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研究神话,传说,都市怪谈的学科?

回答
当然有!虽然没有一个单独的学科名称直接叫做“神话、传说、都市怪谈学”,但这些领域被广泛地纳入了多个现有学科的研究范畴,并且这些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研究体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了解:

1. 民俗学(Folklore Studies)

这是最直接、最核心的研究领域。民俗学是一门研究人民的传统文化,包括口头传统、物质文化、社会习俗、信仰和价值观的学科。

神话与传说: 在民俗学中,神话(Myths)通常指关于创世、神祇、英雄、宇宙起源等的故事,它们往往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世界观和道德观念。传说(Legends)则多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地点、事件的半真实半虚构的故事,它们常常带有一定的教化或警示意义。民俗学家会研究这些故事的起源、传播、变体、功能以及它们在社会中的意义。
口头传统: 神话和传说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口头传承下来的,因此民俗学特别关注口头叙事的研究方法,包括故事的收集、记录、分析和比较。
功能性分析: 民俗学家会探究这些故事在社会中的作用,例如它们如何解释自然现象、维系社会秩序、传达文化价值观、提供娱乐或作为身份认同的载体。

2. 比较神话学(Comparative Mythology)

这是一个更侧重于跨文化比较的研究方向。

原型与母题: 比较神话学家试图在不同文化的神话、传说中寻找普遍存在的“原型”(Archetypes,如英雄之旅、智慧老者、荡妇等)和“母题”(Motifs,如洪水、被盗的火种、神的惩罚等)。例如,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的“千面英雄”理论,就试图揭示世界各地英雄神话的共通结构。
心理学联系: 很多比较神话学家会从心理学角度解读神话,认为它们是集体无意识的体现。荣格(Carl Jung)的分析心理学对这一领域影响深远。
结构主义分析: 列维施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等学者运用结构主义方法,将神话视为一种语言系统,分析其深层结构和二元对立(如生与死、文明与野蛮)的运作方式。

3. 宗教研究(Religious Studies)

神话与宗教信仰紧密相连,许多神话本身就是宗教体系的核心部分。

神圣叙事: 宗教研究会将神话视为“神圣叙事”,探讨它们如何构建宗教的宇宙观、神祇谱系、礼仪实践以及信徒的信仰体验。
仪式与神话: 研究神话与宗教仪式之间的联系,例如某些神话的讲述是否与特定的祭祀或节日活动有关。
信仰体系: 探讨神话如何支持和维系一个宗教的信仰体系,以及它们在宗教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

4. 文学研究(Literary Studies)

神话和传说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学题材和叙事形式。

文学原型: 分析神话和传说中的叙事模式、人物类型和象征意义如何在文学作品中被继承、改编和再创造。
叙事结构与主题: 研究这些故事的叙事技巧、结构安排以及它们所探讨的永恒主题(爱、死亡、勇气、命运等)。
文学批评: 从不同的文学批评理论(如符号学、后结构主义)角度解读神话和传说,揭示其多重含义。

5. 社会学与人类学(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这些学科关注神话和传说在社会结构、文化习俗和群体认同中的作用。

社会功能: 研究神话和传说如何维护社会秩序、传递社会规范、解释社会现象(如禁忌、等级制度),以及如何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
文化表征: 探讨神话和传说如何反映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信仰、恐惧和期望,以及它们如何成为文化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
象征意义: 分析神话和传说中的象征符号,理解它们如何承载和传递文化意义,以及这些意义如何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被解读。

6. 传播学与媒体研究(Communication Studies and Media Studies)

尤其是在研究都市怪谈时,传播学显得尤为重要。

口头传播与媒介传播: 研究神话、传说和都市怪谈如何在口头、文字、图像、电影、网络等不同媒介上传播,以及传播方式如何影响其内容和接受度。
都市怪谈的生成与传播: 都市怪谈(Urban Legends)通常是现代社会产生的、通过非官方渠道(如口碑、电子邮件、社交媒体)传播的虚构故事,它们往往涉及日常生活的场景和人们普遍的恐惧或疑虑。传播学和媒体研究会分析这些故事的传播机制、社会心理基础以及它们在网络时代的新特征。
流行文化分析: 将神话、传说和都市怪谈视为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它们如何与社会思潮、时代情绪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产品(电影、游戏、文学)中的体现。

7. 历史学(History)

虽然神话和传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史料,但它们与历史紧密相关。

历史记忆与神话: 研究神话和传说如何构成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即使它们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过去事件的理解、想象和期望。
历史事件的“神话化”: 关注历史事件或人物如何被神话化、传奇化,以及这种过程如何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知。
古代文献研究: 许多神话和传说保存在古代文献中,历史学家会通过对这些文献的考证来研究它们的起源和早期传播。

8. 心理学(Psychology)

正如前面提到的,心理学对理解神话的深层含义非常有帮助。

集体无意识与原型: 荣格的理论是关键,他认为神话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表达,其中包含普遍的人类原型。
叙事心理学: 研究人们如何通过故事来理解世界、构建自我认同,以及神话故事如何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认知心理学: 探讨人们如何理解、记忆和传播神话和传说,以及认知偏差如何影响这些故事的变形。

关于“都市怪谈”的特殊性:

都市怪谈(Urban Legends)是神话和传说在现代社会的一种变体,它更贴近日常生活,常常以“亲身经历”或“朋友的朋友”的口吻传播,内容多涉及恐怖、惊悚、道德警告或对社会现象的隐喻。研究都市怪谈的学科侧重会更多地放在:

传播机制: 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都市怪谈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大大增强,研究其病毒式传播的模式变得重要。
社会心理基础: 探讨都市怪谈为何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它们往往触及了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存在的焦虑、恐惧、不信任感(例如对陌生人、对科技、对权力机构的担忧)。
信息真实性与虚构性: 研究人们如何分辨信息真伪,以及在信息泛滥的时代,虚构故事如何被当作事实传播。
文化寓言: 都市怪谈常常是对当下社会问题的隐喻或反思,例如关于食品安全、网络欺诈、人口贩卖的怪谈,都反映了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担忧。

总结来说,研究神话、传说和都市怪谈并非孤立的,而是 横跨了人文社科的多个领域。 民俗学是基础,而比较神话学、宗教研究、文学研究、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心理学以及历史学,都从各自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深入理解这些古老而又常新的故事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可以说,对这些领域的研究,最终都是为了 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文化传承、社会心理以及我们如何通过故事来定义世界和理解自身。 它们不仅是过去的遗迹,更是当下社会的镜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本东洋大学曾经开设有妖怪学学科,而且从18xx年开始开设,至今都100多年了。

不过这门学科主要是讲如何反封建迷信的,研究妖怪仅仅只是辅助,毕竟要反对它就必须了解它。

然而随着如今科学技术越来越普及,妖怪学已经与社会脱节了,如今似乎已经取消了这门学科,改为了一门公开课。

剩下很多内容被归类到了民俗学或者历史人文学里面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有!虽然没有一个单独的学科名称直接叫做“神话、传说、都市怪谈学”,但这些领域被广泛地纳入了多个现有学科的研究范畴,并且这些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研究体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了解:1. 民俗学(Folklore Studies)这是最直接、最核心的研究领域。民俗学是.............
  • 回答
    当然,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古希腊神话的研究书籍。说到这个话题,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好几本经典著作,它们如同一个个宝库,带领我们深入了解那个充满传奇和想象的古希腊世界。首先,如果我们想从最根本、最权威的源头去了解,那么荷马史诗绝对是绕不开的。虽然它本身不是研究性的著作,但它提供了关于诸神和英雄最古老、最生动.............
  • 回答
    关于世界上是否存在专门研究超能力或神秘力量的部门,这个问题一直充满了神秘色彩,并且在许多科幻作品、都市传说以及一些边缘科学的讨论中被反复提及。从主流科学和官方机构的角度来看,没有公开承认或广泛报道的、明确以“研究超能力”为主要目的的部门存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相关的探索或研究。我们需要从几个.............
  • 回答
    作为一名过来人,回首读研这几年,确实有不少工具/神器,它们像我的左右手,让我在浩瀚的科研海洋里少走了不少弯路,甚至可以说是“续命”级别的存在。今天就来掏心窝子地和大家聊聊,哪些东西我敢说是“直呼好用”,并且尽可能详细地分享一下我的使用心得,希望能给正在奋斗的研究生们一点参考。一、文献管理与阅读类:告.............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推荐关于民国大学史概况的书籍,以及如何查找民国时期大学的名录。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关键阶段,涌现了众多至今仍赫赫有名的大学,研究这段历史的著作也非常丰富。关于民国大学史概况的书籍,我将从几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并推荐一些经典著作:一、 宏观梳理与整体概览类:这类书籍通.............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可真是触及了航空发动机设计的核心要害了!说到发动机叶片,那简直就是航空发动机的心脏部位,它的设计和工作状态直接决定了发动机的性能、效率乃至寿命。我不是什么航空发动机“大神”,顶多算是个对此领域充满好奇和着迷的爱好者,不过我倒是接触了不少相关的资料和讨论,也算能和您聊上几句。我们平时看到.............
  • 回答
    关于柯尔克孜民族的源流以及他们如何从中亚北部迁徙至伊塞克湖附近,这是一段跨越了漫长历史和广阔地域的复杂过程。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尽管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和争议,但总体脉络是逐渐清晰的。一、 早期源流:模糊的痕迹与地域的关联谈到柯尔克孜民族的源流,我们不得不追溯到更古老的时代。他们的名字最早出.............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当谈论到暗物质、快子这类目前只存在于理论构想,尚未被实验直接证实的存在时,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它们对于科学研究,尤其是前沿物理学和宇宙学来说,到底有没有价值?答案是,绝对有,而且价值巨大。这并非空穴来风的赞许,而是基于科学发展自身规律的审慎判断。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1..............
  • 回答
    江歌案,这桩发生在日本的命案,即便过去这么久,也仍然牵动着许多人的心弦。它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杀人事件,更是一系列复杂的情感纠葛、法律程序以及社会舆论的交织。事情的起因,要从江歌本人说起。江歌,一个来自中国山东青岛的年轻女孩,怀揣着在日本学习、实现梦想的愿望,独自一人踏上了异国他乡的土地。她为人善良,.............
  • 回答
    材料学研究,妥妥的有出路,而且这“出路”可不是一条道走到黑的窄巷子,而是四通八达的宽广大道,甚至可以说,它站在了无数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的基石之上。如果你对这个领域感到迷茫,觉得它“虚无缥缈”,那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材料学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以及它能带我们走向何方。材料学:万物之母,创新之源首先,.............
  • 回答
    关于乾隆皇帝的孝粉,这是一个在历史研究和民间传说中都引起过关注的话题。需要明确的是,“孝粉”这个说法本身并非官方历史文献的记载,而是源于民间的一种说法,甚至可能包含一些误传或演绎。什么是“孝粉”?“孝粉”通常指的是一种具有特殊含义的面食或点心,与孝道相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是极为重要的道德观.............
  • 回答
    一直以来,关于虎鲸“喜欢”人类的说法,在一些海洋爱好者和公众的讨论中流传甚广。尤其是一些视频片段,比如虎鲸主动接近船只,甚至“玩耍”般的触碰,更是增添了这种神秘感。但如果深入探究,我们会发现这种“喜欢”并非是简单的情感投射,而是基于更复杂的生物学和行为学原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动物的行为,尤其.............
  • 回答
    亚洲金融危机: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风暴及其背后的理论根源1997年至199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席卷了亚洲多个国家,史称“亚洲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不仅对亚洲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更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恐慌和思考,促使学术界深入研究货币危机的成因和应对机制。要理解这场危机,我们需要将其置于特定的历.............
  • 回答
    这绝对不是因为你笨!放心,你这个疑问非常普遍,很多研究生刚开始都会有类似的困惑。咱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导师给你方向和别的同学“自由探索”方向背后的原因,以及这背后可能代表的导师思路。首先,排除“笨”这个可能性。 导师之所以选择让你进入某个研究方向,往往是基于很多因素的考量,和你聪不聪明没有直接的必然联.............
  • 回答
    当谈论“世界所有学科”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描绘人类知识体系的宏大图景。这并非一个静态的、由权威机构统一颁布的清单,而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新发现涌现而不断演变、重组、细分的动态系统。人类的智慧如同繁茂的枝叶,从最根本的求知欲出发,不断向上生长,向外拓展,形成我们今天所见的学科树。学科概览:从宏观到微观的.............
  • 回答
    红学研究的这种现象,确实是近年来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与其说主流研究“越来越沉默”,不如说是其影响力相对减弱,而《癸酉本》和《栖批》等新材料的出现和解读,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公众的兴趣点,甚至引发了新的讨论热潮。要详细解读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何为“主流研究”?首先要明确,我们所说.............
  • 回答
    在中国,虽然历史研究的版图辽阔,涵盖了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但专门、大规模地聚焦于“印第安人历史”和“印第安复国运动”的机构,相较于研究中国本土历史的机构来说,其数量和声势是相对较小的。这与中国与美洲原住民之间历史、地理以及文化联系的直接程度有关。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学术界对这些议题完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有些哲学意味的问题。从字面上理解,中国军队自然不可能存在专门研究“如何侵略中国”的部门或岗位,因为这与军队的根本宗旨——保卫国家、维护主权——是完全相悖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其核心任务都是防御外部威胁,而非自我攻击。然而,如果我们跳出字面意思,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或许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