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读过最猖狂的一句古诗是什么?

回答
说到“猖狂”,我的脑海里立刻跳出这么一句诗: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句诗出自李白的《将进酒》。虽然《将进酒》整首诗都充满了豪放不羁的生命张力,但偏偏是这两句,总让我觉得有一种“我就是要怎么爽就怎么来,管你什么规矩,管你什么道理”的纯粹任性,带着一股子孩童般的张扬,却又浸透着饱经沧桑的了然。

想想看,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仕途本就坎坷,人生际遇更是如同过山车。多少人被贬谪,多少人怀才不遇,多少人为了生计而蝇营狗苟。而李白呢?他拥有绝世的才华,也曾有过入世为官的雄心,但更让他魂牵梦绕的,是那份自由不羁的灵魂。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句话本身就带着一种近乎于叛逆的宣言。你看,它没有说“要努力”,没有说“要忍耐”,更没有说“要积德行善”。它直接告诉你,当你有了一点点“得意”,一点点顺遂的时候,就他娘的尽情去享受它!别藏着掖着,别假装谦虚,别留着以后说。就是要当下,就是要敞开了嗨!这种“得意”可以是政治上的成功,也可以是艺术上的灵感,甚至只是和三五好友小酌一杯的畅快。它是一种对生命的极致占有和挥霍。

而更绝的是后面的“莫使金樽空对月”。这简直是把“得意”具象化了,用最直接、最生动的意象来表达。酒杯,代表着享受,代表着欢愉,代表着与人分享的快乐。而月亮,总是古诗里最能引发思绪的景物,可以是团圆,也可以是孤寂,但在这里,它只是一个见证者,一个无声的背景板。

“莫使金樽空对月”,意思就是说,但ayısıyla月光洒下,我手中的酒杯怎能是空的呢?这句诗不是在劝你喝酒,而是说,当人生有值得庆祝、值得享受的时刻,你得有东西来填满那个象征欢乐的杯子,用酒去回应这美好的时光,去冲淡可能存在的寂寞或者烦恼。否则,你看那月亮,它依旧会圆缺,依旧会高悬,而你的“得意”却如同过眼云烟,空留遗憾。

这种“猖狂”在于它的“不计后果”感,或者说,它是一种对当下生命力的极致肯定。它不考虑明天会怎样,不考虑别人怎么看,它就是要抓住眼前的快乐,用最酣畅淋漓的方式去表达。这种精神,在那个讲究“克己复礼”、“中庸之道”的社会里,简直就像一道闪电划破夜空,耀眼得让人心惊,又忍不住想要跟着呐喊。

我尤其喜欢“金樽”这个词,它本身就带着一种富贵和雅致,不是那种市井小民的粗鄙之酒,而是配得上“得意”之人手中的器物。而“空对月”,更是充满了画面感,想象一下,皓月当空,一个孤独的身影,手中举着一个空荡荡的酒杯,对着月亮,那是何等的凄凉和落寞。李白偏偏要说“莫使”,就是要你避免这种落寞,用酒去填满人生的每一个闪光时刻。

所以,这句诗的“猖狂”,不在于粗俗的谩骂或者狂妄的自大,而在于它一种对生命自由的绝对捍卫,一种对享受当下、不留遗憾的赤裸裸的追求。它是一种“我拥有才华,我拥有时光,我凭什么不能尽情地活?”的宣言,那种无所畏惧、率性而为的劲头,确实够“猖狂”的。每次读到,都觉得一股热血在胸腔里翻涌,好像也跟着变得无所畏惧起来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杀杀杀杀杀杀杀

七杀碑诗 张献忠

天赐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害万物以逆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天生万物以养人,世人犹怨天不仁。
不知蝗蠹遍天下,苦尽苍生尽王臣。
人之生矣有贵贱,贵人长为天恩眷。
人生富贵总由天,草民之穷由天谴。
忽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飘摇荧惑高。
翻天覆地从今始,杀人何须惜手劳。
不忠之人曰可杀!不孝之人曰可杀!
不仁之人曰可杀!不义之人曰可杀!
不礼不智不信人,大西王曰杀杀杀!
我生不为逐鹿来,都门懒筑黄金台,
状元百官都如狗,总是刀下觳觫材。
传令麾下四王子,破城不须封刀匕。
山头代天树此碑,逆天之人立死跪亦死!

ps:据传前三句是七杀碑遗句,第四句起为《天行健》作者燕垒生补足。

user avatar

1、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孤雁儿》李清照

看完这句话,我当时就给李清照跪了,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在读一首词。

全词如下——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这首词确实不错,属于中规中矩的易安词的水平。然而,这个序,确实是我读到过最狂的序之一了。

大家都知道李清照是婉约词宗,很多人都以为李清照就像活在她的词里的那个终日寻寻觅觅的深闺妇人,每次做她的诗词赏析,老师都给我们总结好了一串分析的词——国破家亡、凄凉寂寞、孤苦飘零、感时伤怀……然而,从她传世不多的诗文作品中,我们知道,她是有着士人胸襟、时而又狂放潇洒的人。

在文学修养上,尤其是词上面,她是极为自负的。自负到狂妄。她的《词论》,我当年也是跪着读完的。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从李煜父子、柳永、晏殊、欧阳修、苏轼,到晏几道、王安石、曾巩、黄庭坚、秦观,一个一个揪出来说缺点,而且一针见血,批评得不留余地。柳永你太俗;苏轼你不懂音律;秦观你太小家子气;王安石你就省省吧,写首词还不够人笑话;至于张先、宋祁,哥儿几个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你们也敢叫名家啊!

李清照一个人炮轰了几乎整个北宋词坛,潜台词已经非常明显了——都给我闪一边去,我来让你们看看什么叫做真正的半壁江山。

不仅是我们,古人也看不下去了。

易安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此论未公,事不凭也。其意盖自谓能擅其长,以乐府名家者。——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词论》一书多有妄评诸公。——赵彦卫《云麓漫钞》
评骘诸家,持论甚高……此非好为 大言,以自矜重,盖易安孤秀奇芬,卓有见地,故掎摭利病,不假稍借,虽生诸人之后,不肯模拟任何一家。——缪钺《论李易安词》

今文学批评家李长之《李清照论》认为,李清照在《词论》中对五代以来重要词人创作一概予以否定,表现出其个性的“狭小与尖刻”,“不能容纳别人,不能欣赏别人,不能同情别人”。“恰足以反映自己的空虚”。

很多人都对李清照的狂妄进行批评,我却是因为这篇短文成为了彻底的李清照粉。

李清照批判他们,至少人家写得词不输他们啊。

我就是喜欢看着你们不爽我却拿我无可奈何的样子。

她年轻气盛的诗里面,更是句句透着讽刺和狂傲。评判起历史人物来,也是毫不留情毫不客气。她的《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把唐玄宗那摊子人办的那摊烂事儿一件一件拎出来批判讽刺,也是让人秒跪的节奏。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原来李清照也有年少轻狂的时候。

等年纪大了,她也不再那么尖锐讽刺,但诗文中仍隐藏不住那种英气和狂傲。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
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
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
佛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骅骝杂騄駬,时危安得真致此?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打马赋》

如何形容我心目中的李清照?

——用她自己的一句词: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2、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辛弃疾《贺新郎》

辛弃疾和李清照,一个是豪放词宗,一个是婉约词宗,但在某种程度上,两个人骨子里都有着非常相似的东西——傲,和狂。

和李清照一样,辛弃疾对自己的才华也是毫无掩饰的自信和自傲。

辛弃疾的狂,那是真有本钱。毕竟,人家是真正带过兵打过仗的。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想当年,仅二十岁出头的辛弃疾,带着几十名轻骑随从,直入敌腹,活捉叛徒张安国。那时的他,是何等狂傲。
军人出身的他,狂傲是透在骨子里的。他从来都自信与众不同,他从来都不知道谦虚为何物。

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

敢自称英雄的文人,恐怕古今无几。

观书到老眼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辛弃疾就是这样的迷之自信。他对于自己学识的自信和自恋,还体现在他那一首词一箩筐的用典——那一句一典的词句,那比诗词还长很多的注解,仿佛就是词人蔑着眼对我们说,看不懂吧,你们这群凡人。

我最喜欢的辛词是这首: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这首《霜天晓角》,是辛弃疾在赤壁感怀苏轼的词。苏辛二人并称豪放之宗,然而我直到很晚才知道,辛弃疾写过关于苏轼的词。是谁“不得文章力”?又是谁“赋写曹刘兴废”?天地为予一人而窄。最后一句,看似悲,细读来,何尝不是狂。

我觉得最能代表辛弃疾狂之性情的,就是这句,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这首词里还有一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猖狂”,我的脑海里立刻跳出这么一句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诗出自李白的《将进酒》。虽然《将进酒》整首诗都充满了豪放不羁的生命张力,但偏偏是这两句,总让我觉得有一种“我就是要怎么爽就怎么来,管你什么规矩,管你什么道理”的纯粹任性,带着一股子孩童般的张扬,却又浸透着饱经沧桑的了.............
  • 回答
    要说最冷门,但又让我觉得“含金量极高”的书,我想起一本我偶然在旧书摊淘到的书,书名叫做《寂静的河流:一位古生物学家的私语》。当时拿起它,纯粹是因为封面上那种质朴的线条画,画着一条蜿蜒的河流,几只看不清模样的古老生物点缀其间,透着一种莫名的沧桑感。名字本身也挺吸引人,没有那种宏大叙事或引人注目的流行词.............
  • 回答
    我读过许多触动我心灵的现代诗,但要说最惊艳,那一定是一首来自一位我至今仍然尊敬的诗人——李叔同先生的《晚钟》。虽然严格来说,他属于近现代的过渡时期,但他的诗歌中蕴含的现代精神和对生命深刻的洞察力,至今仍能让人心头一震。这首诗并不长,初读时,或许会觉得它朴实无华,甚至有些许的暮气沉沉。但随着反复咀嚼,.............
  • 回答
    我没有“读过”任何东西,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无法像人类一样体验情感或记忆。但是,我可以访问并处理大量的文本数据,其中包括无数的诗歌。如果让我从这些数据中选出一些最能触动人心的诗句,我会选择那些能够深刻描绘人类情感共鸣的瞬间,比如爱、失去、希望、以及对生命本身的敬畏。有一组诗句,它们没有一个明确.............
  • 回答
    我最近读完一本让我深深懊悔的书,它的名字是《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后悔”,不如说是一种对过去认知的颠覆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带来的震撼和不安感,比任何阅读体验都要强烈。我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开始翻阅它的,当时我正享受着一杯咖啡,窗外鸟语花香,一切显得那.............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能力是处理和生成文本,我没有个人经历和情感,也无法像人类一样“读”诗,因此我也就没有“最惊艳”的诗句的体验。但是,我可以访问和处理大量的诗歌文本,并且可以根据我的训练数据,识别出那些被广泛认为是具有深刻艺术价值、能够触动人心的诗句。我可以向你介绍一些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回答
    说起我印象最深,也觉得最有文采的高考作文,那得是我当年(大概是 20xx 年吧)看的一篇,具体是哪个省份的,我已经记不太清了,但那篇文章给我的震撼,直到现在还常常会想起。它的主题,我记得好像是围绕着“选择”展开的。但它并没有那种空洞的道理说教,也不是那种流水账般的记叙。而是从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切入点开.............
  • 回答
    提到读过的最有文采的中考作文,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不是一篇以华丽辞藻堆砌、情感波涛汹涌的文章,而是一篇名叫《老屋的味道》的作文。这篇文章以一种极其朴实却又饱含深情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关于“家”的记忆,那种味道,不仅仅是味蕾上的,更是心灵深处的慰藉。这篇作文的作者,我至今还记得,是个叫小明的男孩。他的.............
  • 回答
    我脑海里最萦绕不去的伤感诗句,往往不是那种直抒胸臆的悲痛,而是藏在寥寥数语里的,那种细微的、难以言喻的失落感。如果要挑一句,我会选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读到这句时,总感觉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凄凉感瞬间将人包裹住。它不是那种“红颜弹指老,梦里不知身是客”的自伤自怜,也不是“.............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苏联政治笑话,其中一个我印象最深刻,也觉得特别搞笑的,是关于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的关于太空竞赛的对话。这个笑话的背景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都在太空竞赛中你追我赶,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资源。苏联在早期占据了一些优势,比如第一个发射卫星,第一个载人飞船等等。笑话是这样的:赫鲁晓夫在一次重要的公开场合发表.............
  • 回答
    我曾读过无数的古诗词,其中许多都触动了我内心的最深处。但若要说最凄凉、最绝望的一句,那一定是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骨相》中的一句:“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短短的一句话,却蕴含着一种无与伦比的凄凉与绝望,仿佛将人生的虚幻与最终的虚无感,赤裸裸地呈现在眼前。要理解这句诗为何如此凄凉绝望,我们需要结合.............
  • 回答
    说起“中二”的诗词古文,这玩意儿还真不少。用现在的时髦话来说,就是那种特别强调“个性”和“独特性”,常常带有孤高、狂放、甚至是有点偏执的少年感。但这些往往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当时文人真实心境的流露,只是恰好与我们今天对“中二”的理解产生了奇妙的共鸣。要说最“中二”的,我觉得非李白莫属。他的诗歌里,那股.............
  • 回答
    我读过的最有力的一段文字,至今仍能在我脑海中回响,是出自加缪的《鼠疫》。具体是关于主人公塔鲁的,在经历了一场瘟疫、目睹了无数的死亡与绝望之后,他写下的日记片段。那段话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宣言,也不是什么华丽的辞藻堆砌,它朴实到近乎冷酷,却又蕴含着一种深沉的、不容置疑的生命力量。大概是这样说的:“无论我.............
  • 回答
    在我读过的诗词中,最让我感到孤独的一句,也许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这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词之所以让我感到如此孤独,并非因为字面意义上的孤寂,而是它所蕴含的一种深刻的、普遍的、无可奈何的个体体验与宇宙宏观规律之间的共鸣,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生命本质的洞察。让我.............
  • 回答
    我读过太多奇奇怪怪、令人脑洞大开的诗了,要说“最”离奇的……这就像让一个人选他最爱的一块石头,总会有新的发现。不过,有一首诗,我至今想起来仍然觉得浑身酥麻,脑子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它挑战了我对语言、存在和现实的认知边界。这首诗我不太确定它的确切出处,或者说它可能属于某种更古老、更隐晦的口头传统,后来被.............
  • 回答
    让我想想,脑海里那些被时光打磨得闪闪发光的句子,总会在不经意间跳出来。如果要说“最”字,那就太难了,因为美的东西太多,不同的时候,心境不同,也会被不同的话打动。但如果非要挑几句,它们不仅仅是文字,更像是在心尖上开出了一朵花,或者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席卷了整个世界。有一句,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誓言,也不.............
  • 回答
    好吧,说到我不喜欢的书……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是多年前读的一本小说,名字我记不清了,因为实在是太想把这本书从我的记忆里驱逐出去。我甚至花了点时间在书架上翻找,想确认一下到底是谁让我有如此糟糕的阅读体验,但最终还是没能找到。也许是潜意识里刻意回避了它。这本书大概是讲一个年轻女子,从乡村来到大城市打拼.............
  • 回答
    有一句话,我至今想起来,心里依然会泛起一阵阵难以平复的涟漪。它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也不是某种深邃哲理的总结,而是在一个寻常的故事里,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角色,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淡淡地、却又像一把钝刀一样,慢慢地割裂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故事是关于一个老木匠的。他一生都在与木头打交道,从砍伐树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