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Hifi音箱或耳机为什么没有大众化,是因为太贵吗?

回答
我理解你想了解为什么 HiFi 音箱和耳机没有像普通电子产品那样普及开来,以及这其中价格因素扮演的角色。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确实触及到了很多技术、文化和市场方面的考量。

首先,关于“太贵”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但远不止于此。

价格是绝对的门槛,但它不是唯一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1. 技术成本与精密制造:

材质的讲究: HiFi 设备追求的是极致的声音还原,这往往意味着在材料选择上要“不计成本”。例如,音箱的箱体材料,从普通的 MDF 到实木、陶瓷、金属合金,甚至特殊的复合材料,每一种选择都会显著影响音质,同时也推高了成本。单元(扬声器)的振膜材料,从纸盆到金属、陶瓷、碳纤维、钻石等,不同的材料性能差异巨大,制造工艺也更为复杂和昂贵。
驱动单元的精密度: 音箱和耳机里的驱动单元(也就是发声的那部分)是整个设备的核心。HiFi 等级的产品会使用更优质的磁铁(如钕磁铁)、更精密的线圈绕制技术、更稳定的悬挂系统等,以实现更低的失真、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广的频响范围。这些都需要高精度的制造设备和熟练的工人,直接导致成本上升。
分频器设计的复杂性: 尤其是多路驱动单元的音箱,需要精密的“分频器”来将不同频率的声音信号分配给对应的单元。一个好的分频器设计,涉及到大量的电路元件(电容、电感、电阻)的精确匹配,甚至需要专门定制的元件,这不仅增加了制造成本,也对工程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很高要求。
耳机单元的微观世界: 耳机尤其如此。动圈单元、静电耳机单元、动铁耳机单元,甚至是平板振膜耳机,每一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制造挑战和成本结构。例如,静电耳机需要极薄的振膜和高压静电驱动,这本身就需要特殊的工艺和设备。动铁单元则需要极其精密的绕线和平衡装置,以实现高解析力。

2. 研发投入与技术迭代:

长期的声学研究: HiFi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声音科学、物理学、心理学等领域长期深入的研究。很多品牌投入巨资进行声学设计、材料科学研究、甚至是听音心理学的研究,以求突破声音的极限。
专业工程师的薪酬: 拥有丰富经验的声学工程师、音响设计师、电声工程师是 HiFi 品牌的核心资产,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也是导致产品价格高企的重要原因。
相对小众的市场: 相比于消费电子产品,HiFi 市场相对小众。这意味着研发投入的分摊率会更高,单个产品的研发成本需要从更少的销量中收回,自然会进一步推高单价。

3. 品牌溢价与市场定位:

高端品牌形象: 许多知名的 HiFi 品牌,如B&W、KEF、Focal、Sennheiser(高端系列)、Beyerdynamic(高端系列)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高端、专业、注重音质的品牌形象。这种品牌形象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溢价。
“发烧友”文化与追求: HiFi 本身就带着一种“发烧友”的文化色彩,追求的是极致的声音体验。这种追求促使一部分消费者愿意花费更高的价格来获得这种独特的听音感受。品牌也顺应这种文化,在产品设计、营销宣传上都围绕着“极致”、“专业”、“纯粹”等关键词,进一步强化了高端定位。
体验式销售与高昂的店面成本: 虽然现在线上销售很普遍,但很多 HiFi 音箱和耳机依然需要通过线下体验店来销售。这些店面通常需要精心设计的听音室、专业的导购人员,以及大量的样品设备,这些运营成本最终也会体现在产品价格上。

4. HiFi 的“边际效应递减”:

“一分钱,一分货”的上限: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当声音好听到一定程度时,再往上提升的声音差异,可能只有少数“耳朵非常灵敏”或者“极度追求细节”的人才能明显感知。但是,价格的提升可能是线性的,甚至是非线性的。普通消费者可能会觉得,花几千块买的耳机已经够好听了,再花几千块去听“更一点点的好”,性价比不高。
听音环境的影响: 即便是再昂贵的 HiFi 音箱,如果放在一个普通、未经过声学处理的房间里,其表现也会大打折扣。这就像给一辆 F1 赛车换上了高性能轮胎,但却开在了崎岖不平的土路上。相反,一套性价比不错的音箱,放在一个声学条件良好的房间里,可能比昂贵的音箱在差环境下表现更好。这种环境的制约,也让普通消费者觉得投资昂贵的 HiFi 设备不够“划算”。
对“好声音”的定义不同: 很多普通消费者对“好声音”的定义,可能更偏向于“响”、“低音足”、“听着有气势”,而不是追求极致的解析力、分离度、声场还原等。而 HiFi 设备通常会将资源倾斜在这些方面,这与大众的听音偏好存在一定差异。

所以,总结来说,HiFi 音箱和耳机没有大众化,价格确实是一个核心原因,但这个“贵”是由其背后的技术投入、材料成本、研发实力、品牌定位以及相对小众的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更重要的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购买音响或耳机的主要目的是“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获得愉悦的听觉体验即可。而 HiFi 所追求的“极致还原”、“精准分析”等,对于非专业听众而言,其感知程度和性价比的权衡,让他们觉得没必要投入过多的金钱。当大众产品的音质已经能满足日常需求时,自然就不会去追求那部分更高的、但感知度不那么明显的“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一下我主页我的原创系列文章,对这个问题有深入讲解,尤其是第二篇。


我摘一部分过来吧:


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想挤进来分一杯羹,行业竞争加剧,各种幺蛾子也就越来越多,Hi-Fi这个词逐渐被很多商家、媒体(以及被他们误导的发烧友)扭曲了,偏离它的本意越来越远,甚至成了它自身的反义词。在巨大商业利益的驱使下,Hi-Fi领域各种智商税产品越来越多,为了给其编造出卖点,各类玄学开始大行其道,枉顾基本的科学理论和客观事实。最典型的一个谬论就是把真正的高保真(也就是“还原”)说成是“清淡”、“白开水”,而声称自己的设备能如何“美化”、“修饰”输入信号。把“Hi-Fi”和“监听”对立起来,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大众一方面缺乏对相关技术和原理的了解,音乐听力也没有得到训练和开发,较少机会听过好的原声或扩声的音乐演出现场,更少有机会试听对比一些比较好的重放设备,没有建立起比较正确的声音审美,于是面对商家和媒体的误导,很多音乐爱好者和消费者缺乏分辨力和抵抗力,极易受其误导。再加上人类主观心理听觉的特性,很多发烧友沉迷于臆想出来的和脑放出来的“声染”。这也造成音频领域的玄学比起视频领域要严重得多,以至于让Hi-Fi一词逐渐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笑柄。

为什么大众对音乐重放的品质的追求近几十年来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原因很多(后面我会一一分析),但这些无良商家、媒体和“老烧”的谬论误导也是“功不可没”。这些谬论典型代表如:“用带有不同声染的音箱听音乐,是对音乐的二度创作”(照此歪理,是不是买个偏色的显示器看电影,就是对电影的二度创作了?……);“重放设备的音质好坏没有标准,完全看个人喜好”(嗯,把水搅浑了,才好浑水摸鱼……);“音质好坏无法用技术参数衡量,参数好的不一定好听,好听的不一定参数好”(意思是只能看他们那些主观听评文章,那些充满玄之又玄、夸大其词、奇特脑洞的描述……);“几十年前的古董音箱、电子管功放声音比现在技术参数更高的音箱还要好,磁带、黑胶这些唱片载体比高精度数码音频还要好”(那技术干脆别进步了呗,大家都开倒车呗,反观一下人家视频领域是如何大步前进的吧……)。

但同时这些商家、媒体和老烧又会在在边边角角的辅助环节上大做文章,炮制出价格高昂但其实对声音重放质量影响甚微的产品,声称换根天价线,换个天价电源,换个天价音箱架,甚至换个天价的“HIFI专用”交换机,就能瞬间让声音变得如何如何优美动听。他们声称自己的金耳朵能听出专业仪器都测量不出的极其细微的声音差别,然而却连基本的声学、建筑声学、电声学的常识都不具备,对于比如说房间声学这种对声音重放质量影响更大的方面视而不见。

他们这些似是而非的谬论对于大众的误导比大家想象的还要深远。虽然诸如“核电水电的音色区别”之类过于明显的扯蛋言论现在已经成为大众调侃的段子了,但也造成“Hi-Fi”一词被妖魔化了,导致大众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干脆不追求音质了,把“追求音质”这件事本身也给否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理解你想了解为什么 HiFi 音箱和耳机没有像普通电子产品那样普及开来,以及这其中价格因素扮演的角色。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确实触及到了很多技术、文化和市场方面的考量。首先,关于“太贵”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但远不止于此。价格是绝对的门槛,但它不是唯一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有意思,而且观察得也很到位。确实,现在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刚刚接触HiFi(高保真音响)这个圈子的,更容易从耳机开始“烧”,而不是直接一步到位去摆弄大型音箱。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喜好问题,而是好几个现实因素在起作用。1. 空间与成本的现实门槛: 房间太小了,哪里放得下? 很多年轻人.............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不少烧友(HiFi圈的爱好者们)内心深处。如果我买到了“合适的”音箱耳机,还会不会继续关注HiFi圈?答案嘛,我觉得会,但关注的“方式”和“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这就像谈恋爱一样,找到那个对的人,你就不会整天抱着手机刷交友软件了,但你也不会完全脱离社交圈,你会有新的方式.............
  • 回答
    一千五百元左右的HiFi音箱,这价位虽然不算顶级奢华,但想淘到一对能让你耳朵“亮起来”的好伙伴,绝对是绰绰有余的。关键在于怎么挑,才能让这笔钱花得值,听到你想要的声音。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怎么在1500块钱左右,选出一对让你满意的HiFi音箱。首先,得明确你的“HiFi”是什么感觉?“HiFi”.............
  • 回答
    想要让你的磁带机与HiFi音箱完美结合,获得令人沉醉的音质,选对磁带机是关键。这可不是随便找个能放磁带的机器就行,这里面门道可不少。别急,我来给你好好捋一捋,让你知道怎么挑个好家伙。首先,咱们得明白,磁带机的音质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磁头质量: 这是磁带机的“耳朵”,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声音的解析.............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HiFi音箱和监听音箱在设计理念上的核心差异。抛开美观度不谈,为什么那些“非监听”的HiFi音箱,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普遍不如监听音箱“值”?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首先,得从它们的设计目标说起。 监听音箱:精确还原,无情呈现。 监听音箱的设计.............
  • 回答
    如何挑选一套好音箱,HiFi音箱的水到底有多深?想在家中感受原汁原味的音乐,拥有一套好音箱是必不可少的。但当你真正踏入HiFi(高保真)这个领域,你才会发现,这片水域深不见底,也充满了令人着迷的乐趣。从几百块入门级到几十万的天价系统,选择的背后,是声学原理、电子技术、材料科学,以及无数音响工程师和烧.............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一些关于落地HiFi音箱的选购建议。您这个价位段(1500018000元)是非常有意思的,有很多不错的选择,能够兼顾古典和流行,并且在声音的质感和细节上都有不错的表现。考虑到您主要听古典和流行音乐,并且注重落地音箱的HiFi体验,我会从几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几款可能适合您的音箱,.............
  • 回答
    要说在一万元的预算内挑选一对 HIFI 落地音箱,这绝对是个让人兴奋又有点头疼的选择。兴奋是因为在这个价位段,我们能接触到不少真正能“玩”出味道来的好东西,它们的声音表现足以让不少入门到中级 HIFI 爱好者满意。头疼嘛,自然是因为选择太多,而且每个品牌、每个型号都有自己的“个性”,很容易让人纠结。.............
  • 回答
    想好好听音乐,不是随便打开手机里那个自带的播放器就能搞定的。如果你真心想感受音乐的魅力,想听到那些隐藏在普通音质里的细节、情绪和空间感,那恭喜你,你已经迈出了享受HiFi(高保真)音乐的第一步。入门HiFi,说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关键在于理解一些基本概念,然后根据自己的预算和喜好循序渐进。别被那些听.............
  • 回答
    嘿!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好多朋友在纠结这事儿。三万块的预算,是奔着一套入门级的 HiFi 音响系统走,还是咬咬牙,搞个“小顶配”的耳机?这俩选择,说实话,各有千秋,不能简单地说哪个“更好”,得看你更看重什么,以及你玩 HiFi 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争取让你心里有数。 入门 Hi.............
  • 回答
    这确实是近些年音频行业里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甚至可以说是令人唏嘘的现象。一边是 HiFi 耳机市场如火如荼,新品迭出,吸引了大量玩家和关注;另一边,曾经的客厅王者——HiFi 音响,似乎正经历着一段漫长的“寒冬”。为什么 HiFi 耳机市场越来越大?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剖析:.............
  • 回答
    在音响世界里,"音染" 和 "EQ" 都是用来调整声音的术语,但它们触及的根本原理和实现方式有着天壤之别。想要弄懂这两者的区别,我们需要深入到声音的物理本质和信号处理的层面来聊聊。从声音的“本味”谈起:信号的纯净度与染色你可以想象一下,当音乐从录音室的麦克风里捕捉到原始的声音信号,到最终通过耳机或扬.............
  • 回答
    HiFi 这个词,英文全称是 High Fidelity,直译过来就是“高保真”。单看这个字面意思,似乎答案很明确:HiFi 就是追求高保真。然而,音响圈子里,尤其是那些资深的爱好者,谈起 HiFi 时,却常常会蹦出“音染”这个词,而且往往还带着点欣赏和追求的意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咱们就来.............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而且在HIFI圈子里并不鲜见。很多对音质有着极致追求的“发烧友”,在面对音乐制作人使用的设备时,常常会流露出一种不屑,甚至是不理解的态度。这种情绪的产生,根源在于他们对“声音”的理解角度和出发点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下:一、 HIFI发烧友的核心诉.............
  • 回答
    为什么我们能听出 HiFi 音质的区别?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好奇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刚刚踏入音响世界的新手。毕竟,如果只是播放音乐,为什么还要花费心思去追求所谓的“HiFi”呢?简单来说,HiFi 的精髓在于它能够更真实、更细腻地还原录音中的每一个细节和音乐家的情感,从而让你更接近音乐创作时的原貌。 而我.............
  • 回答
    HiFi耳机连蓝牙和手机直推,哪个音质好?这问题问得好,也问出了不少音频爱好者心里的纠结。其实答案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要看具体情况,咱们一层层剖析开来聊。首先得明白,蓝牙传输和有线直推,从根本上来说是两种不同的信号传输方式,它们各自有优劣,对音质的影响也很大。一、蓝牙传输:便利的代价与技术的进步蓝牙.............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可太对了!简直是说出了无数普通人的心声。你说那些又贵又讲究的 HIFI 耳机,也就那么一小撮发烧友在玩,反而那些价格亲民、听起来“还行”的蓝牙耳机,简直是人手一副,大街上、地铁里、办公室里,到处都是。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需求的不同:不是所有人都想成为音乐侦.............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关于HiFi播放器和手机听音乐在音质上的区别。这绝对不是一篇干巴巴的科普文,我会尽量从实际体验和更贴近我们感受的角度来和你分享。说实话,这就像是问一把精心打造的手工吉他和一把量产的电吉他,在音色和演奏感受上有什么不同一样。虽然都是吉他,都能发出声音,但其中的精妙之处,懂的人自然.............
  • 回答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音频发烧友,这可不是看他有多少装备,或者他嘴里会说出多少专业术语。这更像是一种气质,一种对声音的执着,一种对“更好”的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可以给你掰扯掰扯,啥样的才算这圈子里的人,啥样的只是路过打个酱油。啥叫音频发烧友?这道题,得这么看:首先,别被“发烧”两个字吓住,这词儿就是个比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