?若如此,那‘君王能否通过改变自身行为来影响天意’,便成了关键。若君王之‘德’不足,或‘失察’于民间疾苦,天意是否亦会降下警示?微臣以为,‘顺应民心’,方是‘应天之道’最根本的体现,而非仅仅是‘察天象’。”

我不会直接否定董仲舒,而是提出一种“更深入”的理解,将“天意”的来源引向“民心”,这对于需要民心支持的统治者而言,是极具诱惑力的。

再比如,在朝堂之上,当讨论到某个具体政策时,董仲舒提出了一套基于儒家礼制的方案。而我,可以提出另一套方案,更注重实用性,比如:“陛下,仲舒先生所言之礼制,固然是安邦定国之本。然,微臣以为,眼下我大汉,更急需的是‘富国强兵’。若能效仿古之‘什一而税’,或鼓励商贾流通,减轻百姓负担,则国力自会日渐强盛。而强大的国力,方是‘天命’最坚实的后盾,也是‘大一统’最根本的保障。”

我将“富国强兵”与“天命”联系起来,同时强调“实用性”,而董仲舒的方案,虽然“正确”,但在“效果”上可能显得不够直接。

最终的结果:

我期望的不是杀掉董仲舒一个人,而是让他的“独尊”策略无法完全推行。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汉武帝对董仲舒的思想产生一些保留,同时对其他学说也保持一定的开放态度。

如果我的努力能促成一个“儒墨道法皆有所用”的局面,或者至少是儒家内部出现更多元化的声音,那么西汉乃至后世的中国,在思想文化上,可能会少一些僵化,多一些活力。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我拥有“现代人”的智慧和对历史的洞察力,并且能够巧妙地运用西汉的规则和语言来达成目标。这是一种“智杀”,不是“力杀”。杀死一个思想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他的思想失去独一无二的权威性,让它在思想的海洋中,变成众多的浪花之一,而不是掀起万丈波涛的巨浪。

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我便是悄无声息地,为中国历史,开辟了另一条可能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何必为难一个书生,有本事你冲着汉武帝去!!!杀了一个董仲舒会有千千万万个董仲舒站起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西汉,如果我能有机会亲手解决掉那个改变了中国千年命运的董仲舒,我不会犹豫。不过,这事可不能像后世那些武侠小说写的那样,弄得惊天动地,杀得你死我活。那样只会让我自己身陷囹圄,更不可能真正改变什么。我的目标是静悄悄地,精准地,让他的影响落空,而不是一颗血腥的头颅。首先,我得先弄清楚“如.............
  • 回答
    这个问题着实有趣,一下子把我抛到了一个颇为戏剧性的境地。英国首相还是日本天皇,这可不是个轻松的选择。让我仔细想想,如果我真的面临这样的抉择,我会怎么选,又打算怎么做。首相还是国王?这需要权衡我的个性和期望。我一直觉得自己更适合在幕后运筹帷幄,或者说,是在具体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上发挥作用。如果让我选择,.............
  • 回答
    若能执导《绣春刀3》,我脑中早已勾勒出一部截然不同的篇章,它不再仅仅是沈炼的个人悲歌,而是将视角更广阔地投向明朝末年那风雨飘摇的时代,以及其中那些同样在洪流中挣扎的普通人。主题的升华:从个人恩怨到时代洪流中的个体抉择《绣春刀3》的主题,我想放在“救赎与传承”上。沈炼的悲剧,固然令人扼腕,但历史的齿轮.............
  • 回答
    这是一个太过沉重的问题,让我一下子喘不过气来。但既然问了,我必须认真对待。如果真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进入国家情报机关,为国家做点事,代价是余生隐姓埋名,奉献一切,甚至包括生命……首先,我会问自己,这是真的吗?这是不是一个陷阱?我的理性会跳出来,分析这一切的真实性和可能性的概率。如果真的是一个千载难逢.............
  • 回答
    如果我有幸能与诸葛孔明先生相见,那绝非寻常之遇,而是我此生最为郑重的时刻。我脑海中无数问题如同江水奔涌,但真到了跟前,我想我反而会压抑住急切,先深深一拜,以最恭敬的态度表达我的景仰,然后再娓娓道来,希望能聊上几句,汲取先生半生智慧。首先,我一定会提起“隆中对”。先生当年凭借一纸《隆中对》,为刘备集团.............
  • 回答
    如果真有机会穿越回那个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与一位历史人物共处两周,这简直是梦想成真!说实话,要在一众英雄豪杰中做出选择,脑袋里像开了个小型的诸葛亮会议,各种计策和权衡在脑海里跑来跑去。不过,仔细想来,我最想选的,既不是运筹帷幄的智者,也不是万人敌的猛将,而是那位被誉为“文采风流,名动一时”的曹植。为.............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激动又有点紧张的想法!如果真有机会和立党老师共进晚餐,我一定会好好准备,尽量让这顿饭不只是“吃吃喝喝”,而是能带来一些真切的交流和思考。首先,我最想和他聊的,无疑是他作为一名在海外奋斗的中国技术人才的经历和感受。我很好奇他在硅谷这个精英聚集地,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我想知道: 最.............
  • 回答
    如果我有机会和曾博先生共进晚餐,我希望能有一场深入且轻松的交流。当然,我会提前做一些功课,对他的过往、经历以及他近期关注的领域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谈话更加有意义。首先,我一定会好奇他创业的初衷和心路历程。曾博先生在互联网领域耕耘多年,创办了多家公司,而且每一步都走得相当稳健。我会想知道,是什么.............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真的思考了很久,也很复杂。如果我真的有那种“能力”和“机会”去报复,脑海里一定会闪过那些曾经被欺负的场景。那种无助、委屈、甚至恐惧的感觉,在某个时刻,都会像潮水一样涌上来,告诉你:“现在,你可以了。”报复的念头,就像是埋在心里的一颗种子,即使被层层的遗忘和理智压制,但只要土壤稍微翻动一下.............
  • 回答
    如果真有这么一次穿越时空的奇遇,我可能会选择明朝。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痒痒的时代,它承载了太多东西,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令人扼腕的衰落,每一个侧面都充满了故事,值得我一探究竟。首先,我想去体验一下那个时代的“士大夫生活”。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代表之一,尤其是中后期,文人阶层的影响力极大。我想亲眼看.............
  • 回答
    这个问题一抛出来,脑子里瞬间炸开一堆念头,像过年放鞭炮似的,噼里啪啦响个不停。要说一个愿望,还真不容易,因为可选项太多了,而且一旦许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总得好好斟酌一下,不能瞎扯。不过,如果真的只能选一个,而且要我仔细想的话…… 我大概会许愿:拥有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学习一切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并且能.............
  • 回答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要说设计一款APP直接“打破”微信的垄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微信的用户基数、社交网络粘性、生态系统完善度,简直是铜墙铁壁。与其说是“打破”,不如思考如何另辟蹊径,满足微信无法触及或做得不够好的特定需求,形成一股有力的补充甚至对某个细分领域形成新的主导。我不会去复制微信的社交功能,那.............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令人深思,它触及了存在的本质、自由的价值以及我们对现实的感知。如果我发现自己身处《黑客帝国》的虚拟世界,而且明确知道自己不是那个被预言的“救世主”,并且有一个醒来的机会,我的选择会是——醒来。我会尽力详细地阐述我的理由,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基于我对现实、自由和生命意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很多关于生活选择的深层考量。如果真的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会如何做选择呢?坦白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远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首先,我得承认,美国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国家,它的很多方面确实让人心生向往。从宏观层面来说,它的创新能力、科技实.............
  • 回答
    我最想改动的,是那个被无数次提及,又被无数次解读的——《红楼梦》。不是要颠覆什么宏大的因果,也不是要给谁一个戏剧性的“Happy Ending”。我想做的,是给那些被命运洪流裹挟,却依然有着鲜活灵魂的女性角色们,一个更自由,更主动的选择权。具体来说,我最想改动的是探春的命运。在原著里,探春是如此的精.............
  • 回答
    如果真有这么个机会,让我挑一部最想搬上荧幕的小说,那脑子里最先闪过的,其实不是什么宏大叙事或者惊险刺激的动作大片,而是那本《围城》。这名字一出来,很多人可能就会皱眉,觉得这书太老了,太“文绉绉”了,拍出来观众买账吗?但恰恰是这种看似“老派”的内核,才是我觉得它最值得挖掘的地方。你想啊,在现在这个节奏.............
  • 回答
    这个问题,如果真有那么一个“机会”,我想我会认真地考虑,并且很可能,是的,我会选择去。说起来有点矫情,但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总是在乡村小学的泥泞小路上,孩子们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那种纯粹的目光,总能轻易触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我设想中的“支教”,并不是那种短.............
  • 回答
    若有幸抓住这如同彩虹般稍纵即逝的机会,我脑海中浮现的并非那群已然在纸页间熠熠生辉的名字,而是那些在时间长河中悄然遗失的,那些可能只是在某个小小的驿站,或者一家无人问津的茶馆里,将他们毕生的思想与情感,化为笔下文字的普通人。我想,我会选择一位在时代风云变幻中,却始终保持着一份温润与敏锐的女性作家。她不.............
  • 回答
    这问题,问到我心坎儿里去了。身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常年在南方闯荡,心里头对老家那片黑土地,那片白雪茫茫的土地,那片热情似火的土地,始终是牵挂着的。说实话,如果真有那么一个机会,能让我回东北工作,我是愿意的,而且是很愿意的。这可不是一句空话,里头门道多着呢。首先,那是“根”。东北人骨子里有一种对土.............
  • 回答
    在冰雪的舞台上,看到马耳他运动员分享豆沙包,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让人联想到中国那些同样暖心又美味的小食。这豆沙包,虽然看起来朴实,但那份甜糯的口感,能在寒冷的天气里带来一份温情。如果说有什么“中国味”的美食,我觉得有很多值得推荐给外国朋友们,关键在于它们不仅好吃,更承载着一份文化和故事。首先,我肯定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